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珍盘出上供,风吹韶頀落遥空。坐联日驭红云暖,恩湛宫壶瑞露融。
花映珍盘出上供,风吹韶頀落遥空。坐联日驭红云暖,恩湛宫壶瑞露融。
一代礼成郊社后,百年身际太平中。晚酣不记归来处,彷佛春光玉殿东。
一代礼成郊社后,百年身际太平中。晚酣不记归来处,彷佛春光玉殿东。

qìngchéngyàn--wénzhēngmíng

huāyìngzhēnpánchūshànggōngfēngchuīsháoluòyáokōngzuòliánhóngyúnnuǎnēnzhàngōngruìróng

dàichéngjiāoshèhòubǎiniánshēntàipíngzhōngwǎnhānguīláichùfǎngchūnguāng殿diàndōng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6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tuò)¹长竿²削玉开³,君看母笋(sǔn)是龙材
译文: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
注释:¹箨落:笋壳落掉。²长竿:新竹。³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⁴母笋:大笋。⁵龙材:比喻不凡之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更容¹一夜抽千尺,别却²池园数寸泥。
译文: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注释:¹更容:更应该。²别却:告别,离去。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zhuó)取青光写楚辞¹,腻(nì)香春粉²黑离离³
译文: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白粉光洁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
注释:¹斫取句:刮去竹子的青皮,然后在上面写诗。楚辞:代指诗歌。²腻香春粉:言新竹香气浓郁,色泽新鲜。³黑离离:黑色的字迹。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无情有恨何人见¹,露压烟啼千万枝。
译文:新竹无情但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
注释:¹无情两句:写新竹虽无情思,却又似有恨,在春露烟雾中独自悲啼。此诗乃自负才华,感叹未遇知音之意。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家泉石眼¹两三茎,晓看阴根²紫脉³生。
译文: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
注释:¹石眼:石缝。²阴根:在土中生长蔓延的竹鞭,竹笋即从鞭上生出。³脉:一作“陌”。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今年水曲¹春沙上,笛管²新篁(huáng)³拔玉青
译文: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
注释:¹水曲:水湾。²笛管:指劲直的竹竿。³新篁: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笋。⁴玉青:形容新竹翠绿如碧玉。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古竹¹老梢(shāo)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译文: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注释:¹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¹
译文: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注释:¹尊:同“樽”。

其一

  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这里的笋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理想化、诗化了的形象。它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的赞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上两句主要是写笋的外美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承接着上面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更容”一词的涵义很深刻,这是假设之词,假如容许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这是新笋的内美。另外,“更容”一词的反面含意是,现在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就包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来自他不能尽情地生长。这一层含意则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新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把新笋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这新笋就是诗人李贺。诗人李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没有泯灭雄心壮志。他总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的绝句就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其二

  这首咏物诗前两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含蕴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时把竹皮的颜色和光泽清楚地显现出来:“楚辞”代指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诗。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这里因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无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题诗的事。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致。对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象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得见,无人得知。“无情有恨何人见?”这里用疑问句,而不用陈述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问题,措语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

  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无可端倪,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

其三

  这首诗写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看墙外的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谓:“高楼对紫陌,甲弟连青山。”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李贺的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的近郊,故其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极强,无论是岩缝、墙壁、坚硬的土块,它都可穿过。诗中以“家泉”与“紫脉”对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竹鞭已从院墙底下穿过而长到墙外去了。竹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时节,如同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常窜出地面,很快又弯成弓状,鞭头又重新钻入泥土中。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也显示出竹的顽强,两三茎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见此情景使人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目前。

  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激情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在这首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其四

  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却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不管怎么弯曲也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这于竹枝却不然,它是既坚又韧,而且无畏于寒冬的风刀霜剑,而被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三友”。

