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红尘扑帽纱,囊书几度进官家。
近来不甚知时事,只是栽桑不种花。
九陌红尘扑帽纱,囊书几度进官家。
近来不甚知时事,只是栽桑不种花。
柴望

柴望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¹家。
译文:少年时期曾纵酒使气游遍京都,也常到京城名妓的居处。
注释:都下:京都。¹小小: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此处指宋代名妓李师师。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看舞霓(ní)(cháng)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¹
译文:在文期酒会上欣赏《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等著名小舞。
注释:¹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两者都是乐曲名,用以说明李师师的歌舞技艺。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门侵杨柳垂珠箔(bó),窗对樱桃卷碧纱。
译文:那里绿柳夹道,门在柳阴深处,门上垂着珠帘绣箔,窗户上卷起碧绿的窗纱,窗口对着樱桃树,红的樱桃与绿的窗纱,色彩对比鲜明。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译文:但昔日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¹双邀阿母家。
译文:乘着春风踏着明月走过章华宫,被邀请至阿母家与佳人相会。
注释: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见《汉武故事》。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¹
译文:佳人住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隔着围墙有一株樱桃掩映在碧纱窗上,花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
注释:¹迎人桃出隔墙花:此句倒装,应作“隔墙桃出迎人花”解。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bìn)深钗(chāi)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译文:鬓深钗暖,如春云侵脸;臂薄衫寒,似碧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译文:你不要为不能长久如此而惆怅终生,要知道相邻并不遥远,并不是天涯海角,仍是后会有期的。

  第一首诗的前六句是追怀往昔的汴京之游。作者少年时代,是个裘马轻狂的贵公子。“少年豪华自放,挟轻肥游帝京,押官妓李师师,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宾从杂沓,声艳一时。”(《宋诗钞·具茨集序》)这段记载,可视为“少年使酒走京华”两句的注脚。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才华横溢,芳容绝世,此诗以苏小小指代李师师。“看舞”、“听歌”两句,是回忆昔日的风月繁华和对名妓歌舞的欣赏。《霓裳羽衣曲》是唐乐,相传为唐明皇所制;《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造,后主曾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诗人想到这些轻歌曼舞来,仍觉声犹在耳,舞姿婆娑。紧接着,回忆起名妓李师师居处的豪华和环境的优美,显出名妓居处的幽雅,但是这些都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最后两句诗,发出眼前的感慨。昔日的风月繁荣此时已风流云散,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这句是从杜甫“亲朋半为鬼”句化出),李师师虽在,但文期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第二首写法与第一首相仿佛,并且用同一韵,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字面与典故,首句写春日步月的冶游之乐。章华台在楚,章华门在齐,汴京并无章华台或章华门,这里不过是借用其名喻指京华罢了。《汉武故事》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以后“青鸟”便成了爱情的使者,这里是写诗人与名妓的欢会。颔联两句,与第一首的颈联相似。颈联两句写名妓装束与体态之美。最后两句是劝慰友人江子之并与友人共勉的话:劝友人不要一生惆怅,他们虽然将要分手了,但彼此所在,不过是相邻州郡,并不是天涯海角,还是后会有期的。

  这两首七律在宋代曾传诵一时,或与晁冲之的风流韵事有关。诗人所追怀的是少年豪华自放的狎妓生活,在内容上并无多少可取之处;不过在艺术上却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吕本中把晁冲之放在江西诗派中,但他又认为晁冲之与江西诗派的师承不同。“众人学黄庭坚,叔用独专学杜诗。”(《具茨集序》)从“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一联中,可以看到他在学习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法。“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两句,是从杜甫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化出,但他缺乏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便落入晚唐纤巧一路。不过,这两首诗还是有为人称道的佳句。如“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两句。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

