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观里仙为宅,七宝山头玉作堆。不尽经行奇特处,只教留作等閒来。
三茅观里仙为宅,七宝山头玉作堆。不尽经行奇特处,只教留作等閒来。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年、月、日¹,季父²愈闻汝(rǔ)丧之七日,乃能衔(xián)³致诚,使建中远日时羞之奠(diàn),告汝十二郎之灵: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注释:¹年、月、日:此为拟稿时原样。《文苑英华》作“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说十二郎在“六月十七日”曾写信给韩愈,“五”字当误。²季父:父辈中排行最小的叔父。³衔哀:心中含着悲哀。⁴致诚:表达赤诚的心意。⁵建中:人名,当为韩愈家中仆人。⁶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呜呼!吾少孤¹,及长,不省所怙(hù)²,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³,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译文: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 。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注释:¹孤:幼年丧父称“孤”。《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死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²怙:《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³“中年,兄殁南方”:代宗大历十二年(年),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次年死于任所,年四十三。时韩愈十一岁,随兄在韶州。⁴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是韩氏祖宗坟墓所在地。⁵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年),北方藩镇李希烈反叛,中原局势动荡。韩愈随嫂迁家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因韩氏在宣州置有田宅别业。韩愈《复志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祭郑夫人文》:“既克返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均指此。⁶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会、韩介,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吾,我们,即韩愈和十二郎。三兄指自己的两个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韩介的长子)。⁷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仲卿。⁸两世一身:子辈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¹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xǐng)²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³。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biàn),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nú)。明年,丞相薨(hōng),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¹⁰汝者始行,吾又罢去¹¹,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¹²,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shú)¹³汝遽(jù)¹⁴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¹⁵之禄(lù)。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¹⁶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chuò)¹⁷汝而就¹⁸也。
译文: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注释:¹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贞元二年(年),韩愈十九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举,至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均称二十岁至京都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²省:探望,此引申为凭吊。³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年),韩愈有《祭郑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⁴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年),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⁵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⁶止:住。⁷取其孥:把家眷接来。孥,妻和子的统称。薨古时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贞元十五年(年)二月,董晋死于汴州任所,韩愈随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发生兵变。⁸不果:没能够。指因兵变事。⁹佐戎徐州:当年秋,韩愈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任节度推官。节度使府在徐州。佐戎,辅助军务。¹⁰取:迎接。¹¹罢去:贞元十六年五月,张建封卒,韩愈离开徐州赴洛阳。¹²东:指故乡河阳之东的汴州和徐州。¹³孰谓:谁料到。¹⁴遽:骤然。¹⁵斗斛: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的俸禄。韩愈离开徐州后,于贞元十七年(年)来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¹⁶万乘: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¹⁷辍,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¹⁸就:就职。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去年¹,孟东野²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qī)³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译文: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注释:¹去年:指贞元十八年(年)。²孟东野:即韩愈的诗友孟郊。是年出任溧阳(今属江苏)尉,溧阳去宣州不远,故韩愈托他捎信给宣州的十二郎。³无涯之戚:无穷的悲伤。涯,边。戚,忧伤。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sì)乎?汝之纯明¹而不克²³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文: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注释:¹纯明:纯正贤明。²不克:不能。³蒙:承受。⁴耿兰:生平不详,当时宣州韩氏别业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郊在溧阳写信告诉韩愈,时耿兰也有丧报。⁵业:用如动词,继承之意。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¹,毛血²日益衰,志气³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译文: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¹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时年韩愈有《落齿》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²毛血:指体质。³志气:指精神。⁴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之子¹始十岁²,吾之子始五岁³,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译文: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注释:¹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滂出嗣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为子,见韩愈《韩滂墓志铭》。²始十岁:当指长子韩湘。十岁,一本作“一岁”,则当指韩滂,滂生于贞元十八年(年)。³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长子韩昶,贞元十五年(年)韩愈居符离集时所生,小名曰符。⁴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去年书云:“比(bì)¹得软脚病²,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yǔn)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译文: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注释:¹比:近来。²软脚病:即脚气病。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gěng)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译文: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¹汝之孤²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³,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译文: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注释:¹吊:此指慰问。²孤:指十二郎的儿子。³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⁴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⁵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⁶兆:葬域,墓地。⁷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mò)不能抚汝以尽哀¹,敛(liǎn)²不凭其棺,窆(biǎn)³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hé)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yǐng)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zhǎng)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译文: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注释:¹抚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²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³窆:下棺入土。⁴何尤:怨恨谁?⁵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⁶伊、颍: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⁷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⁸长:用如动词,养育之意。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xiǎng)¹
译文: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注释:¹尚飨: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尚,庶几,表示希望。

  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郎文》
  南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不管我们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评价,吟诵之下,都不能不随作者之祭而有眼涩之悲。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原本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陇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言朴素,行云流水
  这篇祭文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长长短短,错错落落,奇偶骈散,参差骈散,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疑问、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再加之作者取与死者促膝谈心的形式,呼“汝”唤“你”,似乎死者也能听到“我”的声音,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和令人如闻咳謦的感情氛围。文章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拥抱住了它的读者。

