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良。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良。

tàipíng--zhāngzhòng

shèngchāoqiānhuángwēijìngfāngcāngshēngjīnzhànshìjuéshíliáng

张仲素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 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译文:滔滔江水将我们分隔开来,我在此岸,你在彼岸。我们隔江相望,内心满是思恋之愁。想当初我们相互爱慕,相互吟诵喜欢的诗歌,如今却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
鸳鸯暖卧沙浦,㶉鶒闲飞橘林。
鸳鸯暖卧沙浦¹,㶉(xī)(chì)²闲飞橘林。
译文:看着一对鸳鸯在江边的沙滩上卧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又看见一双㶉鶒悠闲地飞翔在吟林上空,嘻戏鸣叫,让我怎能不想起身在他乡的你。
注释:¹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²㶉鶒:一种水鸟,类似鸳鸯,也是成对生存。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¹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译文:傍晚,江边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江面上也是烟波浩淼。这烟里隐隐有倾诉相思的歌声传来,你是否也能听见呢?这时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时晦暗的心情。
注释:¹烟:烟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时的一种江色。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含情咫尺千里¹,况²听家家远砧³
译文:相恋的两个人哪怕近在咫尺,若是无法相见,仍然如相隔千万里。更何况又听见家家户户做棉衣的捣砧声,从远处传来。
注释:¹咫尺千里: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相见之难。²况:当时的情形。³砧:捣衣石。古代妇女在冬季来临前,将家人的寒衣拆洗后,放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打,然后再续棉重做。

  这是一首思念诗,全诗共八句,写得幽绵悱恻,凄婉感人。

  头二句写两人相互愁望,相互思念。“江南江北”,这是两个人的行为,鱼玄机在这头愁望,李亿在那头也愁望。诗人断定李亿也在思念她,即使她的判断有误。她回忆以前的交往,唱或吟诵二人都喜欢的歌或诗句,但这些都没有用,仍然无法缓解思念之渴。 “空”字说明了诗人自己的情态。这两句,诗人将心上人李亿的行为发挥了想像。如果李亿是个扭头便忘的主儿,那么诗人就是可怜的相思。

  三四两句写作者看着一对鸳鸯美滋滋地在沙浦享受温情,满眼羡慕。未必真有此景,也许是诗人的浪漫情怀。一对鸂鶒悠闲地飞游于橘林,同样激活了诗人的想像。写了鸳鸯,又写鸂鶒,如此渲染,说明诗人被李亿迷住了,不能自持。

  五六两句写诗人等待心上人的情状。“烟”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与下句“月色沉沉”对应,晚上时,江边人家生起炊烟。二、烟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时的一种江色。第二种种解释更靠谱。烟波里传来隐隐的歌声,也许这歌声诗人听辩不清,但她肯定甘愿认为这是一首相思歌,这歌声正合自己的心愿,传到了江的那边,送给李亿。诗人好像入魔了,看到的,听到的,想像的,一切皆变为思念。这一句就是一幅画,想像着诗人坐在江边,托腮沉思,有一种忧愁美。 “渡头”映入了诗人的视线,明知李亿不会来,看着,只是为了圆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一直到晚上,月色沉沉的时候,诗人坐等了一整天。

