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生老儒冠,耳目接前辈。词源如春水,浩浩涨清渭。
焦生老儒冠,耳目接前辈。词源如春水,浩浩涨清渭。
长篇极舂容,岛可青琐碎。人生各有趣,相笑等醒醉。
长篇极舂容,岛可青琐碎。人生各有趣,相笑等醒醉。
胡为嗜文章,不作速化计。明珠枉投赠,怀袖欲三岁。
胡为嗜文章,不作速化计。明珠枉投赠,怀袖欲三岁。
今晨雪寒门,剥啄惊熟睡。轩昂开剧谈,良足慰幽悴。
今晨雪寒门,剥啄惊熟睡。轩昂开剧谈,良足慰幽悴。

chóujiāoxiùcáishǒu--chéng

jiāoshēnglǎoguāněrjiēqiánbèiyuánchūnshuǐhàohàozhǎngqīngwèi

zhǎngpiānchōngróngdǎoqīngsuǒsuìrénshēngyǒuxiāngxiàoděngxǐngzuì

wèishìwénzhāngzuòhuàmíngzhūwǎngtóuzèng怀huáixiùsānsuì

jīnchénxuěhánménzhuójīngshúshuìxuānángkāitánliángwèiyōucuì

程俱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5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为招魂?
朝瀛(yíng)¹暮舣(yǐ)²湖滨³,向衡麓(lù)寻诗,湘水寻春,泽国(rèn),汀(tīng)(qiān),谁为招魂¹⁰
译文: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
注释:蟾宫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长沙:古代又称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¹瀛洲:本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网罗人オ,成立文学馆。入选者极受人羡慕,称内“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荣幸。元代的集贤院,类似唐文学馆,这里暗喻自己有集贤院头衔。²舣:使船靠岸。³湖滨:这里指长沙,因长沙地处洞庭湖边。⁴衡麓:衡山山麓,即岳麓山,在长沙郊外。⁵湘水:即湘江,经长沙注入洞庭湖。⁶泽国:指湖南水乡。⁷纫兰:佩戴着兰花。纫,连缀起来。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⁸汀洲:水边沙地。⁹搴若:釆摘杜若。搴,采摘。若,杜若,一种香草。¹⁰招魂:屈原曾于湘江写下《招魂》篇,为昏君楚怀王招魂。另一解宋玉为屈原作《招魂》。这里借屈原遭流放暗喻自己。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空目断苍梧¹暮云,黯(àn)黄陵²宝瑟³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译文: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
注释:¹苍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相传为舜所葬处。²黄陵:黄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县北。相传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³宝瑟:有二十五弦的拨乐器。舜时只有五弦和二十三弦。舜善拨瑟,且教二妃拨瑟。⁴凝尘:积满灰尘。⁵几度:多少次,多少个。⁶词臣:本指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这里泛指像屈原、贾谊那样的文士、骚人词客。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曲子首句“朝瀛洲暮舣湖滨”,“朝”与“暮”自然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境遇改变之迅速。一看便知作者怀古伤情的原因。作者早上还在集贤院上任,晚上就已经乘船到了长沙,而从他对集贤院的称呼“瀛洲”来看,他对那里的生活十分满意。

  “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交代卢挚到访洞庭一带的目的,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表达他随遇而安、自寻快乐的积极人生态度。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这三句与屈原密不可分。“泽国纫兰”出自《离骚》中的诗句“纫秋兰以为佩”;“江洲搴若”出自《湘夫人》中的“搴汀洲兮杜若”;“谁与招魂”中的“招魂”指的是宋玉为屈原所作的《招魂》作者徘徊在湘水之滨,隔着悠久的岁月向沉江而死的屈原致敬,其中也包含着对屈原处境与遭遇的深切理解。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暮色沉沉,苍梧黄陵山被晚霞笼罩,极目远望,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

  “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世态变化万千,长沙千百年来停留过多少遭逐的文人墨客,他们不受皇帝赏识被贬至此,只能用文字诉说心中的抑郁和愤懑。这样的历史至今仍在反复。可见作者名为吊古,实际上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感慨。他歌颂屈原,歌颂那些历史上同他一样徘徊湘水不得志的词人忠臣,实际上也在为自己明志。

