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幕无聊语晚鸦。碧云难问阿香车。小屏山外即天涯。
翠幕无聊语晚鸦。碧云难问阿香车。小屏山外即天涯。
南国可怜生豆子,北人偏解种杨花。感人无谓是芳华。
南国可怜生豆子,北人偏解种杨花。感人无谓是芳华。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mǐn)县林琴南孝廉纾(shū)¹六七岁时,从²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jí)³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¹⁰,赍(jī)¹¹米一石致之塾(shú),师乃¹²受。
译文: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琴南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生气了,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注释:¹林琴南孝廉纾: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²从:跟随。³亟:急忙。⁴实:装。⁵负:背着。⁶谓:说。⁷却:推却。⁸固:本来。⁹束脩(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¹⁰呼备:叫人准备。¹¹赍:携带。¹²乃:于是。

línqínnánjìngshī

míng qīngdài 

mǐnxiànlínqínnánxiàoliánshūliùsuìshí cóngshī shīpínshèn chuī línzhīzhī guī shí mǎnzhī zhìshī shī wèiqiè quèshòu línguīgào xiàoyuē  ruòxīnshàn ránshùxiūzhī  bèi dànzhìzhīshú shīnǎishòu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译文:担子虽小却挑着无限风光,白白红红的花朵,每样花都很好。卖花人每日穿街过巷,巷东家、巷西家四处吆喝。
注释:昭君怨:本调四十字,前后阕相同。第一、二、三句,正与﹝如梦令﹞句法相同;惟﹝如梦令﹞第三句不用韵,此则换用平韵。第四句三字,即协平韵,句法为仄平平,不可移易。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huán)¹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译文:帘外好声声高叫,帘内丫鬟进去禀报。询问着女主人: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好?
注释:¹鸦鬟:丫环。

  上片以“担子挑春虽小“起笔,花担虽小.怕挑起的却是整个春天。接下来笔锋好转.不写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担子里的花儿,那白白红红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卖过巷东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复的方式写出了卖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过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卖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长的叫卖声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荡。

  下片紧接着写这叫卖声穿帘入户’被帘里的丫环听到,问道小姐"买梅花?买桃花?”

  在春雨过后的早提,俏丽的小丫环倚在窗边等待着这卖花的好声声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报着主人:卖花的已在门外了。她们等的岂只是那些花,俨然是春天的到来。最后以"买梅花?买桃花?"这样好个菏单的问句收尾.既让我们再次回咏起担花郎担子中的白白红红的花,又让我们不禁去猜想,主人家到底是想要悔花还是桃花呢?没等揭晓答案.整首词就戛然而止了,留下好丝回味。

  整首词作并不长,却为我们描绘 了好个鲜活的情景剧:在好个春雨后的早晨,卖花郎挑着红红白白的好担花,就象挑起了按个春天好样.走街串巷。他悠长的叫卖声在深幽的空巷中起伏。然后镜头好转,好个俏丽活泼的丫环出现了,她迫不及待的问主人要梅花还是要桃花?还没等主人回答.幕布便拉上了。这其中有人物、有声音、有色彩、有对话,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全词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平实的生活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最常见、最生动、最真实的好幕,因而显得明具好格。

