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我世族。
伊我世族。
太极降精。
太极降精。
昔在上代。
昔在上代。
轩虞笃生。
轩虞笃生。
厥生伊何。
厥生伊何。
流祚万龄。
流祚万龄。
南岳有神。
南岳有神。
乃降厥灵。
乃降厥灵。
诞钟祖考。
诞钟祖考。
彻兹神明。
彻兹神明。
运步玉衡。
运步玉衡。
仰和太清。
仰和太清。
宾御四门。
宾御四门。
旁穆紫庭。
旁穆紫庭。
紫庭既穆。
紫庭既穆。
威声爰振。
威声爰振。
厥振伊何。
厥振伊何。
播化殊邻。
播化殊邻。
清风攸被。
清风攸被。
率土归仁。
率土归仁。
彤弧所弯。
彤弧所弯。
万里无尘。
万里无尘。
功昭王府。
功昭王府。
帝庸厥勋。
帝庸厥勋。
黄钺授征。
黄钺授征。
锡命频繁。
锡命频繁。
阚如虓虎。
阚如虓虎。
肃兹三军。
肃兹三军。
光若辰跱。
光若辰跱。
亮彼公门。
亮彼公门。
仍世上司。
仍世上司。
芳流庆云。
芳流庆云。
纯和所产。
纯和所产。
爰育仁昆。
爰育仁昆。
诞丰岐嶷。
诞丰岐嶷。
实昭令闻。
实昭令闻。
令闻伊何。
令闻伊何。
休音允臧。
休音允臧。
先公克构。
先公克构。
乃崇斯堂。
乃崇斯堂。
耀颖上京。
耀颖上京。
发迹扶桑。
发迹扶桑。
戎车出征。
戎车出征。
时惟鹰扬。
时惟鹰扬。
鹰扬既昭。
鹰扬既昭。
勋庸克迈。
勋庸克迈。
天子命我。
天子命我。
镇弼于外。
镇弼于外。
代作扞城。
代作扞城。
以表南裔。
以表南裔。
降灾匪蠲。
降灾匪蠲。
景命颠沛。
景命颠沛。
惟我贤昆。
惟我贤昆。
天姿秀生。
天姿秀生。
含奇播越。
含奇播越。
明德惟馨。
明德惟馨。
太阳散气。
太阳散气。
乃禀厥和。
乃禀厥和。
山川垂度。
山川垂度。
爰则厥遐。
爰则厥遐。
厥遐伊何。
厥遐伊何。
惟光惟大。
惟光惟大。
惟大伊何。
惟大伊何。
如岱如渭。
如岱如渭。
恢此广渊。
恢此广渊。
廓彼洪懿。
廓彼洪懿。
弘道惇德。
弘道惇德。
渊哉为器。
渊哉为器。
统我先基。
统我先基。
弱冠慷慨。
弱冠慷慨。
将弘祖业。
将弘祖业。
实崇奕世。
实崇奕世。
咨予顽曚。
咨予顽曚。
蕞尔弱才。
蕞尔弱才。
沈耀玄渚。
沈耀玄渚。
挹庇云淇。
挹庇云淇。
陶化靡移。
陶化靡移。
固陋于兹。
固陋于兹。
瞻仰洪范。
瞻仰洪范。
实忝先基。
实忝先基。
巍巍先基。
巍巍先基。
重规累构。
重规累构。
赫赫重光。
赫赫重光。
遐风激鹜昔我先公。
遐风激鹜昔我先公。
爰造斯猷。
爰造斯猷。
今我六蔽。
今我六蔽。
匪崇克扶。
匪崇克扶。
悠悠大道。
悠悠大道。
载邈载遐。
载邈载遐。
洋洋渊源。
洋洋渊源。
如海如河。
如海如河。
昔我先公。
昔我先公。
斯纲斯纪。
斯纲斯纪。
今我末嗣。
今我末嗣。
乃倾乃圮。
乃倾乃圮。
世业之颓。
世业之颓。
自予小子。
自予小子。
仰愧灵丘。
仰愧灵丘。
衔忧没齿。
衔忧没齿。
忧怀惟何。
忧怀惟何。
顾景惟尘。
顾景惟尘。
峨峨高踪。
峨峨高踪。
眇眇贸辰。
眇眇贸辰。
明德继体。
明德继体。
莫非哲人。
莫非哲人。
今我顽鄙。
今我顽鄙。
规范靡遵。
规范靡遵。
仍世载德。
仍世载德。
荒之予身。
荒之予身。
莫峻匪岳。
莫峻匪岳。
有俊斯登。
有俊斯登。
莫高匪云。
莫高匪云。
有翼斯凌。
有翼斯凌。
矧我成基。
矧我成基。
匪克阶升。
匪克阶升。
玄黄长坂。
玄黄长坂。
载寐载兴。
载寐载兴。
岂敢惮行。
岂敢惮行。
哀此负乘。
哀此负乘。
芒芒高山。
芒芒高山。
自予颓之。
自予颓之。
济济德义。
济济德义。
匪我怀之。
匪我怀之。
终衔永负。
终衔永负。
于其媿而。
于其媿而。
昔予言旷。
昔予言旷。
泛舟东川。
泛舟东川。
衔忧告辞。
衔忧告辞。
挥泪海滨。
挥泪海滨。
羲阳趣驾。
羲阳趣驾。
炎华电征。
炎华电征。
自我不见。
自我不见。
邈哉八龄。
邈哉八龄。
悠思逈望。
悠思逈望。
寤言通灵。
寤言通灵。
昔我往矣。
昔我往矣。
辰在东嵎。
辰在东嵎。
今我于兹。
今我于兹。
日薄桑榆。
日薄桑榆。
衔艰遘愍。
衔艰遘愍。
困瘁殷忧。
困瘁殷忧。
哀矣我世。
哀矣我世。
匪蒙灵休。
匪蒙灵休。
开元迄兹。
开元迄兹。
天迭兴微。
天迭兴微。
震风隐骇。
震风隐骇。
海水羣飞。
海水羣飞。
王旅南征。
王旅南征。
阐耀灵威。
阐耀灵威。
