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
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
远气犹标剑,浮云尚写冠。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
远气犹标剑,浮云尚写冠。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

běipínggōngwǎn--shàngguān

luòyuánlínkuàngtíngfēnghánběiqīngyīnjuénángāifāngcǎocán

yuǎnyóubiāojiànyúnshàngxiěguānqíntáiwǎnqiūyīnjǐnggàn

上官仪

上官仪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呜呼!惟我皇考¹崇公²,卜吉³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译文:唉!想我先父崇¹国公,占卜选择吉地于泷冈以后的六十年,他的儿子欧阳修才能够作了墓表,刻在碑上竖立于墓道。并不是敢有意迟缓,而是因为有所等待。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泷:即墓碑。阡:墓道。¹皇考:指亡父。²崇公:欧阳修的父亲,名观,字仲宾,追封崇国公。³卜吉:指风水先生找到一块好坟地。⁴克:能够。⁵泷:墓泷,是记述死者公德的文体。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¹。太夫人²守节自誓³;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¹⁰也,汝父免于母丧¹¹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¹²¹³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¹⁴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¹⁵,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¹⁶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¹⁷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¹⁸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¹⁹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译文:修很不幸,生下来四岁,父亲就去世了,太夫人(母亲)发了誓愿守节,家境贫寒,以自己的力量谋取衣食,扶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太夫人谆谆告诫我说:“你的父亲做官清廉,喜欢布施别人,又喜爱招待宾客。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常常不使有剩余。他说:‘不要因为金钱连累了我的清白!’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瓦盖的房子,没有一亩地可以耕种,能叫你赖以生活,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我对你的父亲,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自从我嫁到你家做媳妇,没有来得及侍奉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很孝顺地供养老人的。你幼年丧父,我不知道你一定会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亲一定有后代。我开始到你家的时候,你父亲服满祖母的丧,才过了一年,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时候,必然哭泣说:‘祭祀即使很丰盛,也比不上活着时薄薄地奉养!’有时他自己吃着酒食,则又哭泣说:‘从前常嫌酒食不够,现在有余了,但来不及供养母亲了!’我开始见到一两次,以为他是才满了丧服,偶然有所感遇罢了。但以后他经常是这样,一直到终身,没有不如此的。我虽然来不及侍奉婆婆,从这些事知道你父亲是孝顺供养祖母的。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审理刑事案卷,屡次发出长长的叹息。我问起原因,他说:‘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我说:‘生路可以求吗?’他说:‘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没有遗恨。也确实有求一条生路,因而救活一个人的,就知道不去求生路而死者会有遗恨。就这样经常求生路,一不小心,仍旧会处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这些人死去。’回头看着乳娘,抱着你站在一旁,因而指着你叹息说:‘占卦的人说我在年岁有戌的一年,将会死去。如果占卦人的话是真的,我就见不到儿子长大成才了,以后应当把我的话告诉儿子!’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此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他在外面办事,我不知道。在家中的时候,没有一点矜持文饰,不摆架子,而所以这样,是真正地发于内心的!唉!他的心地厚道而注重仁义方面,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定有后代的原因,你应当自己勉励才对。供养长辈不在于丰厚,而在于孝顺;利益虽然不能普及于众人,而在于心地厚道内存仁义。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向。”修哭泣着,牢牢记住,永不敢忘。