dōuxiàzhuīgǎnwǎngyīnchéngèrshǒu--cháochōngzhī

shǎonián使shǐjiǔzǒujīnghuázòngcéngyóuxiǎoxiǎojiā

kànshangtīngshùhòutínghuā

ménqīnyángliǔchuízhūchuāngduìyīngtáojuǎnshā

zuòbànjīngsuíshìshuǐzhǔrénxīngsànluòtiān

chūnfēngyuèguòzhānghuáqīngniǎoshuāngyāoājiā

liǔdāngyíngréntáochūqiánghuā

bìnshēnchāinuǎnyúnqīnliǎnbáoshānhányìngshā

zuòshēngchóuchàngshìlínzhōuzàihǎi西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胡风吹朔(shuò)雪,千里度龙山。
译文:胡地寒风裹挟着北方的瑞雪吹越龙山,落到帝都。
注释:龙山:即逴龙山,因地处极北,天气严寒。后遂用为咏雪之典。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集君¹瑶台²上,飞舞两楹(yíng)前。
译文:皑皑的白雪静静地落积在高台之上,风吹过后,雪花在殿前空中飘动飞舞。
注释:¹君:国君。²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¹²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译文:然而洁白的雪啊,在春天的阳光下也无处躲避。
注释:¹兹:这个。²晨:清晨。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译文:春天本是桃李争研斗艳之时,哪有冰清玉洁的白雪容身之处呢?

  该诗以北国皎洁的冬雪自喻。全诗八句,四句为一节,而一节中的每两句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结构看,简括而谨严,没有枝蔓,没有铺排,十分凝炼。诗意也极醒豁,一望可知,毫无隐曲;然而层次井然,转折分明。虽属摹仿前人,在鲍照诗集中却是精心刻意之作。

  开头两句写远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风吹越龙山(即逴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落到帝都所在。三四两句写雪的形象美观动人,“集君瑶台上”写静止的雪,“飞舞两楹前”写动荡的雪,笔意虽平淡朴实,却把雪的丰姿写得十分具体。“君”即国君,“瑶台”字面用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试想,皑皑的白雪静静地落积在高台之上,自然很壮观。《文选》李善注引郑玄《礼记》注云:“两楹之间,人君听治正坐之处。”可见“两楹前”即皇帝的正殿之前。雪花在殿前空中飘动飞舞,景象也很美。这两句虽说是景语,实涵“比”的成分。说详下。

  夫用雪自喻,较易理解。其洁白晶莹,正象征人品的高尚纯洁。北国多雪,本属自然现象;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它从阴寒幽僻的朔漠吹到帝王的殿堂之上呢?这就隐寓着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鲍照出身于微贱的寒门,想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雪虽皎洁却来自遥远的荒漠,不可能轻易进入帝王所居之地。所以作者于此诗的第三、四句,特意把下雪的场面安排在以帝王宫殿为背景的地方,这实际上寄托了鲍照希望跻身朝廷、与豪门权贵分享政权的理想,当然其中也不无追名逐势往上爬的庸俗成分。但读者从诗人以雪自喻这一点来体会,至少会感到鲍照虽“心存魏阙”,却还没有低声下气到对权贵豪门摧眉折腰的地步。

  然而这第一节只是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下面四句突然一个转折,跌入了另一境界。即春日一旦来临,在艳阳天气里,只允许桃李争妍斗胜;而这时的雪,纵使高洁得一无尘滓,也没有容身之地了。此诗好就好在:“艳阳天”和“桃李妍”,原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一般人心目中,它应该属于值得肯定的良辰美景的范畴;然而作者却把它当作高洁无滓的白雪的对立面。于是这明媚春光。桃李缤纷的场景一下子便成为名利场中趋炎附势的象征,使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下竟对绚丽妍美的“艳阳天”产生了庸俗尘下之感。这就是诗人不同凡响的大手笔了。正由于这样的写法,才更加显出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也自然体会到寒士阶层命运的可悲和身世的凄凉。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鲍照之学刘桢,乃是形神兼备地学,学得有血肉、有筋骨。诗中所体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仍是刘宋时代的鲍照而非建安时代的刘桢。这种摹仿与学习,实际上是由继承而求得发展,而不是照葫芦画瓢的每况愈下。悟彻此理,始可与言诗也已。

