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我世族。
伊我世族。
太极降精。
太极降精。
昔在上代。
昔在上代。
轩虞笃生。
轩虞笃生。
厥生伊何。
厥生伊何。
流祚万龄。
流祚万龄。
南岳有神。
南岳有神。
乃降厥灵。
乃降厥灵。
诞钟祖考。
诞钟祖考。
彻兹神明。
彻兹神明。
运步玉衡。
运步玉衡。
仰和太清。
仰和太清。
宾御四门。
宾御四门。
旁穆紫庭。
旁穆紫庭。
紫庭既穆。
紫庭既穆。
威声爰振。
威声爰振。
厥振伊何。
厥振伊何。
播化殊邻。
播化殊邻。
清风攸被。
清风攸被。
率土归仁。
率土归仁。
彤弧所弯。
彤弧所弯。
万里无尘。
万里无尘。
功昭王府。
功昭王府。
帝庸厥勋。
帝庸厥勋。
黄钺授征。
黄钺授征。
锡命频繁。
锡命频繁。
阚如虓虎。
阚如虓虎。
肃兹三军。
肃兹三军。
光若辰跱。
光若辰跱。
亮彼公门。
亮彼公门。
仍世上司。
仍世上司。
芳流庆云。
芳流庆云。
纯和所产。
纯和所产。
爰育仁昆。
爰育仁昆。
诞丰岐嶷。
诞丰岐嶷。
实昭令闻。
实昭令闻。
令闻伊何。
令闻伊何。
休音允臧。
休音允臧。
先公克构。
先公克构。
乃崇斯堂。
乃崇斯堂。
耀颖上京。
耀颖上京。
发迹扶桑。
发迹扶桑。
戎车出征。
戎车出征。
时惟鹰扬。
时惟鹰扬。
鹰扬既昭。
鹰扬既昭。
勋庸克迈。
勋庸克迈。
天子命我。
天子命我。
镇弼于外。
镇弼于外。
代作扞城。
代作扞城。
以表南裔。
以表南裔。
降灾匪蠲。
降灾匪蠲。
景命颠沛。
景命颠沛。
惟我贤昆。
惟我贤昆。
天姿秀生。
天姿秀生。
含奇播越。
含奇播越。
明德惟馨。
明德惟馨。
太阳散气。
太阳散气。
乃禀厥和。
乃禀厥和。
山川垂度。
山川垂度。
爰则厥遐。
爰则厥遐。
厥遐伊何。
厥遐伊何。
惟光惟大。
惟光惟大。
惟大伊何。
惟大伊何。
如岱如渭。
如岱如渭。
恢此广渊。
恢此广渊。
廓彼洪懿。
廓彼洪懿。
弘道惇德。
弘道惇德。
渊哉为器。
渊哉为器。
统我先基。
统我先基。
弱冠慷慨。
弱冠慷慨。
将弘祖业。
将弘祖业。
实崇奕世。
实崇奕世。
咨予顽曚。
咨予顽曚。
蕞尔弱才。
蕞尔弱才。
沈耀玄渚。
沈耀玄渚。
挹庇云淇。
挹庇云淇。
陶化靡移。
陶化靡移。
固陋于兹。
固陋于兹。
瞻仰洪范。
瞻仰洪范。
实忝先基。
实忝先基。
巍巍先基。
巍巍先基。
重规累构。
重规累构。
赫赫重光。
赫赫重光。
遐风激鹜昔我先公。
遐风激鹜昔我先公。
爰造斯猷。
爰造斯猷。
今我六蔽。
今我六蔽。
匪崇克扶。
匪崇克扶。
悠悠大道。
悠悠大道。
载邈载遐。
载邈载遐。
洋洋渊源。
洋洋渊源。
如海如河。
如海如河。
昔我先公。
昔我先公。
斯纲斯纪。
斯纲斯纪。
今我末嗣。
今我末嗣。
乃倾乃圮。
乃倾乃圮。
世业之颓。
世业之颓。
自予小子。
自予小子。
仰愧灵丘。
仰愧灵丘。
衔忧没齿。
衔忧没齿。
忧怀惟何。
忧怀惟何。
顾景惟尘。
顾景惟尘。
峨峨高踪。
峨峨高踪。
眇眇贸辰。
眇眇贸辰。
明德继体。
明德继体。
莫非哲人。
莫非哲人。
今我顽鄙。
今我顽鄙。
规范靡遵。
规范靡遵。
仍世载德。
仍世载德。
荒之予身。
荒之予身。
莫峻匪岳。
莫峻匪岳。
有俊斯登。
有俊斯登。
莫高匪云。
莫高匪云。
有翼斯凌。
有翼斯凌。
矧我成基。
矧我成基。
匪克阶升。
匪克阶升。
玄黄长坂。
玄黄长坂。
载寐载兴。
载寐载兴。
岂敢惮行。
岂敢惮行。
哀此负乘。
哀此负乘。
芒芒高山。
芒芒高山。
自予颓之。
自予颓之。
济济德义。
济济德义。
匪我怀之。
匪我怀之。
终衔永负。
终衔永负。
于其媿而。
于其媿而。
昔予言旷。
昔予言旷。
泛舟东川。
泛舟东川。
衔忧告辞。
衔忧告辞。
挥泪海滨。
挥泪海滨。
羲阳趣驾。
羲阳趣驾。
炎华电征。
炎华电征。
自我不见。
自我不见。
邈哉八龄。
邈哉八龄。
悠思逈望。
悠思逈望。
寤言通灵。
寤言通灵。
昔我往矣。
昔我往矣。
辰在东嵎。
辰在东嵎。
今我于兹。
今我于兹。
日薄桑榆。
日薄桑榆。
衔艰遘愍。
衔艰遘愍。
困瘁殷忧。
困瘁殷忧。
哀矣我世。
哀矣我世。
匪蒙灵休。
匪蒙灵休。
开元迄兹。
开元迄兹。
天迭兴微。
天迭兴微。
震风隐骇。
震风隐骇。
海水羣飞。
海水羣飞。
王旅南征。
王旅南征。
阐耀灵威。
阐耀灵威。
予昆乃播。
予昆乃播。
爰集朔土。
爰集朔土。
载离永久。
载离永久。
其毒太苦。
其毒太苦。
上帝休命。
上帝休命。
驾言其归。
驾言其归。
多我遘愍。
多我遘愍。
振荡朔垂。
振荡朔垂。
羁系殊俗。
羁系殊俗。
初愿用违。
初愿用违。
严驾东征。