注释:¹孤:古时年幼就死了父亲称孤。²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古时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³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⁴居穷:家境贫寒。⁵衣食:指生活。⁶以长以教:一边抚养(欧阳修)一边教育他。以……以:一边,一边。泷示两个并列。⁷俾(bǐ):使达到某种程度。⁸姑:丈夫的母亲,这里指欧阳修的祖母。⁹养:奉养,指孝顺父母。¹⁰始归:才嫁过来的时候。古时女子出嫁称归。¹¹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旧时父母或祖父死,儿子与长房长孙须谢绝人事,做官的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称三年),也称守制。免,指期满。¹²间:间或,偶尔。¹³御:进用。¹⁴适然:偶然这样。¹⁵官书:官府的文书。这里指刑狱案件。¹⁶求其生不得:指无法免除他的死刑。¹⁷矧:(shěn):况且。¹⁸剑:抱。《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郑玄注:“剑谓挟之于旁。”¹⁹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可与天干的甲、丙、戊、庚、壬相配来记年。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¹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²判官³,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译文:先父崇国公少年时没有了父亲,努力研究学习。在真宗咸平三年考中进士,出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继任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冈。
注释:¹咸平:宋真宗年号。²道州:地名,辖境为今天的湖南道县、宁远以南的潇河流域。³判官:官名,州郡长官的属官,掌管文书工作。⁴推官:州郡长官的属官,专管刑事。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太夫人姓郑氏,考¹²德仪,世为江南³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译文:太夫人姓郑她父亲名德仪,世代为江南名门大族。太夫人恭顺节俭仁爱知礼,起初封福昌县太君,又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从她家里贫贱时,以节俭治理家务,后来家里过日子也不超过一定的花费,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俗人,要俭朴节约,以预备有患难的时候。”后来修被贬官到夷陵,太夫人谈笑自若,说:“咱们家原来是贫贱的,我已经过得习惯了。你能安心,我也能安心!”
注释:¹考:亡父。²讳:名讳。³江南:宋时地区划分为路,宋真宗时全国划分为十八路,江南为一路,辖区相当于今天的江西、江苏的长江以南,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以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⁴夷陵:县名,今湖北宜昌市东南。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不和,罢知饶州,朝臣多论救,独谏官高若讷以为当贬。欧阳修写信骂高“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并叫他“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高上其书于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事见《宋史》范仲淹、欧阳修两传。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¹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²,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³,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译文:自从先父崇公死后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禄来奉养太夫人。又过了十二年,才位列朝官,开始封赠亲属。又过十年,修任职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这时候太夫人因病逝世于官府中,享年七十二岁。再过了八年,修以没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枢密使,遂参与国家大政要事,又有七年才罢免职务。自从进入中书省、枢密院二府以来,天子推广他的恩德,褒扬我的三代,自从仁宗嘉祐年间以来,逢到国家庆贺大典,必定予以宠幸,大加封赏。先曾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国太夫人。先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祖母,累封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封越国太夫人。当今神宗皇帝,到郊外祭天,赐先父爵位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封号为魏国夫人。
注释:¹龙图阁:宋真宗建。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供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包拯曾为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拯为包龙图即源于此。²南京:宋时南京为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³枢密:枢密使,官名,全国最高军事长官。⁴推恩:施恩惠于他人。⁵嘉祐:仁宗年号。⁶妣:已故母亲。⁷今上:当今的皇上,指神宗赵顼xū。⁸郊:祭天。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¹之锡命,是足以泷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²三年,岁次庚戌³,四月辛酉,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泷。
译文:于是小子修哭泣着说:“唉!行善没有不报的,只是迟速不同罢了,天理经常是这样的!我的祖先,积行善事成就了德行,应该享受这隆重的待遇。虽然不能活在世上享受,但赏赐封赠爵位,显示荣耀,褒扬光大,实在有三朝的宠幸诰封,足以表见扬名于后世,荫庇于子孙了!”所以序列世系家谱,刻在碑石上,后又记载先父崇国公的遗言训诫,以及太夫人所教导、希望我的话,一道揭示于墓表上;使大家知道小子修的德行浅薄,才能低小,逢到时运窃取了官位,幸而能保全大节,没有辱没先人,其实是有原因的。神宗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初一后十五日乙亥,儿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邑一千二百户,欧阳修表。
注释:¹三朝:仁宗、英宗、神宗。²熙宁:神宗年号。³庚戌:庚戌年,前文有“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年将死”。⁴辛酉:天干地支所记月份。⁵朔:初一。