xuéliúgōnggànshǒu ·sān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fēngchuīshuòxuě qiānlóngshān 
jūnyáotáishàng fēiliǎngyíngqián 
chénwéiměi dāngyànyángtiān 
yànyángtáojié jiǎojiéchéngyán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贵贱贤愚(yú)¹,莫不营(yíng)²以惜生³,斯甚惑(huò)焉;故极陈形影之苦,斯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¹⁰,共取其心¹¹焉。
译文:人无论贵贱贤愚,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关心此事的人们可以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
注释:¹贵贱贤愚:泛指各种各样的人。²营营:原是形容往来不绝。忙碌奔波的样子,这里指千方百计地谋求。³惜生:爱惜自己的生命。⁴斯:这,指代“营营以惜生”的人。⁵惑:迷乱,这里作“糊涂”解。⁶极陈:详尽地陈述。⁷辨:辨析。⁸自然:指自然之理。⁹释:开释,排遣。¹⁰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君子:对人的尊称。¹¹其心:指这组诗所阐明的道理。
形赠影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天地长不没¹,山川无改时²
译文:天地长久,永远不会湮灭,山川走形,永远不会变更。
注释:¹长不没:永远存在,不会消亡。²无改时:永恒不变。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草木得常理¹,霜露荣悴(cuì)²
译文: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草木,虽然生命短暂,但它们却拥有大自然恒久不变的道理:尽管冬霜使它们枯萎,然而当春天的露水降临时,它们又会重新焕发。
注释:¹常理:永久的规律。²荣悴之:使它开花与衰落。之:指草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冬之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们重新繁茂。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谓人最灵智¹,独复不如兹(zī)²
译文:人类是所谓的万物灵长,在生命这个话题上,却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样得到永恒。
注释:¹谓人最灵智:是说人在天地万物中最为尊贵、杰出。²不如兹: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样。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¹见在世中,奄(yǎn)²(mǐ)³归期。
译文:适才还在世间相见,可转眼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永无归期。
注释:¹适:刚才。²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³靡:无,没有。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xī)¹无一人²,亲识岂³相思。
译文:对于这个大世界来说,走了一个人,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亲戚朋友,哪有不思念的!
注释:¹奚觉:谁会感觉到。²无一人:少了一人。³岂:犹斯“其”,“岂不”的意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但余¹平生物²,举目情凄洏(ér)³
译文:放眼望去,只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而这只能引起无限伤感。
注释:¹余:剩余,留存。²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³洏:流泪的样子。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我无腾(téng)化术¹,必尔²不复疑。
译文:我只是一个形体,没有腾化成仙的法术,必然也会死去,这没什么可怀疑的!
注释:¹腾化术:修炼成仙的法术。²尔:那样,指死去。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愿君取吾斯,得酒莫苟(gǒu)¹辞。
译文:希望你能听从我说的话,得到了美酒,千万不要推辞。
注释:¹苟:草率,随便。
影答形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存生¹不可斯,卫生²每苦拙(zhuō)³
译文:长生不老地留存生命是不可能的,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卫护生命保持健康,也让人很苦恼,没有好方法。
注释:¹存生:使生命永存。²卫生:保护身体,使人健康长寿。³拙:愚笨,指无良策。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诚愿游昆华¹,邈(miǎo)²兹道绝。
译文:我打心底里想到昆仑山和华山这样的仙境去学习养生之道,无奈路途遥远不可通。
注释:¹昆华:昆仑山和华山,传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²邈然:渺茫。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与子¹相遇来,未尝异悲悦²
译文:自从我影跟你形在一起,就一直在一起不离,不管是悲还是喜,我们都一起承受。
注释:¹子:您,指形。²未尝异悲悦:悲哀与喜悦从来没有相异过,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qì)¹若暂乖²,止日终不别。
译文:其实在树荫下暂时分开,而止于阳光下,我们也始终不离别。
注释:¹憩荫:在荫影下休息。²乖:分离。止日:在阳光下。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此同既难常,黯(àn)¹俱时灭。
译文:可是,这种形影不离也是不能长久的,因为形总有一日会灭亡,而影也会跟着一起黯然俱灭。
注释:¹黯尔: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¹热。
译文:想到身子没了,但是名声也没有留下,实在是心情复杂。
注释:¹五情:亦泛指人的情感。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立善¹有遗爱²,胡为³不自竭(jié)
译文:如果多做些有德行的事,立些大功,就可以见爱于后人,为什么不竭尽你的能力为之呢?
注释:¹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斯叫做三不朽,总称为立善。²遗爱:留给后世的恩惠。³胡为:为什么。⁴竭:尽,谓尽力、努力。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酒云能消忧,方¹此讵(jù)²不劣!
译文:酒虽然能够消除忧愁,但是与此相比,岂不是太拙劣不堪了吗?
注释:¹方:比较。²讵:岂。
神释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大钧¹无私力²,万理³自森(zhù)
