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木叶夜毵毵,独宿江城酒半酣。
千载名山无谢傅,一生知己愧羊昙。
青灯暮雨残诗帖,明月苍松旧草庵。
二十年来头欲白,当时心事向谁谈。
惊风木叶夜毵毵,独宿江城酒半酣。
千载名山无谢傅,一生知己愧羊昙。
青灯暮雨残诗帖,明月苍松旧草庵。
二十年来头欲白,当时心事向谁谈。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6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惜往日之曾信¹兮,受命诏²以昭时³
译文:痛惜地回忆往日曾得到宠信,受诏令立法治国使当世政治清明。
注释:¹曾信:曾经信任。²命诏:诏令。³昭时:使时世清明。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¹先功²以照下兮,明法昭之嫌疑³
译文:继承祖先的功业,德辉照临百姓,使法度严明,消除是非疑问。
注释:¹奉:继承。²先功:祖先的功业。³嫌疑:指对法令有怀疑的地方。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¹而日娭(xī)²
译文:因之国家富强而法度以立,君上委事于忠臣日以游息。
注释:¹贞臣:忠贞之臣,屈原自指。²娭:游戏。玩乐。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秘密¹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译文:忠臣全心全意地黾勉从事,偶有过失也不会有危殆发生。
注释:¹秘密:“黾勉”的一声之转,努力。
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心纯(dūn)(máng)¹而不泄兮,遭谗人²而嫉之。
译文:纵然心地淳厚而不泄露机要,也遭到奸人的嫉妒谗毁。
注释:¹纯庬:淳厚。庬,朴实。²谗人:指上官大夫。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¹其然否²
译文:君主满含忿怒地对待下臣,不去澄清辨别内中的是非。
注释:¹清澄:指弄清事实真相。²然否:是非。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蔽晦¹君之聪明兮,虚惑²误又以欺。
译文:君王的耳目都被遮掩,黑白颠倒啊受人欺骗。
注释:¹蔽晦:掩盖。²虚惑:把无说成有叫虚,把假说成真叫惑。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弗参验¹以考实兮,远迁²臣而弗思。
译文:不去细心地查核事实,也不考虑就放逐忠贤。
注释:¹参验:参较验证。²远迁:远远地放逐。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信谗谀¹之溷(hùn)²兮,盛气志³而过之。
译文:听信混淆黑白的谗谀之言,指责我罪状怒气冲天。
注释:¹谗谀:惯进谗言谀辞的人。²溷浊:糊涂。³盛气志:大怒。⁴过:督责。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¹而见尤²
译文:为何忠贞无罪的臣子,反而遭受诽谤,受到斥贬?
注释:¹离谤:遭毁谤。²尤:责备。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¹光景²之诚信³兮,身幽隐而备之。
译文:有愧于信实有常的日光月影,我还是逃避到幽暗之处。
注释:¹惭:悲忧。²光景:即光明。³诚信:真实。⁴备:具备。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
临沅湘之玄渊¹兮,遂自忍而沈流。
译文:面对沅湘黑洞洞的渊底,狠着心想跳进奔流的江里。
注释:¹玄渊:深渊。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yōng)¹之不昭。
译文:那样结果是身死而名灭,可惜君王被蒙蔽心地不明。
注释:¹壅君:被蒙蔽的国君。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君无昭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sǒu)¹
译文:君王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能明察是非,使芳草埋没在沼泽荒地。
注释:¹薮幽:大泽的深幽处。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焉舒情而抽信¹兮,恬²死亡而不聊³
译文:哪里还能够倾吐衷情?我将泰然地与世别离不茍且偷生。
注释:¹抽信:陈述一片忠诚。²恬:安。³不聊:不苟生。
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独障(zhāng)¹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²
译文:只为障碍壅塞所掩蔽阻隔,使得忠臣个个无所适从。
注释:¹鄣壅:与“蔽隐”同义。鄣壅而蔽隐,指重重障碍。²无由:无路自达。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闻百里¹之为虏兮,伊尹²烹于庖厨。
译文:听说百里奚曾作过俘虏,伊尹埋没在厨房烹调。
注释:¹百里: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²伊尹:原来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曾经当过厨师。后来任商汤的相,辅助汤攻灭夏桀。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吕望¹屠于朝歌兮,宁戚²歌而饭牛。
译文:吕望在朝歌当屠户,宁戚边喂牛边唱歌谣。
注释:¹吕望:本姓姜,即姜尚,他的先代封邑在吕,所以又姓吕。²宁戚:春秋时卫国人,他在喂牛时唱歌,齐桓公认出他是个贤人,用他做辅佐。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不逢汤¹²与桓³兮,世孰云而知之。