  本文是追悼亡父的.但父亲亡故时,欧阳修年仅四岁,无法知悉父亲的生平行状,所以作者避实就虚,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郑氏之口,从侧面落笔来写父亲。这样即表现了父亲的孝顺与仁厚,同时又颂扬了母亲的贤良。(《东都事略·欧阳修传》记载“母郑氏守节自誓,亲教修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在选材上,都是些琐事琐谈,不事描绘,而又句句人情。这一点深刻影响了明代归有光的家庭记事小品,如《项脊轩志》《先姚事略》等。这些琐事,看似随意而选,实则经过精心筛选。欧阳修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指出写人切忌备举人物的全部事迹,而要选择一二重要实例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其事不可遍举故举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居家廉洁、奉亲至孝、居官仁厚”这三方面典型事例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欧阳修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只有四岁,所以他要想通过自己与父亲的直接接触来追忆父亲是很难的。因此,欧阳修便采取了十分巧妙的一条路,即通过母亲之口来追忆父亲、还原父亲的形象。

  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第二段除了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外,都是来自欧阳修母亲的叙述,可谓娓娓道来、真挚感人。通过其母亲的叙述,一个廉洁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其母亲追忆其父亲的过程中,欧阳修又以神来之笔于不经意间向读者展示了其母亲自身的优秀品质。

  首先,欧阳修的父亲为官廉洁又喜宴宾客,所以在去世后并没有留下什么可赖以生存的家财。但是欧阳修的母亲对自己的丈夫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欧阳修身上,所以尽管家境贫困,她仍然守节自誓、衣食自力,将欧阳修抚养成人。其次,从欧阳修母亲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由此,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而饱满。

  来到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欧阳修先介绍了其父亲居官的情况,然后又着重描写了其母亲俭约治家的精神。由于在第二段中,欧阳修父亲的事迹和形象皆出自其母亲之口,再加上其母亲贤妻良母的形象得以潜移默化地彰显,所以此时再描写母亲的勤俭持家便显得自然而真切。而且尤为不易的一点是,欧阳修的母亲竟然能料想到自己儿子日后恐有磨难,“晋儿小能苟介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这充分体现出欧阳修的母亲对他的了解之深,而另一方面也可说这正是欧阳修的母亲“晋知汝父之必将有后”的有力证据!及至日后欧阳修当真被贬至夷陵,其母亲却可言笑自若、处之泰然。至此,欧阳修母亲坚贞、贤良、勤俭的美好品质得以自然流露。

  因此,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明表其父、暗表其母,可谓一碑双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衬互托,让人不得不赞叹其构思之巧妙!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纤就曾评注道:“文为表其父阡,实则表其母节,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无数‘知’字,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

  本文结构严密,层次甚为醒目。大致首段“有待”二字乃一篇之主,对后面的文字有着领起的作用。作者在写罢父母的为人后,便一一列出祖宗三代所得的封赠名号,并插进一段写他立表的用心,继而郑重地署上自己官名的全称,就内容言,作者意在说明他未辜负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同时也是借自己的成就以显父母之德,所谓“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而从文章布局言,则是和前面的“有待”紧相呼应。

参考资料:
1、 杨婉秋.千古祭文《泷冈阡表》深度解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03-15
2、 欧阳修.泷冈阡表(节选)[J]:考试(高考语文版),2006-11-01

shuānggāngqiānbi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wéihuángkǎochónggōng shuānggāngzhīliùshínián xiūshǐbiǎoqiān fēigǎnhuǎn gàiyǒudài 

    xiūxìng shēngsuìér tàirénshǒujiéshì qióng shí zhǎngjiàozhìchéngrén tàiréngàozhīyuē wéilián érhàoshī bīn fèngsuī chángshǐ使yǒu yuē  shìwéilèi  wáng zhī lǒngzhīzhí érwéishēng shìérnéngshǒu  zhīèr yǒudài wéijiā shì ránzhīzhīnéngyǎng éryòu néngzhīzhīyǒu ránzhīzhījiāngyǒuhòu zhīshǐguī miǎnsāngfāngnián suìshí  yuē  érfēng yǎngzhī  jiànjiǔshí yòu yuē  cháng érjīnyǒu   shǐèrjiànzhī wéixīnmiǎnsāngshìráněr érhòuchángrán zhìzhōngshēn wèichángrán suīshì érzhīzhīnéngyǎng wéi chángzhúzhìguānshū fèiértàn wènzhī yuē   qiúshēngěr  yuē  shēngqiú  yuē  qiúshēngér zhějiēhèn shěnqiúéryǒu yǒu zhīqiúérzhěyǒuhèn chángqiúshēng yóushīzhī érshìchángqiú  huízhějiànérpáng yīnzhǐértàn yuē  shùzhěwèisuìxíngzàijiāng shǐ使yánrán jiànérzhī hòudānggàozhī  píngjiào chángyòng ěrshúyān néngxiáng shīwàishì néngzhī jiā suǒjīnshì érsuǒwéi shìzhēnzhōngzhě  xīnhòurénzhě zhīzhījiāngyǒuhòu miǎnzhī yǎngfēng yāoxiào suī yāoxīnzhīhòurén néngjiào zhīzhì  xiūérzhìzhī gǎnwàng 

