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泊舟沧水湾,卧吹铁笛非人寰。小溪白石乱如齿,平地双松高似山。
有客泊舟沧水湾,卧吹铁笛非人寰。小溪白石乱如齿,平地双松高似山。
丹丘赤城久为客,沃州天姥何曾还。嗟哉董生不复见,安得致身图画间。
丹丘赤城久为客,沃州天姥何曾还。嗟哉董生不复见,安得致身图画间。
钱宰

钱宰

(1299—1394)元明间浙江会稽人,字子予,一字伯钧。元至正间中甲科,时称宿儒。洪武初征修礼、乐书,授国子助教,进博士。后命订正蔡氏《书传》,书成赐归。有《临安集》。 ▶ 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xiá)¹。最奇绝²。是笑时、媚靥(yè)³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译文:我的意中人芳龄十六。容颜天生俏丽,聪慧机灵。最神奇绝妙的是,她笑的时候,两颊会露出深深的酒窝,千娇百俏,一次次依偎着,皮肤又香又滑。
注释:¹奸黠:聪慧。²奇绝:神奇绝妙之处。³媚靥:女子两颊讨人喜欢的酒窝。
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分明似、旧家时节。正欢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久离缺¹。夜来魂梦里,尤花殢(tì)²。分明似、旧家³时节。正欢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liáo),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译文:我们分离很久了。每当夜晚做梦,还能梦见与她欢爱。梦境真实得就好像回到从前一样。梦中我们正欢愉,就被邻居家的鸡鸣吵醒了,醒来只觉寂寞无聊,一直到天亮再也睡不着,空有窗外的残月照着。
注释:¹离缺:分离。²尤花殢雪:指男女欢爱。³旧家:从前。⁴寂寥:寂寞无聊。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曷(盍)(hé)¹尝观于富人之稼²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³,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bǐ)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译文:你曾经观察过富人是怎样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便可以轮作而使地力得到保全;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便能及时种植而不会误农时,而收获庄稼也能等到庄稼成熟。所以,富人的庄稼常常非常好,籽粒饱满而很少空秕,可以贮藏很久而不腐烂。
注释: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在叙述中表明作者观点见解。张琥:即张璪,据《续资治通鉴·考异》:“璪本名琥”;与苏轼同年登进士第。¹曷:同“盍”,何不,此处曷尝可解作“可曾”。²稼:庄稼。³更休:轮换休耕。⁴敛:收获。⁵及其熟:旧时青黄不接时,贫者常不待成熟而收割充饥,谓之“杀青”。⁶秕:只有壳而没有米的谷粒,俗称瘪谷。⁷实:饱满的谷粒。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zhì)¹、耰(yōu)²、艾³,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译文:现在,我全家有十口人,而一共只有一百亩田地,每一点土地都不能让它空闲,日夜盼望着得到收获,耕、种、收、获像鱼鳞那样挨着一茬又一茬,而地力因此便枯竭了。种的时候常赶不上农时,而收获的时候常常等不到它长熟,这样,哪里还能有美好的庄稼呢!
注释:¹铚:短镰。²耰:播种后摩平土地,使掩盖种子。³艾:收割。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mǐn)闵焉¹,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²。信(shēn)³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译文: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注释:¹闵闵焉:殷切状,十分关心的样子。²三十而后仕二句:语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³信:同“伸”。⁴发于持满之末:在弓拉满之后才把箭发出去。发:发射。持满:把弓拉满。末:后。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¹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²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³,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早早得中进士,与你同年考中。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注释:¹早得:很早登第。²妄推:错误地推崇。³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⁴务学:勤学。⁵约:简,少。⁶薄:这里有谨慎、有力不尽使的意思。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¹亦以是²(yù)³之。
译文: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注释:¹其:句首发语词,表祈请。²是:这,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话。³语:告诉。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好友的,也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文以譬喻开篇,且先用“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一句提问,既起到自然引发下文,又引起特别重视。然后,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富人与穷人的两种耕作方法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富人的地力越种越雄厚,收获丰富;穷人的地力越种越贫瘠,收获微薄;原因是富人土地而粮食有余,可以实行轮作,保全地力,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不断发展再生产;穷人却不能做到,势必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是不可违抗的生产规律啊!“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文章转换便顺理成章,把物质生产的规律自然地引申到精神生产上去。用古人与今人作对比,为古代人的才能和学问大大超过一般的人,原因就跟这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紧接着,作者再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托张琥把这个意见转告其弟苏辙,看似闲笔,而意在表明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这篇文章写得随意自然,语言简明,譬喻有趣,道理却很深刻。种庄稼与做学问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作者却自然而巧妙地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有着相同的规律性,突显了比喻的通俗易懂,也使文章亲切平易。充分说明苏轼善于观察事物,善于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农业生产了熟于胸,表现出深厚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行文风格。

