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皇丙辰岁,临轩策贤良。嘉运属休畅,群才兢腾骧。
孝皇丙辰岁,临轩策贤良。嘉运属休畅,群才兢腾骧。
摇笔演明略,阶墀殷琳琅。天颜豁开纳,宰辅勤明扬。
摇笔演明略,阶墀殷琳琅。天颜豁开纳,宰辅勤明扬。
蕞尔泥涂身,并遂云霄翔。服官列庶位,展义各均当。
蕞尔泥涂身,并遂云霄翔。服官列庶位,展义各均当。
述作备文物,论思补遗忘。彬彬慎六职,肃肃司群方。
述作备文物,论思补遗忘。彬彬慎六职,肃肃司群方。
小大虽异适,风烈互成章。王度凛绳直,而谁越官常。
小大虽异适,风烈互成章。王度凛绳直,而谁越官常。
公曹幸暇豫,朋从蔼相将。郊圻阳春候,出入俨颙昂。
公曹幸暇豫,朋从蔼相将。郊圻阳春候,出入俨颙昂。
朱楼上客座,赋咏飞羽觞。通家披露驩,胶漆难比量。
朱楼上客座,赋咏飞羽觞。通家披露驩,胶漆难比量。
绸缪誓靡隔,没齿奉轩黄。匪若萧朱俦,晚节竟参商。
绸缪誓靡隔,没齿奉轩黄。匪若萧朱俦,晚节竟参商。
中路厄阳九,昏阴暗岩廊。明明圣哲姿,垂拱示贞藏。
中路厄阳九,昏阴暗岩廊。明明圣哲姿,垂拱示贞藏。
青霄走罔两,妖彗扰天纲。诛求竭井里,流窜连冠裳。
青霄走罔两,妖彗扰天纲。诛求竭井里,流窜连冠裳。
赤眉称乱首,万姓疲𢬤攘。翠华无时出,六军行裹粮。
赤眉称乱首,万姓疲𢬤攘。翠华无时出,六军行裹粮。
众人贵附和,直士死路傍。吾侪婴祸网,骈首投豺狼。
众人贵附和,直士死路傍。吾侪婴祸网,骈首投豺狼。
穷途莽星散,音耗眇相望。壮者半投窜,耆宿多丧亡。
穷途莽星散,音耗眇相望。壮者半投窜,耆宿多丧亡。
时观礼闱籍,涕泪空徬徨。皇天眷周历,中兴启宣王。
时观礼闱籍,涕泪空徬徨。皇天眷周历,中兴启宣王。
四凶润齐斧,元恺森朝行。宿雾一朝豁,赐环皆老苍。
四凶润齐斧,元恺森朝行。宿雾一朝豁,赐环皆老苍。
春风洗颜色,仍馀旧冰霜。武林大藩岳,与君忝同堂。
春风洗颜色,仍馀旧冰霜。武林大藩岳,与君忝同堂。
生涯百忧后,感激意弥长。努力奋末路,愿收桑榆光。
生涯百忧后,感激意弥长。努力奋末路,愿收桑榆光。
相期举反侧,置彼席与床。提携双玉龙,永夜歌慨慷。
相期举反侧,置彼席与床。提携双玉龙,永夜歌慨慷。
长啸登吴山,引首望八荒。至哉虞舜德,威凤来何乡。
长啸登吴山,引首望八荒。至哉虞舜德,威凤来何乡。
逢时乐无度,陈义规太康。清秋万寿节,献表合四方。
逢时乐无度,陈义规太康。清秋万寿节,献表合四方。
当君整冠佩,告别两仓皇。始饯出国门,再饯临河隍。
当君整冠佩,告别两仓皇。始饯出国门,再饯临河隍。
持袂累成泫,沉痛咽中肠。匪以私䁥故,重为同袍伤。
持袂累成泫,沉痛咽中肠。匪以私䁥故,重为同袍伤。
君才久外屈,清庙需圭璋。我官已踰分,敞□思鱼梁。
君才久外屈,清庙需圭璋。我官已踰分,敞□思鱼梁。
祇恐遂乖隔,薰身失兰房。所愿崇一德,安国系苞桑。
祇恐遂乖隔,薰身失兰房。所愿崇一德,安国系苞桑。
仰歌天保什,用抵伐木章。
仰歌天保什,用抵伐木章。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马齿加长矣。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惶愧杀、男儿坠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惊伏枥,壮心起。
马齿¹加长矣。向天公²、投笺³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生如斯而已。惶(huáng)、男儿坠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¹⁰。惊伏枥(lì),壮心起。
译文:年岁又长了。我要上书玉帝,询问生我有什么意义?我不相信功名富贵如懒残和尚所预言的那样。出生到现在这样,让人很惶恐羞愧。三十岁才成名已经算是晚了,况且自己还是个庸人,到现在还像寄身于人。想起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自己又猛醒奋起。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金缕词”“金缕歌”等。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丙午:即康熙五年(1666)。¹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看马齿可知马的年龄,故常以为谦词,借指自己的年龄。²天公:天帝。³投笺:上书意。笺,文体名,属奏记类。⁴懒残分芋:懒残是唐代和尚明瓒的别称。明瓒居衡山,性疏懒,常食众僧吃剩的饭菜,故时人称为懒残。他曾经煨芋给李泌吃,并说:“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⁵如斯:如此。⁶惶愧:惶恐羞愧。⁷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极度。⁸坠地:落地,指出生。⁹悠悠:众人,常人意。¹⁰如寄:像寄身于人,不自主、不自立。
直须姑妄言之耳,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公等、他年谥议。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槐影落,酒醒未。
直须姑妄言之¹耳,会²遭逢³、致君事了,拂衣归里。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¹⁰公等、他年谥议¹¹。班范¹²文章虞(yú)(chǔ)¹³笔,为微臣¹⁴、奉敕(chì)¹⁵书碑记。槐影落,酒醒未。
译文:就让我妄言胡说吧。如果碰到时机被重用,等到完成辅佐君王大业的那天,我将归隐故里。欣赏完歌舞散出钱财,购买尽各种名家奇书。在我百年之后,皇上赐我谥号,麻烦诸位当今的班范虞褚,奉旨为我写碑文传记吧。槐树的影子已落,不知道酒醒了吗。
注释: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语出《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²会:恰巧,适逢。³遭逢:遇到、碰到。⁴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⁵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⁶归里:回故乡。⁷黄金:泛指钱财。⁸就:完成。⁹异书:珍生或罕见的书籍。¹⁰累:麻烦。¹¹谥议:亦作“諡议”。古代帝王、生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¹²班范:指班固和范哗。¹³虞褚:指虞世南和褚遂良。¹⁴微臣:卑贱之臣。常用作谦词。¹⁵奉敕:奉皇帝的命令。末句一作“千载下,有生气”,或为丙午原作,“槐影落,酒醒未”当是作者晚年所自订。