  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shíèrlángwén

hán tángdài 

    nián yuè  wénsāngzhī nǎinéngxiánāizhìchéng shǐ使jiànzhōngyuǎnshíxiūzhīdiàn gàoshíèrlángzhīlíng 

     shào zhǎng xǐngsuǒ wéixiōngsǎoshì zhōngniánxiōngnánfāng yòu cóngsǎoguīzàngyáng yòujiùshíjiāngnán língdīng wèichángxiāng shàngyǒusānxiōng jiēxìngzǎoshì chéngxiānrénhòuzhě zàisūnwéi zàiwéi liǎngshìshēn xíngdānyǐngzhī sǎochángzhǐéryányuē  hánshìliǎngshì wéiér  shíyóuxiǎo dāng shísuīnéng wèizhīyánzhībēi 

    niánshíjiǔ shǐláijīngchéng hòunián érguīshì yòunián wǎngyángxǐngfén cóngsǎosāngláizàng yòuèrnián zuǒdǒngchéngxiāngbiànzhōu láixǐng zhǐsuì qǐngguī míngnián chéngxiānghōng biànzhōu guǒlái shìnián zuǒróngzhōu shǐ使zhěshǐxíng yòu yòuguǒlái niàncóngdōng dōng jiǔ jiǔyuǎnzhě 西guī jiāngchéngjiāérzhì  shúwèiér shàonián wéisuīzànxiāngbié zhōngdāngjiǔxiāngchǔ shěérshíjīngshī qiúdǒuzhī chéngzhī suīwànshèngzhīgōngxiāng chuòérjiù 

    nián mèngdōngwǎng shūyuē  niánwèishí érshìmángmáng ércāngcāng érchǐ齿dòngyáo niànzhūzhūxiōng jiēkāngqiángérzǎoshì zhīshuāizhě néngjiǔcún  kěnlái kǒngdàn érbàozhī  shúwèishàozhěérzhǎngzhěcún qiángzhěyāoérbìngzhěquán 

     xìnrán mèng chuánzhīfēizhēn xìn xiōngzhīshèngéryāo zhīchúnmíngérméng shàozhěqiángzhěéryāo zhǎngzhěshuāizhěércúnquán wèiwéixìn mèng chuánzhīfēizhēn dōngzhīshū gěnglánzhībào wéiérzài  xìnrán xiōngzhīshèngéryāo zhīchúnmíngjiāzhě méng suǒwèitiānzhěchéngnán érshénzhěchéngnánmíng suǒwèizhětuī érshòu寿zhězhī 

    suīrán jīnniánlái cāngcāngzhěhuòhuàérwéibái dòngyáozhěhuòtuōérluò máoxuèshuāi zhìwēi cóngér éryǒuzhī  zhī bēishí érbēizhěqióng 

    zhīshǐshísuì zhīshǐsuì shàoérqiángzhěbǎo háizhě yòuchéng āizāi āizāi 

    niánshūyún  ruǎnjiǎobìng wǎngwǎngér  yuē  shì jiāngnánzhīrén chángchángyǒuzhī  wèishǐwéiyōu  jìngéryǔnshēng biéyǒuérzhì 

    zhīshū liùyuèshí dōngyún liùyuèèr gěnglánzhībàoyuè gàidōngzhīshǐ使zhězhīwènjiārényuè gěnglánzhībào zhīdāngyányuè dōngshū nǎiwènshǐ使zhě shǐ使zhěwàngchēngyìngzhī rán rán 

    jīnshǐ使jiànzhōng diàozhīzhī yǒushíshǒu dàizhōngsāng dàizhōngsāngérlái néngshǒuzhōngsāng suìlái  bìnglìngshǒusāng nénggǎizàng zhōngzàngxiānrénzhīzhào ránhòuwéisuǒyuàn 

     bìngzhīshí zhī shēngnéngxiāngyǎnggòng néngjìnāi liǎnpíngguān biǎnlínxué xíngshénmíng érshǐ使yāo xiào érxiāngyǎngshēng xiāngshǒu zàitiānzhī zàizhījiǎo shēngéryǐngxíngxiāng érhúnmèngxiāngjiē shíwéizhī yòuyóu cāngzhětiān yǒu jīnwǎng rénshì dāngqiúshùqǐngzhītián yǐngzhīshàng dàinián jiào xìngchéng zhǎng dàijià ér 

     yányǒuqióngérqíngzhōng zhī zhī āizāi shàngxiǎng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九日黄花酒¹,登高会²昔闻³
译文: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注释:¹黄花酒:菊花酒。²会:契合,相一致。³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霜威¹逐亚相²,杀气³(bàng)中军
译文: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注释:¹霜威:威严如霜。²亚相:此处指封常清。³杀气:秋日肃杀之气。⁴傍:依附。⁵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横笛惊征雁(yàn)¹,娇歌落塞云。
译文: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注释:¹征雁:南飞的大雁。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¹吾君²
译文: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注释:¹荷:承受恩惠。²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言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fèngpéifēngjiǔdēnggāo--céncān