  此曲蕴凄凉于苍劲之中,情真意切, 令人感动。

参考资料:
1、 (元)关汉卿著;方青羽著. 中侨彩图馆 元曲三百首彩图馆[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6.03. 第37页.
2、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 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9. 第71页

chángōng ·chángshāhuái怀

zhì yuándài 

zhāoyíngzhōubīn xiànghéngxúnshī xiāngshuǐxúnchūn guórènlán tīngzhōuqiānruò shuíwèizhāohún 
kōngduàncāngyún ànhuánglíngbǎoníngchén shìtàifēnfēn qiānchángshā chén 
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 “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 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 坡首肯之。
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¹,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 “遮个²是砖浮图³耶?”居士云:“有 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lóu)?” 坡首肯之。
译文:石塔前来向居士(指苏轼)告别,居士说:“我所经过的的别的地方都很平常,只是没有看到过一座石塔。”石塔竖立严肃地说:“难道连一座砖塔都没见过吗?”居士回答说:“那些(砖塔)是有缝隙的。”石塔回答:“没有缝隙怎么能包容世上的像蝼蚁一样的小生命的呢?”东坡居士立即点头同意(它的观点)。
注释:¹草草:匆忙、急遽。²遮个:即“这个”。遮,通“者”,这。³浮图:佛塔的音译。⁴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弱、地位低贱但却善于钻空子的小人。
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译文: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池阳今日似渔阳¹,大变凶年²作小康³
译文: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注释: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¹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²凶年:荒年。³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¹戎装²
译文: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作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¹
译文: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¹有逋(bū)²归未得,远闻仁政³还乡。
译文: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¹纵:即使。²逋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³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⁴旋:不久,即刻。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jiǎo)¹。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译文: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洁呢?
注释:¹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洁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zhōngqiūyuè ·zhōngqiūyuè

yǒuzhēn míngdài 

zhōngqiūyuè yuèdàozhōngqiūpiānjiǎojié piānjiǎojié zhīduōshǎo yīnqíngyuánquē 
yīnqíngyuánquēdōuxiūshuō qiěrénjiānhǎoshíjié hǎoshíjié yuànniánnián chángjiànzhōngqiūyuè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四月¹维夏,六月徂(cú)²。先祖匪人³,胡宁忍予
译文: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注释:¹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²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徂:往。³匪人:不是他人。⁴胡宁:为什么。⁵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秋日凄凄,百卉(huì)¹具腓(féi)²。胡离瘼(mò)³矣,爰(yuán)其适
译文:这晚秋的风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树木纷纷萎谢或凋零。身遭如此大难心内深忧痛,我到哪里存身啊方得安宁?
注释:¹卉:草的总名。²腓: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³瘼:病、痛苦。⁴爰:何。⁵适:往、去。⁶归:归宿。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冬日烈烈¹,飘风²(bō)³。民莫不穀(gǔ),我独何(hè)害?
译文:冬天是如此凛冽如此无情,呼啸着吹来这狂暴的寒风。天下的人儿个个都有好命,为什么惟独我遭受这不幸?
注释:¹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²飘风:疾风。³发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⁴榖:善、好。⁵何:通“荷”,承受。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山有嘉卉,侯栗(lì)¹梅。废²为残贼³,莫知其尤
译文: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贵花卉,既有栗子树也有那斗寒梅。如今遭难枝残叶落花枯萎,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罪。
注释:¹侯:有。²废:大。³残贼:残害。⁴尤:错。罪过。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¹彼泉水,载²清载浊。我日构³祸,曷(hé)能穀?
译文: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变混浊。孤独的我天天遭受这灾祸,谁知道何时我能够得善果?
注释:¹相:看。²载:又。³构:“遘”的假借字,遇。⁴曷:何。⁵云:语助词。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滔滔江汉¹,南国²之纪。尽瘁³以仕,宁莫我有
译文:滔滔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把个丰美的南国紧紧包络。我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当政者为什么不能善待我?
注释:¹江汉:长江、汉水。²南国:指南方各河流。³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⁴仕:任职。⁵有:通“友”,友爱,相亲。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匪鹑(chún)¹匪鸢(yuān)²,翰(hàn)³(lì)天。匪鳣(zhān)匪鲔(wěi),潜逃于渊。
译文:我本不是苍雕也不是鸷鸟,不能象它们一样直飞高天。我本不是鳣鱼也不是鲔鱼,不能象它们一样潜逃深渊。
注释:¹鹑:雕。²鸢:老鹰。³翰飞:高飞。⁴戾:至。⁵鱣:大鲤鱼。⁶鲔:鲟鱼。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山有蕨(jué)¹,隰有杞²(yí)³。君子作歌,维告哀。
译文:高高的山上生长蕨菜薇菜,低洼的湿地生长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处的我写此诗,渲泄我心中的悲苦与哀怜。
注释:¹蕨薇:两种野菜。²杞:枸杞。³桋:赤楝。⁴维:是。⁵以:用。