  词的上片写词人“三十而不立”的牢骚,但并不悲观消极,末两句“惊伏枥,壮心起”正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下片写词人对未来功成名就的想象。

  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有独到之处。词人采取上书玉帝的形式质问玉帝“生予何意?”想象奇特。此外,过生日无所忌讳,把自己未来死后的事信手拈来,这也是一般封建文人难以做到的。词人通过自己“百年”后境况的想象,既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希冀,又跟朋友们开了玩笑,增强了词的幽默与情致。

  上片从“马齿加长矣”一句开始,便透溢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在这种感慨之中,不难体味出其中有着一脉对于命运的惶惑。正是这种惶惑,使得作者忽发奇想地要投笺天公,问让他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意义何在。全词都立足在“生余何意”这四个字上,这是全词意脉之所在。

  “不信懒残恨芋后”以下四句,便对投笺天公的原因作了说明。“懒残煨芋”四字,表明了生活状况的相对贫贱。辛弃疾于投闲不得志时,还能过上“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满江红·山居即事》)的生活。“痛饮酒,熟读《离骚》”是“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任诞》)的,而按照苏轼的意思,有肉则可无瘦,有竹则可无俗。对于上则想为攀龙客、下则想为雅逸士的封建文人来说,煨芋黄梁的生涯,叫人“惶愧杀”。

  不过,有一点得注意,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会哭穷。他们在看到别人青云直上时,对于自己的相对贫贱总有一种强烈的不满,其实并没有穷得如同劳夫织妇那样只能以杂粮充饥的。如果真穷到像范进卖鸡那个地步,连别人来报喜说高中了尚且以为是诳人,也不会有“男儿坠地”的口吻和“富贵如斯”的感叹。这种哭穷反映到诗词上,便表现为一种以清贫为儒生着色的特点。郑燮《满庭芳·赠郭方仪》云:“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破瓶残酒,乱插小桃英”,便直以白菜红盐、破瓶残酒之“孤清”描状“儒家风味”了。这首词中“懒残煨芋”四字在思想和艺术上亦应作如是观。

  “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顾贞观当时恰好30岁,正是在这一年他中举,并被擢为秘书院典籍。从此词的内容上看,此词大约作于他中举前,三十而立,功名无着,故有悠悠如寄之叹。社会的挤压,迫使士人们想早占高位要津,但这又并不容易。于是作者乃写下由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短歌行》)中化出的“歌伏枥,壮心起”这样的自我鼓励之词。