予昆乃播。
予昆乃播。
爰集朔土。
爰集朔土。
载离永久。
载离永久。
其毒太苦。
其毒太苦。
上帝休命。
上帝休命。
驾言其归。
驾言其归。
多我遘愍。
多我遘愍。
振荡朔垂。
振荡朔垂。
羁系殊俗。
羁系殊俗。
初愿用违。
初愿用违。
严驾东征。
严驾东征。
肃迈林野。
肃迈林野。
夕秣乘马。
夕秣乘马。
朝整仆旅。
朝整仆旅。
矫矫乘马。
矫矫乘马。
载驱载驰。
载驱载驰。
漫漫长路。
漫漫长路。
或降或阶。
或降或阶。
晨风夙零。
晨风夙零。
朝不皇饥。
朝不皇饥。
倾景儵坠。
倾景儵坠。
夕不存罢。
夕不存罢。
虽有丰草。
虽有丰草。
匪释奔驷。
匪释奔驷。
虽有重阴。
虽有重阴。
匪遑假寐。
匪遑假寐。
茕茕仆夫。
茕茕仆夫。
悠悠遄征。
悠悠遄征。
经彼乔木。
经彼乔木。
有鸟嘤鸣。
有鸟嘤鸣。
微物识侪。
微物识侪。
矧伊有情。
矧伊有情。
乐兹棠棣。
乐兹棠棣。
实欢友生。
实欢友生。
既至既觐。
既至既觐。
滞思旷年。
滞思旷年。
年在旷纪。
年在旷纪。
觐未浃辰。
觐未浃辰。
恨其永怀。
恨其永怀。
忧心孔艰。
忧心孔艰。
天地永久。
天地永久。
命也难长。
命也难长。
生民忽霍。
生民忽霍。
曷云其常。
曷云其常。
我之既存。
我之既存。
靡绩靡纪。
靡绩靡纪。
乾坤难并。
乾坤难并。
寂焉其已。
寂焉其已。
生若电激。
生若电激。
没若川征。
没若川征。
存愧松柏。
存愧松柏。
逝惭生灵。
逝惭生灵。
匪吝性命。
匪吝性命。
实悼徒生。
实悼徒生。
茍克析薪。
茍克析薪。
岂惮冥冥。
岂惮冥冥。
瞻企皇极。
瞻企皇极。
徼福上天。
徼福上天。
冀我友生。
冀我友生。
要期永年。
要期永年。
昔我先公。
昔我先公。
邦国攸兴。
邦国攸兴。
今我家道。
今我家道。
绵绵莫承。
绵绵莫承。
昔我昆弟。
昔我昆弟。
如鸾如龙。
如鸾如龙。
今我友生。
今我友生。
凋俊坠雄。
凋俊坠雄。
家哲永徂。
家哲永徂。
世业长终。
世业长终。
华堂倾构。
华堂倾构。
广宅颓庸。
广宅颓庸。
高门降衡。
高门降衡。
修庭树蓬。
修庭树蓬。
感物悲怀。
感物悲怀。
怆矣其伤。
怆矣其伤。
惇仁泛爱。
惇仁泛爱。
锡予好音。
锡予好音。
晞光怀宝。
晞光怀宝。
焕若南金。
焕若南金。
披华玩藻。
披华玩藻。
晔若翰林。
晔若翰林。
咏彼清声。
咏彼清声。
被之瑟琴。
被之瑟琴。
味此殊响。
味此殊响。
慰之予心。
慰之予心。
弘懿忘鄙。
弘懿忘鄙。
命之反复。
命之反复。
敢投挑李。
敢投挑李。
以报宝玉。
以报宝玉。
冀凭光益。
冀凭光益。
编诸末录。
编诸末录。
陆云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¹。酒病无聊,欹(yǐ)²听鸣舻(lú)³。断肠簇(cù)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译文:船帆轻挂,大桨急飞,过了一城又一城,到了严子陵垂钓的江滨。喝酒过度,必成病态,以至郁闷而精神空虚。只有依靠枕头,听那大桨发出的叫声可资慰藉,极为悲痛的断肠游子型的外任官苏轼,眼前闪现着的是丛列成行的云雾缭绕的山峰,烟雨重重笼罩的树林。回过头去看,桐庐县城在哪里呢?已经看不到了。
注释:¹钓台路:钓鱼台水路。钓台,指东汉.严子陵垂钓处,在浙江桐庐城西十五公里的富春江滨。²攲枕:依靠枕头。³鸣舻:发出叫声的大桨。⁴簇簇:丛列成行的样子。⁵孤城:指桐庐县城。
间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¹离阻²。谁念萦(yíng)³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一声传语
译文:但是顷刻之间就要离开了,分别的愁绪更加使人变得憔悴。那就只有从朝云暮雨的巫山男女欢会的神话梦幻中寻求解脱。不论旧愁还是新欢,对山村的思念也没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对他们的痴情和思念没变。只有求别人带去一首词。
注释:¹间:顷刻。²离阻:分离,阻隔。³萦损:愁思郁结而憔悴。⁴云雨:比喻男女欢会。⁵无由:没有办法。⁶犹自:尚,依然是。⁷倩人:恳求别人。⁸道:同“蹈”,赴。⁹传语:把一方的话传到另一方。