  末二句写虽然两人相隔得不远,但是却无法相见,犹如相隔千万里。“咫尺”,说明在诗人眼里,两人的心是很近的。“千里”,一个江南,一个江北,是地理上的距离。“家家”二字,对诗人是有刺激的,当然她也很想为李亿做棉衣。“远”字与“家家”相连,表现出捣衣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声声都敲打着诗人的心。一个女性的绵情牵系表露无遗。前句中的“歌声隐隐”与这句的“家家远砧”,双双入耳,最后一句写得相当有分量。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悠悠我祖,爰(yuán)¹自陶唐²
译文: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
注释:¹爰:乃。²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后迁居于唐(今河北唐县),因称陶唐氏。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miǎo)焉虞(yú)¹,历世重光²
译文: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
注释:¹虞宾:指尧的后代。相传尧禅位给舜,尧的后代为宾于虞,因称虞宾。²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御龙勤¹夏,豕(shǐ)韦宾²商。
译文: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
注释:¹勤:服务,效劳。²宾:辅佐。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穆穆¹司徒²,厥(jué)族以昌。
译文: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注释:¹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²司徒:指周时陶叔。《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灭商以后,周公把殷余民七族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为七族之一,陶叔为司徒。以上是叙述唐尧、虞舜、夏、商、周时,陶氏的光荣历史。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纷纷¹战国,漠漠²衰周³
译文: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
注释:¹纷纷:骚乱的样子。²漠漠:寂寞的样子。³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凤隐于林,幽人¹在丘。
译文: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
注释:¹幽人:隐士。这两句是说,在战国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凤凰隐蔽在山林一样,隐居山丘而不仕。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逸虬(qiú)绕云¹,奔鲸骇(hài)²
译文: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
注释:¹逸虬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²奔鲸骇流:惊奔的鲸鱼掀起巨浪激流。这两句形容战国、周末群雄战乱、狂暴纵横的乱世。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天集¹有汉²,眷(juàn)³予愍(mǐn)
译文: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注释:¹天集:上天成全。²有汉:即汉朝。有:名词词头。³眷:顾念,关心。⁴愍侯:汉高祖时右司马愍侯陶舍。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wū)¹愍侯,运²当攀龙³
译文: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
注释:¹於赫:赞叹词。²运:时运。³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抚剑¹风迈²,显兹武功³
译文: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
注释:¹抚剑:持剑。²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³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随汉高祖刘邦击燕代,建立了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书誓河山¹,启土开封²
译文: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
注释:¹书誓河山:指封爵盛典。《汉书》记汉高祖与功臣盟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²启土开封:陶舍封地在开封(今属河南),称开封侯。启土:指分封土地。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wěi)¹丞相²,允³前踪。
译文: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注释:¹斖斖:勤勉不倦的样子。²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孝景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七年六月免。³允:诚然,确实。⁴迪:追踪。这两句说陶青确实能继承父亲的功业。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浑浑¹长源,蔚(wèi)²洪柯³
译文: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
注释:¹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²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³洪柯:大树。这两句用涛涛的大河和茂盛的大树比喻陶氏祖先的兴盛。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群川载¹导,众条载罗²
译文: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
注释:¹载:开始。²罗:罗列,布列。这两句用群川始导于长源、众枝条皆布列于洪柯,比喻陶氏家族的后代虽枝派分散,但都导源于鼻祖。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¹有语默²,运因隆寙(wā)³
译文: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
注释:¹时:指时运。²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语,显露;默,隐没。³隆窊: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隆:高起、兴盛。窊:低洼。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在我中晋¹,业融²长沙³
译文: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
注释:¹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²融:光明昭著。³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huán)¹长沙,伊²勋伊德。
译文: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
注释:¹桓桓:威武的样子。²伊:语助词。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天子畴(chóu)¹我,专²征南国³
译文: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
注释:¹畴:使相等。²专:主掌。³南国:南方诸侯之国。陶侃曾镇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功遂¹辞归²,临宠不忒(tè)³