    xiāngōngshàoxué xiánpíngsānniánjìnshì wéidàozhōupànguān miánèrzhōutuīguān yòuwéitàizhōupànguān xiǎngniánshíyǒujiǔ zàngshāzhīshuānggāng 

    tàirénxìngzhèngshì kǎohuì shìwéijiāngnánmíng tàiréngōngjiǎnrénàiéryǒu chūfēngchāngxiàntàijūn jìnfēngān ānkāng péngchéngsānjùntàijūn jiāshàowēishí zhìjiājiǎnyuē hòuchángshǐ使guòzhī yuē  érnénggǒushì jiǎnsuǒhuànnàn  hòuxiūbiǎnlíng tàirényánxiàoruò yuē  jiāpínjiàn chǔzhīyǒu néngānzhī ān  

    xiāngōngzhīwángèrshínián xiūshǐéryǎng yòushíyǒuèrnián lièguāncháo shǐzèngfēngqīn yòushínián xiūwéilóngzhíxuéshì shàngshūlángzhōng liúshǒunánjīng tàirénzhōngguānshè xiǎngniánshíyǒuèr yòunián xiūfēicáishū suìcānzhèngshì yòuniánér dēngèr tiāntuīēn bāosānshì gàijiāyòulái féngguóqìng jiāchǒng huángzēngjūnlèizèngjīnguāng tàishī zhōngshūlìng zēnglèifēngchǔguótàirén huángjūnlèizèngjīnguāng tàishī zhōngshūlìngjiānshàngshūlìng lèifēngguótàirén huángkǎochónggōnglèizèngjīnguāng tàishī zhōngshūlìngjiānshàngshūlìng huánglèifēngyuèguótàirén jīnshàngchūjiāo huángkǎojuéwéichóngguógōng tàirénjìnhàowèiguó 

    shìxiǎoxiūéryányuē   wéishànbào érchíyǒushí zhīcháng wéikǎo shànchéng xiǎnglóng suīyǒugōng érjuéshòufēng xiǎnróngbāo shíyǒusāncháozhīmìng shìbiǎojiànhòushì érlàisūn  nǎilièshì bēi yòuzǎihuángkǎochónggōngzhīxùn tàirénzhīsuǒjiào éryǒudàixiūzhě bìngjiēqiān zhīxiǎoxiūzhīnéngxiǎn zāoshíqièwèi érxìngquánjié xiānzhě láiyǒu níngsānnián suìgēng yuèxīnyǒushuò shíyǒuhài nántuīchéng bǎo chóngrén dàigōngchén guānwéndiàn殿xuéshì jìn xíngbīngshàngshū zhīqīngzhōujūnzhōushì jiānguǎnnèiquànnóngshǐ使 chōngjīngdōngānshǐ使 shàngzhùguó ānjùnkāiguógōng shíqiānsānbǎi shíshífēngqiānèrbǎi xiūbiǎo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小寒¹连大吕²,欢鹊垒(lěi)新巢。
译文:到了小寒这个节气,就好像古代“音律”之首——“大吕”奏响一般,这时候的喜鹊也感知到春天不远了,开始动身要筑新巢了。
注释:¹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²大吕: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拾食寻河曲,衔(xián)紫绕树梢。
译文:它们觅食,总喜欢去河道弯曲的地方,因为那里方便它们口衔树枝和湿泥,进而围绕树梢来筑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霜鹰食北首¹,雊(gòu)(zhì)²隐丛茅。
译文:大雁开始有了北归的苗头,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鸣叫。
注释:¹北首:方位词,北面,北方。²雊雉:雄性野鸡鸣叫;雉,鸟。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译文:不要抱怨天气仍然寒冷严峻,因为春冬交替马上就要在正月进行了。

yǒngniàn廿shī ·xiǎohánshíèryuèjié

yuánzhěn tángdài 

xiǎohánlián huānquèlěixīncháo 
shíshíxún xiánràoshùshāo 
shuāngyīngjìnběishǒu gòuzhìyǐncóngmáo 
guàiyánníngqiè chūndōngzhēngyuèjiāo 

