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多不见,师在翟公门。瘴海空山热,雷州白日昏。
旧游多不见,师在翟公门。瘴海空山热,雷州白日昏。
片心应为法,万里独无言。人尽酬恩去,平生未感恩。
片心应为法,万里独无言。人尽酬恩去,平生未感恩。

sòngshǎowēishàngréndōngnányóu--yánwéi

jiùyóuduōjiànshīzàigōngménzhànghǎikōngshānléizhōubáihūnpiànxīnyīngwèiwànyánrénjǐnchóuēnpíngshēngwèigǎnēn

严维

严维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
译文:长在山岩上的桂花很稠密,一片白色。梨树上的果实已稀疏了,树叶已经变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江皋(gāo)¹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译文:在这寒冷的江边,眺望到远方尽头,我的归乡之心就像离了本根的征蓬一样,已经跟随着长风飘荡而去。
注释:¹江皋:江边。

dōngjiāoxíngwàng

wáng tángdài 

guìyánhuābái shūlínhóng 
jiānggāohánwàngjìn guīniànduànzhēngpéng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怨怀无托。嗟(jiē)情人断绝,信音¹辽邈(miǎo)²。纵妙手、能解连环³,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译文: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纵使有妙手,能解开连环一般感情中的种种烦恼疑惑,但在两人的感情云辽雨收之后,还是会残留下轻雾薄云一般淡淡的情谊和思念。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注释:¹信音:音信,消息。²辽邈:辽远。³解连环:此处借喻情怀难解。⁴燕子楼空:燕子楼在今灌输徐州。楼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 张死后, 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这里指人去楼空。⁵暗尘:积累的尘埃。⁶床:放琴的架子。⁷移根换叶:比喻彻底变换处境。⁸红药:芍药花。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汀洲渐生杜若¹。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màn)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yì)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è)²。拚³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译文: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空记得,当时情话绵绵,还有音书寄我,而今那些闲言闲语令我睹物愁苦,倒不如待我全都烧成赤灰末。春天又回到水边驿舍,希望她还能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萼。我不惜一切对着花,对着酒,为她伤心流泪。
注释:¹杜若:芳草名。别称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²梅萼:梅花的蓓蕾。³拚:不顾惜,舍弃。

  这首词与一般写相思别情的情词不同。相思离情还有可托情怀之人,如今却是“怨怀无托”。词中抒发的便是由于“怨怀无托”而生发出来的种种曲折、矛盾的失恋情结。

  上片“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这三句把心中郁结已久的幽怨和盘托出,来势突兀,说明心中的痛楚已经到了难以抑制、无可忍受的程度。这一痛楚是因为“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往日情人不仅绝情而且断信,毫不留恋地弃他而去。负心如此,岂是常情所可猜度。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尤怨至极无以平愤,遂以讥刺口吻以泄怨怒。意思是说:这抛我而去的负心女子,把本不可解的爱情,就像古代齐王后解玉连环那样,椎破(砸碎)解之。“解连环”的故事,见《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这本来是一次齐国与秦国的外交斗争,秦国有意示威,齐王后并不示弱,暗示的方法非常决断而巧妙,所以说:“信妙手能解连环”。但以此来指女子的毅然绝情,便有讥刺对方的意味。“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句中的“云”、“雨”历来暗喻男女缠绵难解之情,典出《高唐赋》。“风散”、“雾轻”暗喻这一负心女子寡情无义,她对浓如云雨的男女之恋,视为可聚可散的风与雾,毫无依凭可言。怨怀至此本应断绝痴情,但睹物思人,依然旧情难已。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这四句一变愤懑语气,转为无限思量。如今人去楼空,乐器生尘,种种旧事旧情不由自主地又重上心头。燕子楼是唐武宁军节度使张愔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愔卒后,盼盼念旧日恩爱而不嫁,其事绮艳感人。“燕子楼空”暗寓往昔缠绵之情已随人去,借用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句意,以托怀念之情。再望庭中红药正发,较当年手种之时已根移叶换,光阴之速,人情之变,触处皆是,教人怎生忘怀?红药即芍药,是古代爱情誓约的象征物。《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笺》:“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唐李贺《许公子郑姬歌》:“先将芍药献妆台,后解黄金大如斗。”即源于《溱洧》之俗。“移根换叶”在诗词中暗示情侣分散。程垓《意难忘》词:“相逢情有在,不语意难忘。些个事,断人肠。怎禁得恓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俞平伯《清真词释》解:“移根换叶”三句云:“然无论如何换,如何移,我总记得分明,实是当时香泥亲护,玉手相将,共同扶植者也。”(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643页)似稍欠斟酌。盖此词上片之“红药”与下片之“杜若”、“梅萼”,各占一事,各领一意,且都有出典。尤其“移根换叶”喻情侣分散已见苏词,俞老所解恰与句意相违,恐它日不能明辨,相沿辗转,特缀数语以兹后来参证。词中“红药”句意既已辨明,尚须就词中情感的变换加以点破。“燕子搂空”两句是怀念旧时恩爱,“想移根换叶”二句虽忆旧事,却因此而又生怨恨。回忆当初手种红药之时,曾相誓永结情好,伊今毁誓背盟,更置誓言于何地?由此可见,伊人不只“妙手能解连环”,而且背信弃义,无所不用其极,是可为而何事不可为?至此可谓怨之已极。

