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奕祥光报令辰,融融淑气转洪钧。开门聊自占风色,展刺先欣见故人。
奕奕祥光报令辰,融融淑气转洪钧。开门聊自占风色,展刺先欣见故人。
晴日笑谈惊隔岁,暮年光景喜逢春。桃符历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晴日笑谈惊隔岁,暮年光景喜逢春。桃符历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yuándànshūshì--wénzhēngmíng

xiángguāngbàolìngchénróngróngshūzhuǎnhóngjūnkāiménliáozhànfēngzhǎnxiānxīnjiànrén

qíngxiàotánjīngsuìniánguāngjǐngféngchūntáoniánniánshìxiāngkànxīn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6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昧旦¹多纷喧(xuān),日晏(yàn)²未遑(huáng)³舍。
译文:天还未亮,就陷入了纷扰喧闹的冗务;一直埋头忙到傍晚,还没有止息。
注释:¹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²日晏:即傍晚。天还未亮。³未遑: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译文:在落日清阴之时返回住所,悠然高枕于东窗之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寒槐日如束,秋菊行当把。
译文:窗外的槐树叶儿飘零,树干渐次枯萎,仿佛被捆紧一般;秋菊迎风招展,含苞开放了,就可以采摘了。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¹
译文:借问现在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北方吹来的寒风在怀念南来的北马。
注释:¹凉风怀朔马:是化用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句意,胡马南来,但依念北方故乡的风土。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译文:归思已伤思归客,再念浪迹天涯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情嗜(shì)幸非多,案牍(dú)偏为寡。
译文:做官之时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但是公文文案却也没有处理得很多。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既乏琅(láng)(yá)¹,方憩(qì)洛阳社²
译文:既然不能像汉代朱博那样留下良政取得美誉,至少也要能像隐者董京那样散淡悠闲,逍遥终日吧。
注释:¹琅邪政:西汉琅琊太守朱博能使“文武从宜(文人武将各尽其才)”的美政。²洛阳社:指退隐者所居之处。晋朝葛洪《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 陈子叙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luòchàngwàng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mèidànduōfēnxuān yànwèihuángshě 
luòqīngyīn gāozhěndōngchuāngxià 
hánhuáijiànshù qiūxíngdāng 
jièwènshí liángfēnghuái怀shuò 
shāngguī zhě 
qíngshìxìngfēiduō ànpiānwéiguá 
lángzhèng fāngluòyángshè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qiǎn)黄耳¹、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lù),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注释:¹黄耳: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wǎng)川图¹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²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¹《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²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已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已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已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已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qīngàn ·sòngguīzhōng

shì sòngdài 

sānniánzhěnshàngzhōng qiǎnhuángěr suíjūn ruòdàosōngjiāngxiǎo jīngōu qiáojìnshì lǎojīngxíngchù 
wǎngchuānshàngkànchūn chánggāorényòuchéng zuòguītiān chūnshānyóushì xiǎománzhēnxiàn线 céngshī湿西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夜深客子¹移舟²处,两两沙禽(qín)³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mào)陵游倦,长干望久¹⁰,芳心事¹¹、箫声里¹²
译文: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船桨搅动着荷花,船灯也随之摇动,泛起了阵阵波纹,竟有丝丝惊意。把酒言欢,我心怀归,有此水为证。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伊人望久,把美好之心愿,诉诸悠悠之箫声。
注释:¹客子:客居他乡之人。²移舟:移舟近岸。³沙禽:栖息沙洲的水鸟。⁴红衣入桨:荷花倒映水中,船桨在花影中划动。红衣,指荷花。⁵青灯:船中油灯,其光青荧。⁶摇浪:灯光映入水中,随波荡漾。⁷徽凉意思:徽觉凉意。⁸有如此水:有此水作证。⁹茂陵游倦:司马相如称病免官后家居茂陵。茂陵,汉武帝陵墓,在今映西兴平县东北。¹⁰长干望久:闺中人盼望已久。长干,金陵(南京)里巷名。¹¹芳心事:美好的心事。¹²萧声里:从萧声中传达出来。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¹、有人应喜。画阑(lán)²桂子³,留香小待,提携(xié)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译文:数着手指算了算归期还未到。伊人闻鹊而喜,画栏之前,桂树飘香,等待人儿归,待得人儿归,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我已是自伤情多,自远游以来,悲欢离合,总如梦幻,悲多欢少,大抵如此。为何友人你也是自恨飘泊,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
注释:¹鹊南飞:鹊噪报喜,行人即归,又有月夜鹤飞报喜之意。²画阑:雕花栏杆。³桂子:桂花。⁴提携影底:撰手于花影之下。⁵幽梦:赚胧的梦境。⁶谢郎:谢庄,南朝宋文学家。月明千里,即指谢庄《月赋》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发端便写出要眇清逸之境幽趣横生。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惊意思。”次韵更妙。不言桨入红衣,浪摇青灯,而言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词情显得摇曳生姿,词人彼情使物,真有常人不可及处。红衣青灯,相映成趣,桨声浪音,一片天籁,不禁引人有超凡脱俗之思。微惊意思,一语双关,一意化两,由景入情,此是由景转情之关节。