译文:大自然的造化,是没有私心的,万物自然生长,繁华而富有生机。
注释:¹大钧:指运转不停的天地自然。钧本为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化。²无私力:谓造化之力没有偏爱。³万理:万事万物。⁴森:繁盛。⁵著:立。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人为三才¹中,岂不以²³
译文:人可以列为天地人的“三才”之中,是因为神的缘故啊。
注释:¹三才:指天、地、人。²以:因为。³我:神自谓。⁴故:缘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与君¹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译文:虽然神与形和影相异,但是三者生而依附。
注释:¹君:你们,指形和影。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结托¹既喜同,安得²不相语。
译文:形影神相互依托,三者关系休戚相关,看到形与影如此为生命所困,作为高一等的神,自然不得不说几句话了。
注释:¹结托:结交依托,谓相互依托,共同生存。²安得:怎能。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三皇¹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译文:上古时代的三皇,今天又在哪里?
注释:三¹皇: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彭祖¹²永年³,欲留不得住。
译文: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可是也会终结,再想留在人间实在不可能了。
注释:¹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生于夏代,经殷至周,活了八百岁。²爱:当是“受”字之讹,谓彭祖享受了八百岁高龄。³永年:长寿。⁴留:留在人间,不死。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¹²
译文: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是贤人还是小人,都难逃一死,死后没有区别。
注释:¹复:再。²数:气数,即命运。这两句是说,寿长、寿短同是一死,贤人、愚人也并无两种定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¹醉或能忘²,将非³促龄(líng)
译文:倘若如形所说,每天喝点酒,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不能长生的苦恼,但是长期下去伤身子,说不定不但不能长生,反而减寿了。
注释:¹日:每天。²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³将非:岂非。⁴促龄:促使人寿短。⁵具:器,指酒。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立善常所欣,谁当¹为汝(rǔ)(yù)²
译文:倘若如影所说,多做善事确实是件好事。可是留名于世是那么容易吗?又有谁来赞誉你的名声呢?
注释:¹当:会,该。²为汝誉:称赞你。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甚念¹伤吾生,正宜委运²去。
译文:老想着这些事啊,实在有损我们的生命,不如顺应天命,放浪与造化之间。
注释:¹甚念:过多地考虑。²委运:随顺自然。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纵浪¹大化²中,不喜亦不惧。
译文: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
注释:¹纵浪:放浪,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²大化:指自然的变化。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应尽便须尽,无¹复独多虑(lǜ)
译文: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那就到了。此外,不要为这些多虑了吧!
注释:¹无:同“毋”,不要。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缺一。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这便是老庄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然而,在佛教兴起之后,佛教徒鼓吹形灭神不灭,灵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与陶渊明同时的沙门慧远曾作《形尽神不灭论》、《佛影铭》以发挥此种理论,《佛影铭》中就说:“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意在宣扬神形分离,各自独立的主张,这种对形、影、神三者关系的见解代表了佛教徒对形骸与精神的认识,在当时的知识界曾有过广泛影响。慧远就曾命其弟子道秉远至江东,请深受佛教影响的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制铭文,以充刻石。陶渊明的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慧远本人与渊明也有交谊,如慧远曾于义熙十年(414年)在庐山东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讲习佛教,他曾邀渊明参加,而渊明却“攒眉而去”,可见他们在论学旨趣上并不一致,如对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显的分歧。渊明对此的认识可以说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说明,陶渊明以为世间的凡夫俗子,不管贫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维持生命,其实是十分糊涂的事,因而他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以神来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们的疑惑。他揭出“自然”两字,以明其立论之根本。《老子》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家学说也以取法自然为核心,由此可知陶渊明的思想渊薮。此组诗中他让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体对影子说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万古如斯,草木循着自然的规律,受到风霜的侵袭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润而复荣,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匆的过客,刚才还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来,而人们从此便忘了他,似乎世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人。亲戚朋友也不再思念他,只留下了些生前遗物,令人见了感伤不已。我作为形体又没有飞天成仙的本领,你影子也用不着怀疑我这最终的归宿,但愿听取我的劝告,开怀畅饮,不必推辞,还是在醉乡去寻求暂时的欢乐吧。