  苏轼曾夸张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往今来,喜竹、咏竹、画竹的骚客、丹青手是颇多的,而这组诗在众多的咏竹佳作中也堪称上乘。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3-624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2
3、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5-1026

chāngběiyuánxīnsǔnshǒu--

tuòluòzhǎng竿gānxuēkāijūnkànsǔnshìlóngcái

gèngróngchōuqiānchǐbiéquèchíyuánshùcùn

zhuóqīngguāngxiěchǔxiāngchūnfěnhēi

qíngyǒuhènrénjiànyānqiānwànzhī

jiāquánshíyǎnliǎngsānjīngxiǎokànyīngēnmàishēng

jīnniánshuǐchūnshāshàngguǎnxīnhuángqīng

zhúlǎoshāoyúnmàolíngguītànqīngpín

fēngchuīqiānyíngxiàoniǎozhòngzhījiǔzūn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斜髻(jì)娇娥(é)¹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注释:¹娇娥:美人美貌的少女。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心中比较的压抑,但是心事又无法和别人说起。表现出比较的悲惋凄凉之意。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¹马出咸(xián)²
译文: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中,驰马飞出咸阳,奔赴疆场。
注释:¹走:跑。²咸阳:指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¹地,不拟(nǐ)回头望故乡。
译文: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打算回头望故乡。
注释:¹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0-42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3-7

shǎoniánhángshǒu ·sān

língchǔ tángdài 

gōngbèixiámíngjiànzhàoshuāng qiūfēngzǒuchūxiányáng 
wèishōutiānhuáng huítóuwàngxiāng 
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寒溪蘸碧,绕垂杨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堤远,片帆举。倏忽年华改,向期阻。
红板桥¹头秋光暮²。淡月映烟³方煦(xù)。寒溪蘸(zhàn),绕垂杨路。重(chóng)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suí)远,片帆举。倏(shū)年华改,向期阻¹⁰
译文:红板桥头秋天的夜晚。月色映着淡淡的雾气。堤边垂柳映照在水中,显出一片碧色。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拉起妻子的手,泪水不停的流下来。水中波浪很急隋堤很远,船帆举起来。时光过得很快,怎奈归期被阻隔。
注释:¹红板桥:有泛指和专指,泛指谓红色栏杆之桥,专指则谓汴京顺天门外之板桥。从词中所写,知其为专指。²秋光暮:秋天的夜晚。³烟:雾气。⁴煦:温暖;暖和。⁵寒溪蘸碧:寒冷的溪水如同蘸了染料一样清澈。寒:微微的秋寒。⁶垂杨:即垂柳,古人将杨柳混称,故云。⁷重分飞: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分飞,分别。⁸隋堤:汴河大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⁹倏忽:忽然,时间过得很快。¹⁰向期阻:怎奈归期却被阻隔。向,怎向。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好夕良天长孤负。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¹。好夕良天长孤负²。洞房闲掩,小屏³空、无心觑(qù)。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qīn)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译文:现在春天快过去了,渐渐的飘起了柳絮。美好的光景总是无心欣赏。房门虚掩,空有小屏,却无心去看。归心似箭,但恋人在何处呢?漫漫长夜香被很暖,但谁能与共呢?与他深切的约定,他还记得吗?
注释:¹花絮:柳絮。²孤负:辜负。孤,古同“辜”。³小屏:即小屏风,室内陈设物,亦有置于炕头者,谓之炕屏,能映人影。⁴仙乡:仙人所居处,借称所爱者的居处。⁵遥夜:长夜。

  这是一首女子思念恋人的词,与《乐章集》中同类题材不同的是,它从秋日的水边分别写到春日的洞房遥念,以时间的推移为线,时间的跨度相当大。

  上片主要写秋日离别。着重谊染惨淡、冷寂的自然景色, 以及分别时的凄惨情景。首句“红板桥头”是分别之地,“秋光暮”是分别之时。以下三句是分别之景:夜雾笼罩,月色惨淡,水边大路垂杨成行, 柳枝悬垂,沾浸着寒冷的碧水。淡月、寒溪、垂杨等意象,渲染着凄凉、依恋的气氛。在上述的氛围之中,以下二句、九字,直写分别情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这“携纤手泪如雨”与《雨霖铃·寒蝉凄切》 之“执手相看泪眼”形似而实不同。“执手”二句是从双方落笔,二人相互执手,相看泪眼;而此二句,从一个“纤”字可知,这情景所写的是女子眼中的男人,他正紧紧地握住女子的“纤手”,泪落如雨。这是动态与悄思的描写;而前面的“重分飞”三字则是女子对这位恋人内心的认知,自古道:“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位男子显然不同,他是重情重义重别离的人,绝不会为名为利而轻易弃置爱情。柳词中有不少词作是从自身的角度抒写与爱人分离的无奈,这一首却是从所爱女子的口吻道出,分量自是不同,它反映出彼此之间心心相知之深, 因而也可以说这女子是哀而无怨的。