译文: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
注释:¹遂:成。²辞归:《晋书》本传载,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逊位。³临宠不忒: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孰谓斯心¹,而近²可得。
译文: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注释:¹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²近:近世。这两句是说,像陶侃那样的思想境界,在近世是难以得到的。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¹矣我祖,慎终如始²
译文: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
注释:¹肃:庄重,严肃。²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¹²二台³,惠和千里。
译文: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
注释:¹直:正直。²方:法则。³二台:指内台外台。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wū)¹仁考²,淡焉虚止³
译文: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
注释:¹於皇:赞叹词。皇:美,正。²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³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寄迹风云¹,冥兹愠(yùn)²
译文: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注释:¹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²冥兹愠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即得官没有欢喜之情,失官亦无恼怒之色。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¹余寡陋²,瞻(zhān)望弗及³
译文: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
注释:¹嗟:感叹。²寡陋:见闻狭窄,学识浅薄。³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顾惭华鬓(bìn)¹,负影只立²
译文: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
注释:¹华鬓:花白的头发。²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三千之罪¹,无后为急²
译文: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
注释:¹三千之罪:《尚书》:“五刑之属三千。”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²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我诚念哉,呱(gū)¹闻尔泣。
译文: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注释:¹呱:婴儿啼哭声。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bǔ)¹云嘉日,占亦良时。
译文: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
注释:¹卜:占卜,古人用火的龟甲,视其裂纹作为吉凶的预兆。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名汝曰俨(yǎn)¹,字汝求思。
译文: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
注释:¹俨: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义。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温恭¹朝夕,念兹在兹²
译文: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
注释:¹温恭:温和恭敬。²念兹在兹: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原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件事情,这里是诗人希望儿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义。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尚想孔伋(jí)¹,庶²其企³
译文: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注释:¹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相传孔伋忠实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陶俨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学习的意思。²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³企:企及,赶上。⁴而:语助词。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¹夜生子,遽(jù)²而求火。
译文:癫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
注释:¹厉:同“疠”,患癞病的人。²遽:急,骤然。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凡百¹有心²,奚³于我!
译文: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
注释:¹凡百:概括之辞。。²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³奚:古疑问词,何。⁴特:独。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¹
译文: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
注释:¹可:合宜,好。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人亦有言,斯¹情无假。
译文: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注释:¹斯:此,这。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日居月诸¹,渐免于孩²
译文: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
注释:¹日居月诸:语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²孩:幼儿。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¹
译文: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
注释:¹“福不”二句:这是诗人告诫儿子应小心谨慎地处世,懂得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灾祸却容易招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sù)兴夜寐¹,愿尔斯才²
译文: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
注释: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²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尔之不才,亦已¹焉哉²
译文: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注释:¹亦已:也就罢了。²焉哉:感叹词。

