天恩洽骑十二闲,短策不知行路难。漠漠空川望不尽,电光掣过须臾间。
天恩洽骑十二闲,短策不知行路难。漠漠空川望不尽,电光掣过须臾间。
蹄高高屈污沟出,骏骨隐隐隆于山。窟泉沙草不得足,劳多食薄心知惭。
蹄高高屈污沟出,骏骨隐隐隆于山。窟泉沙草不得足,劳多食薄心知惭。
十年瓮牖间书瑟,展卷见图真太息。女真年少面如盘,华屋平生隔风日。
十年瓮牖间书瑟,展卷见图真太息。女真年少面如盘,华屋平生隔风日。
青骢肉破拥尻脽,黄金校具褒缓拂。三品刍豆空自多,行见火花绕铜历。
青骢肉破拥尻脽,黄金校具褒缓拂。三品刍豆空自多,行见火花绕铜历。

cuīshìzhēnzǒng--zhǎng

tiānēnqiàshíèrxiánduǎnzhīxíngnánkōngchuānwàngjǐndiànguāngchèguòjiān

gāogāogōuchūjùnyǐnyǐnlóngshānquánshācǎoláoduōshíbáoxīnzhīcán

shíniánwèngyǒujiānshūzhǎnjuǎnjiànzhēntàizhēnniánshǎomiànpánhuápíngshēngfēng

qīngcōngròuyōngkāoshuíhuángjīnxiàobāohuǎnsānpǐnchúdòukōngduōxíngjiànhuǒhuāràotóng

胡长孺

胡长孺

胡长孺(1249-1323年),一作艮儒,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人。生于淳佑九年,卒于英宗至治三年,年七十五岁。咸淳中从外舅徐道隆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拜福宁州悴。宋亡,退栖永康山中。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下诏求贤,有司强之,拜集贤修撰舆宰相,议不合,改扬州教授。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以病辞后,不复仕,隐杭州虎林山以终。门人私谧纯节先生。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¹千里又分歧。
译文: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注释:¹湘:湘水(湘江),在湖南。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重临事异黄丞相¹,三又(chù)²名惭柳士师³
译文: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
注释:¹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²三又:三贬。³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又。柳下惠即展禽,春秋鲁人。居处曰柳下,死后谥号惠。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yuán)¹时。
译文: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
注释:¹断猿:形容猿声凄厉,闻之使人断肠。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桂江¹东过连山²下,相望长吟有所思³
译文: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注释:¹桂江:即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²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³有所思:古乐府篇名,汉歌十八曲之一,原诗本为情诗,这里用以喻指诗人与友人不忍离别的情状。

  这首《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载于《全唐诗》卷三六一。开头一、二两句,寥寥几笔,就把刘柳二人屡遭挫折的经历勾画出来了。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可谓工于发端。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刘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此时再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关于这次“重临”州政的状况,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是积毁销骨的迫害。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的。用典姓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萦回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随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十分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惋地传达出来了。“愁肠”句,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更不堪断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诗人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这等地方,正是作者大力经营处,真足以摇荡人心。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笔墨。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27-828 .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牛头¹见鹤林²,梯迳(jìng)³绕幽深。
译文:牛头山上见到鹤林禅师,禅机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注释:¹牛头:牛头寺。²鹤林:鹤林禅师,一说为附近的鹤林寺。³迳:同“径”,山路。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春色浮山外,天河¹宿殿阴。
译文:春色浮满山中,山高寺远,连银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注释:¹天河:银河。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传灯¹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译文:传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众生长处黑夜,故施慈悲,于世间遍布远比黄金更贵的佛法。
注释:¹传灯:佛法像灯一样,能够照破世间冥暗,所以佛门把传法称为“传灯。”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¹
译文:我年纪已老,别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
注释:¹不住心:犹无住心,即空灵禅心。

  该诗是杜甫往牛头山拜访鹤林禅师后,下山回望的记述。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诗人拜见禅师后,感觉到禅机深奥高妙,犹如上山来的山经,盘旋曲折,穿云绕雾,难见真面目。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诗人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待诗人更上一层楼,顿觉所要寻者,原来睹面就是。浮动在远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银河,无一不是。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诗人法喜充满,禅悦遍布。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诗人接着感叹传播佛法并不容易,但禅师仍然慈悲传法。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理解到此,诗人对佛法与鹤林禅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执着于此,所以说“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诗人很向往之。诗人年纪也大了,不适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其实,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凉界也会更加自在。

  杜甫写有禅诗数十首,中多论禅礼佛之句。从此可看出杜甫于佛法确有所得,领会《金刚经》“应无所往,而生其心”的义理。从他的一生虽困苦不堪,但始终“哀而不伤”的中庸境界来看,诗人的确是从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心系禅悦的心迹。

参考资料:
1、 印严,翟艳春著.禅诗画意 1 印严绘画唐代禅诗百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01:49

wàngniútóu--

niútóujiànlínjìngràoyōushēn

chūnshānwàitiān宿殿diànyīn

chuándēngbáiyǒuhuángjīn

xiūzuòkuánglǎohuíkànzhùxīn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翠色¹²荒岸,烟姿(zī)³入远楼。
译文: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注释:¹翠色:草色。翠:一作“草”。²连:一作“迷”。³烟姿:轻盈美好的姿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开时……(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此处指柳姿,柳丝摇曳如烟。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¹铺秋水面,花落钓人²头。
译文: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上。
注释:¹影:一作“叶”。²钓人:钓鱼人。人:一作“矶”。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根老藏鱼窟(kū)¹,枝低系²客舟³
译文: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注释:¹鱼窟:指鱼栖身的洞穴。鱼:一作“龙”。²系:一作“拂”。³客舟:运送旅客的船。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xiāo)¹风雨夜,惊梦²复添愁。
译文: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注释:¹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雨声。²惊梦:惊醒睡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