  上片以景情反差的手法,反映了苏轼胸中的忧愁。“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写出了苏轼在富春江上轻快行程的生动形态。一个“挂”字,一个“飞”字,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势,形象传神。“酒病无聊,攲枕听鸣舻”,写苏轼醉卧船上的情景。颇似金代元好问《读书山月》“墙东有洿(wū)池,攲枕听蛙鸣”的神韵。“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情绪一变。以醉眼朦胧中的景物托情,流露出苏轼渺茫的孤独感。“簇簇”、“重重”,将沉郁心绪衬托得十分逼真。“回首望,孤城何处?”用设问手法,进一步渲染苏轼对桐庐山村哪堪回首的忧叹。那是一幅凄苦的生活景象。

  下片承上一转,写苏轼欲摆脱愁情而又无可奈何,只得从神话梦幻中去寻找慰藉。“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写苏轼顷刻离开钓台的沉思,但又被现实阻碍,愁思更加抑郁,人面显得憔悴。有宋代欧阳修《怨春郎》词“恼愁肠,成寸寸,已凭莫把人萦损”的滋味。“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不论过去了的旧愁也好,还是昔日的新欢也好,内心里对山村的挂记两不存在。 “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这一句承承接上面一句,体现出苏轼的挂念之情深入一层。想再一次去看看山村人吧,不大可能了。然而一片痴情依然不改初衷。唯有恳求他人前去捎首词。