  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在感叹自己的无成以及两鬓花白而仍无子嗣时,儿子陶俨出生了。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

  另外,先祖的“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直方三台,惠和千里”以及“淡焉虚止”盛德风范,也深深影响着淡泊名利的陶渊明。诗人的远祖始自尧。尧之子丹朱,虞舜待之以宾礼,称为虞宾,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先祖御龙氏任职于夏,而豕韦氏又辅佐于商。陶叔又使陶祖得以昌盛。战国纷争杂乱,周王室衰微寂寞。在乱世中,贤人若凤隐于林一样隐居不仕,陶氏亦不显;纵逸之虬龙蟠绕于云间,奔逸之鲸鱼惊起于水中,群雄竞起。皇天使汉成功,并眷顾愍侯陶舍。愍侯得到追随帝王建功立业的机缘。持剑如风超越,显示了愍侯武功的高强。高祖书写誓言分封诸侯,陶舍得以分土于开封。陶青果能蹈袭父踪,而为丞相。

  陶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代指派分散。时运有盛有衰,有高有低。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诗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嗟叹自己孤陋寡闻,望祖先之项背而不可及。看到自己两鬓已经花白,而仍无子嗣,只有影子相伴,心感惭愧。在各种罪过中已无后为最大。诗人给他儿子起名为“陶俨”,希望他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并希望他能追慕孔汲。日月流逝,陶俨已渐长大。作者望陶俨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参考资料:
1、 黄茜.对《命子》的赏析[J].读者,2009,04.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¹
译文:遭贬后不仅被众人所弃,更为鬼神相辱相欺。
注释:¹鬼神欺:凌准贬后,母丧,两弟相续死,己又丧其明以殁,灾难踵至,故云“鬼神欺”也。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¹期。
译文:人才难得,果然就是这样,像凌准这样的才子,居然于悲苦中客死他乡。
注释:¹大患:谓死。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凌人¹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译文:凌家的祖先为尧舜时代的受氏,三国时的《吴书》曾对凌统大加夸赞。
注释:¹凌人:《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¹
译文:尔后的富阳凌氏寂寞无闻,凌准的才气又使家族名冠江南。
注释:¹“寂寞”二句谓凌统之后,富阳凌氏遽尔衰落,无有声望之人。英气所聚乃在准也。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六学¹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译文:六经要旨一气贯通,你把所有的精妙之处都加以发扬。
注释:¹六学: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
著书逾十年,幽赜(zé)¹靡不推。
译文:卧薪尝胆,著述十年,你为多少玄奥解疑释难。
注释:¹幽赜:《易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
天庭¹(shàn)²高文,万字若波驰。
译文:你在朝廷中撰写的雄文,万言文辞有若洪波奔放。
注释:¹天庭:宫廷。²掞:舒展,铺张。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译文:你曾受聘于邠宁、泾原两府担任智囊,宏略高论足以显露出奇思妙想。
车酋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车酋轩下东越¹,列郡苏疲羸(léi)
译文:你奉命出巡浙东一带,惩治贪吏,慰劳百姓,了解他们的苦难。
注释:¹东越:指浙东地区。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宛宛¹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译文:犹如回旋翻飞在大江之上的丹凤,终于栖憩在翰林的枝端。
注释:¹宛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宛宛黄龙,与德而升。”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孝文¹留弓剑,中外²方危疑。
译文:在德宗意外崩驾的重大关头,宫廷内外谣言四起,危机重重。
注释:¹孝文:德宗谥曰“德宗神武孝文皇帝。”²中外:谓宫内与朝廷。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¹
译文:是你力排众议,迅速公开遗诏,为拥立新君慷慨陈辞,使天下转危为安。
注释:¹“抗声”二句:德宗崩,近臣议秘三日乃下遗诏,凌准独抗危词,以语同列王伾,画其不可者六七,乃以旦日发丧,六师万姓安其分。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徒隶¹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译文:执掌徒隶簿,你为同僚做出了廉洁的榜样,主管征赋事,你坚持制度处处为朝廷打算。
注释:¹徒隶:狱中服役的犯人。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
出守乌江浒¹,左迁²(huáng)水湄。
译文:曾出任和州太守,又左迁至湟水之畔。
注释:¹乌江浒:谓和州也。²左迁:贬职。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
高堂¹倾故国,葬祭限囚羁(jī)
译文:母亲病故于家乡,而你为谪人,生不能养死不能葬。
注释:¹高堂:旧称父母为高堂。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仲叔继幽沦¹,狂叫唯童儿。
译文:不久后两弟又相继辞世,在他们身边痛哭的只有尚未省事的儿郎。
注释:¹“仲叔”句言两弟相续去世。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译文:家中失去了主心骨,苟活的生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去不返。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举声¹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译文:无奈中只好抬头喊天,万能的神呵,你今在何方!
注释:¹“举声”句言呼天不应。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泣尽目无见¹,肾伤足不持。
译文:你痛哭得泪尽声绝双目失明,肾气衰竭,走路摇晃。
注释:¹“泣尽”句言凌准悲伤过度,“不食,哭泣,遂丧其明以没。”
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kè)¹委炎荒,臧(zāng)²守灵帷。
译文:你竟然暴死于炎热的蛮荒,守灵的没有亲人,只有仆人与丫环!
注释:¹溘死:屈原《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²臧获:奴婢贱称也。
平生负国谴,骇骨非敢私。
平生负¹国谴,骇²骨非敢私。
译文:你在生被贬谪在边远之地,死后骸骨也不能回归故乡。
注释:¹负:遭受,遭遇。²骇:通骸。
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
盖棺未塞责,孤旐(zhào)¹凝寒颸(sī)²
译文:悲哀呀!盖棺之后仍是流言四起,孤独的灵旗在寒风中冻凝不扬!
注释:¹旐:一种黑色魂幡,出丧时用。²飔:凉风。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译文:想当年我们初次相识,一见如故,互诉衷肠。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译文:我们选择了共同的改革目标,进身朝廷,又因为一样的原因被贬南蛮。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译文:我们原本期望以仁义普济众生,那必然为愚蠢的人群讥笑中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译文:我们到死也未有用武之地,维系正义,还有何指望?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译文:死去的,当然一了百了,苟活者,却忧思千万。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顾余九逝魂¹,与子各何之?
译文:我自己每晚都多次梦回长安,不知是否能与你同路返乡?
注释:¹九逝魂:《楚辞·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译文:兄弟呀!我长歌当哭全然出于心灵深处的哀恸,为国为民,并非仅仅是为你而悲伤!
注释:最后二句言柳宗元与凌准二人同命也。