  此诗题为“赋得江边柳”,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诗视角敏锐,画面绝美,笔锋老到。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连”,不是一棵树,是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该是衰老的颜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种苍老的美,暗示着诗人已身心疲惫。草木枯黄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说明诗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

  诗人想:烟波渺渺,隐隐约约中,依稀能看见远方的楼宇,这些楼宇才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惜,温馨的家庭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

  颔联三四句,写柳影、柳絮,语句对偶:“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成了虚的东西,诗人眼前的处境梦幻迷离,一片茫然。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顶,命运无非就是被人无情地摘扔而去,甚至不曾有过一眼相看,终归被抛弃的担忧涌上心头。

  颈联五六句,写柳根、柳枝,语句对偶:“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柳树老了,根部溃烂,成了鱼儿的避难所。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鲜,已经成了他们的暂寄处,就像一个旅店,过往行客们,匆匆来也匆匆去。柳枝虽然能系客丹,但那是暂时的,客舟终要远行。“枝低”就像诗人伸出的双手,双目企盼地牵扯着客人的角衣,结果无济于事。

  诗的前六句看似写景,实则述己,写江边柳的秋色实是喻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尾联七八句,写心情:“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诗人终于站出来,直抒胸臆。梦醒了,是因为有潇潇风雨;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猛醒之间,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

  全诗在写法上,通篇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又暗喻自己的身世处境,情真意切,引人同情。历来诗评家对此诗评价甚高。

参考资料:
1、 肖占鹏,王蕊.论鱼玄机爱情诗歌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

jiāngbiānliǔ

xuán tángdài 

cuìliánhuāngàn yān姿yuǎnlóu 
yǐngqiūshuǐmiàn huāluòdiàoréntóu 
gēnlǎocáng zhīzhōu 
xiāoxiāofēng jīngmèngtiānchóu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水满田畴(chóu)¹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译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
注释:¹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黄莺也爱新凉¹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译文: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注释:¹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xīnliáng

 sòngdài 

shuǐmǎntiánchóudào guāngchuān穿shùxiǎoyān 
huángyīngàixīnliánghǎo fēiguòqīngshānyǐng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买陂(bēi)¹、旋²栽杨柳,依稀³(huái)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zuǐ)(lù)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zhǔ)。无人独舞。任翠幄(wò)张天,柔茵地,酒尽未能去。
译文: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而最好看的是一川溪水映着明月,点点银光照着水上沙洲。四周无人,翩然独舞,自斟自饮。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茵的柔草,酒喝光了还不忍离开。
注释:摸鱼儿: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又名“摸鱼子”。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东皋:即东山。作者在贬谪后退居故乡时,曾修葺了东山的归来园。寓居:寄居。¹陂塘:池塘。²旋:很快,不久。³依稀:好像是。⁴嘉雨:一场好雨。⁵沙觜:即沙嘴,突出在水中的沙洲。觜,同“嘴”。⁶渚:水中的小洲(岛)。⁷翠幄:绿色的帐幕,指池岸边的垂柳。⁸柔茵:柔软的褥子。这里指草地。⁹藉:铺垫。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青绫(líng)¹,莫忆金闺²故步。儒冠³曾把身误。弓刀千骑(jì)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qù)。满青镜、星星(bìn)影今如许。功名浪语¹⁰。便似得班超¹¹,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¹²
译文: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自己也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您不妨看看,从镜子里可发现鬓发已经白了不少。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连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被封为定远侯,但归故乡时已经年岁老大,也是太晚了。
注释:¹青绫被:这里用来代表做官时的物质享受。²金闺:汉朝宫门的名称,又叫金马门,是学士们著作和草拟文稿的地方。这里泛指朝廷。晁补之曾做过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样的官。³儒冠:指读书人。⁴弓刀千骑:指地方官手下佩带武器的卫队。⁵邵平瓜圃:邵平是秦时人,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称东陵瓜。⁶觑:细看,细观。⁷青镜:青铜镜。古代镜子多用青铜制成,故称青镜。⁸星星:指头发花白的样子。⁹如许:这么多。¹⁰浪语:空话,废话。¹¹班超:东汉名将,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即去世。¹²迟暮:晚年,此指归来已晚。

  这首《摸鱼儿》,是晁补之的代表作。此词不仅描写了东山“归去来园”的园中景色,还叹恨自己为功名而耽误了隐居生涯。其主旨是表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表现了归隐的乐趣: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江、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色。然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流,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以“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此景,词人翩然起舞。池塘四周,绿草如茵,偌大的世界好像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寓情于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词中用了由大及细,由抽象到具体的写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貌;接着写雨至水涨,鸥江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即景抒情,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词人直陈胸臆,以为作官拘束,不值得留恋,儒冠误身,功名亦难久恃,这一句是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化出。他深感今是昨非,对自己曾跻身官场、虚掷时日表示后悔。词人开函对镜,已是白发种种,益见功名如过眼云烟,终为泡影。末句说显赫如班超,也只能长期身居西域,到了暮年才得还乡。作者通过此句来表现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

  作者对于“功名浪语”“儒冠曾把身误”,有着切身的感受,并非一般的激愤之词。所以,是不能把这首词简单地归结为“有强烈的消极退隐思想”之列的。

  此词一反传统词家所谓“词须宛转绵丽”的常规,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辞气充沛,感情爽豁,词境开阔,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与作者的恩师苏东坡在词风上一脉相承,并对辛弃疾的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954-95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