  全词把欢景与愁情、现实与历史、人世与梦幻、意境与哲理有机地融为一体,思想开放,想象丰富,反映了苏轼的悯民思想,是一篇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21-124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译文:从城池的东门步行而出,试着眺望千里。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¹
译文:青山横陈在苍苍树林中,火红的太阳团在平原之上。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渭北走邯郸,关东¹出函谷²
译文:渭水的北边通着邯郸,从关东地区眺望,出了函谷关。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秦地¹万方²会,来朝九州牧。
译文:秦地之中,各方诸侯来聚集,共同朝见皇帝。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鸡鸣咸阳中,冠盖¹相追逐。
译文:当拂晓鸡啼的时候,城中官员的车马已经一辆接一辆互相追逐了。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丞相过列侯¹,群公饯²光禄³
译文:丞相去拜访列侯,一群显贵在光禄寺设立酒席互相送别。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¹
译文:司马相如却正是年老多病,独自回到茂陵的家中。
注释:¹茂陵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晚年因消渴症(糖尿病)辞去官职,住在茂陵(汉武帝陵寝)。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但诗中多次出现工整的对偶句,如“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渭北走邯横,关东出函谷”“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这是唐代五言古诗的典型特征,而汉代的五言古诗中往往没有高频率的工整对仗出现。“步出城东门”借用了汉代五言诗的诗句。诗歌前六句平实悲壮地展现了关中地区远眺所见的冬日秋景,“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壮丽又贴切地展现了冬日山上万木凋零、平野开阔空旷的景象。诗歌第七句“秦地”二字承接上文,“万方会”三字引出下文。临近新年,首都长安地区的官员往来特别热闹,各地的官员来京城朝见皇帝,官员之间互相应酬、建设官场关系网,从公鸡晨啼开始,长安城内充斥着急于奔走的官员。诗人对这些冬日的应酬活动不大感兴趣,于是离开熙熙攘攘的长安城,独自回到城郊。末句“独归茂陵宿”巧妙地与首句“步出城东门”相呼应。诗歌最后,诗人借用司马相如的典故,托言年老多病远离京城交际圈,流露出诗人对官场风气的深深不满,也就点出了冬日出城游览的缘由:躲避城中的各种交际活动。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画毂(gǔ)¹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²
译文:在大路上驾驶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在赶路,恰好与心上人巧遇,女子在绣帘后面发出了一声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呼,那离别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只恨自己身上没绣长出彩凤那样的两只翅膀,可以随时飞到心上人的身边,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的心,可以像灵异的犀牛角那样,让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心意相通的。
注释: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¹画毂:用五彩装饰的车。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指心意相通,互相都明白对方的想法。灵犀:犀牛的角。据古书中记载,有种犀牛的角被称为“通天犀”,这种犀牛的角上有一条白线,通过白线可以互相传递信息,人们视其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金作屋¹,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²已恨蓬山³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译文:想当初两个人厮守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生活在金屋玉笼之中,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家门前面经常是车水马龙。可是情郎一走,两个人相隔着万里蓬山,看不到心上人的面容,听不到心上人的声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呢?那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注释:¹金作屋:暗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词中用来指宫女居住在豪华幽深的后宫。²刘郎:指刘晨。³蓬山:指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词中泛指神仙居处。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借用李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上片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明生动,使人读来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二人相遇的场景及沉溺于感情的画面。