译文:不碰上汤、武、齐桓、秦穆,世间有谁知道他们的好处?
注释:¹汤:商汤。²武:周武王。³桓:齐桓公。⁴缪:同“穆”,秦穆公。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¹信谗²而弗味³兮,子胥死而后忧。
译文:吴王夫差轻信了谗言,逼死伍子胥后忧患降临。
注释:¹吴:指吴王夫差。²信谗:指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³弗味:不能玩味辨别。⁴子胥:伍子胥,吴国的大将。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介子¹忠而立枯兮,文君²³而追求。
译文:忠心的介子推甘愿抱着树站着被烧死,晋文公省悟后派人将他访求。
注释:¹介子:介子推。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²文君:晋文公。³寤:觉悟。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封介山而为之禁¹兮,报大德²之优游³
译文:封了介山而禁止采樵,报答他大恩大德的优厚。
注释:¹禁:封山。²大德:指介子推在跟从晋文公流亡的途中,缺乏粮食,他割了自己的股肉给文公吃。³优游:形容大德宽广的样子。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思久故¹之亲身兮,因缟(gǎo)²而哭之。
译文:想起故旧多年的亲身同伴,便穿起白色丧服痛哭泪流。
注释:¹久故:故旧。²缟素:白色的丧服。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yí)¹而不疑。
译文:有人忠贞诚信为节操而死,有的人以欺诈得仕。
注释:¹訑谩:欺诈。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弗省察而按实¹兮,听谗人之虚辞。
译文:不去省视考察按之以实,只听进谗者所说的虚妄之辞。
注释:¹按实:核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芳与泽¹其杂糅兮,孰申旦²而别之。
译文:芳香的腥臭的混杂在一起,又有谁自夜达旦认真辨识?
注释:¹泽:臭。²申旦:自夜达旦。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何芳草之早殀(yāo)¹兮,微霜降而下戒。
译文:为什么芳草会早早枯死,这说明微霜初降就得警惕。
注释:¹殀:同“夭”,死亡。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¹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译文:确实是君主不聪明受人蒙蔽,才使进谗献谀者日益得意。
注释:¹谅:诚然。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¹其不可佩。
译文:自古以来的嫉妒贤才者,都说蕙草杜若不能佩戴。
注释:¹蕙若:蕙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妒佳冶¹之芬芳兮,嫫(mó)²姣而自好³
译文:嫉妒那佳丽之人的芳美,嫫母丑陋却自负妩媚可爱。
注释:¹佳冶:美丽。²嫫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貌极丑。³自好:自以为美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虽有西施¹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译文:就是有了西施的绝顶美貌,受谗妒也会被丑恶之人取代。
注释:¹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愿陈情以白行¹兮,得罪过之不意²
译文:我愿意陈述情愫表白行为,想不到竟意外地得了罪过。
注释:¹白行:表白行为。²不意:没有意料到。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情冤见(xiàn)¹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²
译文:光天化日下真情与冤曲显明,有如天上的星宿各有置措。
注释:¹见:同”现“,显现。²错置:安排、陈列。错,同“措”。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骐(qí)(jì)¹而驰骋兮,无辔(pèi)²³而自载。
译文:乘骑骏马作长途奔驰,没有辔缰衔勒全凭自己控制。
注释:¹骐骥:骏马,良马。²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³衔:勒马口的铁链。
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乘氾(fàn)¹(fú)²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译文:乘坐筏子向下游行驶,没有船只划桨全靠自己配置。
注释:¹氾:同“泛”,浮起。²泭:同“桴”,即筏子。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背法昭而心治兮,辟¹与此²其无异。
译文:背弃法度而凭私心治事,也就好像与这些没什么差异。
注释:¹辟:通“譬”,譬如。此:前面的例子。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宁溘(kè)¹而流亡²兮,恐祸殃之有再。
译文:我宁肯忽然死亡随流而去,惟恐有生之年国家再受祸灾。
注释:¹溘死:忽然死去。²流亡:流而亡去,指投水而死。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不毕辞¹而赴渊²兮,惜壅君之不识。
译文:衷情未诉完就要投入深渊,痛惜昏君不了解我的衷肠。
注释:¹毕辞:说完话。²赴渊:投水。