  下片“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如果将这三句所表达的怀念之情,与上片歇拍诅咒詈骂之语加以比照,几乎判若出自两人之口。男女之爱发之于情,情之为物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诅咒也好,詈骂也好,都是出自一片爱意。春天来临,汀洲之上杜若渐萌,于是心中又打点起,为负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准备。伊已别去经年,行舟沿着曲曲不尽的水岸渐行渐远,料想如今已在海角天涯。即便有信有物想寄给她又寄到何处?杜若是香草,用以象征情人之间的寄赠之物。《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所以“汀洲渐生杜若”是见杜若而生“将以遗兮远者”之情,并非要寄什么香草,人愈远而思愈切,其情之苦可想而得。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因为人去日远,所以更加盼望去者寄来只言片语的消息以慰望眼。但这一切又化为空望。回忆当初热恋之时,红笺密字音书不断,至今仍置怀袖珍如至宝。事至今日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闲言淡语,真想付之一炬以解愤恨。乐府古辞《有所思》:“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而与君绝。”(《乐府诗集》230页)情人反目往往会把平日视为至宝的纪念物撕毁烧掉以泄怨愤。乐府《有所思》所写便是如此,但这首词却与《有所思》的人物心态有所不同,词中虽然也说道“待总烧却”,然而只是这么想并未这么做。其痴迷之情岂不有甚于付诸行为的真的“烧却”吗?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这两句回应下片过拍“汀洲渐生杜若”。意思是说:我虽有心寄信、物给你,因你行踪不定,欲寄而势有不能;而我仍居原处,只要你肯寄则无有不能。何况现已春暖冰消,水驿通航,你怎不能把江南的春梅寄我一枝聊解苦忆呢?《荆州记》:“吴之陆凯自江南寄梅至长安,赠好友范晔,并寄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实“望寄我江南梅萼”的“望”不过是奢“望”而已,明知“情人断绝,信音辽邈”,还如此奢望不已,岂非痴顽而何?但人间“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令》)所以才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这样的痴情洒向人间惹人去寻绎玩味!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词人用这句极凄凉、极清醒又极真实的话语作为全词的结尾,却把情感推进到高峰。哀莫大于心死,今去者决绝,无可挽回,却又不能“勿复相思而与君绝”,“对花对酒”尚且“为伊泪落”,那么无花无酒更当奈何?这些不尽之情留在词外,令人玩索。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981-983页

