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清高六翮轻,孤云万里去冥冥。
汉科合应茂才选,唐士曾书遗教经。
好趁江南诸老在,尽看蓟北众山青。
锦衣归日春风满,期醉沙堤双玉瓶。
野鹤清高六翮轻,孤云万里去冥冥。
汉科合应茂才选,唐士曾书遗教经。
好趁江南诸老在,尽看蓟北众山青。
锦衣归日春风满,期醉沙堤双玉瓶。
仇远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之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抱朴子》
¹黄帝生而能言,役(yì)使²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zhì)³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kōnɡ)(tónɡ)而问广成,之具茨(cí)而事大隗(wěi),适东岱(dài)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zī)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jī)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jī),与天地乎罔(wǎng)极也。《抱朴子》
译文:从前,黄帝生下来就能说话,能驱使万物生灵,可以说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身体,即便这样仍然不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就得道。所以黄帝跋涉王屋山接受丹经,到鼎湖得到流珠,登上崆峒山问道广成,到具茨侍奉大隗,到东岱侍奉中黄,进入金谷询问涓子,讲论房中术有玄女、素女帮助,精通推步访问山稽、力牧,讲到占侯则咨询风后,学习医术要接受雷公岐伯的点拨,审辩攻占之术而接纳五音的方法,穷究神奸则记载白泽的语言,观看地理书写青鸟的言论,救助伤残而用金冶的方术。所以能学会所有奥秘要诀,穷尽道术真理,才能升龙登天,与天地同寿。
注释:¹昔:往日;从前。²役使:差遣,驱使。³陟:登程远行,长途跋涉。⁴广成:指广成子。相传是上古黄帝时候的道家人物 ,修行于崆峒山和神仙洞。⁵大隗:神名。⁶谘:征询。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一道鹊桥横渺(miǎo)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译文: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译文: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níng tángdài 

dàoquèqiáohéngmiǎomiǎo qiānshēngpèiguòlínglíng 
biéhuányǒujīngnián chàngwàngxīng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译文: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译文: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chéng)
译文: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译文: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chūnzhōngwángjiǔxiāngxú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èryuèshuǐqīng jiājiāchūnniǎomíng 
línhuāsǎogèngluò jìngcǎoháishēng 
jiǔbànláixiāngmìng kāizūngòngjiěchéng 
dāngbēishǒu tíngshēng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春色醉巴陵¹,阑(lán)²落洞庭³
译文:美丽的春色陶醉了巴陵,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
注释: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¹巴陵:即今湖南省岳阳市。²阑干:同“栏杆”。³落洞庭:是说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水吞三楚¹白,山接九疑²青。
译文:洞庭湖三吞三楚江水,山则遥接九嶷,显出无限的青苍。
注释:¹三楚:古代楚地颇广,一说自今苏北沛县以西至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为西楚,自苏北徐州以东、南至扬州、苏南一带为东楚,大江之南自江西南昌至湖南长沙等地为南楚。²九疑: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空阔鱼龙¹气,婵(chán)²帝子³
译文:空阔的湖面仿佛鱼龙变化,娉婷的君山就像湘妃显灵。
注释:¹鱼龙:古代戏(杂技)的一种。²婵娟:仪态美好的样子。³帝子:指湘江女神湘夫人。本为帝尧二女,舜妻,随舜南巡,没于湘水,因为湘夫人。⁴灵:神。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míng)¹
译文:什么人在这深夜吹笛呢?可惜江风迅疾,烟雨弥漫无法看清。
注释:¹冥冥:烟雨弥漫,看不清楚的样子。

  这首诗首联点题,写了巴陵山的春色,也写出了岳阳楼的气势;颔联写湖景,水与山皆视野开阔,气势磅礴;颈联前句想象洞庭鱼龙变幻,着眼于自然,后句追思帝子神灵,着眼于神话;尾联写诗人陶醉于湖光山色中,乐而忘返,且运用神奇的典故,借助疑问句式,把读者引向一个诡异惝恍的境界。全诗以乐景开始,以愁意结局,急转收束,余味如笛音,悠悠不尽。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洞庭湖的无边春色。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有云:“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写的是秋景。杨基笔下所展现的,却是巴陵春色浓如酒,因而更加容光焕发,楚楚动人的景象。“阑干落洞庭”紧承上句,说春色纵横,充溢于洞庭湖面,写出了楼上人与湖中景互相契合的意趣,与首句一气呵成。

