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喧迁出郭,岁晚尚担簦。
隔室大於斗,长途滑似冰。
岂无问字酒,共守读书灯。
老病须微禄,归田恨未能。
避喧迁出郭,岁晚尚担簦。
隔室大於斗,长途滑似冰。
岂无问字酒,共守读书灯。
老病须微禄,归田恨未能。
仇远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版本一
自中原板荡¹,夷狄²交侵,余发愤河朔³,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chóu)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¹⁰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sì)¹¹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¹²,北逾沙漠,蹀(dié)血虏廷¹³,尽屠夷种。迎二圣¹⁴,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¹⁵,朝廷无虞(yú)¹⁶,主上奠枕¹⁷,余之愿也。
译文:自中原地区混乱动荡以来,异民族相继入侵。我从河北相州立志发愤,年纪轻轻就投于军队,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虽然未能攻入边远的领域,扫荡敌人的巢穴,却也为雪洗了国仇的万分之一而痛快。如今又率领一支孤军,从宜兴奋勇起兵。在收复建康的战役中,一举击败了敌人,只恨未能使其匹马不回罢了。所以暂且休整部队,养精蓄锐等待敌人再来。接着即将激励部队,期望再战立功,向北越过沙漠,在敌国的朝廷上杀得敌人血流遍地,把异族侵略者全杀光,然后迎接二位皇帝回到京城的宫殿,收复失去的疆土,向朝廷呈上户籍册和疆域图,使朝廷不再忧虑,使皇上能够安宁地睡觉,这就是我的愿望啊。
注释:¹板荡:《诗经·大雅》咏周厉王暴虐无道的二篇,分别名为《板》、《荡》,后二字连称以指政治混乱,社会动荡。²夷狄:指少数民族,古称东方为夷,北方为狄,此系泛指。³河朔:黄河以北地区。⁴相台:即相州,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曾在此建铜雀台,故称相台。⁵总发:束聚头发,指刚成年。古时男子年二十束发加冠,以示成年。岳飞二十从军,故有此说。⁶夷荒:此指金国,因在今东北地区,故有此说。⁷“亦且”句:总算是也报了国仇的万分之一。雠:通“仇”。⁸振起宜兴:《宋史·岳飞传》:“建炎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指收复建康的战役是从宜兴开始的。宜兴今属江苏。⁹恨:可惜。¹⁰未能使:即“未能使敌”,省去“敌”字。¹¹嗣:接着,随后。¹²功期再战:期望在下次战役中立功。¹³蹀血虏廷:捣毁敌人的老巢。喋血,踏着血迹,指冒死冲锋。虏廷,指金国国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附近)。¹⁴二圣:指被金兵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¹⁵版图:户籍册和疆域图。¹⁶虞:忧虑。¹⁷奠枕:安枕。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河朔岳飞题。
版本二
版本二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馀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馀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这篇文章对在故乡相州起兵和以往战况略作回顾后,自感只是“快国仇之万一”,又简述了这次建康之战。在末段,表达了“蓄锐待敌”、“功期再战”、洗雪国耻、收复中原的决心,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全文洋着高昂的爱国激情和忠愤之气,感人至深,语气刚峻,句句铿锵,斩钉截铁,一气贯通。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开头以九个字交待了时代的大背景。“板荡”用典,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自“靖康之变”后,中原大乱,半壁江山仍岌岌可危,金人多次进军试图将大宋彻底覆灭,此时正处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危亡的“乱世”关头。

  紧接着作者叙遭“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戎,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唐太宗《赐萧璃》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河朔的陷落激起了作者“板荡识诚臣”的一腔热血。他少年时便发愤而起,毅然从军,此后数年间经历两百多次战斗。岳飞戎马一生正是他少年立志杀敌雪耻的最好验证。

  作者曾作词《满江红》,“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可与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交相辉映。在这一段中,岳飞已向“神明”告白自己从小为国征战的夙愿,为后文的立誓作了铺垫。