  “兔死狐悲”,比喻遭遇不幸的人总是引起同命人的震惊和哀怜,这是因为同样的人生遭遇,塑造了同样的人生感受,故一人有难,同命者必怜之。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说的也是同样的感受。人生的伤心事莫甚于此者,那就是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突然死去,进而使自己联想到生的悲伤和死的幻灭。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第一部分

  首先用点睛之笔大致介绍了凌准的“才”与“命”,凌准是个“才济命不济”的人,最后英年早逝。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第二部分

  1、柳宗元介绍了凌准高贵的出身——他的祖先是尧舜手下的掌水之官,他的前辈凌统是三国孙权的大将,功勋卓著,威震江东。2、写了他渊博的学识,他身怀六艺,发愤写作,才华横溢,捭阖纵横。凌准是个学富五车的才子,他写了一首万言诗给当时的丞相,得到赏识,被提拔为崇文馆校书朗。诗中所讲的“天庭才炎 高文,万字若波驰”讲的就是这件事。凌准还著有30万言的《后汉春秋》,八万言的《六经解围人文集》。柳宗元称赞他“著书逾十年,赜靡不推”,并不是用虚言为死人溢美。3、写他的五大政绩,一是建中初年,凌准在邰宁节度使府中(又称征西府)以金吾兵曹的身份任掌书记,受到普遍好评。二是他出巡浙东以观察判官的身份安抚老百姓,惩治贪官污吏,官声很好。三是写他因为在浙东的政绩被皇上诏为翰林学士。四是写凌准在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死后,朝廷大臣都认为五天以后再发丧,而凌准此时挺身而出,认为天下无主,必使四方猜疑,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应该立即将皇上驾崩的消息通告天下;另立新主,诏告四方,以安定天下。当时的重臣王伾听从他的意见,第二天发丧,结果验证凌准的意见是准确的。由于及时发丧,确立了新君,天下人心安定,有异志者也不敢动。五是凌准在翰林院调度钱粮,公正廉明,使那些作奸犯科者、想从国家的钱财中捞一把的人为之整肃。柳宗元通过介绍凌准的政德、政行、政绩表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和练达利索的政治品格。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第三部分

  柳宗元表达了对凌准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永贞革新”失败后,凌准开始被贬到四川河州作刺史,与柳宗元一样,永贞元年九月他是在赴河州刺史任的路上,再次被降职,被贬到更僻远的广东连州做司马。在他被贬的途中,他的母亲经不起儿子远谪他乡的打击,因病而逝。紧接着,他的两个弟弟死亡,而朝廷的命令却是被贬之人不能回家送丧,必须按期到任。凌准为此痛不欲生,涕泪横流。“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把眼睛哭瞎了,身体也垮了,不久便一命归天。“溘死委灵荒,臧获守灵帷”,天下的人都认为他是罪人、小人,连他的尸骸都不敢接近。人虽然死了,连个公正的评价都没得到,只有孤零零的灵幡和凄冷的寒风陪伴着他的孤坟。柳宗元是在为好友鸣不平,也是夫子自道,是对共同的不公正的命运和世道的谴责与抗争。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第四部分

  柳宗元一往情深,无限感慨地回顾了二人的友谊。两人从认识开始便肝胆相照,后来同时因文章功夫被选拔为朝廷重臣。在“永贞革新”运动中砥柱中流、冲锋陷阵,改革失败后,又同时贬为刺史,再贬为司马。两个人都年轻气盛、壮志凌云,想为天下人谋福利、成仁义,想不到,一腔热血、几年艰辛,竟成了天下小人的笑柄。少年壮志和一生功名都化为泡影。接下来柳宗元表达了生死异路,从此永诀的巨大悲哀。死者已逝,而活着人还将在世人的冷眼和唾沫,在心魔的滋扰下倍受折磨。“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我歌诚自恸,悲独为君悲。”告别自己同命的亡友,柳宗元为朋友悲为自己悲,一颗孤心在泣血、颤栗,这不仅是共同的命运产生的强烈共振,不仅是为过去的事情而感叹。柳宗元似乎是在凌准灵前长明灯的光焰里看到了自己同样不幸的未来。