  词的下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相思及求而不得、盼而不得见的苦闷愁情。词人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在利用前人智慧之时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金作屋,玉为笼”,亦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却又赋予“金屋”新的寓意,以“金屋”“玉笼”来形容佳人住处的华美,从而进一步暗示佳人身为皇宫中人的身份,同时也暗示着两人的身份之别,这似乎又暗示着两人无法圆满的结局,为这段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佳人深居宫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次的相遇只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车如流水马游龙”,引用李煜的词句,将“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奔驰而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条龙一样走动。两人很快就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从此相见无期。运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街景的热闹,而这种热闹又与词人此时落寞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词人的失意与怅惘。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词人改“一万重”为“几万重”,使这种愁绪与苦闷显得更加突出,也使词人的相思之情显得越发深重,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沉重。

  这首词用语考究,借他山之石攻玉,信手拈来,却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词人驾驭语言的艺术可谓高超。

参考资料:
1、 张福清主编.宋代集句词评注: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07:第3-4页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学问勤中得,萤(yíng)¹万卷书。
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注释:¹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因以“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亦借指读书之所。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¹
译文: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注释:¹空虚:空无;不充实。

qínxué

wāngzhū sòngdài 

xuéwènqínzhōng yíngchuāngwànjuànshū 
sāndōngjīnyòng shuíxiàokōng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春江¹好景依然在,远国²征人³此际行。
译文:烟花三月依然柳绿桃红,远方客人此时登上归程。
注释:日本歌人:指的是日本戏剧评论家升屋治三郎。¹春江:春申江,即黄浦江,指上海。²远国:指日本。原作“海国”,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远国”。³征人:行人,指升屋治三郎。⁴此际:这个时候。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莫向遥天¹望歌舞²,西游³演了是封神
译文: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注释:¹遥天:遥远的天边,此处指远方。²歌舞:指戏剧。“望歌舞”原作“忆歌舞”,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望歌舞”。³西游:指以神话小说《西游记》为内容的戏剧。⁴封神:指以神怪小说《封神榜》为内容的戏剧。写姜子牙(吕尚)助武王伐纣,各神怪来助战,终于灭纣,姜子牙册封诸神告终。

  “春江好景依然在”,出句朴素而用意深刻。这里不用“浦江”或“沪间”等,而独用“春江”,不仅道出了送别地点,而且自然地照应了条幅上题记的“三月”,点明了送别日本友人的时令正是春天。而“春江好景”又暗含了唐代张虚若诗篇《春江花月夜》的典故。张诗开头是景物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的春江、花、月、夜等等美景都是作为背景而出现的自然景色,作者并未赋予什么象征意义。鲁迅此处用典也就是要说明:诗中的“春江好景”乃是指大自然的景色而言,上海人间社会并没有包括在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鲁迅的“春江好景”,正是用这样的对衬手法来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的:上海只有艳丽春光依然象历年一样还自然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其余一切“好景”都被破坏了,摧残了。

  “远国征人此际行”一句直接点明友人离别远行。 “远国征人”来到上海非常不易,而正当盛春到来之际却要离开了(并未见发生意外变故)。诗句流露出作者送别时的沉重心情和无限感慨。一位“远国”来的戏剧工作者竟无意于“春江好景”,不愿继续停留;作者也未能留住他共度春光,只得就此送行。这从侧面写出了国民党统治的可憎及当时的上海剧坛令人生厌。

  “莫向遥天望歌午,西游演了是封神”两句,紧承送行,劝告升屋回到日本后,也不要遥想看到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大戏院会出现什么新的歌舞,这里演来演去的不过是西游、封神之类的妖魔鬼怪、黄色下流戏。

  这首诗从上海的艺术舞台联系到中国的政治舞台,用西游、封神里的妖魔鬼怪,来影射国民党,寓意深刻,讽刺尖锐,表现了鲁迅对国民党统治的无比愤慨和极端痛恨。

参考资料:
1、 衡阳师专中文科.鲁迅诗歌浅析:衡阳师专中文科,1978年:71-7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