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万片打窗来,蓦趁斜风舞却回。
可怪今春寒特甚,梅花一半未曾开。
缤纷万片打窗来,蓦趁斜风舞却回。
可怪今春寒特甚,梅花一半未曾开。
仇远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鹤关音信断,龙门通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这几句意谓:可寒衣虽然准备妥当,这龙门戍地的道路却又很长很长,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边,这寒衣怎么能送到你的手中呢?只好让它搁在那儿独自地散发熏烤的香味了。全诗到这里嘎然收束,那不尽的愁思,那远戍他乡征人的悲苦,只好留给读者去玩味,揣摩了。这里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无限的效果。表面上看是诗人对一对“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的人为分离而寄予无限的同情,实际上是作者对唐统治者发动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战争的谴责与抗争。不难看出,作者善于吸取《诗经》、《汉乐府》民歌中的精华,但比之表现的感情更为细腻,更能打动读者的情思。可以想象,作者是和着泪永挥写这首诗的,不过,他把眼泪洒在诗篇之外罢了。

  从诗人记事起,唐王朝就无休止的进行武力征伐。据史书记载,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兴兵讨伐西突厥,擒沙博罗可汗;公元661年又讨伐百济,灭掉了百济国,并击败了日本的援兵;接着又征高丽,擒高丽王高藏。作者十五岁那年,即上书右相刘祥道,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该文中说:“伏见辽阳求靖,大军频进,有识寒心,群黎破胆。……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常卒……飞刍挽粟, 竭淮海之费 ……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上刘右相书》)这种反侵略、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诗人,王勃把这种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最深刻的诗篇之一。把这首诗放在初唐诗坛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中来分析、来评价,不难看出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可以肯定地说:诗人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盛唐和中唐的现实主义诗篇已相去不远。在那样的时代,作者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反映现实社会的佳作,当犹如平地而起的一声惊雷,使得那些仍醉心于宫诗、艳诗的文人为之一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写上一笔的。