zhāojūnyuàn··dānzitiāochūnsuīxiǎo--jiǎngjié

dānzitiāochūnsuīxiǎobáibáihónghóngdōuhǎomàiguòxiàngdōngjiāxiàng西jiā

liánwàishēngshēngjiàoliánhuánbàowèndàomǎiméihuāmǎitáohuā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
自贞观¹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rěn),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jǐn)²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³;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quē)告成之礼;云亭伫(zhù)(yè),未展升中之仪。
译文:贞观以来,二十多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没有水旱之灾,百姓没有饥荒的祸患。过去,汉武帝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制度,但后来还是到泰山封禅,把功业敬告上天;齐桓公,是一个小国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禅之事,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让。亿万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云亭二山待谒,仍未肯亲行祭天的仪式。
注释:¹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²饥馑: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指汉武帝到泰山封禅。³刻玉之符:指封禅封禅时进献之玉牒。⁴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指齐桓公希望去泰山举行封禅大曲管仲固谏不听,乃说远方珍怪物至,方得封,桓公乃止。因封禅时用金泥银绳,因而名封禅为泥金之事。⁵阙:缺。⁶伫:站立。⁷谒:晋见。⁸升中:古代帝王祭天上高成功的仪式。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此之功德,足以咀(jǔ)¹(jué)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²”,良有以也。守初保末³,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译文:这样的功德,足以光辉万代,流芳永久。然而古人说:“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放纵情欲。”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古来圣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可以明白功业盛大的人容易骄傲,善始容易善终难,愿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注释:¹咀:品味。²虽休勿休:虽然年老退休,仍要努力工作。³守初保末:保持始终。⁴难之:重视。⁵易之:努力。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¹之军,西有昆邱(qiū)之役。士马疲於甲胄(zhòu),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shù),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piāo)(nì)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dú)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²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yǎn)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jīn)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³,虽广不救其亡;嗷(áo)嗷黎庶(shù),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xù),减行役之烦,增《湛(zhàn)》之惠。
译文:我看见近年来战火不断,东边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士兵、战马都苦不堪言,战船兵车也很艰难地在运转输送。并且征途迢迢,将士赴边和离开战场,都怀有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并且路途坎坷,风高浪急,人员和粮米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一个农夫辛勤耕种,一年不过有几十担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顷刻间几百担粮食就会化为乌有。这就等于把有限的收成填入无边的大海,贪图未到手的胜利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人马。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的职责,但穷兵黩武,也是先哲们极力避免的。过去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可是却加速了他自身的灭亡;晋武帝拥有三方之地,却转眼败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放弃仁德、轻视国家、图谋利益、忘记祸患、放纵恣情的结果吗?所以天地虽大也不能挽救其灭亡,劳苦百姓因无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国土广袤并非就是国家安宁的保证,人民劳顿是国家动乱的源头,希望陛下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注释:¹辽海:指高丽。²秦王:指秦始皇。³六合:天地四方。⁴布泽流仁,矜弊恤乏:传布恩泽仁德,怜惜窘困贫乏之人。⁵湛露:《诗经·小雅》篇名,诗中盛赞国君英明诚信的美德。这里是要唐太宗发扬英明诚信的美德,惠及下民。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què)初建,南营翠微¹,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cí)²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³,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译文:为妾又听说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私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虽一再表示建筑要低标准力求俭约,还是需要伐木采石,即使用官费雇工,也不免烦扰百姓。要知道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但愿陛下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他们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在用了力气之后给他们以休息的机会,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高兴了。
注释:¹翠微:宫殿名。²茅茨:茅草屋顶。³和雇取人:雇用劳力。⁴丽:华丽。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於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dān)毒。窃见服玩纤靡(mí)¹,如变化於自然;职贡²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jié)³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è)。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zé)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chén)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¹⁰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译文: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巧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的摆设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为妾再说什么。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陛下的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注释:¹纤靡:精细美好。²职贡:进献的贡物。³桀:即夏桀。⁴纣:即殷纣王。⁵赜:精微深奥的道理。⁶宸衷:帝王的心意。⁷业泰:事业顺利平安。⁸裁:去掉。⁹滋:培育。¹⁰替:废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城上高楼接¹大荒²,海天愁思³正茫茫。
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注释:¹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²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³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惊风¹乱飐(zhǎn)²芙蓉³水,密雨斜侵薜荔(lì)墙。
译文: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注释:¹惊风:急风;狂风。²乱飐:吹动。³芙蓉:指荷花。⁴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岭树重遮¹千里目²,江³流曲似九回肠
译文: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注释:¹重遮:层层遮住。²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³江:指柳江。⁴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共来¹百越²文身³地,犹自音书(zhì)一乡。
译文: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注释:¹共来:指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²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³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⁴犹自:仍然是。⁵音书:音信。⁶滞:阻隔。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城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及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切。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 “愁思” 如同 “海天” 一样,茫茫不断。这是由实而虚的写法。