  《惜往日》以首句名篇。本篇有真伪之争。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因篇中提到伍子胥,怀疑本篇和《悲回风》为伪作。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和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以作品语气而致疑。清吴汝纶《评点古文辞类纂》以《怀沙》为绝笔,又因本篇文词浅显,而疑本篇非屈原所作。今人陆侃如、冯沅君、刘永济、谭介甫、胡念贻等人,也都以本篇无标题且多乱辞等原因,对本篇的作者为屈原提出疑问。然而无论如何,持此种理由的观点说服力不是很强,与持本篇作者为屈原的论点相比,显得不十分有力。因此,自然不能剥夺屈原对本篇的著作权。

  《九章·惜往日》以首句名篇。此篇是作者在临终之前回忆自己平生政治上的遭遇,作者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遭到奸人的破坏,而未能使之实现,表明了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顷襄王的最后觉悟。全篇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从“惜往日之曾信兮”至“身幽隐而备之”。追叙自己曾被怀王信任,自己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楚国的富强出力,但最终因奸人进谗,遭到怀王猜忌而疏远。“惜往日”就是忆往日,痛往日,因回忆过去而哀痛也。《史记·屈原传》说屈原开始时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开头四句与这些是对得起来的,但接下来的话就转了。

  “国富强”四句,言当时的楚国,修明法昭,上下一心,确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好景不长,楚怀王委弃良臣,奢侈淫佚。但屈原认为楚王虽然有过失,己犹欲弼正匡辅,此意与《离骚》和《九章·抽思》二篇可以互证。

  “心纯庬”四句言由于自己对楚王一片忠心,不肯把秘密泄露给其他同僚,因此引起在位同僚的嫉妒,他们向怀王进谗言,怀王从而对自己发怒、猜忌、疏远,这正是《屈原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一段的形象写照。“蔽晦君”以下六句,言那些小人蔽塞君王的聪明才智,虚饰罪状,以惑误君,又欺罔之;君王也不参验考核,究其真相,就疏远贬斥了我再不思念。

  第二段从“临沅湘之玄渊兮”至“使贞臣为无由”。屈原身临湘水,决心自沉,该段写临死之前的思想斗争,更显得其就义的从容。

  “临沅湘”四句,汪瑗认为“上二句是极推己之恶恶之心,不欲与谗人并生于世,盖反言以见其欲死也。下二句是明己之遭君不明,死为无益,又正言其不必死也。”(《楚辞集解》)“君无昭”四句言君王不知长短,故不能察,使芳草为薮泽所壅遏而不通;君王如此不明,忍死而无益,于是甘心死之,决不苟活。这四句是对“遂自忍而沉流”的回答。

  “独鄣壅”二句谓忠臣非不欲尽力,只是由于“鄣壅而蔽隐”而不得辅佐。此所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者也。