qiūzhǎng--wáng

qiūzhǎngshūwèiyāngyuèmíngbáichéngqīngguāngcéngchéngyáoxiāngwàng

yáoxiāngwàngchuānliángběifēngshòujiénányànxiángchónglánwěizhìshífāng

mínghuánchūzhǎnglángwèijūnqiūdǎoshang

xiānluóduìfènghuángdānshuāngyuānyāngdiàozhēnluànchǔshāng

shāngzhēngwànshùxiāngguānyīnxìnduànlóngméndàozhǎng

jūnzàitiānfānghánxiāng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帝里¹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此时此刻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一片愁楚。
注释:¹帝里:京都。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译文: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译文:落花飞舞芳声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空堂坐相忆,酌(zhuó)(míng)¹聊代醉。
译文:独坐空堂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注释:¹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声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声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声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qīngmíngshì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zhòngqīngmíng rénxīnchóu 
chēshēngshàng liǔdōngchéngcuì 
huāluòcǎoshēng yīngfēidiéshuāng 
kōngtángzuòxiāng zhuómíngliáodàizuì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吴公子札¹来聘。……请观于周乐²。使工³为之歌周周南》周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周邶》周鄘》周卫》¹⁰,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¹¹、武公¹²之德如是,是其周卫风》乎?”为之歌周王》¹³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周郑》¹⁴,曰:“美哉!其细¹⁵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周齐》,曰:“美哉,泱泱¹⁶乎!大风也哉!表东海¹⁷者,其大公¹⁸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周豳》¹⁹,曰:“美哉,荡²⁰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²¹乎?”为之歌周秦》²²,曰:“此之谓夏声²³。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周魏》²⁴,曰:“美哉,渢渢²⁵乎!大而婉,险²⁶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周唐》²⁷,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²⁸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²⁹,谁能若是?”为之歌周陈》³⁰,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周郐》³¹以下无讥³²焉!
译文: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周南》和周召南》。季札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乐工为他歌唱们周邶风》、周庸风》和周卫风》。季札说:“美好啊,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却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个样子,这大概是周卫风》吧!”乐工为他歌唱周王风》。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周郑风》。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他歌唱周齐风》。季札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限量啊!”乐工为他歌唱周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周秦风》。季札说:“这乐歌就叫做正声。能作正声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极点,大概是周室故地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周魏风》。季札说:“美好啊,轻飘浮动!粗扩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加上德行的辅助,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为他歌唱周唐风》。季札说:“思虑深远啊!大概是帝尧的后代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周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周郐风》以下的乐歌,季札就不作评论了。
注释:¹吴公子札:即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²周乐:周王室的音乐舞蹈。³工:乐工。⁴周周南》周召南》:周诗经》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种。以下提到的都是国风中各国的诗歌。⁵始基之:开始奠定了基础。⁶勤:劳,勤劳。⁷怨:怨恨。⁸邶: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南。⁹庸: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乡市南。¹⁰卫: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淇县。¹¹康叔:周公的弟弟,卫国开国君主。¹²武公:康叔的九世孙。¹³周王》:即周王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乐歌。¹⁴郑: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¹⁵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¹⁶泱泱:宏大的样子。¹⁷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¹⁸大公:太公,指国开国国君吕尚,即姜太公。¹⁹豳:西周公刘时的旧都,在今陕西彬县东北。²⁰荡:博大的样子。²¹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²²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²³夏声:正声,雅声。夏:西周王跷一带。²⁴魏: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芮县北。²⁵沨沨:轻飘浮动的样子。²⁶险: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²⁷唐:在今山西太原。晋国开国国君叔虞初封于唐。²⁸陶唐氏:指帝尧。晋国是陶唐氏旧地。²⁹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³⁰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³¹郐:在今河南郑州南,被郑国消灭。³²讥:批评。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周小雅》¹,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²之遗民焉!”为之歌周大雅》³,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译文:乐工为季札歌唱周小雅》。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而没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乐歌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乐工为他歌唱周大雅》,他说:“宽广啊!和美啊!抑扬曲折而本体刚劲,恐怕是文王的德行吧!”
注释:¹周小雅》:指周诗·小雅》中的诗歌。²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³周大雅》:指周诗·大雅》中的诗歌。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为之歌周颂》¹,曰:“至矣哉!直而不倨²,曲而不屈;迩而不逼³,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八风平;节¹⁰有度¹¹,守有序¹²。盛德之所同也!”
译文:乐工为他歌唱周颂》。季札说:“达到顶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屈从而不卑下,亲近而不因此产生威胁,疏远而不因此背离,变化而不过分,反复而不令人厌倦,悲伤而不愁苦,欢乐而不放纵堕落,用取而不会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求取而不贪婪,安守而不停滞,行进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合于章法,演奏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行的人共有的品质啊!”
注释:¹周颂》:指周诗经》中的周周颂》、周鲁颂》和周商颂》。²倨:傲慢。³逼:侵逼。⁴携:游离。⁵荒:过度。⁶底:停顿,停滞。⁷五声:指宫、商、角、徵、羽。⁸和:和谐。⁹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¹⁰节:节拍。¹¹度:尺度。¹²守有序: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见舞周象箾(shuò)》¹、周南龠(yuè)²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周大武》³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周韶濩(hù)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周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周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dào)¹⁰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¹¹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译文:季札看见跳周象箫》和周南龠》两种乐舞后说:“美好啊,但还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周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周陬》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不足之处,做圣人实不容易啊!”看到跳周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作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周陬箫》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赏达到止境了!如果还有其它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注释:¹周象箾》:舞名,武舞。²周南龠》:舞名,文舞。³周大武》:周武王的乐舞。⁴周韶濩》:商汤的乐舞。⁵惭德:遗憾,缺憾。⁶周大夏》:夏禹的乐舞。⁷不德:不自夸有功。⁸修:作。⁹周韶萷》:虞舜的乐舞。¹⁰帱:覆盖。¹¹蔑:无,没有。

  鲁国是当时保存周朝文物较多,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因而季札特地请求观赏“周乐”。孔子也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周朝的文化,在那时人们心目中处于突出的地位。周乐就是周朝的乐曲。乐工们为季札演奏,他随观随评,大加赞赏,并叹为“观止”。观止,意思是观赏的这些乐曲,水平最高,到此为止,无须再看别的了。《古文观止》的书名,即来源于此。文章记述了演奏的顺序和季札的评论,反映了春秋时代艺术欣赏的水平和特点,且对后世具有一定影响。