严驾东征。
肃迈林野。
肃迈林野。
夕秣乘马。
夕秣乘马。
朝整仆旅。
朝整仆旅。
矫矫乘马。
矫矫乘马。
载驱载驰。
载驱载驰。
漫漫长路。
漫漫长路。
或降或阶。
或降或阶。
晨风夙零。
晨风夙零。
朝不皇饥。
朝不皇饥。
倾景儵坠。
倾景儵坠。
夕不存罢。
夕不存罢。
虽有丰草。
虽有丰草。
匪释奔驷。
匪释奔驷。
虽有重阴。
虽有重阴。
匪遑假寐。
匪遑假寐。
茕茕仆夫。
茕茕仆夫。
悠悠遄征。
悠悠遄征。
经彼乔木。
经彼乔木。
有鸟嘤鸣。
有鸟嘤鸣。
微物识侪。
微物识侪。
矧伊有情。
矧伊有情。
乐兹棠棣。
乐兹棠棣。
实欢友生。
实欢友生。
既至既觐。
既至既觐。
滞思旷年。
滞思旷年。
年在旷纪。
年在旷纪。
觐未浃辰。
觐未浃辰。
恨其永怀。
恨其永怀。
忧心孔艰。
忧心孔艰。
天地永久。
天地永久。
命也难长。
命也难长。
生民忽霍。
生民忽霍。
曷云其常。
曷云其常。
我之既存。
我之既存。
靡绩靡纪。
靡绩靡纪。
乾坤难并。
乾坤难并。
寂焉其已。
寂焉其已。
生若电激。
生若电激。
没若川征。
没若川征。
存愧松柏。
存愧松柏。
逝惭生灵。
逝惭生灵。
匪吝性命。
匪吝性命。
实悼徒生。
实悼徒生。
茍克析薪。
茍克析薪。
岂惮冥冥。
岂惮冥冥。
瞻企皇极。
瞻企皇极。
徼福上天。
徼福上天。
冀我友生。
冀我友生。
要期永年。
要期永年。
昔我先公。
昔我先公。
邦国攸兴。
邦国攸兴。
今我家道。
今我家道。
绵绵莫承。
绵绵莫承。
昔我昆弟。
昔我昆弟。
如鸾如龙。
如鸾如龙。
今我友生。
今我友生。
凋俊坠雄。
凋俊坠雄。
家哲永徂。
家哲永徂。
世业长终。
世业长终。
华堂倾构。
华堂倾构。
广宅颓庸。
广宅颓庸。
高门降衡。
高门降衡。
修庭树蓬。
修庭树蓬。
感物悲怀。
感物悲怀。
怆矣其伤。
怆矣其伤。
惇仁泛爱。
惇仁泛爱。
锡予好音。
锡予好音。
晞光怀宝。
晞光怀宝。
焕若南金。
焕若南金。
披华玩藻。
披华玩藻。
晔若翰林。
晔若翰林。
咏彼清声。
咏彼清声。
被之瑟琴。
被之瑟琴。
味此殊响。
味此殊响。
慰之予心。
慰之予心。
弘懿忘鄙。
弘懿忘鄙。
命之反复。
命之反复。
敢投挑李。
敢投挑李。
以报宝玉。
以报宝玉。
冀凭光益。
冀凭光益。
编诸末录。
编诸末录。
陆云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 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yǐ)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luó)¹。芦叶蓬舟千重,菰(gū)菜莼(chún)(gēng)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²,遗恨夕阳中。
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注释:¹螺红:红色的螺杯。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²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苹洲外,山欲暝(míng),敛(liǎn)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¹。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²又西风。
译文: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注释:¹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²匹马:有作者自喻意。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南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南”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南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苹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shuǐdiàotóu ·píngshāntángyòngdōngyùn