  第三段从“闻百里之为虏兮”至“因缟素而哭之”。历举前世君王得贤人则兴盛与信谗言则灭亡的事情来作进一步的对比说明。其中关于介子推的事情叙之尤详,本意是还希望楚王因自己之死,悔悟而改弦更张,振兴楚国。“闻百里”六句,历举百里奚逢秦穆公,伊尹逢商汤王,吕望逢周文王,宁戚逢齐桓公之事迹,此四子,国君用之而国强。

  “吴信谗”二句举伍子胥事。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吴国便被越国灭亡。“封介山”四句举介子推之事。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文公复国不封介子推,介子推逃入深山;文公以火烧迫其出山,子推抱木而死,文公悔悟,追封介子推。屈原在这里以伍子胥死后而吴亡,与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幡然悔悟,因而追封介山之事作对比,暗示“存君兴国”之意。

  第四段从“或忠信而死节兮”至“使谗谀而日得”,承上文言自古忠臣之死,没有不是因为君王听信谗言而造成的。

  “或忠信”四句承前一段列举贤臣之例而进一步发挥。指出忠信者反而被迫死节,奸佞者反而被信之不疑,全都是因为君王不能参验考究加以鉴别,而一味听信小人谎言。“芳与泽”两句言君主如不能按实省察,则不能分别忠信与奸佞。“何芳草”四句言君既不能省察分别忠奸,则忠臣的命运就不会好了。

  第五段从“自前世而嫉贤兮”至“如列宿之错置”。进一步陈明自己过去与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如排列天上的列宿那样明明白白。在自己死后,自己所受的委屈,一切都将会昭雪于天下。

  “自前世”六句以美女比贤能之人,谓在怀王时代,嫉善忌能,已经是这样子的了。美好的东西被说成是丑恶的,丑恶的东西被说成是美好的,一有好的东西出现,谣言马上就会产生。

  “愿陈情”四句言自己的心情与行为光明正大,如星斗罗空,必将愈来愈明白,连“陈”、“白”也都是不必要的了。司马迁曾赞扬屈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日、月、星为三光,“列宿错置”,亦即“与日月争光”。

  第六段从“乘骐骥而驰骋兮”至最后为。进一步表明自己将沉江自尽,以身殉国的决心。

  “乘骐骥”二句谓驾良马疾驰,却不用控制马匹的器具。

  “乘氾泭”二句谓乘木筏沿流而下,却不用船桨而自恃人力。

  “背法昭”二句谓背弃法昭而随心所欲地治理国家,就好比上述两种情况,与之并无差别。

  “宁溘死”四句写自己赴死之因,屈原谓“恐祸殃之有再”,朱熹说“不死恐‘邦其沦丧’而辱为臣仆……箕子之忧,盖为此也。”蒋骥说:“谓国亡身虏也。”根据当时楚国屡败于秦的形势,朱、蒋二人的分析是颇有见地的。最后二句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写完这篇诗作之后就要赴水自尽,所以可以判断这篇诗作确是屈原的绝笔。

  这篇诗歌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文辞质朴率直,浅显易懂,表意十分明白流畅。比如对于楚王的谴责,在《离骚》等其他作品当中,一般比较委婉曲折,往往用“荃”、“灵脩”、“哲王”等来代替,而在此篇中,因是赴水之前的绝笔,则无所顾忌,直接责备楚王为“壅君”。此篇诗作的这种风格,在全部屈赋中是显得十分奇特的。

  其次,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诗歌以“明法昭”起,以“背法昭”结,前后呼应。林云铭《楚辞灯》说;“以明法昭起头,以背法昭结尾,中间以'无昭’两字作前后针线,此屈子将赴渊,合怀王、顷襄两朝而痛叙被放之非辜、谗谀之得志,全在法昭上决人材之进退、国势之安危。盖贞臣用则法昭明,贞臣疏则法昭废;及既废之后,愈无以参互考验而得贞谗之实,而君之蔽晦日深,虽有贞臣,必不能用,是君为壅君,国非其国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本篇这个特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40-846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¹独掩关。
译文:江南春天已经过去,但春寒却依然不散,远行的我穿上随身所带的全部衣衫,心事重重地独自早早将门儿掩关。
注释:¹征衣:旅人之衣。
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日暮酒醒闻谢豹¹,所思多在水云间。
译文:日暮时分酒已醒,只闻杜鹃啼归,叫声凄婉;我所思念的故乡呵,却在那苍茫遥远的云水之间。
注释:¹谢豹:为杜鹃之别名。