  接下去是影子回答形体的话:想求长生不老来维持生命是不可靠的,欲保养生命也往往落得苦恼又拙劣的下场。一心一意要去昆仑山修仙学道,却会发现此路的渺茫与不通。自从我影子与你形体相遇以来,一直同甘共苦,忧喜合一。我如憩息在树荫下,你就同我暂时分手;我若停在阳光下,你就和我不分离。这种形影相随的状况也难以永久持续,当我一旦离世,你便也不复存在。人死名也随之而尽,想起此事便令人心忧如焚,五情俱热。因而影劝形道:唯有立善可以立下美名,为何不去努力留名后世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同立善相比较,岂不等而下之了!

  最后是神作的阐释:造化没有偏爱,万物都按着自己的规律成长繁衍,人所以能跻身于“三才”(天地人)之中,岂不就是因为有了我精神的缘故。我与你们形和影虽然不相同,但生来就互相依附,既然我们结合托体于一身,怎么能不坦诚地说说我的看法:上古时的三皇被称作大圣人,而今他们却在何处?活到了八百多岁的彭祖虽力求长生,但也留不住他人间的生命,老的、少的、聪明的、愚笨的都将同样走向坟茔,没有什么回生的运数可以挽救他们。每日沉湎于酒中或能忘忧,然如此岂不是反而促使生命尽快结束吗?立善常常是人们喜欢做的事,可是当你身后,谁会加以称赞呢?极力去思索这些事情难免丧害了自身,还是听其自然,随命运的安排去吧。在宇宙中纵情放浪,人生没有什么可喜,也没有什么可怕,当生命的尽头来临,那么就让生命之火熄灭吧,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

  在这三首诗中陶渊明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故此三诗对理解陶渊明一生的思想极为重要。据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所述,渊明笃守先世崇奉之天师道信仰,故以道家自然观为立论之本,既不同于魏晋时期的自然崇仰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为尚,如嵇康、阮籍等人,又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尊奉孔孟、标举名教者,如何曾之流,而渊明既接受了老庄的思想,又有感于晋宋之际的社会现实,于是创为一种新的自然说。《形影神》这组诗中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故此诗不仅体现了渊明个人之哲学观,而且对理解自曹魏末至东晋时士大夫政治思想、人生观念的演变历程有极重要之意义。按此说法,《形赠影》一首就是拟托旧自然说的观点,并加以批评。其中主旨在于说明人生之短暂,不如自然之永恒,这正是嵇康、阮籍等人对自然所抱的看法。持旧自然说的人又大多求长生,学神仙,而渊明诗中说:“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其抨击长生求仙之术的立场明显可见。同时魏晋之间崇尚自然的人又往往于酒中求得解脱,以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如阮籍与刘伶等人,故陶诗中也拟其说而有“得酒莫苟辞”的说法。

  《影答形》一首,则是依托主名教者的口吻而对旧自然说进行的非难,并提出了对人生的看法。此诗首先指出长生不可期,神仙不可求,即意在指责主自然说者的虚无荒诞,同时,以为死生无常,形影相随,一旦离世,则形影俱灭,名同身亡。因而,他们主张由立善而留名,始可不朽,希望通过精神上的长生来达到永恒,这种主张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处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

  《神释》一首即体现了渊明新自然说的主张,借神的话批评了代表旧自然说的形和代表名教说的影。“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及“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等语意在诋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说;“彭祖爱永年”以下六句则破除主旧自然说者的长生求仙与沉湎醉乡之论。最后提出纵浪大化,随顺自然,使个人成为自然的一部份,而无须别求腾化升仙之术,如此便可全神,死犹不亡,与天地共存。

  陶渊明主张冥契自然,浑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庄哲学,如《庄子·天地》中就说:“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即充分肯定了神的重要,同时它是建立在德全与形全的基础之上的,即强调了神与形与德(此诗中称之为“影”)的一致。陶诗中对贤愚寿夭的等量齐观也一本于《庄子》思想,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明了陶诗的主旨出于《庄子》。陶渊明在形神的认识上有一个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张,即他认为形神的相互依赖与一致,《神释》中说“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都表达了这种观点,这与稍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意见相近,范氏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灭论》)又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同上)陶渊明可以说是范缜的先驱者,他对形神问题的看法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

  此诗在艺术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全诗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间的相互问答来展开论述,可谓奇思异想,令这一哲学上的讨论富有生动活泼的意趣,即使在说理之中也时时注意到附合寓言中形象的个性。如形对影的赠言中说:“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正如一位主人请一位朋友来对酌而惟恐其推辞,后来李白《月下独酌》中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等,也是取陶诗之意。又如写影对形的说话云:“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因影子本身没有行动的能力,所以用一“愿”字说明其欲求成仙,可只是一种不可实现的愿望而已。又如“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数语状写形影不离的情景,可谓维妙维肖。