liánzhōulíngyuánwài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fèizhúrénsuǒ suìwéiguǐshén 
cáinánrán huàn 
língrénshòushì shìkuāxióng姿 
chūnshuǐ yīngfāngzài 
liùxuéchéngguàn jīngqiónghuī 
zhùshūshínián yōutuī 
tiāntíngshàngāowén wànruòchí 
shìzhēngliǎng hóngmóuyào耀 
chēqiúxuānxiàdōngyuè lièjùnléi 
wǎnwǎnlíngjiāng láihànlínzhī 
xiàowénliúgōngjiàn zhōngwàifāngwēi 
kàngshēngzhào dìngmìngyóuchén 
cáoguān zhēngcānyǒu 
chūshǒujiāng zuǒqiānhuángshuǐméi 
gāotángqīngguó zàngxiànqiú 
zhòngshūyōulún kuángjiàowéitóngér 
ménzhǔ yānyòngshēngwéi 
shēngdàntiān shúzhīshénzhěshuí 
jìnjiàn shènshāngchí 
wěiyánhuāng zānghuòshǒulíngwéi 
píngshēngguóqiǎn hàifēigǎn 
gàiguānwèi zhàonínghán 
niànshǐxiāng chángwéijūnzhī 
jìnshēnxuǎn shītóngxiá 
běnrén wéizhòngsuǒchī 
mièshēnjìngshì shìānzhī 
tiánbǎiyōujìn gǒushēngwàn 
jiǔshìhún zhī 
chéngtòng fēiwéijūnbēi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三十年前学六韬¹,英名常得预时髦(máo)²
译文: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
注释:内宴奉诏作:《宋史·曹翰传》题作《退将诗》。内宴,皇帝设于宫内的宴会。诏,皇帝的命令。¹六韬:古代兵书名。传说为周朝吕尚(即太公望)所作。实为汉人依托。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故称《六韬》。²时髦:指一时的杰出人物。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曾因国难披金甲¹,不为家贫卖宝刀²
译文: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
注释:¹金甲:战场上用作护身的盔甲,这里指代戎马生涯。²卖宝刀:这里反用其意,表示自己不愿卖刀,仍盼为国再立新功。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臂健¹尚嫌弓力²软,眼明犹识阵甲³高。
译文: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
注释:¹臂健:膀臂强健,形容力气很大,不服老阵甲战地的甲气这里含有战阵之意。²弓力:弓的张力。³阵甲:战地烟甲。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睹 一作:见)
庭前昨夜秋风起¹,羞睹盘花²旧战袍。(睹 一作:见)
译文: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
注释:¹秋风起:比喻上阵杀敌的时刻。古时作战常常选择在秋天所谓“沙场秋点兵”即指此而言。²盘花:战袍上的团状花纹。

