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街风晓起新眠,寒食轻阴未雨天。无限青丝拂游骑,一生芳意负金鞭。
章街风晓起新眠,寒食轻阴未雨天。无限青丝拂游骑,一生芳意负金鞭。
韩琦

韩琦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谢家¹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译文:你的生日和谢安侄女谢道韫的一样正逢美好时节,在春暖花开的艳阳天。
注释:¹谢家:指东晋谢安家。这里以谢安侄女谢道韫来代指自己的妻子。
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初上七丝弦。
金凤对翘双翡翠¹,蜀琴²初上七丝弦。
译文:金银、玉石做成的鸟形首饰衬得你的容貌更为娇媚,好似卓文君弹奏琴上的七根丝弦。
注释:¹金凤、翡翠:两种鸟名。这里指用金银、玉石做成的鸟形首饰。²蜀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所弹的琴,这里代指诗人和妻子原来常弹的琴。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
(yuān)(yāng)交颈¹期千岁²,琴瑟谐和³愿百年。
译文:我们如同形影不离的鸳鸯,盼望百年好合,琴瑟和鸣。
注释:¹鸳鸯交颈:比喻夫妻恩爱。鸳鸯,一种雌雄形影不离的鸟,古代常用来比喻夫妻。²期千岁:希望夫妻千年和好。³琴瑟谐和: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琴瑟,两种乐器,比喻夫妻。
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
应恨客程¹归未得,绿窗²红泪冷涓涓³
译文:此时此刻你该是在怨我,作客他乡未曾归去,在绿纱窗里和着灯烛流泪。
注释:¹客程:指作者在外奔波做客。²绿窗:指李郢妻子闺室的窗户。³涓涓:细水漫流的样子,这里指诗人妻子思夫流泪。

  这首诗先写妻子过生日时的美景来烘托妻子的娇贵、可爱,接着用比喻抒发自己愿与妻子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最后设想妻子喜逢生日而不能与丈夫共同庆贺的心情。全诗以互换思绪的写法,既是写思夫的女子闺怨,又是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思念与深情,对不能归家为妻子过生日表示歉意。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首联以妻子过生日的美景来烘托妻子的娇贵、可爱。“柳暖花春”描写了妻子过生日之时的美好:正是农历二月春暖花开的艳阳天气。阳光明媚,薄雾缭绕,好似人间仙境。从心理上给人以美景有美人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慕。

  颔联“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初上七丝弦。”以谢家女来代指妻子,既写了妻子出身名门,也写出了妻子的聪明才智。还抓住妻子头上的首饰、妻子娴熟的琴艺等有特征的事物进一步写出了妻子的多才多艺。

  颈联“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用比喻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用鸳鸯交颈和琴瑟谐和来表达自己希望与妻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使诗歌的情感进入高潮。

  尾联“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却是一个大的收煞,这是作者对妻子喜逢生日的心情的设想,描写了妻子接到作者的这首诗,知道丈夫不能回来与自己共同庆贺,她痴坐在闺房中,眼泪汪汪,满怀伤感,属于“从对面写来”的方法,在恋诗中别具一格。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凄清,并把夫妻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全诗写婚后与别后之恋,除了表达对妻子生日表示祝贺之外,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和不能回家团聚的遗憾之情,意挚情真,写得极为感人。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 著.爱情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426-428
2、 李元洛 选评.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28-29
3、 张企荣 主编.中国诗歌故事大全 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1034

wèizuòshēng--yǐng

xièjiāshēnghǎofēngyānliǔnuǎnhuāchūnèryuètiānjīnfèngduìqiàoshuāngfěicuì

shǔqínchūshàngxiányuānyāngjiāojǐngqiānsuìqínxiéyuànbǎinián

yīnghènchéngguīwèi绿chuānghónglèilěngjuānjuān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míng)¹²山径,高斋(zhāi)³次水门
译文: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注释:¹暝色:即暮色,夜色。²延:展开,延伸。³高斋:即江边阁。⁴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薄云岩际¹宿²,孤月浪中翻。
译文: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注释:¹际:之间。²宿:栖宿。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guàn)鹤追飞静¹,豺狼得食喧²
译文: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注释:¹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²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qián)¹
译文: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注释:¹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宿jiāngbiān

