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狂愚献直言,圣明宽大度如天。
十封应诏皆焚藁,一片忧时只似弦。
数象逢丁阳九厄,元龟为鉴后千年。
今朝有旨从天下,不到长沙到席前。
臣子狂愚献直言,圣明宽大度如天。
十封应诏皆焚藁,一片忧时只似弦。
数象逢丁阳九厄,元龟为鉴后千年。
今朝有旨从天下,不到长沙到席前。
柴望

柴望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华山畿,华山畿,
华山畿(jī),华山畿,
译文:华山畿啊,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君既为侬(nóng)¹死,独生为谁施²
译文:你既然已经为了我死,我独自一人又怎会苟活?
注释:¹侬:我,吴地方言。²为谁施:为谁而活下去。施,施用。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¹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译文:若你可怜我此时的处境,就将棺木为我打开吧,我愿意陪伴你共赴黄泉。
注释:¹欢:对情人的爱称。

  《华山畿》是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的汉族民歌。相传当时有个女子,在哀悼为她殉情而死的恋人时,唱了一首歌。歌的开头一句便是这句惊风雨、泣鬼神的“华山畿”,后来用它作为歌调的名称。《乐府诗集》中共二十五首以此为名的歌曲。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梅花南北路¹,风雨湿征衣。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注释:¹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如此 一作:如不)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如此 一作:如不)
译文: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译文: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wēi)¹
译文: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注释:¹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这首诗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 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61-1362 .

nánānjūn

wéntiānxiáng sòngdài 

méihuānánběi fēngshī湿zhēng 
chūlǐngtóngshuíchū guīxiāngguī  (zuò  )
shānqiānzài chéngguōshífēi 
è饿zhēnzhì mèngzhōngxíngcǎiwēi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¹自通州司马授虢(guó)州长史²。又明年春³,各祗(zhī)之,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yì)¹⁰,微之反棹(zhào)¹¹送予至下牢戍¹²
译文:平定淮西之乱后的第二年冬天,我从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元微之从通州司马改任虢州长史。到了第二年春天,各自奉命到达任所,与弟弟白知退同行。三月十日,三个人相会于夷陵。第二日,微之调转船头送我至下牢关。
注释: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平淮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¹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²长史: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³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⁴祗命:遵命。⁵之:往。⁶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⁷三月十日:据上文可知,当为元和十四年(819)。⁸参会:指作者、元稹、白行简三人相会。参:通“三”。⁹夷陵:今湖北宜昌。¹⁰翌日:明天,第二天。¹¹反棹:掉转船头。¹²下牢戍:即下牢关,在宜昌西边。其时元稹出川,已过下牢关;白居易入川,还未过下牢关;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¹者久之。酒酣(hān),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²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³,如垂幢(chuáng)。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shān)¹⁰(yì)(yì)¹¹,梯危缒(zhuì)¹²,休而复上¹³者凡四五焉。仰睇(dì)俯察¹⁴,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¹⁵,磷磷¹⁶凿凿¹⁷,跳珠溅玉¹⁸,惊动耳目。自未¹⁹(qì)²⁰(xū)²¹,爱不能去²²。俄而²³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²⁴,互相明灭²⁵,昌荧²⁶玲珑²⁷,象生其中²⁸。虽有敏口²⁹,不能名状³⁰
译文:到了第二天,想到将要分别依依不舍,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了很久。正喝得尽兴时,听到石间有泉水声,于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一开始就见到一块石头,如叠如削,奇怪的地方在于像张开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帜。然后看到了泉水,如泻如洒,奇特犹如悬挂的白绢,又像绵延不断的丝线。于是我们一起把小船拴于岩石下,带着仆夫割倒杂草,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连休息带攀爬了四五次。上下察看,绝无人迹,只有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溅玉,惊动耳目。我们从未时直到戌时,流连忘返。再过了一会儿峡山昏黑,云破月出,月华忽明忽暗,互相交替。晶莹奇幻,各种美妙的景象于此地展现。即便是口舌敏捷的人也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注释:¹引舟上下: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²初见石:开始见到的是石头。³引臂:张开的臂膀。⁴垂幢:下垂的旗帜。⁵次见泉:接着看到了泉水。⁶悬练:悬挂的白绢。⁷不绝线:绵延不断的线。⁸相与:一起。⁹维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¹⁰芟芜:割倒杂草。¹¹刈翳:清除障碍。¹²危缒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¹³休而复上: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¹⁴仰睇俯察:上下察看。¹⁵薄:碰击。¹⁶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样子。¹⁷凿凿:石鲜明的样子。¹⁸跳珠溅玉:形容泉水溅石,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¹⁹未:未时,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²⁰讫:至。²¹戌:戌时,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²²去:离开。²³俄而:一会儿。²⁴光气含吐: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²⁵互相明灭:明暗交替。²⁶晶荧:透明闪光。²⁷玲珑:精巧细致。²⁸象生其中: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²⁹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³⁰。名状:用语言形容出来。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既而,通夕不寐,迨(dài)¹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yáo)²,岁代³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qì),矧(shěn)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¹⁰二十韵¹¹,书于石壁。仍¹²命余序¹³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¹⁴为三游洞。洞在峡州¹⁵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¹⁶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¹⁷其事。
译文:就这样,我们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既怜惜于奇景又感伤于即将别离,边惊叹边说着话。知退说道:“这个地方如此美丽,天地间能有几处?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吗?”元微之说:“此话对极!况且我们难得相逢,如此地方也不易遇到。现在两件事凑在一起,岂能不记述一番?就请各自赋古体诗二十韵,写在石壁上。”并请我写一篇序以加以记叙。又因为是我们三人首先到此游玩,所以把题目取为“三游洞”。洞在峡州往北二十里北峰之下,两崖相衔接的地方。我们希望将来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游玩。
注释:¹迨:等到。²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繇:通“由”。³岁代:年复一年,谓长久以来。⁴寂寥(liáo):寂寞、冷落。⁵委置:抛在一边。⁶太息:同“叹息”。⁷矧:况且。⁸两偶于是:两件事(指上文所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这里实现了。偶:相遇。于是:在这里。⁹得无述乎: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¹⁰古调诗:即古体诗。¹¹二十韵:一韵两句,共四十句。¹²仍:同“乃”,于是。¹³序:同“叙”,记叙。¹⁴目:题目。¹⁵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¹⁶廞:通“嵌”。¹⁷备书:详细地记载。