  但无论怎样伤别,“分飞”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于是以下二句再从女子的眼中写男子登上水路行程。波之“急”,帆之“举”,意味着舟行之速,促使离人速速远去,离人的身影也就迅速地从送别人的眼前消失,离恨自在其中。堤之“远”,使人体味到其中包蕴着离恨的绵长、悠远;这里又运用了“隋堤”的意象,遍植垂柳的“隋堤”作为一种送别“符号”,自然更加重了离恨中的不舍之情,依恋之意。至此,秋日离别已写尽。

  最后以岁月的飞速流逝与旧日期约的受阻结束上片,“倏忽年华改,向期阻。”这虽是两个叙述句,但此中包含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流程,成为连接秋日分别与下片春日相思的过渡。

  过片换头“时觉春残”一句,明写出时光已自秋暮进入残春,呼应上片,由后句可知,恋人已是超过了预先约定的归期。由于恋人的不归而“长孤负”了春日的“好夕良天”。既然没有心思欣赏春色,故词中自然不再有春景的描绘,现在只有“渐渐飘花絮”这一典型的残春景象,表现着春光的最后一抹印迹,又包含着青春流逝的悲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一段爱情能否长久的担忧。

  春已将逝,无心赏春,所以词的描写空间转入“洞房”之中。“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闲掩”二字,明写洞房之门,实写门内人的孤寂,百无聊赖;“空”字明写小小画屏的闲置,实写屏旁人的冷清、寂寞空虚,因此她对洞房内的一切同样“无心觑”。她一心想着恋人,但恋人仙乡杳远,不知何处,天边那缥缈无定、不可捉摸的“归云”,正与恋人的情况相仿,故而她不免“指归云”、望“仙乡”而叹路杳、伤“何处”了。

  以下,时间自白昼而进入“通夜”,“香衾暖,算谁与”所写虽涉风情,却不鄙俗、不露骨,亦是相思之情的明白流露。由此,她不能不对恋人产生了丝丝疑虑,而发出“知他深深约,记得否”的疑问,这是发自心底的一问。

  总观这首词,上下片各有四个层次,全从女子的角度着笔,自秋至春,由景及情;自分别至独处,由实境及前程,层层推进,多侧面地表现了一位相思中的女子,且写得疏淡雅静、含蕴深沉。这首词可称得上是一首颇有特色、不落俗套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76-578

shényǐn··hóngbǎnqiáotóuqiūguāng--liǔyǒng

hóngbǎnqiáotóuqiūguāngdànyuèyìngyānfānghánzhànràochuíyángzhòngfēnfēixiéxiānshǒulèisuíyuǎnpiànfānshūniánhuágǎixiàng

shíjuéchūncánjiànjiànpiāohuāhǎoliángtiānzhǎngdòngfángxiányǎnxiǎopíngkōngxīnzhǐguīyúnxiānxiāngyǎozàichùyáoxiāngqīnnuǎnsuànshuízhīshēnshēnyuēfǒu

日晚颇欲归,主人若见留。
日晚颇¹欲归,主人若见留。
译文:天色已晚我很想要回家,但是主人一直挽留。
注释:¹颇:很。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gōng)¹
译文:我并不是不善饮酒,只是年老多病不能多喝酒呀。
注释:¹觥筹:酒杯和酒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译文:主人的好意不能违背,虽然想走还是留了下来。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译文:我喝醉了主人就自动叫我别再喝了,醉了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zōu)¹
译文:走在归家路上仍是醉意浓浓头昏沉,只见夕阳已经落在山岭头。
注释:¹陬:角落,山脚。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竹里有人家,欲憩(qì)¹聊一投。
译文:看到竹林中有人家,我想投宿一晚好休息一下。
注释:¹憩:休息。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有叟(sǒu)¹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译文:这户人家有一个老人家,他很高兴我来到,尊称我为‘君侯’。
注释:¹叟:老头。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造以我非是,俛¹笑仍掉头。
译文:我告诉他我不是达官贵人,老人低头笑笑就回头走了。
注释:¹俛:同“俯”。屈身;低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译文:我想当官的心早就消磨干净了,可是还是有想当官的人啊。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译文:连种田的老农人都看不起我,我老了还能和谁做朋友啊!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