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行舟。
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¹行舟。
译文:在古渡头这里落满了树叶,蝉声阵阵,挤满了想要坐船的人。
注释:¹欲:想要。
另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日夜流。
另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日夜流。
译文:离别之情就好像长江之水一样长,就让这思念之情与你一起远去吧。

jiāngshàngbiéshílángzhōng--zhōudūn

luòchánshēngtóutóurényōngxíngzhōu

lìngqíngshìzhǎngjiāngshuǐyuǎnsuígōngliú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译文:南山林中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啄木。
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饥则啄树,暮则巢宿¹
译文:饿了就啄树木取食,天黑就在巢里住宿。
注释:¹巢宿:在鸟巢中住宿。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¹
译文:从不干涉他人事情,只为自己志向努力。
注释:¹惟志所欲:表示不干涉他人,只是为自己的志向努力。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译文:品性高洁就是荣耀,品性污浊则是耻辱。

  《啄木诗》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小诗,诗表面上是写啄木鸟,实质上是以啄木鸟喻诗人自己,通过写啄木鸟与世无争的高洁品德,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自守、无求宠幸的独立人格,啄木鸟的生活其实也是诗人淡泊自律生活的写照。

  古人认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诗人拿啄木鸟自比,暗示自己远离宫闱中的明争暗斗,只为自己心中的志向而努力的决心。“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这种标举清高的口吻,很有几分哲理的味道,其中含有对自己清高品性的自信,又有对其他嫔妃只知道追逐荣华富贵的鄙视。人生最可宝贵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而此诗正反映出她的心灵充溢着对生命的愉悦、达观,给人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这首诗朴素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这和西晋趋于绮糜繁缛、过分雕琢的文风迥然不同。左棻的诗歌毫无雕饰的痕迹,在她的现实生活中,精神的漫游是“书诗”与“文词”,幻化在文章中的是朴质自然而潜含伤悲的感情,只将情愫平叙出而自有震撼人心的效力。《啄木诗》就是如此。

  唐人朱庆余也有一首咏啄木鸟的诗《啄木儿》,诗是这样写的:“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榆未肯归。终日于君除害,莫嫌无事不频飞。”同样是咏啄木鸟,由于各自心境不同,诗的格调也就差别很大。跟朱庆余的《啄木儿》相比,左棻的《啄木诗》,以啄木鸟自喻,表现自己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读后让人感到干净自然,给人一种精神的超脱。

  这首《啄木诗》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清人陈沆《诗比兴笺》卷二引傅玄《啄木诗》:“啄木髙翔鸣喈喈,飘摇林薄着桑槐。缏缘树间啄如锥,嘤喔嘤喔声正悲。专为万物作倡俳。当此之时,乐不可回。”后笺注曰:“刺小人也。”然后引左棻《啄木诗》与之对比,谓左棻是用啄木鸟“以之自况,与此正反,故诗之取兴,无有定义”。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卷四将左棻此诗作为魏晋时期四言诗的代表作,与郭璞的《赠温峤》、陶渊明的《时运》《荣木》《归鸟》《劝农》诸诗并列。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4:29-30
2、 董洪莲.左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36-41
3、 陈 沆.诗比兴笺(卷二)[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1:55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人有亡¹斧者,意²其邻之子,视³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wéi)而不窃斧也。
译文:从前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神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注释:¹亡:丢失。²意:怀疑。³视:看。⁴行步:行走。⁵颜色:脸上的神色表情。⁶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为:动作,做法。
俄而抇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俄而¹²于谷³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不久之后,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无论是神态还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注释:¹俄而:不久。²抇:掘。³谷:山谷,山沟。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yòu)¹也。
译文: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变的原因也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
注释:¹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