  总起来看,上片所表达的心态十分复杂:惶愧之中交织着不甘,激烈之中有着一脉苍凉,急切的功名之心中又浸着悠悠无成的懒残之情。不过,总的基调趋向是奋发的,于是下片转而抒写自己的功名理想。

  “姑妄言之”四字是下片的立足点。他姑妄言之的东西,无非是黄金、歌舞、异书、名士、谥议之类的荣华富贵。其自许当然甚高,以至要班固、范晔这样的文章家,虞世南、褚遂良这样的书法家,奉皇帝之命来为他书写碑记。但是,一股张狂的庸俗气味也随之弥散了出来。

  辛弃疾也写过一首“致君”理想的词,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同样要“致君事了”,同样企图获取“生前身后”之“名”,但辛弃疾是把恢复中原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名是依附于国家民族的大业之上的,而顾贞观所想不过是“富贵如斯而已”。虽然顾词亦颇有以议论入词的特色,词气亦壮,这些特色同辛词有所相通,但是思想境界的判然有别,最终决定了作品价值的不同。

  然而,现实是冷峻的,尽管顾贞观“言”得如此之壮,如此之“妄”,但他还是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功业,他47岁即返乡读书终老。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知识分子千千万万,这是他们的悲剧,也可能是儒家思想的悲剧。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真正荣华之人写其富贵,倒也不像顾贞观这样张狂。南朝梁代宫廷俸臣庾肩吾《侍宴宣猷堂应令》诗云:“炉香杂山气,殿影入池涟。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弦。”此四句无一金玉字眼,无一点张狂气息,而帝王大臣宫苑之游的气象便自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王钟陵编著.古诗词鉴赏.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7.04:429-430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双阙(què)¹中天²,凤楼十二³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chén),曾侍瑶(yáo)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péng)(hú)(láng)(yuàn)。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jiē)天丝管
译文:宫前的城楼高高耸立在天空之中,宫中重重楼阁弥漫着微微的春寒。去年上元之夜,奉旨陪同皇上巡游时,有幸参加了宫廷宴会。玉殿的珠帘全都卷起,众宫女如仙女一般,簇拥着皇上漫步在仙境般的宫苑中。五彩祥云笼罩之中,千万灯烛辉映之间,管弦乐声响彻云霄。
注释: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十五夜称元夜、元宵。¹双阙:指皇宫前面两边高大的城楼。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谓阙。²中天:天空之中。³凤楼十二:形容禁中宫殿楼观之多。凤楼,此谓装饰华美的楼台。⁴宸游:帝王的巡游。宸,北极星之所在,后借指帝王的居所,又引申指帝王。⁵瑶池宴:喻指宫廷豪华宴会。瑶池,本为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西王母曾在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后世遂用以为典,或指仙境,或喻游冶之处,或比喻宫廷宴会等。⁶蓬壶阆苑:蓬壶,山名,即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阆苑,仙人所居之境。此喻指帝王宫苑如仙境。⁷五云:五种颜色的云彩,古人以为祥瑞。借指皇帝所在地。⁸揭天丝管:管弦乐声响彻云霄。揭,举。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驰隙(xì)流年¹,恍如一瞬星霜²换。今宵谁念泣孤臣³,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màn)惆怅、华(huá)(xū)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译文:年华的流逝,如同阳光照过空隙;星移斗转,严霜再降,好像只是眨眼之间。今夜又是上元夜,有谁还会同情惦念我这个流落之臣?回头遥望,故都汴京是如此遥远。难道是我还没有把尘缘割断?空自悲伤,那超脱尘世的美梦如此暂短!我满怀深深的哀怨,望着那凄清的灯光,耳听到几声凄厉的归雁。
注释:¹驰隙流年:如同阳光照过空隙,喻时光极其短暂。流年,光阴、年华。因易逝如流水,故称。²星霜:星辰运行一年一循环,霜则每年至秋始降。因用以指年岁,一星霜即一年。³泣孤臣:即孤臣哭泣。孤臣,流落之臣。⁴长安远: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⁵尘缘: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缘。此指思念故土的心情。”⁶谩:通“漫”,满,广泛。⁷华胥梦: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华。

  此词为上元节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在感伤个人身世遭遇之时抒发亡国之痛。上阕极言往日宫中元宵节繁华欢乐的盛况,下阕抚今追昔,写南渡后第一个上元节的冷落,令人有隔世之感,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结句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与上阕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一荣一枯,盛衰异象,使人读之不忍。此词风神摇曳,上阕辞采华丽,境与情谐,下阕语含悲酸,情致凄婉,是南宋词咏叹上元节作品中的佳作。