jiěliánhuán ·yuànhuái怀tuō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yuànhuái怀tuō jiēqíngrénduànjué xìnyīnliáomiǎo zòngmiàoshǒu néngjiěliánhuán fēngsànshōu qīngyún yànlóukōng ànchénsuǒ chuángxiánsuǒ xiǎnggēnhuàn jìnshìjiùshí shǒuzhònghóngyào 
tīngzhōujiànshēngruò liàozhōuàn rénzàitiānjiǎo mán dāngyīnshū xiánxiányán dàizǒngshāoquè shuǐ驿chūnhuí wàng jiāngnánméiè pànjīnshēng duìhuāduìjiǔ wèilèiluò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huǒ 古读:huǐ)¹,九月授衣²。一之日³(bì)(fā,一说读bō),二之日栗(lì)。无衣无褐(hè),何以卒岁。三之日于(sì),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è)¹⁰彼南亩¹¹,田畯(jùn)¹²至喜(chì)¹³
译文: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赶来吃酒食。
注释:¹七月流火:火(古读huǐ),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²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³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⁴觱发:大风触物声。⁵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⁶褐:粗布衣。⁷ 于:犹“为”。为耜是说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⁸ 趾:足。⁹举趾:是说去耕田。 ¹⁰馌:馈送食物。¹¹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¹²田畯: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¹³喜:通“饎”。 酒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¹²³,有鸣仓庚(gēng)。女执懿(yì)筐,遵彼微行,爰(yuán)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fán)¹⁰(qí)¹¹。女心伤悲,殆(dài)及公子同归¹²
译文: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注释:¹春日:指三月。²载:始。³阳:温暖。⁴仓庚:鸟名,就是黄莺。⁵懿:深。⁶微行:小径(桑间道)。⁷爰:语词,犹“曰”。⁸柔桑:初生的桑叶。⁹迟迟:天长的意思。¹⁰蘩: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¹¹祁祁:众多(指采蘩者)。¹²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公子:指国君之子。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¹。蚕月²条桑³,取彼斧斨(qiāng),以伐远扬,猗(yī)彼女桑。七月鸣鵙(jú),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¹⁰孔阳¹¹,为公子裳。
译文:七月大火星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注释:¹萑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²蚕月:指三月。³条桑:修剪桑树。⁴斨:方孔的斧头。⁵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⁶猗:《说文》《广雅》作“掎”,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也有一说“猗”读作“yī”,美好盛大的样子。⁷女桑:小桑。⁸鵙:鸟名,即伯劳。⁹玄:是黑而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¹⁰朱:赤色。¹¹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四月秀葽(yāo)¹,五月鸣蜩(tiáo)²。八月其获,十月陨萚(tuò)³。一之日于貉(hé),取彼狐狸,为公子裘(qiú)。二之日其同,载缵(zuǎn)武功,言私其豵(zōng),献豜(jiān)于公。
译文:四月远志开了花,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注释:¹秀葽:言远志结实。葽:植物名,今名远志。²蜩:蝉。³陨萚:落叶。⁴于貉:《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貉:哺乳动物。外貌像狐狸,昼伏夜出。⁵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⁶缵:继续。⁷武功:指田猎。⁸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豵: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⁹豜: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五月斯螽(zhōng)¹动股²,六月莎(suō)³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qióng)(zhì)熏鼠,塞向(jìn)户。嗟(jiē)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译文: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户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注释:¹斯螽: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²动股:言其发出鸣声。³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⁴振羽:言鼓翅发声。⁵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完全堵塞住,这样才便于熏鼠。穹:空隙。窒:堵塞。⁶向:朝北的窗户。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曰:《汉书》引作“聿”,语词。⁸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六月食郁¹及薁(yù)²,七月亨(pēng)³葵及菽(shū),八月剥(pū)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¹⁰(jū)¹¹,采荼(tú)(xīn)(chū)¹²,食我农夫。
译文: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注释:¹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²薁: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³亨:同“烹”,烹饪。⁴菽:豆的总名。⁵剥:读为“扑”,打。⁶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⁷介:祈求。⁸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⁹壶:葫芦。¹⁰叔:拾。¹¹苴:秋麻之籽,可以吃。¹²薪樗:言采樗木为薪。樗:木名,臭椿。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九月筑场¹²,十月纳³禾稼。黍(shǔ)(jì)(tónɡ)(lù),禾麻菽(shū)。嗟(jiē)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táo)。亟(jí)其乘屋¹⁰,其始播百谷。
译文: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开始室内劳动。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注释:¹场:是打谷的场地。²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³纳:收进谷仓。⁴禾稼:谷类通称。稼:古读如“故”。⁵重穋:亦作“穜稑”。稑,同“穋”。作物先种后熟叫“重”,后种先熟叫“穋”。⁶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⁷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功:事。⁸索綯:是说打绳子。索:动词,指制绳。綯:绳。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⁹亟:急。¹⁰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二之日凿冰冲冲¹,三之日纳于凌²³。四之日其蚤(zǎo),献羔祭韭(jiǔ)。九月肃霜,十月涤(dí)。朋酒斯飨(xiǎng),曰杀羔羊。跻(jī)彼公堂,称¹⁰彼兕(sì)(gōng)¹¹,万¹²寿无疆¹³
译文: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注释:¹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²凌:冰。³阴:指藏冰之处。⁴献羔祭韭: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⁵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⁶涤场:清扫场地。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⁷朋酒:两樽酒。⁸跻:登。⁹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¹⁰称:举。¹¹兕觥: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¹²万:大。¹³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读者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读者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99-301页