chūn怀huái--gāozhù

jiāngnánchūnjǐnshàngchūnhántiānjǐnzhēngyǎnguān

jiǔxǐngwénxièbàosuǒduōzàishuǐyúnjiān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¹
译文:杜牧司勋的字是牧之,一首《杜秋娘诗》就像清秋一样高远清新。
注释:¹杜秋诗:指杜牧的《杜秋娘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前身应是梁江总¹,名总还曾字总持。
译文: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因为江总也是以“总持”为字以“总”为名。
注释:¹江总: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仕梁、陈、隋三朝。因得名于梁。故诗称“梁江总”。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心铁¹已从²干镆(mò)³利,鬓(bìn)丝休叹雪霜垂。
译文:心如铁石般坚定,胸存甲兵锋利就像干将莫邪剑刃,纵然鬓丝如霜雪垂肩也不必去伤叹悲吟。
注释:¹心铁:指胸中自有武略。²已从:已共。³干镆:干将、莫邪。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及妻莫邪善铸宝剑,所铸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汉江¹远吊西江²水,羊祜³韦丹尽有碑。
译文:像杜预远吊羊祜那样凭吊西江的韦丹,撰写的韦丹碑文将和羊祜碑一样永留丹青。
注释:¹汉江:本指杜预。杜预曾任襄阳太守,襄阳地处汉江之滨。又因杜预是杜牧远祖,所以“汉江”又转指杜牧。²西江:即江西,借指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很有政绩,死后杜牧奉诏撰韦丹碑。诗原注:“时杜奉诏撰韦碑。”³羊祜:晋人,任荆州都督,得江汉民心,死后百姓为他立碑,据说看到此碑的人都会流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

  这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秋娘诗》称赞杜牧文才,继而赞其武略,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杜牧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这首诗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李商隐蕴藉的风格。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写杜牧的官职、名、字和诗作,语言轻快跳脱,很富诗情。《杜秋娘诗》这首诗叙述杜秋娘沦落的悲惨遭际,抒写自己对世事无常、士林升沉荣悴的感慨,所谓“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诗为杜牧刻意精心之作,颇能代表杜牧诗“刻意伤春复伤别”之基调、诗也为李商隐所称赏,故以之作举。开头以此句笼罩全篇,定下了盛赞与劝勉的主题。

  “前身应是梁江杜,名杜还应字杜持”,从名字比拟,称颂杜牧的文才。江杜,唐代诗人多将其属于梁,连杜甫也有“远愧梁江杜,还家尚头黑”之句,所以李商隐拿他来比拟杜牧文才的超群和非凡。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这二句为理解全诗的关键。上句称赞杜牧的军事才略,下句则对他进行慰勉,不要为衰老而兴嗟叹。这里用干将、莫邪名剑作喻,赞颂他对国事时局的筹策,一为执政所用,即平刘稹,收回纥,所向披靡,极赞其军事韬略的正确,绝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然而杜牧平生自负以文才武略,可谓志大才高,但却一直屈居下位,抑郁不得志,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慨是常常有的。他一则说“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即离独酌》),再则说“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飓落花风”(《题禅院》),所以李商隐则以积极的态度劝勉他勿再嗟叹。这里的意思不过是说,您杜牧的韬略已为世所用,且有功于国,如此,那又何必在意于您个人的遇与不遇,而为此叹老嗟卑呢!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二句叙述杜牧奉诏撰写韦丹碑文事。这两句是说,杜牧文才超凡,奉诏撰写的韦碑,必将如羊祜碑一样流传千古,不朽于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诗赞其文才,继而赞其武略,最后“杜见文章必传世”。至此,对杜牧的称赞达到极致,诗亦随即作结。诗人对杜牧的盛赞情真意切,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绝无无聊文人虚妄浮夸之嫌,因而,劝勉也就格外有力。