  上阕描绘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写景叙事极其华艳。

  起头二句极写宫廷殿宇的壮丽,宫城的双阙高入云天,凤院里楼阁弥漫着淡淡的春寒气息。接着五句写宫中宴饮,恍若游于仙境,去年的上元夜陪伴在君王左右,侍候他出席豪华的盛宴,玉殿里的珠帘高高卷起,宫女如仙,舞姿翩翩,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才有。“瑶池”、“玉殿”、“蓬壶”、“阆苑”均喻宫苑有着仙境般的豪华和气派。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继续浓墨描写,那呈现着五色祥云的深处,光芒万丈的烛光中,音乐的声音直上九天,这里极写上元夜君臣沉溺歌舞、声乐彻天的盛况。

  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

  “驰隙流年”二句由浓情回忆转入人世的慨叹。时光如白驹般飞逝,在一瞬之间又是一年。“驰隙”、“星霜”均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悟。接着是“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极哀婉凄楚,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

  “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词义又转进一层,可惜词人的尘心未断,依然不停地怀念故国,那过去的时光就像一场场春梦一样短暂,想起这些令人产生无边的惆怅。末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表现出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如今却只能满怀幽恨,一个人相伴寒灯,听着归雁叫声。三个短句,极传神。

  此词上阕浓艳,下阕凄婉,极写盛衰异象,诚挚真切,在南宋词咏叹上元的作品中算得上一篇佳作。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宋词名篇赏析》.成都:巴蜀书社,2011:185-186
2、 上彊村民.《宋词三百首》(插图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192

zhúyǐngyáohóng ·shàngyuányǒuhuái怀

zhānglún sòngdài 

shuāngquèzhōngtiān fènglóushíèrchūnhánqiǎn niányuánfèngchényóu céngshìyáochíyàn diàn殿zhūliánjìnjuǎn yōngqúnxiān pénglàngyuàn yúnshēnchù wànzhúguāngzhōng jiētiānguǎn 
chíliúnián huǎngshùnxīngshuānghuàn jīnxiāoshuíniànchén huíshǒuchángānyuǎn shìchényuánwèiduàn mánchóuchàng huámèngduǎn mǎnhuái怀yōuhèn shùdiǎnhándēng shēngguīyàn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稚子¹金盆脱晓冰²,彩丝穿取当(dàng)银钲(zhēng)³。(银钲 一作:银铮)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注释:¹稚子:幼儿,小孩子。²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³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敲成玉磬(qìng)¹穿林响,忽作玻璃²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¹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²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这里指铜盆。脱,脱离,取出。晓,清晨。钲(读zhēng),锣。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童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悬于架上,以物敲击。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无疑,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5页
2、 邹德金主编,名家注评 全宋词 下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1,第419页

zhìnòngbīng

yángwàn sòngdài 

zhìjīnpéntuōxiǎobīng cǎichuān穿dàngyínzhēng  (yínzhēngzuò yínzhēng )
qiāochéngqìngchuān穿línxiǎng zuòsuìshēng  (zuò  )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xūn)¹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shěn)²(ruò)³。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译文: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熏香袅袅。扇子扇起了微微凉风,夏日悠悠且漫长。
注释:¹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²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³爇:烧。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pǔ)¹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译文:(见到盆里开的菊花)对此我感到欣喜,炎炎夏日又有什么关系。有经验的菜农侍弄的好啊,才能让菊花在五月开放。
注释:¹老圃:有经验的菜农。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咏花词。菊在秋季开放,但这里所咏的盆中菊在端午开放,词人在初夏欣赏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开放的夏日气候,“薰风殿阁樱桃节”,说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沈檀爇”,屋内燃着驱暑的熏香。再以“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凸写菊花开放时节。下片以“檀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写出因花开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赞叹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全词最后才说出这一“菊”字,而惊叹、欣喜之情灵动地展现在其中。

mán··duānyǒngpénzhōng--tàiqīng

xūnfēng殿diànyīngtáojiéshāchuāngxiàshěntánruòxiǎoshànyǐnwēiliángyōuyōuxiàzhǎng

rénzhīshénxiàngyánliángwènlǎohǎozāipéihuāyuèkāi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兵戈(gē)不见老莱(lái)¹,叹息人间万事非。
译文: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
注释:¹老莱衣:此用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wéi)¹
译文: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
注释:¹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因用以称父母。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黄牛峡¹静滩声转²,白马江³寒树影稀。
译文: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
注释:¹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²转:一作“急”。³白马江: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此别应¹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²归。
译文: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
注释:¹应:一作“还”。²同:一作“堪”。

  此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

  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竹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7-528

sònghánshíjiāngdōngjìnshěng--

bīngjiànlǎoláitànrénjiānwànshìfēi

jiāxúnmèijūnjīnchù访fǎngtíngwéi

huángniúxiájìngtānshēngzhuǎnbáijiānghánshùyǐng

biéyīngxiāngyóukǒngwèitó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