 tángdài 

míngyánshānjìng gāozhāishuǐmén 
yúnyán宿 yuèlàngzhōngfān 
guànzhuīfēijìng cháilángshíxuān 
miányōuzhàn zhèngqiánkūn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yīn)(yīn)¹,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²何玉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³
译文:看着花丛外面的小桥流水,我站在昔日居住过的门巷里,四周是这样寂静。唉,那熟悉的、优美的玉箫声早就消失了。仙鹤飞离,楼台空寂,她如今又在哪里的明月下游玩呢?想起十年前的往事,千愁万恨又涌上心头,使我的情绪一下子全变了。唉,从那以后,这里的花花草草就再也没有人料理,全都荒芜零落了。
注释:长亭怨:词牌名,姜夔自度曲,又名“长亭怨慢”。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旧居:指作者故居临安,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¹愔愔:寂静无声貌。²佩环:女子衣上的饰物,代指女子,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中“环佩空归月夜魂”的诗句,表达词人对别后生死不明的爱妻的思念。³消歇:消失。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凄咽。晓窗分袂(mèi)¹玉,同把带鸳亲结²。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³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译文:我们当时哭得多伤心啊!在拂晓的窗前,分手的时刻,我们曾经亲手把衣带双双结在一起。她说年底就回来。然而,到了时间江上却空荡荡的,哪有她的身影?显然她已经忘记了在送别的酒席上,自己的诺言。哎,西风,你对可怜的寒蝉何以这般无情。连它赖以藏身的一林残叶,也要扫除净尽。感谢道旁感情真挚的柳树,因为春天一到,你就会重展绿荫,不会让人空等的。
注释:¹分袂:分手,离别。²同把带鸳亲结:鸳,鸳鸯,喻成双,带鸳,衣带之成双者。一同将衣带结在一起,表示永不分离。³西风:秋风,比喻元朝统治者。⁴寒蝉:秋天的蝉,比喻作者自己。⁵一林残叶:比喻作者全家。

  上片重在描写故居。起首两句是对昔日繁盛时期故居的描写百花环绕,生机勃勃;幽静清雅,颇具诗情画意。但随后“门巷”两句,即与前面形成强烈对比,极力渲染了故居的衰败和清冷。随后,作者由景生情,开始诉说心中的凄楚。“鹤去台空”一句,再写故居的落寞,而“佩环何处弄明月”一句则化用杜甫“环佩空归月夜魂”的诗句,暗寓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随后作者由“十年前事”追忆过去,写十年已过,旧地重游,愁肠百转。结尾两句,作者借昔日之花的凋落,感叹如今的“物是人非”。

  下片重在抒情。“凄咽” 二字承接上文,引发作者的无限伤感。“晓窗”两句,作者再忆与爱妻的生死诀别,而“江空岁晚”三句则详写当时的温情别语。“便忘了”是反语,实际上是强调作者会铭记终生。“恨西风” 三句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控诉和呼喊。此处的西风喻指蒙古统治者,他们在华夏大地上肆意蹂躏,如同“扫尽一林残叶”般残忍无情。作者用一“恨”字,充分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怨恨。接下来,作者以多情杨柳结束全篇,暗示自己今后漂泊无定,恐再难归来。

  这首词暗含了张炎一生最为痛苦的一段经历。国破家亡,实属灭顶之灾,词人故地重游,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今昔截然不同的家园,更是尘封于内心深处最为痛苦的记忆。全词情真意切,婉转缠绵。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79页
2、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339页