yuè

míng xiānqín 

    yuèliúhuǒ jiǔyuèshòu zhī èrzhīliè  suì sānzhī zhīzhǐ tóng nán tiǎnjùnzhìchì 

    yuèliúhuǒ jiǔyuèshòu chūnzàiyáng yǒumíngcānggēng zhíkuāng zūnwēiháng yuánqiúróusāng chūnchíchí cǎifán xīnshāngbēi dàigōngtóngguī 

    yuèliúhuǒ yuèhuánwěi cányuètiāosāng qiāng yuǎnyáng sāng yuèmíng yuèzài zàixuánzàihuáng zhūkǒngyáng wéigōngcháng 

    yuèxiùyāo yuèmíngtiáo yuèhuò shíyuèyǔntuò zhī  wéigōngqiú èrzhītóng zàizuǎngōng yánzōng xiànjiāngōng 

    yuèzhōngdòng liùyuèshāzhèn yuèzài yuèzài jiǔyuèzài shíyuèshuàichuángxià qióngzhìxūnshǔ sāixiàngjìn jiē yuēwéigǎisuì shìchǔ 

    liùyuèshí yuèpēngkuíshū yuèzǎo shíyuèhuòdào wéichūnjiǔ jièméishòu寿 yuèshíguā yuèduàn jiǔyuèshū cǎixīnchū nóng 

    jiǔyuèzhùcháng shíyuèjià shǔtóng shūmài jiēnóng jiàtóng shàngzhígōnggōng zhòuěrmáo xiāoěrsuǒtáo chéng shǐbǎi 

    èrzhīzáobīngchōngchōng sānzhīlíngyìn zhīzǎo xiàngāojiǔ jiǔyuèshuāng shíyuècháng péngjiǔxiǎng yuēshāgāoyáng gōngtáng chēnggōng wànshòu寿jiāng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南来飞燕北归鸿¹,偶相逢,惨愁容。绿鬓(bìn)朱颜²重见两衰翁(wēng)³。愁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译文: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注释:¹“南来”句: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飞乌鹊北飞鸿”句意,借喻久愁重逢的友人。²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³衰翁:老翁。⁴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小槽(cáo)¹春酒²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³。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译文: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注释:¹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²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³金钟:酒杯之美称。钟,酒器。⁴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⁵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

  秦观和苏轼这对师生在落难中相会,却没有一丝相逢的喜悦。相向无言,愁容满面,两鬓苍苍。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词中弥漫着一股凄凉的气氛。

  起句“南来飞燕北归鸿”,套用古诗句式,作为比兴,似乎有点喜,但接下去说:“偶相逢,惨愁容。”可见二人相见之初,即愁容满面。他们远谪南荒,历尽艰辛,自然容颜憔悴,十分愁苦。此刻贬所逐步内徙,虽是好事,但并未带来欢悦,他们仍有重重顾虑,甚至都自作了挽词和墓志文,准备一死。“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涵盖面极广,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老年。此时,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已断送了他们的前途,断送了他们的青春,所以他们觉得老了,成了“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三句,尤其沉痛。在别后的六年中,二人罪名一再增加,贬所不断迁徙。这中间,该有多少苦楚,然而作者仅用“无限事,不言中”六字概括,非不言也,是不能也。北宋森严的党禁,于此可见一斑。

  词的下阕,乃写饯别。当时雷州,地处蛮荒,经济十分落后,在迁谪中的秦观能够备酒为乃师饯行,已属不易。“小槽春酒滴珠红”虽然用典,但出语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词人殷勤劝酒,倍觉感人。“莫匆匆,满金钟”六字,写出了当时迁臣所处的环境,一边有部使者(犹后世的监差)在旁,王命不可延迟,苏轼要匆匆上路;一边是秦观借酒挽留,哪怕是多留一会儿也是好的,师生情谊,何其深永。“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一句用比喻,化用李煜、柳永词成句,非常恰切,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三句,以景结情,蕴含深远。苏轼西去廉州,关山远隔,前途未卜,秦观不由地担起心来。此刻他望着烟雾腾腾的江面和重重叠叠的暮云,怅然出神。虽未言情,而无限深情,自寓景中。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97-100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54