  此诗抒写诗人自己空怀武艺韬略却投闲置散,不得建功立业的苦闷心情,跃现出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感情充沛,语出自肺腑,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对仗工整自然,用典贴切。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从青年时期写起,颇有一种自豪感,曹翰说他自己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研读《六韬》,精通兵法,一心从军为国建立战功。由于懂得军事,深知战略,故能使自己的英名与当时的一些俊杰列在一起这里的“常得”二字,写出了自信、自慰自豪的心情。此联起得自然、平实,为后面的铺叙、议论先开个好头。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承前而升华,是传诵一时的名联,这两句被写入《宋史·曹翰传》,曾受到宋太宗的赞赏。其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对仗工整精妙,浑然天成,更在于它形象地概括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深含感慨。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顶盔贯甲,驰骋沙场,英勇对敌;当国泰民安的时候,尽管官俸不高,生活贫困,但也舍不得卖掉伴随自己杀敌立功的宝刀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说,在战时需要武器,在和平时也不能丢掉武器,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对不卖宝刀加以深化,写眼下自身状况,论武艺,自己虽然步入晚年,但身体依然强健,臂力过人,刀马娴熟,尚觉铁弓弓力太软,不足以用论韬略,自己深通阵法,胸藏兵机,善于攻防。据《宋史·本传》所载,曹翰几次率兵征讨,多获胜利,立了不少战功。可见这一联所写并非夸大之辞,基本上符合他的自身实际,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以委婉之辞,倾诉心曲,怨而不怒。曹翰所历三朝,为一代名将在这金风萧瑟,“沙场秋点兵”的时刻里,作者不能身赴边陲,征讨对敌,而在宫中参加内宴,只能低头看自己旧战袍上的“盘花”,所以产生惭愧之感。这里的羞”字用得很准确,它生动地表现了将军本色和老人的拳拳爱国之情,太宗为之“恻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此诗塑造了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语出肺腑、感情充沛,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407-408页

nèiyànfèngzhàozuò--cáohàn

sānshíniánqiánxuéliùtāoyīngmíngchángshímáo

céngyīnguónánjīnjiǎwèijiāpínmàibǎodāo

jiànshàngxiángōngruǎnyǎnmíngyóushízhènyúngāo

tíngqiánzuóqiūfēngxiūpánhuājiùzhànpáo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cuó)(é)。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译文:周旋人生,应付社会,一回回处心积虑,却始终不能奏效。想打开天门,跻身云霄,可这求取功名的意图和气概又消磨了多少!人已经如此失意潦倒,青山啊又何必如此峻峭。身前历史已走过了千年之遥,身后的光阴更是无尽无了。仔细想想,这短暂的人生,还能实现些什么目标!
注释:弄世界:周旋人生,在社会上施展心计。漫:徒然,此处有“莫要”之意。嵯峨:形容山势高峻,也指坎坷不平。半炊时:饭熟的一半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对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的讽刺与激愤,同时还流露出了作者对仕途的高不可攀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弄世界”用现在的习语来说,就是闯世界,在社会中立定。一个“弄”字,含有操纵对方,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意味,当然要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了。但是,要周旋应付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不是,“机关识破”,人家阻挠了自己的企图,一切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从曲文的下句来看,作者对于所来到的这个“世界”的要求,不过是取得些许功名,干出一番事业。作者将自己的这种愿望和努力用上“弄”、“机关”的贬性词语,是一种自嘲和激愤,同时也表现了在一个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里,世途所充满的险恶艰难。“叩天门”本来是踌躇满志,结果却是“意气消磨”,立身扬名所遭受的挫折可想而知。前一句是反说,这一句是正说,领出了下句中的“人潦倒”。起首的这一联冷峭而悲凉,佗傺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加重了这种自叹的意味。这一句将人的“潦倒”与青山的“嵯峨”绾联在一起,看似无理,却以这种兴象的“无理”显示了感情的强烈,以至不自禁地移情于无情之物。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就运用了这种移情手法。在该曲中,青山嵯峨难以攀登,令潦倒人联想起仕途的高不可攀,一个“漫”字,透现出强烈的无奈与悲哀。

  结尾三句中,“半炊时”暗用了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故事:书生卢生在邯郸客店中一枕入梦,历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发现店主人炊煮的黄粱还未烧熟。半炊时极言人生的短暂,同“千古远”、“万年多”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三句若独立抽出,可视为睿智者的旷达;但安排在该曲中,同“弄世界”、“叩天门”的起笔对读,则明显是一种激愤与绝望了。

  前面选了作者一首《朱履曲》,连同该篇在一起,都属于愤世嫉俗的内容。两首的风格不尽一致,但共同之处是感情强烈,述意直露,语言冷峭。这一切在该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元代叹世刺时题材的散曲,在语意露、透的同时,往往形淡实深,多有耐人咀嚼的余味;凡是达到这样的效果,都被视作是“当行”的表现之一。张养浩的这两首《朱履曲》,有助于读者体味这一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