fāngyuè sòngdài 

qiū shānqíngkōng jiāngnánjiāngběichóu fēnjiǔluóhóng péngzhōuqiānchóng càichúngēngmèng guīhóng鸿 zuìyǎnmiǎoluò hènyángzhōng 
píngzhōuwài shānmíng liǎnméifēng rénjiānyǎngchén tànliǎngxiānwēng jiàndāngshíyángliǔ zhǐshìcóngqiányān mièyīngxióng tiānxiào yòu西fēng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朝见裴(péi)叔则¹,朗如行玉山。
译文:见君如见晋人裴叔则,如行玉山之上,朗然照人。
注释:¹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¹
译文: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注释:¹“黄河”二句:以黄河入海喻裴十四胸怀的阔大。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身骑白鼋(yuán)¹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译文:君之浩瀚,即使是河伯也不敢骑白鼋冒然横渡;君之高大,纵是用堆积得高如南山的黄金买君一顾,也是值得的。
注释:¹白鼋:指白色的大鳖。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pái)(huái)六合¹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译文:君徘徊于六合之中,而无相知之人,如今看天上的浮云,即将飘然西去矣。
注释:¹六合:上下四方谓之六合。

  裴十四,是一位超尘脱俗之士。他即将离别李白而西去,诗人作这首诗赠别。

  “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人称裴令公,仪容儁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世说新语·容止》)因为与主人公同姓诗人借裴叔则代指裴十四,言裴十四仪表堂堂,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河间。”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河。诗人倒插喻意在前,一笔点醒于后,手法变幻矫健。