  承前“快国仇之万一”而叙现在:“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今次提孤立之师,振奋而起,冲锋陷阵,击杀敌虏,出语如利刃长鞭般气势强锐。金兵南侵时,岳飞率军在广德、宜兴一带接连袭击金兵,取得一次次胜利。“振起宜兴”一句气壮山河,是战斗胜利的写照。

  紧接着,“建康之役,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一鼓败虏”,第一通鼓就将敌人击败,喻明了士气极其高涨、锐不可当;“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既表明了要全歼敌人、洗荡敌巢的雄心壮志,又带有此次战役未能全歼敌军的惋惜。这一段对当前局势作了叙述,为下一段的誓词进一步作铺陈。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句是叙述的承转。后面誓盟的主文可分为两层来理解。其一是要激励士兵在未来的大战中将敌军彻底打败,向北越过沙漠,杀入胡虏的老巢,把夷人全部消灭。第二层意思是迎接徽、钦两位皇帝回京,收复被侵占的土地,解除朝廷忧虑,使天下归于太平。这一段对“神明”所立的誓言,发自于心,殷殷切切,言之凿凿,滔滔汩汩,一泻而下。这是岳飞当时在五岳祠从血管里喷出的誓言,也是他毕生的宏图大愿,充分表现了一位义烈的爱国英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令人钦佩之至。

  此文篇幅虽小,但内涵丰厚,作者少年从军怀志百战,而今大胜后雄心大起,日后杀敌复国的壮志全都凝结在这短短的盟言里。他热血满腔,慷慨激昂,内心的激越奔涌而出,体现在文字上则感情充沛,语气刚峻,句句铿锵,斩钉截铁,一气贯通。读此《五岳祠盟记》令人想起他的另一诗篇《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作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之气真可谓长贯斗牛。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编著.古文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520-521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清溪¹清我心,水色异诸(zhū)²水。
译文: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注释:¹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²诸:众多,许多。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借问新安江¹,见底何如此。
译文: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注释:¹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人行明镜中,鸟度¹(píng)²里。
译文: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注释:¹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²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向晚¹(xīng)猩啼,空悲远游子²
译文: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注释:¹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²游子:久居他乡的人。作者自指。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郑国铨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7-278

qīngxíng

bái tángdài 

qīngqīngxīn shuǐzhūshuǐ 
jièwènxīnānjiāng jiàn 
rénxíngmíngjìngzhōng niǎopíngfēng 
xiàngwǎnxīngxīng kōngbēiyuǎnyóu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sòngcuīshìkūnzhījīnlíngzuòqiūcuīzhàngshuǐtíngsòngbié--bái

fàngdōnglóuxíngzixiǎoqiūfēngjiāngláichuīluòshānshàngyuè

zhǔrénchūměijiǔmièzhúyánqīngguāngèrcuīxiàngjīnlíngānjǐnshāng

shuǐnòngguīzhàoyúnfānjuǎnqīngshuāngbiǎnzhōujìngtíngxiàliǎngxiānpiāoyáng

xiáshíshuǐhuāliúgèngzhǎngjūnsuìyuè西xiàoliáng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shū)¹温风至,因循小暑²来。
译文:忽然之间阵阵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注释:¹倏忽:忽然。²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译文: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户牖(yǒu)¹喧青霭,阶庭长绿苔。
译文:这一场场降雨,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小绿苔。
注释:¹户牖:门和窗。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鹯(zhān)¹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译文: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注释:¹鹰鹯:鹰与鹯。

yǒngniàn廿shī ·xiǎoshǔliùyuèjié

yuánzhěn tángdài 

shūwēnfēngzhì yīnxúnxiǎoshǔlái 
zhúxuānxiānjué shānànwénléi 
yǒushēnqīngǎi jiētíngcháng绿tái 
yīngzhānxìnxué shuàixiāngcuī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译文:窗户间熟透的梅子已经掉落满地,墙下的竹笋已成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连雨¹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雨下个不停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注释:¹连雨:连续下雨。

qíng

fànchéng sòngdài 

chuāngjiānméishúluò qiángxiàsǔnchéngchūlín 
liánzhīchūn qíngfǎngjuéxià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