  颔联山、水分叙。水则气吞三楚见出湖面的辽阔;山则遥接九嶷,显出无限的青苍。寥寥二语,便将洞庭湖及其周围环境勾画出来。“水吞三楚白”之“吞”,与杜甫“吴楚东南拆”之“坼”,孟浩然“波撼岳阳城”之“撼”,堪称异曲同工。“山接九疑青”,一个“接”字,写出洞庭湖的深远幽缈,横无际涯。

  因为说到九嶷山,便自然想起传说中南巡死于此地的舜,以及舜亡后没于湘水的娥皇、女英。杨基抓住了这一特点,以空灵之笔写出颈联二句:“空阔鱼龙舞,娉婷帝子灵。”空阔的洞庭,鱼龙潜跃,气象万千,诗人因此给洞庭的山山水水笼上了一层迷人的神话般的色彩。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这结尾两句纯系想象之词,似实而幻,隐约中又辟一灵境。范仲淹说的“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在杨基的诗中,则用浪漫的诗情和富有神韵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了。同时,这最后两句又隐约包含着一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迁客骚人之感。联系到杨基入明以后短短几年间一贬河南,二贬钟离,三被免于江西任上的经历,则此时虽然起复,但胸中恐怕也不会毫无芥蒂了,故而有此感。

  此诗在明人五律中可称佳作。诗通篇笔墨都是为洞庭湖的“气象万千”图形传神,堪称是一首真正的山水诗。特别是诗人写景虚实结合,实景摹其形态,虚景传其神韵,而且好像有意与前贤比试似的,也用五言律诗来写。《明诗别裁》称其“五言射雕手”洵非虚誉。全诗以乐景开始,以愁意结局,急转收束,显出了诗人深厚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山水诗 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3,第472-473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88-89页

yuèyánglóu ·chūnzuìlíng

yáng míngdài 

chūnzuìlíng lángǎnluòdòngtíng 
shuǐtūnsānchǔbái shānjiējiǔqīng 
kōngkuòlóng chánjuānlíng 
rénchuī fēngmíngmíng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jù)、桀(jié)¹(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²焉。长沮曰:“夫(fú)³执舆(yú)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¹⁰¹¹之?且而与其从辟¹²¹³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¹⁴哉?”耰(yōu)¹⁵而不辍(chuò)¹⁶。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¹⁷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¹⁸人之徒¹⁹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两人并肩一起耕田,孔子从这里经过,叫子路去询问哪里有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是的。”长沮说:“他早就知道渡口在什么地方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像洪水弥漫一样纷乱,有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随孔丘这种避人的人,是不是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仍然不停地耕作。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我不跟人群在一起还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同你们一起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注释:¹长沮(jù)、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并非人名。长沮,桀溺:意为在水田里干活的一个高个子和一个壮汉。耦,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个人各执一耜(犁),同耕一尺宽之地。耦而耕,两人并耕。²津:渡口。³夫:彼,那个。⁴执舆:即执辔(缰绳)。舆前驾马有辔,所以执辔也叫执舆。⁵与:同欤。⁶是:代词,当“这个人”讲。⁷滔滔:水弥漫的样子,喻世上的纷乱。因问渡口,故借水作比喻。⁸而:同尔,你。⁹谁:指当时诸侯。¹⁰以:与。“谁以”二字倒用,犹与谁。¹¹易:改变。¹²辟:同避。¹³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¹⁴辟世之士:指隐者,长沮、桀溺自谓。“与其”和“岂若”相呼应,等于现代“与其”和“不如”相呼应。¹⁵耰:用土覆盖种子。¹⁶辍:停止。¹⁷怃然:怅然,失意。¹⁸斯:这。¹⁹徒:徒众。斯人之徒,等于说人群、世人。

  本文选自《论语·微子》,是一段较富文学性的文字。文中写孔子和学生子路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两位隐士长沮和桀溺。孔子使子路向对方问路。隐士冷言相待,于是在隐者和子路之间便展开了一段情味隽永的对话。

  子路首先向长沮打听渡口,这个“渡口”本身就很有象征意味。所以长沮在得知问路者是孔子弟子时,便在“渡口”上借题发挥,大作引申文章。结论是,孔子积极参予政治改革,到处奔波以宣传自己的救世主张,孔子理应是最清楚“渡口”在什么地方的人。这就从侧面形象地对孔子企图救世的举动表示了反对。此后,当子路以同样的问题“问于桀溺”的时候,桀溺又从现实实际出发,直截了当地规劝子路“从辟人之士”是毫无前途的,只有“从辟世之士”、一同做隐者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恰恰是孔子所不愿做的,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道出了自己的心病。所以结尾处孔子怃然言之的一段话正明白地流露出了这种两难的心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