  湖上惊意固可感矣,心上意思怎样,在下文便有了答案。“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把酒临风,语出《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但在词人用来,却不但不能超然物外,而且更引出爱情之誓辞。词人指水为誓:不思归去,有如此水。犹言我心怀归,有此水为证。苏轼《游金山寺》诗云:“有田不归如江水!”其言又本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子(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杜注:“言与舅氏同心之明,如此白水。犹《诗》(《大车》)言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孔疏:“诸言有如,皆是誓辞。有如日,有如河,有如皎日,有如白水,皆取明白之义,言心之明白,如日如水也。”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王风·大车》为男女“誓辞之始”。词人借用古人设誓之语,阐明其必归相见之情,足见相思之深,用意之诚。“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歇拍四句紧承誓语,句句申说思归之情。《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病免,家居茂陵。”李白有《长干行》,写女子望夫之情。词人借用茂陵自指,长干则指所怀念相思之人。歇拍谓: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伊人望久——“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长亭怨慢》如闻伊人把美好之心愿,诉诸悠悠之箫声。

  换头二韵六句展叙芳心事。“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上句写自己一方,婉言归期未有期。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句意。下句写对方,想象伊人闻鹊而喜。《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此用其意。于是词境翻进想象之妙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词人进一步想象,画栏之前,桂树留香,等待人归,待得人归,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此一意境,幻想层出,温柔旖旎而又幽约窈眇,不但刻画出伊人精神,而且写出树亦含情。然而上言归期尚未,则此种种幻境,如鹊南飞有人喜、桂子留香、携手影里,又不免化为之幻影而已。作者《江梅引》云:“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与此同一意境。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词人感喟:我已是自伤情多,十年以来,悲欢离合,总如梦幻,悲多欢少,大抵如此。可是,“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为何友人你也是自恨飘泊,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谢郎即南朝宋之谢庄,此借指友人黄庆长。结笔挽合友人与自己一样怀归,正是和作应有之义。但写人亦是写己,结穴于月明千里,清远空灵,有不尽之意。

  此词之佳处,不仅在于心旷神怡之游乐翻出执著缠绵之相思,尤在于从相思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鹊南飞、有人应喜,是想象对方之现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则想象团圆之未来。幻中生幻,奇之又奇,乃全词神光聚照之处。作者情词妙处在于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对方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融融泄泄。双方之境,亦如双镜互照,交相辉映。试看作者《浣溪沙》:“限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踏莎行》:“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鹧鸪天》:“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都是此种境界。然而,若无指水誓归之至诚,实不可能有此等梦笔生花之奇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740-1742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昨夜春雷作,荷(hè)¹理南陂(bēi)²
译文:昨夜春雷轰隆,早晨扛着锄头去南山坡锄草。
注释:¹荷锄:荷是背负的意思,锄是农具之一的锄头,荷锄就是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²陂:山坡。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译文:杏花应着时节开放,农事劳动不能迟缓。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译文:女子独自在家养蚕,放牛的孩子跟随我下地。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¹
译文:在田里遇见见老父亲,一个人在辛勤劳作着。
注释:¹熙熙:象声词。

tiánjiāshí--méiyáochén

zuóchūnléizuòchúnánbēi

xìnghuājiānghòunóngshìchí

cánniàntóngréngsuí

tiánzhōngfénglǎozhàng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君为女萝¹草,妾作菟(tù)²花。
译文: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注释:¹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²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轻条不自引¹,为逐春风斜。
译文: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注释:¹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百丈托¹远松,缠绵成一家。
译文: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注释:¹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译文: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译文: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¹飘扬。
译文: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注释:¹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译文: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¹紫鸳鸯。
注释:¹上宿:指睡觉。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译文: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bái

jūnwèiluócǎoqièzuòhuā

qīngtiáoyǐnwèizhúchūnfēngxié

bǎizhàngtuōyuǎnsōngchánmiánchéngjiā

shuíyánhuìmiànzàiqīngshān

luóxīnxiāngduànréncháng

zhīzhīxiāngjiūjiéjìngpiāoyáng

shēngzizhīgēnyīnshuígòngfēnfāng

zhōngcháoshuāngfěicuìshàng宿yuānyāng

ruòshíèrcǎoxīnhǎicháoli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