参考资料:
1、 熊朝东.明月几时有:苏轼诗词文精品选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275-276

jiàshuōsòngzhāng

shì sòngdài 

     ( )chángguānrénzhījià tiánměiérduō shíéryǒu tiánměiérduō gēngxiū érquán shíéryǒu zhòngzhīchánghòushí érliǎnzhīchángshú rénzhījiàchángměi shāoérduōshí jiǔcángér 

    jīnshíkǒuzhījiā érgòngbǎizhītián cùncùnérzhī wàngzhī chú zhì yōu ài xiāngxúnshàngzhělín érjié zhòngzhīchángshí érliǎnzhīchángdàishú néngyǒuměijiàzāi 

    zhīrén cáifēiyǒuguòjīnzhīrén píngsuǒyǎngérgǎnqīngyòng dàichéngzhě mǐnmǐnyān yīngérzhīwàngzhīzhǎng ruòzhěyǎngzhī zhìgāng zhěyǎngzhī zhìchōng sānshíérhòushì shíérhòujué xìnjiǔzhīzhōng éryòngzhìzhīhòu liúzhī érchímǎnzhī zhīrénsuǒguòrén érjīnzhījūnsuǒ 

    shāoyǒuzhìxué xìngérzǎotóngnián zhī wèizǎo jīnsuīwéi érzhòngwàngtuīzhī  ! érxuézāi guānéryuē hòuér gàozhǐ 

    guīguòjīngshīérwènyān yǒuyuēzhé yóuzhě  shìzhī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¹。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²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chāi)(diàn)³,竟抛弃。
译文: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了。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¹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²夜台:指坟墓。³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chóng)¹若有双鱼²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xián)³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qiān)、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译文: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注释:¹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²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³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夜台,即墓穴。埋愁地,亦指墓地。卢氏葬于玉河皂荚屯祖茔。“钗钿约,竟抛弃”二句,再从自身痛苦生发,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古时夫妇常以钗钿作为定情之物,表示对爱情的忠诚。钗为古代妇女的首饰之一,乃双股笄,钿,即金花,为珠宝镶嵌的首饰,亦由两片合成。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怀念。

  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这当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至,自然无可厚非。“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双鱼,指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湘弦,原指湘妃之琴。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理琴,即弹琴。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云开远见汉阳城¹,犹是孤帆一日程²
译文: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注释:¹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²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估客¹(zhòu)眠知浪静,舟人²夜语³觉潮生。
译文: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注释:¹估客:商人。²舟人:船夫。³夜语:晚上说话。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三湘¹衰鬓(bìn)逢秋色²,万里归心对月明。
译文: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注释:¹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²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旧业已随征战¹尽,更堪²³上鼓鼙(pí)声。
译文: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¹征战:指安史之乱。²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³江:指长江。⁴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97-698页 .

wǎnèzhōu

lún tángdài 

yúnkāiyuǎnjiànhànyángchéng yóushìfānchéng 
zhòumiánzhīlàngjìng zhōurénjuécháoshēng 
sānxiāngshuāibìnféngqiū wànguīxīnduìyuèmíng 
jiùsuízhēngzhànjìn gèngkānjiāngshàngshēng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译文:京城上元佳节有感,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一同赋词。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紫禁¹烟花一万重²,鳌(áo)³宫阙(què)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译文:皇宫春色浓郁,华灯宝炬与月色焰火交辉。玉皇大帝端坐于彩云之上,各种人物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在陆上,有的在海上。
注释:¹紫禁:指汴京皇宫。²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烟花:烟云与花朵。³鳌山:元宵节之灯山。⁴玉帝:指玉皇大帝。⁵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⁶陆海:陆地和海洋。因为花灯中的人物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海上(八仙过海)。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¹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译文:斗转星移,龙驾回宫。贵家池馆一派和气繁荣。如今白发三千丈,只能忧愁地与数点寒灯作伴。
注释:¹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读者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谏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谏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法,确实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是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字点破了。

  “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发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4-1235页

zhètiān··jìnyānhuāwànzhòng--xiàngziyīn

yǒu怀huáijīngshīshàngyuánhánshūxiàjiànwángxiàqīngshìlángcáozhòngshǎoqīngtóng

jìnyānhuāwànzhòngáoshāngōngquēqíngkōnghuángduāngǒngtóngyúnshàngrényóuhǎizhōng

xīngzhuǎndòujiàhuílónghóuchíguǎnzuìchūnfēngérjīnbáisānqiānzhàngchóuduìhándēngshùdiǎn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