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宫肃弘敞,华馆通曲密。萝月白纷纷,竹风清瑟瑟。
琳宫肃弘敞,华馆通曲密。萝月白纷纷,竹风清瑟瑟。
至人本无梦,恬澹志专一。颀然羽衣仙,胡造规中室。
至人本无梦,恬澹志专一。颀然羽衣仙,胡造规中室。
同作钧天游,飞行周八极。蝶化漆园吏,蚁聚槐安国。
同作钧天游,飞行周八极。蝶化漆园吏,蚁聚槐安国。
斯理倘能求,至道谅可得。
斯理倘能求,至道谅可得。

mèngxuānwèiyīnzhīxiù--yuánhuá

língōnghóngchǎnghuáguǎntōngluóyuèbáifēnfēnzhúfēngqīng

zhìrénběnmèngtiándànzhìzhuānránxiānzàoguīzhōngshì

tóngzuòjūntiānyóufēixíngzhōudiéhuàyuánhuáiānguó

tǎngnéngqiúzhìdàoliàng

袁华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0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秾艳 一作:红艳)
一枝秾(nóng)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秾艳 一作:红艳)
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¹倚新妆²
译文: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注释:¹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²妆:修饰打扮。
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qīngpíngdiào ·èr

bái tángdài 

zhīnóngyànníngxiāng yúnshānwǎngduàncháng  (nóngyànzuò hóngyàn )
jièwènhàngōngshuí liánfēiyànxīnzhuāng 
桑干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
桑干枝水¹又东流,长津委²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pǔ)³,渊潭相通,水至清深,晨凫(fú)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
译文:桑干支水向东流去,长长的河流弯弯曲曲,连通两湖泊,东湖和西面湖泊一水相连,潭水极清且深,早晚都有野鸭在湖上浮游,鱼鳖等水族潜游于水下。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
注释:¹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²委:弯曲,曲折。³浦:这里指湖泊。⁴凫:野鸭。⁵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⁶俯仰:本指低头和抬头,这里代指“观望”。⁷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⁸寡:少。⁹良木:美木。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近腊月¹下,景气²和畅,故山殊可过³。足下方温经,猥(wěi)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qì)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¹⁰而去。
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注释:¹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²景气:景色,气候。³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⁴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⁵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⁶猥:鄙贱。自谦之词。⁷烦:打扰。⁸辄便:就。⁹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¹⁰饭讫: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北涉玄灞(bà)¹,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²,辋(wǎng)³沦涟(lián),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zè),临清流也。
译文: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注释:¹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²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³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⁴村墟:村庄。⁵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⁶疏:稀疏的。⁷静默:指已入睡。⁸曩:从前。⁹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当待¹春中,草木蔓(màn)²,春山可望,轻鲦(tiáo)³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zhāo)(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¹⁰相邀。然是中¹¹有深趣矣!无忽¹²。因驮黄檗(bò)人往¹³,不一¹⁴,山中人¹⁵王维白。
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¹当待:等到。²蔓发:蔓延生长。³轻鯈: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⁴矫翼:张开翅膀。矫,举。⁵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⁶麦陇:麦田里。⁷朝雊: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⁸倘:假使,如果。⁹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¹⁰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¹¹是中:这中间。¹²无忽:不可疏忽错过。¹³因驮黄檗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¹⁴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¹⁵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
1、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56

shānzhōngpéixiùcáishū

wángwéi tángdài 

    jìnyuèxià jǐngchàng shānshūguò xiàfāngwēnjīng wěigǎnxiāngfán zhébiàn便wǎngshānzhōng gǎnpèi shānsēngfànér 

    běishèxuán qīngyuèyìngguō dēnghuágāng wǎngshuǐlúnlián yuèshàngxià hánshānyuǎnhuǒ míngmièlínwài shēnxiànghánquǎn fèishēngbào cūnchōng shūzhōngxiāngjiàn shízuò tóngjìng duōnǎng xiéshǒushī jìng línqīngliú 

    dāngdàichūnzhōng cǎomàn chūnshānwàng qīngtiáochūshuǐ báiōujiǎo shī湿qīnggāo màilǒngzhāogòu zhīyuǎn tǎngnéngcóngyóu fēitiānqīngmiàozhě néngzhīxiāngyāo ránshìzhōngyǒushēn  yīntuóhuángrénwǎng  shānzhōngrénwángwéibái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可误¹一字,读可少一字,读可多一字,读可倒²一字,读可牵强暗记³,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读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读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读在此,则眼读看仔细,心眼既读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读能记,记亦读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¹⁰读到乎¹¹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shūyàosāndào