  此诗的遣词造句一气流走,自然矫健,无过多的修饰成份,如《神释》中说:“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说明神为形体之主的道理,十分简明有力。至如“纵浪大化中”四句,气势开阔,直出胸臆,而音调高朗,掷地可作金石之声,故陈祚明就对此诗能作理语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论于刚健明快的诗句之中作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18-521

xíngyǐngshénsānshǒu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guìjiànxián yíngyíngshēng shènhuòyān chénxíngyǐngzhī yánshénbiànránshìzhī hàoshìjūn gòngxīnyān 

xíngzèngyǐng

tiāncháng shānchuāngǎishí 
cǎocháng shuāngróngcuìzhī 
wèirénzuìlíngzhì  
shìjiànzàishìzhōng yǎnguī 
juérén qīnshíxiāng 
dànpíngshēng qíngér 
ténghuàshù ěr 
yuànjūnyán jiǔgǒu 

yǐngxíng

cúnshēngyán wèishēngměizhuō 
chéngyuànyóukūnhuà miǎorándàojué 
xiānglái wèichángbēiyuè 
yīnruòzànguāi zhǐzhōngbié 
tóngnáncháng àněrshímiè 
shēnmíngjìn niànzhīqíng 
shànyǒuài wéijié 
jiǔyúnnéngxiāoyōu fāngliè 

shénshì

jūn wànsēnzhuó 
rénwéisāncáizhōng  
jūnsuī shēngérxiāng 
jiétuōtóng ānxiāng 
sānhuángshèngrén jīnzàichù 
péngàiyǒngnián liúzhù 
lǎoshàotóng xiánshù 
zuìhuònéngwàng jiāngfēilíng 
shànchángsuǒxīn shuídāngwéi 
shènniànshāngshēng zhèngwěiyùn 
zònglànghuàzhōng  
yīngjìnbiàn便jìn duō 

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从商帅国器¹猎于南阳,同仲泽²、鼎(dǐng)³赋此。
译文:我跟随商帅国器围猎南阳,与仲泽、鼎玉对这件事作了文章。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¹商帅国器:完颜斜烈,名鼎,字国器。曾任元帅,镇商州,故称商帅。²仲泽:王渥,字仲泽,金人,工诗善赋,词亦闻名。³鼎玉:据施国祁《元遗山乐府笺注》谓为燕人王铉。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少年射虎名豪¹,泽闲赤羽千夫膳(shàn)²。金铃锦领³,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jīng)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译文:少年射虎的英豪,统领赤羽千军若泽闲。头悬金铃,锦绣围脖,千骑相随于广袤平原,纵横驰骋快如流星闪电。飞禽游鱼无路可遁,骏马在浓雾中奔腾,长长的队列合围在一起。看那寂静的山谷,旌旗飘扬,志得意满,好似平生一场胜战。
注释:¹名豪:英豪,指商帅。²赤羽千夫膳:赤羽即旗帜。千夫膳即千夫之膳食。两者合起来是指军队人数众多,阵容盛壮。³金铃锦领:指车骑之鲜艳。⁴星流电转:形容打猎车骑奔驰得迅速。⁵飞潜:天上的飞禽和水里的游鱼。⁶长围:指打猎合围以困鸟兽。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城月迢(tiáo)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¹,可能只办,寻常鹰犬²。问元戎(róng)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³
译文:城台明月高悬,鼓角声远远传来,夜里营中在做什么呢?满载而归的将军在高堂设宴。江淮的草木,中原的狐兔,一听到声威便不战而退。那功劳卓绝的韩信和彭越,不过是供人驱使的鹰犬。试问商帅何时策马扬鞭,三箭定天山。
注释:¹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人都是西汉初著名武将,辅佐刘邦建国后,皆获罪被杀。²鹰犬:指为人所驱使利用。³天山箭:唐薛仁贵曾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称。

  写出猎的词,元好问之前已有许多,而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其先声。由于出猎场面豪阔,气势雄壮,反映到词中,作品易以威武取胜。而元好问此词,更高出寻常威武一筹,在人事的见解上卓有特色,深沉高远。

  “少年射虎”两句,劈头先用两个典故,反衬出猎主人的威猛。西汉李将军李广,曾经见草中石而以为虎,拉箭猛射,箭头深没石中。但李广射石,恐非少年时事,此处写法,主要是衬托年二十就以善战闻名的商帅完颜国器。“赤羽千夫膳”全用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二中的一句,原是称颂将帅的立功塞外之事,此处亦说商帅把这视若等闲,可见商帅更比前人高出一头。