  三四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五六句写远景。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说自己受刑之后“肠一日而九回”,形容心情抑郁之极;盛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一种豪迈意气。本诗则更有发展。尽管岭树重遮,却由于登高望远,仍能逾越障碍,放眼千里,视线并未被遮住,这是从下句遥看九回江流的描写中得到答案的。尽管河道曲折,江水毕竟奔腾前进,这是从一个“流”字中可见分晓的。因此,两句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最后两句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全诗用 “赋中之比” 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托物寄兴,以 “惊风”、“密雨” 喻恶势力,意在抨击政敌; 以 “岭树” 重重,“江流” 回曲比远望之难和思念之苦,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0-922

dēngliǔzhōuchénglóuzhāngtīngfēngliánzhōu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chéngshànggāolóujiēhuāng hǎitiānchóuzhèngmángmáng 
jīngfēngluànzhǎnróngshuǐ xiéqīnqiáng 
lǐngshùchóngzhēqiān jiāngliújiǔhuícháng 
gòngláibǎiyuèwénshēn yóuyīnshūzhìxiāng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恨莺花¹渐老,但芳草、绿汀(tīng)²。纵岫(xiù)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译文:遗憾春天即将过去,只有芳草萋萋遍野把汀州染绿。纵使山崖高千丈,榆钱再多,也买不来春归的脚步。梅花一向是最早离去,现在已结出满树青果。门外垂杨生长在岸边,谁把兰舟系在画桥旁边?
注释:¹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²汀洲:水中小洲。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yǎo)¹难收。凭画阑²,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xù)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译文:悠悠岁月如流水一去不返,感叹覆水消失后再难回收。身子倚靠着画栏远望望,往往一抬头一举眼间都是春愁。傍晚的东风更可恨,把那落花柳絮卷入书楼,只能放下帘栊。双燕不懂我心意,回来却问帘钩为何不挂起。
注释:¹杳:消失,不见踪影。²画阑:即“画栏”。有画饰的栏杆。

  此词托为惜春,实际上抒写作者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其本事已不可考。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调。以下三句,以夸张的手法,发出了留春无计的感叹:山崖再高,也难以阻挡春光匆匆离去的脚步;榆钱再多,也无法唤得春神的回眸眷顾。其间借“榆钱”而拈出“难买”,自然熨贴,堪称妙笔。“梅花”二句,以梅花寄恨,将惜春之情推向纵深。梅花本是报春使者,凌寒独放于百花之前,春华烂漫时与梅花作别,似乎还是左近的事,但曾几何时,它已果实盈枝了。“结子满枝头”暗用了一个故事:相传杜牧游湖州时看中一少女,与其母约定十年之内来娶。过十四年,杜牧出为湖州刺史,访该女,则已出嫁并生有两子。杜牧怅然为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作者化用这个典故,借以透出他伤春的个中消息。歇拍二句,便进一步揭出了这层底蕴:那垂杨画桥,柳湾兰舟,曾是他与情人幽会之所,此时风景依旧,但唯余一泓绿水,柳下无人系舟,当然再也看不到她的倩影芳姿了。以上,词人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

  过片四句,连用两个比喻,感叹明如流水,往事绝无重现的可能。“覆水难收”,这句成语出于《后汉书》,原本是就军国大事说的,后来用以比喻夫妻关系断绝无法恢复此处借以喻指自己与恋人相诀、欢情不再的悲哀,将上片离恨再加强化。下面就进一步展开抒写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凭画栏”三句,写词人由于心境不佳,想凭栏眺望,以舒愁怀,但触目都是足以惹起春愁的景物,因此他不再凭栏而走入楼内。“东风”两句写词人转头不看触目伤心的残春景色,但它还是追踪而至。那吹花搅絮的东风,到傍晚更来得厉害,把落花柳絮直卷入书楼,有心再来撩惹了。结尾两句构思奇特,以拟人和问句的形式,将燕子成双的物象与主人公的孤单悲苦加以对比映衬,淋漓尽致地刻划出主人公愈怕外物引发春愁愈无法回避的痛苦境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