jiāngchéngzi··nánláifēiyànběiguī鸿hóng--qínguān

nánláifēiyànběiguī鸿hóngǒuxiāngféngcǎnchóuróng绿bìnzhūyánzhòngjiànliǎngshuāiwēngbiéhòuyōuyōujūnwènxiànshìyánzhōng

xiǎocáochūnjiǔzhūhóngcōngcōngmǎnjīnzhōngyǐnsànluòhuāliúshuǐ西dōnghòuhuìzhīchùshìyānlàngyuǎnyúnzhòng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少小边州¹惯放狂,骣(chǎn)²蕃马³射黄羊
译文:青午时在边城使性放狂,骣骑着蕃地马箭射黄羊。
注释:¹边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²骣骑:骑马时,马不加鞍辔。³蕃马:西域地区。⁴黄羊:一种野羊,腹部带黄色,故名,古代产于关右一带。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射(yǐ)营门¹数雁行。
译文:到如今年纪老没了筋力,还靠着军营门来数雁行。
注释:¹营门:军营之门。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家本清河¹住五城²,须凭弓箭³得功名
译文: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
注释:¹清河:郡名,汉置,辖今河北省清河、枣强及山东省清平、高唐、临清、武城等县。²五城:地名。³弓箭:这里指代箭法、武艺。⁴功名:功业和名声。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等闲飞鞚(kòng)¹秋原²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译文: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
注释:¹飞鞚:飞驰。鞚,有嚼口的马络头。²秋原:秋日的原野。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xián)¹
译文: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注释:¹咸阳:秦的都城,这里指唐代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¹,不拟²回头望故乡。
译文: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¹河湟地:指河西、陇右之地。河,湟水;河湟,指湟水流域及湟水注入黄河一带地方,这里指河西、陇右一带,这一带,当时被吐蕃侵占。²拟:打算。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zūn)¹玉柱²对清秋。
译文:庭院里霜满地,月亮已过了小楼,射着玉柱畅饮,欣赏那深秋景色。
注释:¹金樽:酒杯的美称。²玉柱:石柱的美称。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译文:当年的称意,不过是片刻的快乐,开怀畅饮不到天明,不肯罢休啊。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已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越是到这时,越是怀恋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遗里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滴尽致。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

  第二首诗中,诗人先介绍自己的籍贯。在第一句诗中,七个字就有四个字是地名,诗人又把本属于一个词组的“本”与“住”分开,使之与地名互相配搭,安排巧妙。第二句写博取功名需要箭法纯熟,武艺高强,而自己现在已经博取了功名,那当然是箭法纯熟、武艺高强了。这种写法比直说自己箭法纯熟、武艺高强更为好。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骑马飞驰、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飞鞚秋原”本来是很壮烈的,而诗人却说是“等闲”事,这说明这种生活的频繁,又点出诗人气概的豪迈。最后一句的“独”字与“试”字恰当风趣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群,气派宏大。一个“声”字说明诗人放的是响箭,又使这首小诗增添了音响色彩。诗从多方面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形象突出,语言优美,概括力强是这首诗显著的特点。

  第三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第四首诗看似与前三首无关,实际上,这一首与前三首不可分的整体,这一首诗是作者年老时饮酒回忆过往之作。第一句先点明环境:这是一个下霜的清晨,月亮已经过了小楼。这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唐代,以清晨为诗作的时间的着实不多,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写清晨是非常新颖的。然后写作者倚着柱子,观赏深秋景色,这里就照应了前面,只有深秋才下了霜。后两句述怀。过去的称意和快乐早就过去,诗人只能饮酒直到天明也不罢休了。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0-42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3-7

shàoniánxíngshǒu

língchǔ tángdài 

shàoxiǎobiānzhōuguànfàngkuáng chǎnfánshèhuángyáng 
jīnniánlǎojīn yóuyíngménshǔyànxíng 

jiāběnqīngzhùchéng pínggōngjiàngōngmíng 
děngxiánfēikòngqiūyuánshàng xiànghányúnshìshèshēng 

gōngbèixiámíngjiànzhàoshuāng qiūfēngzǒuchūxiányáng 
wèishōutiānhuáng huítóuwàngxiāng 

shuāngmǎnzhōngtíngyuèmǎnlóu jīnzūnzhùduìqīngqiū 
dāngniánchènxíng dàotiānmíngkěnx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