  这首诗用思极为精巧,第一句用两“牧”字,第二句用两“秋”字,第四句用两“杜”字,第七句用两“江”字,五六两句用“铁”和“干镆”、 “丝”和“雪霜”重叠,第八句又用两人名字重叠,通篇只第三句一句单行,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自己蕴藉的风格,调子既比较明快,又不失凝炼深沉豪迈之气,个中旨趣全由诗的格调和情感而出。纪昀对义山诗多有微,对此诗却尤为称道:“自成别调,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亦可谓中肯之辞。

  诗人的政治遭遇远比杜牧不幸得多,但却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他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

参考资料:
1、 安焕章.李商隐诗歌导读:广陵书社,2015:99-102
2、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08-1010

zèngxūnshísānyuánwài

shāngyǐn tángdài 

xūnzhī qīngqiūshǒuqiūshī 
qiánshēnyīngshìliángjiāngzǒng míngzǒngháicéngzǒngchí 
xīntiěcónggàn bìnxiūtànxuěshuāngchuí 
hànjiāngyuǎndiào西jiāngshuǐ yángwéidānjìnyǒubēi 
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不知何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王门外,欲谒武王。
武王伐纣,都洛邑(yì),未成。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不知何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王门外,欲谒(yè)武王。
译文:周武王讨伐纣,打算筑王都在洛阳,一时没有成功。阴寒雨雪十多天,雪深丈余。甲子天将明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来的五辆车和两匹马,停在了王宫门外,想要面见周武王。
武王将不出见,尚父曰:“不可,雪深丈余,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太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王在内未有出意,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未知长幼从何起?”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
武王将不出见,尚父曰:“不可,雪深丈余,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太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王在内未有出意,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未知长幼从何起?”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
译文:周武王不想出去见他们,尚父说:“不可以,雪深丈余,他们的车骑却没有痕迹,恐怕是圣人。”太师尚父于是命令一个人端着一锅粥出去,打开门让五辆车和两个骑马的人进来,说:“周武王在里面不想出来,现在天气寒冷,你们先喝点热粥御寒,不知道该先给谁呢?”两个骑马的人说:“先给南海君,再给东海君,再给西海君,再给北海君,再给河伯、雨师、风伯。”
粥既毕,使者具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虐收,河伯名冯夷,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
粥既毕,使者具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虐收,河伯名冯夷,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
译文:献完粥,使者具告尚父。尚父对周武王说:“可以面见客人了。五辆车两个骑马的人,分别是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南海的神叫祝融,东海的神叫句芒,北海的神叫玄冥,西海的神叫辱收,河伯叫冯夷。雨师叫咏风伯叫姨,请使谒的人招呼他们的名字让他们觐见。”
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天阴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股立周,谨来受命,愿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太公金匮》
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天阴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股立周,谨来受命,愿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太公金匮》
译文:周武王于是坐在殿上,谒者在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都很惊讶,互相看着感慨。祝融拜见。周武王说:“在天气阴寒时远道而来,是有什么指教吗?”回答说:“上天要伐殷立周,我们前来受命,愿命令风伯雨师,让他们各自奉其职。”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¹
译文: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注释:¹北林:泛指树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之子¹在万里,江湖迥(jiǒng)且深。
译文: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注释:¹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方舟¹安可极²,离思故难任³
译文: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注释:¹方舟:两船并在一起。²极:至,到达。³难任:难以承担。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译文: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qiáo)¹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译文: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注释:¹翘: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形影¹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¹形影:指孤雁的形影。

  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原因,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这一句简括凝炼,开后人无数法门。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原因,正因为这虽然作为景语,其实是寓意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来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

  下面的“方舟子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近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子以来的诗人作品当中的绝唱。

参考资料:
1、 聂文郁 .曹植诗解译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08月第1版 :第154页 .
2、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81-28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