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年终,堪嗟旅襯穷。
胸中元耿耿,身外竟空空。
白首太玄草,紫阳虚谷翁。
平生有遗恨,五马未乘骢。
八十一年终,堪嗟旅襯穷。
胸中元耿耿,身外竟空空。
白首太玄草,紫阳虚谷翁。
平生有遗恨,五马未乘骢。
仇远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蒲团¹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译文:清心寡欲,端坐于蒲团之上,诚心礼佛,一切尘世的忧伤烦恼都在莲花光华中消失殆尽。
注释:¹蒲团:以蒲草编织而成之圆形扁平坐具。又称圆座。乃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译文:虽然参悟佛法摆脱烦恼有众多法门,而且法法有别,谁又知道方寸的心田即可证得西方极乐?

  这首诗讲述了坐禅能由定生慧(道心长),净化尘心,解脱烦恼,闻莲花香,入佛国境。由于是心印,所以阐述虽禅门宗派林立,但寸心西方仍为根本的道理。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蒲团”是指用蒲草所编造的一种坐具。“莲花”是西方极乐净土中的物象之一,是佛性的象征。传说佛祖降生前,皇宫中池塘里突然盛开了大如车盖的奇妙莲花,佛祖修成正果后,坐的座位便被称为“莲花座”。在《观无量寿经》中也提到凡是投生于西方极乐净土的人,首先投生在西方净土的莲花之中,莲花依对佛教的信仰程度次第开放,之后就能看到西方诸佛,聆听佛法。这里的莲花不仅是实景描写,也喻指佛国莲花。作者清心寡欲,端坐于蒲团之上,置身在清香脱俗的恬淡氛围中,诚心礼佛,使心灵归于沉寂,思量佛法的精深与广大,并享受着参禅悟道带给自己心灵超凡的愉悦,一切尘世的忧伤烦恼都在莲花光华中消失殆尽。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这是作者礼佛悟道的所得。“八万四千”形容数目很多,这是印度人所常用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中常见,并非真有八万四千。“方寸”就是心。禅宗四祖谓牛头融禅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源。”(《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虽然参悟佛法摆脱烦恼有众多法门,而且法法有别,但是终归要获得心灵的升华和解脱,只要悟得此境,方寸的心田即可证得西方极乐。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75-7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¹原上草,一岁一枯(kū)(róng)²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注释:¹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²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火(qīn)古道¹,晴翠(cuì)²接荒(huāng)城。
译文: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注释:¹远芳火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火,火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²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又送王孙¹去,萋(qī)²满别情。
译文: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²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那“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胜利旗帜。“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晴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居早秋》)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这结尾意味深长。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China
2、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4年01期
3、 虚室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J]. 文学少年(中学) 2008年01期
4、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少年文艺(写作版) 2008年02期

yuáncǎosòngbié

bái tángdài 

yuánshàngcǎo suìróng 
huǒshāojìn 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yuǎnfāngqīndào 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 
yòusòngwángsūn mǎnbiéqíng 
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东光¹乎,苍梧何不²乎。
译文:天亮了吗?苍梧为什么不亮?
注释:¹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²不:同“否”。苍梧地多潮湿,多雾气,所以天迟迟不亮。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苍梧多腐粟(sù)¹,无益诸(zhū)军粮。
译文:苍梧这里潮湿,陈年贮藏的多是已经败坏的粮食,无法作为军粮食用。
注释:¹腐粟:陈年积贮已经败坏的五谷粮食。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诸军游荡子¹,早行多悲伤。
译文:远征者早起行军,情绪都很悲伤。
注释:¹游荡子:离乡远行的人。
东光,相和歌辞之一。汉武帝时期,今广东一带的南越国相作乱,杀害国王和太后及汉朝使者。汉武帝派人从今湖南等地出兵讨伐,进攻苍梧,即今广西梧州。梧州地方潮湿,多瘴气,出征士兵多有不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种怨愤之情。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bāo)¹
译文: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注释:¹苞桑:丛生的桑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养育毛羽,形容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²
译文: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注释:¹形容:形体和容貌。²曲房:皇宫内室。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xié)(háng)¹
译文: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注释:¹颉颃: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虽得委¹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²变常。
译文: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注释:¹委:堆。²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qiāng)¹,高山峨峨,河水泱(yāng)²
译文: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注释:¹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²泱泱:水深广貌。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译文: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天寒水鸟自相依¹,十百为群戏落晖(huī)²
译文:大冷天里,水鸟为了暖和挤在一起,十几只几百只一起,在快要落山的太阳光下游戏。
注释:¹相依:挤在一起。²落晖:西下的阳光。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过尽¹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译文:路上的人走来走去,它们都不躲开,忽然听到水里哗啦一声响,它们吓一跳,“轰”的一下一齐飞了起来。
注释:¹过尽:走光,走完。

  山水诗除以情景相生见长外,还得有味,有趣味。水鸟哄飞,是常见景,但秦观这首诗写得声色兼备、生趣盎然,非常巧妙地写出春的信息。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开头两句既自然清新,又生动传神。“依”、“戏”二字,把水鸟天真烂漫之姿,表现得真是惟妙惟肖。它们仿佛不是一群鸟,而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相戏打闹。晚霞抚摸着它们,它们也正在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它们安排的和谐、安逸、自由的生活,这种物物相亲的情景,令人羡慕神往。

  这两句的艺术技巧是相当娴熟的。“寒”有冷意,“相依”是静态,这是一幅表现静态美的画面;“戏”是动态,“落晖”却有暖意,这又是一幅表现动态美的画面。但这二者又不是割裂的而是浑然一体的。一部分水鸟在“自相依”,另一部分水鸟却在“十百为群”地嬉戏,这种合而有分,分而有合的状态,这种动静相宜的情调,正是自然界每时每刻所呈现的生动而实在的面貌。这一组画面是采用白描手法,点出了早春时令、晚霞中水鸟的安闲。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这是精彩传神之笔。从形式上看,第三句是前两句的承续,但又是为第四句蓄势,“不起”,正是为“起”作准备的。从表现水鸟的动势上看;诗人是有意按照由安静到微动(“戏落晖”)再到喧动(“一齐飞”)的顺序步步演进的;从所表现的声音的频率上看,则是按照由静场(“自相依”)到轻响(“戏落晖”)再到骤响(“水响一齐飞”)的层次把音阶步步增高的。动态和声态同步进行,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最后,在第四句融为一体,把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意境上看,前面描绘出落晖,后面冲飞入天,融入晚霞,更为壮美。这里,既有绘画美,又有色彩美,更因群鸟齐飞,呱呱乱叫,传送出声态美。真是景象飞动,诗趣盎然。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著.山水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63-264
2、 丁成泉,唐玲玲,田蕙兰,黄济华编写.古今诗粹 《语文新四书》之二:教育出版社,1985:288-289
3、 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450
4、 陈友冰 杨福生著.宋代绝句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19-122

huánguǎng广líng

qínguān sòngdài 

tiānhánshuǐniǎoxiāng shíbǎiwéiqúnluòhuī 
guòjìnxíngréndōu wénshuǐxiǎng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