zhǎngtíngyuànjiùyǒugǎn--zhāngyán

wànghuāwàixiǎoqiáoliúshuǐménxiàngyīnyīnxiāoshēngjuétáikōngpèihuánchùnòngmíngyuèshíniánqiánshìchóuqiānzhéxīnqíngdùnbiéfěnfēngxiāngshuíwèizhǔdōuchéngxiāoxiēyànxiǎochuāngfēnmèichùtóngdàiyuānqīnjiéjiāngkōngsuìwǎn便biànwànglezūnqiáncéngshuōhèn西fēnghánchán便biànsǎojǐnlíncánxièyángliǔduōqíngháiyǒu绿yīnshíjié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此花名价别¹,开艳益²皇都³
译文: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注释:¹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²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³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香遍¹(líng)(líng)²死,红烧踯(zhí)(zhú)³枯。
译文: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注释:¹香遍:香满。²苓蓤:《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³踯躅: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软光¹笼细脉²,妖色³鲜肤
译文: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注释:¹软光:柔和的光泽。²细脉:犹言气脉。³妖色:艳丽姿色。⁴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⁵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满蕊(ruǐ)¹攒黄粉²,含棱³缕绛苏
译文: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注释:¹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²攒黄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³含棱:翻卷的花瓣。⁴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好和薰(xūn)御服¹,堪画入宫图。
译文: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注释:¹“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晚态¹愁新妇²,残妆³望病夫
译文: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注释:¹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²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³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⁴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教人知个数¹,留客赏²斯须³
译文: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注释:¹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²赏:席本作贵。³斯须:片刻、一会儿。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译文: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中唐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诺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色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的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用笔夸张大胆,用字生动准确,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

  后句用反衬的写法进一步说牡丹之美,苓蔆是传说中的香草,却被牡丹的花香比的羞愧欲死;山踯躅是颜色红艳的花,遇到牡丹的艳色却显得黯然失色几如枯萎。这样的描写下,即使没见过牡丹的人也能感受到牡丹超绝的鲜艳和芳香。紧接着,作者描写牡丹的气韵。枝干为柔光所笼,而花朵被妖艳的色彩晕染了娇嫩的肌肤。前句描写牡丹纤细的枝干姿态和气质,后句则以美女嫩肤为比喻写牡丹的花朵的质感,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描述牡丹花的娇美。随后,作者用大量比喻,描写牡丹花的细节。用金粉来比牡丹花的黄蕊,而满字也生动的写出牡丹花蕊之繁;用缕缕红流苏来比牡丹翻卷的花瓣,写出了牡丹花瓣色泽和形态。“好和”句,以衬托笔法写牡丹之贵。香气可以熏染御衣,姿态可以描画入宫图,都是用皇家所用来衬托牡丹气质的高贵。

  随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写牡丹的晚态和凋零,用哀愁的新妇,望着病夫的女子,分别写牡丹的将谢和凋零。用拟人的笔法,写出了牡丹的晚态,惹人怜惜。从写牡丹之盛到牡丹之贵再到牡丹之美转而写牡丹将谢,再写牡丹凋零,作者一步步引导大家从赞叹到喜爱再到怜惜。这时作者发出感慨,请大家珍惜花时,客人能多赏一会儿就多赏一会儿吧。这时的感慨已经是水到渠成,通过前面的描写,读者此时对牡丹的怜惜应也感同身受,仿佛作者是道出了我们心中之所想。

  最末,作者用一夜清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借凋零写惜花非王建独有,白居易就有《惜牡丹花》开一时之风气:“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此后李商隐的效仿作《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亦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尽管王建的牡丹诗同样是写凋零写惜花,却是从花开写到花落,借对情感的把握的细致入微,用精心的铺垫将读者引入到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景当中。诗作描写过渡自然,惋惜怅然之情水到渠成。王建的牡丹诗从单纯的赏牡丹落笔,惜牡丹入情,不寄托政治抱负个人得失,就是写一个“赏”字,且赏出了独特的风格,乃唐代赏牡丹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797-798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人言 一作:此中)
(qú)¹(cáo)²十二滩³,人言道路古来难。
译文:瞿塘峡水刷刷流过众多险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很艰难。
注释:¹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²嘈嘈:水的急流声。³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¹平地起波澜。
译文: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注释:¹等闲:无端。

  这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险阻形势。从“十二滩”中可以想见其险绝情况。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江峡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诗人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7-84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84-486
3、 施蛰存.唐诗百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123-134
4、 李丽 刘志林.浅析刘禹锡《竹枝词》的内容特色.北方文学(中),2016(11):6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