zhū sòngdài 

fánshū . . . . . .yàoxiǎngliàng  shǎo duō dào qiānqiángàn zhǐshìyàoduōsòngshùbiàn ránshàngkǒu jiǔyuǎnwàng rényún  shūbǎibiàn xiàn  wèishú dàijiěshuō xiǎo chángwèi shūyǒusāndào wèixīndào yǎndào kǒudào xīnzài yǎnkàn xīnyǎnzhuān quèzhǐmànlàngsòng juénéng néngjiǔ sāndàozhīzhōng xīndàozuì xīndào yǎnkǒudào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pā)¹细萼,小园低槛,壅(yōng)²驰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译文: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马驰骋。幽幽花朵、细瓣绿萼,在小园的低槛里,还没等人把土培好,就被风吹得满地落红。这百花占有春天的时间,还不如垂柳长久。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
注释:¹幽葩:清幽的花朵。²壅:把土或肥驰在根上。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¹、芳醪(láo)²经口。那知自是³,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译文:一年中春恨占有十之八九,怎忍心辜负时光不饮美酒。难道不知,桃花凋谢是因自己要结果,并不是因为春去而消瘦。世上功名利禄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之境界,就如春天到了晚暮时候。今天纵使能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
注释:¹辜:辜负。²芳醪:芳醇的美酒。³自是:本是,原严明。⁴风味:风度,风采。⁵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一作“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来;问得带七分难舍,问得带三分哀怨。而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更是直泻而出。然而,百唤千呼,春光终究难留,挟风带雨,如快马般一霎急逝而去。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小园中新种下了娇嫩的花儿,还都未来得及培土,就已是“风雨送春归”。一夜醒来,园中泥土湿润,空气清新,园中花儿,却是绿肥红瘦了。“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繁华易落,倒是那嫩黄的杨柳,几番雨水后,反是一树青翠。不知那风中摇曳的万千柔条,是否试图绾系住渐远的春天?莫非是因为对春天的相思,才催生如此绵长的柳枝?此处写春花易谢,春柳不凋,则不仅有物情的体会,还有哲理的蕴藏。

  后四句“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写到这里,词人已阐述清楚了自己对“惜春”这个题目的见解,有景有情,颇具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承接上文,世间春恨十常八九,每到此时,必生怅恨,只能借助美酒才能排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此语用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桃花会谢,结子是为了下个春天,而非春天让它瘦了。但即便如此,“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惆怅遗憾,怕也是终究难免吧。

  “桃花”句已暗蕴人生哲理,而‘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更是直写人生体悟了。词人将春愁与人间意脉扭结,将“惜春”归拢到叹老,事业无成,而人生已到了“春归时候”,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看花老眼,伤时清泪,这世上的功名、老来的情味,春快要走的时候,总是多有感慨。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今日纵然能够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此三句表达了对人生和青春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以物之理,通观人之情,以达明理,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时日推移,季节代序,本于常理,春归不必惜。由物之理,推及人情,岁月催人老,亦属人之常理,不足惜。关键是暮年与挚友,金樽对饮,以叙友情,重夕阳,重有为,以求进取和康泰,不惜而惜,惜得更有价值。这首词,情中景,理中情,景化情中,情以入理,物我相一。可谓笔如游龙盘旋下,惜春笔墨悟人生。

参考资料:
1、 秋实.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01:第212页
2、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664-665
3、 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201页
4、 郭竹平.宋词三百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第184页

shuǐlóngyín ·yùnlínshèngchūn

cháozhī sòngdài 

wènchūncōngcōng dàifēngbànchízhòu yōuè xiǎoyuánjiàn yōngpéiwèijiù chuījìnfánhóng zhànchūnchángjiǔ chuíliǔ suànchūnchánglǎo rénchóuchūnlǎo chóuzhǐshì rénjiānyǒu 
chūnhènshíchángjiǔ rěnqīng fāngláojīngkǒu zhīshì táohuājié yīnchūnshòu shìshànggōngmíng lǎoláifēngwèi chūnguīshíhòu zòngzūnqiántòngyǐn kuángjiù qíngnánji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