  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着墨不多,而其背景、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从“微之反棹送予”这一细节中,则可体会到元、白二人的深挚情谊。用笔简妙,为下文抒写惜别之情预作铺垫。

  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临别之际,不忍分手,彼此牵引着船,久久地在江中来回航行,忽闻石间泉声,便下船上岸,步入缺岸寻找。他们一边循声探索,一边观赏景物。石则观其形状之“怪”,像人工着意堆叠和劈削而成;而石钟乳就像张开的臂膀和下垂的旗帜。泉则赏其势态之“奇”,像飞泻,像喷洒,像悬挂的白带,像不断的白线。动静结合,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又把船拴在岩石下,割杂革,除障碍,进洞游览。作者突出“险”、“惊”、“幻”三字。“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达四五次之多,攀登艰难,写出洞的险峭、滑溜;水石相击,发出“磷磷凿凿”的巨响,溅出如珠似玉的水花,作者以“惊动耳目”四字,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洞中黄昏,景色奇绝:“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荧玲珑。象生其中。”寥寥几笔,便把洞中光彩变幻的景物如画般地展现,使人目夺神移。这“险”、“惊”、“幻”的景色,描绘得神奇美妙,作者犹有“虽有敏口,不能名状”的遗憾。

  末段因景伤情,抒写“怜奇惜别”的感慨,加深了文章的思想内涵。爱景之奇,惜友之别,二者融为一体。三人的对话,“且叹且言”,尤其是作者的慨叹,借此喻彼,含英才被贬之意,意味更为深长。末了,以介绍作序原因、洞名来历及三游洞的具体位置作结,收笔从容自然。

  这篇文章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相互映衬、融合、生发,浑然成篇。语言凝炼精粹,晶莹润畅,且善用比喻,善于描摹,生动地写出景物的本质特征,写作技巧是很高超的。

参考资料:
1、 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7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196页
3、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上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987页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西宫¹夜静百花²香,欲卷珠帘³春恨长。
译文:西宫夜晚寂静,百花飘香,想要卷起珠帘外出赏花,又怕春恨绵绵徒增烦恼。
注释:¹西宫: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住的地方。²百花:各种花的总称。百为约数。³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⁴恨:怨恨。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斜抱云和¹深见月,朦(méng)(lóng)²树色隐昭(zhāo)³
译文:斜抱着云和在月下独自凝望夜空,只看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不见昭阳宫。
注释:¹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²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³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

  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123页

西gōngchūnyuàn--wángchānglíng

西gōngjìngbǎihuāxiāngjuǎnzhūliánchūnhènzhǎng

xiébàoyúnshēnjiànyuèménglóngshùyǐnzhāoyáng

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
相州¹昼锦堂²厨酝(yùn),卫国³淇川岸竹萌。
注释:¹相州:古代州名,即今安阳。²昼锦堂:相州(今河南安阳)韩琦宗祠。³卫国: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遗民,建立了卫国。后被秦兼并。
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
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gōng)¹
注释:¹瑶觥:玉制的酒器。
此诗乃诗人姜氏忽得友人送来相州(今安阳)佳酿及淇园竹笋,因此物乃沦陷之故国所产,故激动兴奋,欢欣宴饮。诗中透露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zhìxiǎoyǐnshìkuānzhòngsòngxiāngzhōuyùnbìngzhúméngtóngzhì--jiāng

xiāngzhōuzhòujǐntángchúyùnwèiguóchuānànzhúméng

èrfánjūnzǒufēnxiǎngshízāichéngxìngdàoyáo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