  文中记述演奏的顺序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最后是舞蹈。这里的乐名、顺序,与现存的《诗经》大体上相同,只是《豳》提前,自《郐》以下,没有评论,省记了《曹》。季札观周乐这一年,孔子尚幼,大约只有七八岁,这就是说,在孔子以前,《诗经》已有雏形。后来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可以肯定是在周乐的基础上,精选而成。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可分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赞美的,这是绝大多数;一种是褒贬不明的,如《陈》;一种是没有评论的, “自《郐》以下,无讥焉”。在赞美的评论中,往往以“美哉”的赞语开头,句式虽然近似,但并无重复雷同之感。因为他的评论,着眼各国的历史政治,能联系不同的情况来谈。季札评论《周南》《召南》,着眼于文王的教化,说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评论《邶》《鄘》《卫》,着眼于卫康叔武公的德政,说道:“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评论《王》,联系周室东迁的历史,说道:“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评论《郑》,联系苛政,说道:“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评论《齐》,联系姜太公的功绩和地理位置,说道:“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评论《豳》,联系周公东征的历史,说道:“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评论《秦》,联系周发祥地,说道:“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评论《魏》,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说道:“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评论《唐》,联想到唐尧的历史传统,说道:“深思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他对于《雅》《颂》的评论,也是如此。这些评论,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联系、思考,仍然表现了季札的智慧,它符合艺术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这一根本原理。值得注意的是,季札的赞语“美哉”并不是指政治情况的好坏,而是指反映现实的艺术效果。尽管他认为《郑》“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仍然用“美哉”加以赞赏,这表明他并没有把政治和艺术混为一谈。他对周乐的评论,说明他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并不是一种理论分析,它偏重于描述观赏者的经验和感受。他对《颂》下这样的评语:“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这就是一种笼统的、比喻式的感受,而不是具体的,可以捉摸的理论分析。这一方面与乐曲这种艺术偏重于内心感受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欣赏水平、欣赏习惯有关。这一特色,对后世影响甚大,而且不限于音乐,还直接影响到文学批评。甚至像《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专著,以及众多的诗话词话,都保持着这一特色,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种传统。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以对《颂》的评价为最高。先以“至矣哉”作一总评,然后用了十四个“而不”句式来描述他的感受。这段文字从语言的运用上,十四句排列在一起,显得整齐有力,令人觉得《颂》的水平高不可及。接着又用四个“三字句”来舒缓语气,最后归结为“盛德之所同也”。这一段话也像一首乐曲一样,节奏鲜明,流畅悦耳,但在内容上,却反映了季札艺术眼光的局限性。他的评语,归结起来,也就是说它“四平八稳”。《诗经》中的《颂》,不过是贵族的颂祖耀德之词,而乐曲演奏得“四平八稳”,在季札看来,却如此高雅,这说明他仍然未脱离贵族的艺术趣味。

参考资料:
1、 王彬.中华文学经典 散文(上卷).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01月 :第21页—第23页

zháguānyuè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gōngzháláipìn   qǐngguānzhōuyuè shǐ使gōngwèizhī zhōunán   shàonán  yuē  měizāi shǐzhī yóuwèi ránqínéryuàn wèizhī bèi   yōng   wèi  yuē  měizāi yuān yōuérkùnzhě wénwèikāngshū gōngzhīshì shì wèifēng   wèizhī wáng yuē  měizāi ér zhōuzhīdōng  wèizhī zhèng  yuē  měizāi shèn mínkān shìxiānwáng  wèizhī   yuē  měizāi yāngyāng fēngzāi biǎodōnghǎizhě gōng guówèiliàng  wèizhī bīn  yuē  měizāi dàng yuèéryín zhōugōngzhīdōng  wèizhī qín  yuē  zhīwèixiàshēng néngxià zhīzhì zhōuzhījiù  wèizhī wèi  yuē  měizāi fēngfēng érwǎn xiǎnérxíng  míngzhǔ  wèizhī táng  yuē  shēnzāi yǒutáotángshìzhīmín rán yōuzhīyuǎn fēilìngzhīhòu shuínéngruòshì  wèi zhī chén  yuē  guózhǔ néngjiǔ   kuài xiàyān 

    wèizhī xiǎo  yuē  měizāi érèr yuànéryán zhōuzhīshuāi yóuyǒuxiānwángzhīmínyān  wèizhī   yuē  guǎng广zāi  éryǒuzhí wénwángzhī  

    wèizhī sòng  yuē  zhìzāi zhíér ér ěrér yuǎnérxié qiānéryín éryàn āiérchóu yuèérhuāng yòngérkuì guǎng广érxuān shīérfèi értān chǔér xíngérliú shēng fēngpíng jiéyǒu shǒuyǒu shèngzhīsuǒtóng  