jiǔhuánghuājiǔdēnggāohuìwén

shuāngwēizhúxiāngshābàngzhōngjūn

héngjīngzhēngyànjiāoluòsāiyún

biāntóuxìngshìzuìjūn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时¹至,百川灌(guàn)²³。泾(jīng)之大,两涘(sì)(zhǔ)之间,不辩牛马。大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¹⁰。顺流而东行,至大北海。东面¹¹而视,不见水端¹²。大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¹³,望洋¹⁴向若¹⁵而叹曰:“野语¹⁶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¹⁷’者,我之谓也¹⁸。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¹⁹,而轻伯夷之义²⁰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²¹之难穷²²也,吾非至大子之门,则殆(dài)²³矣,吾长²⁴²⁵笑大大方之家²⁶。”
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轻。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注释:¹时:按季节。²灌:注入。³河:黄河。⁴泾流:水流。⁵两涘:河的两岸。涘:水边。⁶渚崖:水洲岸边。渚:水中洲岛。⁷辩:通“辨”。⁸焉:乎。⁹河伯:黄河之神。伯,长者之称。¹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¹¹东面:脸朝东。¹²端:边,尽头。¹³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转,转变。¹⁴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¹⁵若:即海若,海神。¹⁶野语:俗语,谚语。¹⁷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¹⁸我之谓也:即谓我也。¹⁹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闻:学识,学问。²⁰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少、轻,作动词用。²¹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²²难穷:难以穷尽。穷:尽。²³殆:危险。²⁴长:长久,永远。²⁵见:表被动。²⁶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汉节东南,看驷马¹、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²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译文:您带着皇家的使节到东南方去(福建在金陵的东南方),看您乘坐的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应该相信这是七闽大地还有福星要来到。能看到春天院子里的小草长出来、娇丽的秋阳长久地照在古老的榕树上我就心满意足了。要问在哪里才能看到我封侯拜相的记载,恐怕要到蓬莱仙岛去问那些仙人了。
注释:¹驷马: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²七闽:指远古时期生活在福建及毗邻地区的七个闽越部落,后因称福建为闽。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yíng)¹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jīng)(dào)²。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dài)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译文:想想还是好笑,现在我功未成人却已经老了,空有国恨家仇萦绕在胸。记得我已经远离朝廷十年了,早已厌倦了领兵打仗的那些事.像我们这种有抗金之志的人却不被人所用,那些空言金人不足患的又都是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的家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羞见那些拿着优厚的酬劳却不为国分忧的人。
注释:¹萦:围绕;缠绕。²旌纛:大旗。亦泛指旗帜。 犹尊驾。

mǎnjiānghóng ·hànjiédōngnán

xīn sòngdài 

hànjiédōngnán kàn guānghuázhōudào xìnshì mǐnháiyǒu xīngláidào tíngcǎoshēngxīn róngyīndòngqiūguānghǎo wènzhī chùzhuójūnhóu péngláidǎo 
háixiào rénjīnlǎo kōngyǒuhèn yínghuái怀bào jiāngshízài yànchíjīngdào huòluòcáisuǒyòng chúdàilèigēnlǎo dànsōu hǎoxièxīn xiūqióngbào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东风¹知我欲山行,吹断檐(yán)间积雨声²
译文: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注释:¹东风:春风。²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岭上晴云披絮(xù)¹,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g)²
译文: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注释:¹絮帽:棉帽。²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译文: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西崦(yān)¹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²春耕。
译文: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注释:¹西崦:这里泛指山。²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¹(pèi)²听溪声。
译文: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
注释:¹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²辔:缰绳。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散材¹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pèi)²
译文: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
注释:¹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²卷旆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译文: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ǒu)¹
译文: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注释:¹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这两首诗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第一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所以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与第一首词意衔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潺潺的山溪缓缓前行。马背上的诗人低头陷入了沉思。三、四两句颇见性情,很有特色,脍炙人口。“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作者是因为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在朝廷无法立脚,才请求外调到杭州任地方官的。“散材”,是作者自喻为无用之才。“搜林斧”,喻指新、旧党争的党祸。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即便是无用之材,也畏见那搜林的利斧。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此时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前几日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晁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余,急切间却迷了路。诗的最末两句,就写诗人向田园中农夫问路的情形,同时也暗用《论语·微子》的典故:两位隐士长沮、桀溺祸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二人回答说:“滔滔者,夭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归隐之意。

  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依原韵自和,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功力深厚。尤其是第一首“野桃”、“溪柳”一联倍受后人激赏,汪师韩以为是“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苏诗选评笺释》卷二)。其实不仅此联,即如“絮帽”“铜钲”之比拟恰切,“散材”、“疲马”之颇见性情,也是诗中妙对。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7-34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