  此诗抒发了诗人构祸南谪的痛伤之情。作者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受着无穷的灾难。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从诗中“卒章显志”的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来看,诗中抒发了强烈的悲愤之情。后世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其情实与此诗一脉相通。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什么哀,这可从前面七章找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颠沛流离,遭贬谪,被窜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仓皇狼狈,犹如丧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的本身已够悲惨,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声中,可见诗人怨愤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汉,而是勋戚贵族的后裔。他说:现 在遭受莫大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会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荫庇?逝世的先人当然无辜,诗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当道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且未加眷顾,更何况他人。对照屈原《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用自己先祖的高贵,表示对楚怀王流放、迫害自己的不满,两者用意如出一辙。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经历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长途跋涉九个月,道途之凄怆艰辛,流放地的僻远蛮荒可想而知。二是写各季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热溽暑尽在不言中。“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天,盼望能熬出头,却不知路还远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萧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怒吼,严寒凛冽。人们蜷缩在家里,或围炉取暖,或饮酒作乐,他却要在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跋涉前进,那真是够悲哀的。用心境、环境烘托和加深对“哀”的表现,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顺便说一句,诗的第三章与《小雅·蓼莪》第五章几乎全同,这种句段互相移用的现象在《诗经》中并不罕见,原因可能是诗在当时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谣一样被广泛传诵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会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无缝,如同己出。

  后四章是“哀”的原由。前面三章给人迁徙动荡之感,四章起季节与地域都已相对静止,着重抒发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反思。四章点出莫名其妙地受谗毁中伤,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章“获罪之冤,实为残贼人所挤。‘废’字乃全篇眼目。”因为“废”,哀才接踵而至。五章追思遭“废”的缘故,当是不肯同流合污吧。泉水有清有浊,自己不能和光同尘,所以一天天遭祸、倒霉。屈原有一篇《渔父》,写他志尚高洁不同流俗而遭放逐,游于江潭。渔父对他“举世皆浊己独清”的品格进行批评劝导,屈子不为所动,渔父鼓枻而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意境颇与此章相通。

  诗人在流放地安顿后,在周围漫步,附近有山,山上有栗树梅树,山间还有潺潺流泉,山下则是波浪滔滔的长江、汉水,这就明确点出了放逐的地域在南国。长江汉水有条不紊地容纳统领着南方诸水系,而朝廷却纲纪弛败,忠奸莫辨,鞠躬尽瘁却不被信任重用。五章表明自己清白无辜,也包含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后世大诗人杜甫也继承了这种忠君爱国情操,他的《江汉》诗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古往今来,这种耿直倔强的“腐儒”真不少。

  七章继续写所见所思。雕鹰振翅在高空中翱翔,鲤和鲔在深水中潜游,它们能避开猎人的矰缴和渔夫的钓钩,全身远祸。诗人见了不禁神往,叹息道:可惜我不能像雕鹰鲤鲔那样,逃避那人间的桎梏与祸害。诗人脱离现实的向往与追求,也正反映了现实的黑暗与残暴。全诗以一己为代表,在暴露现实方面有相当深度与广度,不愧是现实主义的力作。

  这首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在写法上,大抵前两句言景,后两句抒情,景和情能丝丝入扣,融为一体,把“告哀”的主旨表现得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6-439

yuè

míng xiānqín 

yuèwéixià liùyuèshǔ xiānfěirén nìngrěn 

qiū bǎihuìféi luàn yuánshìguī 

dōnglièliè piāofēng mín hài 

shānyǒujiāhuì hóuhóuméi fèiwéicánzéi zhīyóu 

xiàngquánshuǐ zàiqīngzàizhuó gòuhuò yúnnéng 

tāotāojiānghàn nánguózhī jìncuìshì nìngyǒu 

fěichúnfěiyuān hànfēitiān fěizhānfěiwěi qiántáoyuān 

shānyǒujuéwēi yǒu jūnzuò wéigào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