  诗至五、六句,转入别意,叙写裴十四的遭际和他的不贪图富贵的性格。“身骑白鼋不敢度”,骑白鼋,语出屈原《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骑鼋的人,自然是裴十四。诗人用汹涌的水势,比喻社会环境的险恶和人生道路的艰难,裴十四身骑白鼋,面对汹涌的江水,不敢度过。“金高南山买君顾”句,借用郑子瞀的故事,见《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郑子瞀是楚成王的夫人,一日,与成王共登台,“王曰:‘顾,吾又与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瞀遂不顾。子瞀曰:‘不顾,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之重而后顾,则是妾贪贵乐利以忘义理也’。”千金难买一顾,表现郑子瞀不贪贵乐利的品格;高比南山的金银,定然也难买裴十四的一顾,运用郑子瞀的典故,是为了盛赞裴十四的高贵品格。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河豪迈的裴十四不肯摧眉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在“众人皆醉”的庸俗的黑暗社会里,裴十四难觅知音,“徘徊六合无相知”句,揭示了品格磊落的人不容于世的生活真实。结尾“飘若浮云且西去”,写裴十四即将西去,行踪飘忽不定,点到赠别上;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也为裴十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与全诗诗意相吻合。

  赠别诗,除了抒写离绪别情以外,还可以颂美离别者,描绘和刻画他们的形象、思想、品格、精神面貌,表达诗人对他们的钦慕、敬仰的感情。《赠裴十四》就是如此。李白用诗人的心灵,自己的品格和审美情趣,去感知对方,因此,在裴十四身上,读者看到了诗人的个性、气韵和精神,沈德潜说:“黄河落天二语,自道所得。”(《唐诗别裁集》)李白也亲历“身骑白鼋不敢度”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具有“金高南山”难买一顾的品格,也同样为世俗所不容,甚至到达“世人皆欲杀”(杜甫语)的地步。用颂美友人的诗赠给友人,引为知音,并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照见自己的襟河和人格,是《赠裴十四》诗思想艺术的基本特征。

zèngpéishí--bái

cháojiànpéishūlǎngxíngshān

huángluòtiānzǒudōnghǎiwànxiěxiōng怀huáijiān

shēnbáiyuángǎnjīngāonánshānmǎijūn

páihuáiliùxiāngzhīpiāoruòyúnqiě西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江城¹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²(yuàn)思长。
译文: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注释:¹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²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惊起暮(mù)天沙上雁,海门¹斜去两三行。
译文: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¹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参考资料:
1、 傅经顺.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5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译文: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远天¹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bèng)²冰出。
译文:远望,天边的大雁在云间里飞去,近看,水中的鱼破开冰面而蹦出。
注释:¹远天:遥远的天宇。²迸:往外溅散。

jīngzhōngzhēngyuèchūn

luóyǐn tángdài 

èrsānliù wànshēngshìjīn 
yuǎntiānguīyànyúnfēi jìnshuǐyóubèngbīngchū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韩集¹愁来读,似倩(qìng)²麻姑³痒处搔(sāo)
译文: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注释:¹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²倩:请人代做。³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凤凰谁得髓(suǐ)?无人解合续弦胶¹
译文:谁能得到那天外凤凰的的骨髓呢?世上无人懂得配制得续弦胶,把断了的弓弦续上的。
注释:¹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第一句中的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愁来”,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自安史之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不断,导致边防空虚,民生凋敝;同时,吐蕃统治者占领河西和陇右,对京城形成威胁,河陇百姓长期受到吐蕃奴隶主的奴役压迫。这种内忧外患让诗人时刻感到忧虑。这“愁”,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愁来”读杜、韩,是诗人与杜、韩思想相通的体现。

  “似倩麻姑痒处搔”中诗人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灵的快感,使他突发奇想,恍若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纤长的指甲轻轻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种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第三句中诗人把杜、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和倾慕之情表露无遗。

  最后一句感慨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就像是一支断弦的弓弩,颓势已定。没有人可以用凤髓制作续弦胶,将断裂的弓弦修复。不明言“愁”,但是这种愁意在诗中却十分明显。

  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诗中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而后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以愁为始,以愁为结,一前一尾,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诗后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等.《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53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