  “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这几句全写围猎场面。骏马金铃悬头,锦绣围脖,在平原民奔腾驰骋,如星流电转,而千骑齐奔,更见其气势雄大。高超的射猎技艺,使天上飞禽和水里游鱼的路全断了,乖乖地来到人们的囊中;白雾紧随着飞腾的马蹄,蔚为壮观;射猎队伍形成了合围的阵势,准备一网打尽入了围的野物。几句词,声调短促,吻合了射猎车骑风驰电掣的情势。“看川空欲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围猎场面壮观,气势雄大,固然可观。然而,仅仅停留于此,则仍是雕虫之技,不足与言大者。这里,作者的笔触轻轻一点:“得意似,平生战”,既写出了商帅的善战,又用“得意”二字,写出了商帅视战争为“等闲”的军人气概。那喧闹车骑的背景,是川空谷阔的静谧,而五色旌旗飘摇飞动,变幻着高深莫测的图景,就像平生常常得胜的战役。

  词的上片直写围猎,喧闹非常,都是眼前之景。词的下片切换到围猎回归军营的场景。“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这两句勾勒出寂寥空旷的夜景:古城上空,悬着一钩残月,鼓角声隐隐从远方传来,清静中富有动感。而“军中高宴”一句,归结了白日围猎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也同时衬托了将帅的豪气。“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这里,作者的笔彻底从围猎荡开去了,他用“草木皆兵”之典,把中原大地上的敌军比作“狐兔”,形象描绘了商帅逼人的军威,而这些敌军,听到商帅兵马的声音以前,便已颓然远遁。如此煊赫的军威,用对面状况来表现,更显得气势宏大。“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曾在击败项羽的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彭越也曾参与致项羽于死地的垓下决战。这两员战将的战功,千古之下,未敢轻视。而作者则主,他们两人,不过只做到平常的鹰犬罢了。言外之意是,商帅决非此种人物。因此,由上文逼出最后两句:“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唐代大将薛仁贵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此指商帅的才略志向,当效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一举扫清边患,这才是将帅本色。

  全词气势峥嵘,场面豪阔,情境雄沉,不愧为名家手笔。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534页—536页

shuǐlóngyín··cóngshāngshuàiguóliènányángtóngzhòngdǐng--yuánhǎowèn

cóngshāngshuàiguóliènányángtóngzhòngdǐng

shǎoniánshèmíngháoděngxiánchìqiānshànjīnlíngjǐnlǐngpíngyuánqiānxīngliúdiànzhuǎnduànfēiqiánsuíténgfèizhǎngwéigāojuǎnkànchuānkōngjìngjīngdòngshìpíngshēngzhàn

chéngyuètiáotiáojiǎojūnzhōnggāoyànjiānghuáicǎozhōngyuánxiānshēngyuǎngàishìhánpéngnéngzhǐbànxúnchángyīngquǎnwènyuánróngzǎowǎnmíngbiānjìngjiětiānshānjiàn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欲出鸿都门¹,阴云蔽城阙(què)²
译文: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注释:¹鸿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²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宝剑黯(àn)如水,微红湿馀(yú)¹
译文: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注释:¹“宝剑”句:言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白马夜频惊¹,三更霸(bà)²雪。
译文: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注释:¹惊:《乐府诗集》作“嘶”。²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用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说明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以此剑出手刃敌,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诗人正面写剑,却侧面显示了侠客行侠的结果。诗中不提侠客,只言宝剑。实际上,正是通过写宝剑的锋利,展现出仗剑游侠的英姿壮采。

  结尾二句“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由侠客胯下的飞马来交代游侠的行迹。“白马金羁侠少年”(《古乐府》),马亦是侠客的伴侣,可用马来衬托侠客的形象。诗中的白马与黑夜形成了反差,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夜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诗人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诗以描写霸陵的雪夜风光作结,这既照应了开头阴云蔽城的天气,首尾相应,清楚交代出侠客的行踪。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汉文帝为西汉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侠客由阴云遮天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目的。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和不尽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这首诗写得风骨遒劲,豪迈警奇,与温诗的秾艳纤细之作,大相径庭,正显示出诗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18-619

xiáxíng--wēntíngyún

chū鸿hóngdōuményīnyúnchéngquē

bǎojiànànshuǐwēihóng湿shīxuè

báipínjīngsāngènglíngxu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