    jiàn xiàngshuò   nányuè zhě yuē  měizāi yóuyǒuhàn  jiàn  zhě yuē  měizāi zhōuzhīshèng ruò  jiàn sháo zhě yuē  shèngrénzhīhóng éryóuyǒucán shèngrénzhīnán  jiàn xià zhě yuē  měizāi qínér fēi shuínéngxiūzhī  jiàn sháoshuò zhě  yuē  zhìzāi  tiānzhīdào zhīzài suīshènshèng mièjiā guānzhǐ ruòyǒuyuè gǎnqǐng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译文:早晨便骑马从禁城的东面驶出,分别埋伏在四周浅草里。
注释: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zhòu)迎风。
译文:高高的旗帜迎着太阳,白马迎着烈风疾速奔驰。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背手抽金镞(zú)¹,翻身控角弓。
译文:反手取出背上箭筒里的箭,一个漂亮地翻身便控制好角弓。
注释:¹金镞:金属制的箭头。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译文:突然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一只带箭的鸿雁直向地面坠落下来。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少室¹众峰几峰别²,一峰晴见³一峰雪。
译文:少室山峰数有三十六,而这其中有几峰尤为独特。一座峰在晴朗的阳光下,犹如被光辉照射,光彩熠熠;另一座峰则铺满皑皑的白雪,宛如银装素裹。
注释:¹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²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别:格外不同。³见:同“现”。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隔城半山¹连青松,素色峨(é)²千万重。
译文:远隔城市,遥望山半高,无数青松在山间错落有致,相互交织成连绵的绿色画卷。
注释:¹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²峨峨:盛多貌。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过景¹斜临不可道²,白云欲尽难为容³
译文:夕阳的余辉斜照,使得景色更加美丽,美妙得难以言表。白云几缕飘浮,山光景色变幻多端。
注释:¹过景:落日余辉。²不可道:妙不可言。³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行人¹与我玩幽(yōu)²,北风切切³吹衣冷。
译文:王宁与我都兴致勃勃,纵情欣赏幽境,不禁忘记了旅途的起程。北风呼啸,声音凄厉,吹在身上令人透骨的冷。
注释:¹行人:指王宁。²幽境:清幽的胜境。³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惜别浮桥驻(zhù)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译文:离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站在浮桥上,紧紧勒住马的缰绳,让它无法前行。不忍心离开,频频回首,含情眺望着南山岭。

  这是首送别诗,诗人先写少室的雪景清新别致,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山峰秀丽银装素裹的晴雪图。后写送别王宁,主客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谊。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勾勒出少室山错落有致的众多山峰,展示出雪后初晴的独特景致。少室山以其三十六峰,各具特色,其中包括“九顶莲花砦”和“旗、鼓、剑、印、钟”五峰,还有素有盛名的“少室晴雪”,被誉为嵩山八景之一。

  然而,诗人并非专注于描绘少室山峰的各异形态,而是关注少室山雪后的独特美景。在雪后初晴的时刻,少室山众峰呈现出各异的景象。有些山峰因阳光的照耀而积雪融化,显现出青翠秀美的原貌;而其他一些山峰则依然披着银装,被白雪覆盖,与日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红装素裹的美丽姿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出少室山峰的个性,更在细节中体现出众峰同异,各具特点的景观。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这两句诗如同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少室诸峰的雪景。然而,这两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诗人在城中远望少室诸峰。由于城墙的遮挡,只能看到山的上半部,而这半山上繁茂的青松苍翠挺拔,成千上万的树影交相辉映。而周围的山峦则叠叠重重,都被白雪覆盖,呈现出朴素的素色,青翠和白雪相互映衬,山峰在银装素裹中展现出婉约的美。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前面的几句描绘了少室诸峰雪后初晴的宁静之美,而这两句则展现了其动态之美。夕阳的余辉倾斜地照在山峰上,那红光如画笔般涂抹,将山峰逐一点染,使其颜色不断变幻,难以形容其奇异绚烂;同时,山巅漂浮着片片白云,山峰在云雾缭绕中不停改变形态,生气盎然,姿态各异。诗人通过精湛的描绘,将少室诸峰的景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同时又恰到好处地留下一些空间,让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这幅动态的壮丽画面。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雪后初晴的少室山,虽然幽静秀美,引人玩赏,但是送别友人,心情抑郁,北风切切,寒气逼人,诗人心中一时涌起无限惆怅之情。这两句是全诗的一个转折。少室诸峰,雪后初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本来应该和友人同赏佳景,但又不得不分别。诗人与王宁浮桥上依依惜别,王宁渐渐走远了,诗人还伫立在桥上,举头试望友人王宁在南岭中的身影。“试望”,恰切地表现出诗人望不到了还在望,希望能多看几眼好友身影的惜别心情。《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写送别时伫立远望行人渐去身影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31-33

shǎoshìxuěqíngsòngwángníng--

shǎoshìzhòngfēngfēngbiéfēngqíngjiànfēngxuě

chéngbànshānliánqīngsōngé((éé))éqiānwànzhòng

guòjǐngxiélíndàobáiyúnjǐnnánwèiróng

xíngrénwányōujìngběifēngqièqièchuīlěng

biéqiáozhùshítóushìwàngnánshānlǐ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