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树浑连水,水沟不受潮。米盐江上舫,鱼菜市中桥。
雾树浑连水,水沟不受潮。米盐江上舫,鱼菜市中桥。
壮士宁辞辱,仙公会见招。边淮无酒禁,磊碨剩须浇。
壮士宁辞辱,仙公会见招。边淮无酒禁,磊碨剩须浇。

zhōuxíngshìèrshǒu--zhāngzhù

shùhúnliánshuǐshuǐgōushòucháoyánjiāngshàngfǎngcàishìzhōngqiáo

zhuàngshìníngxiāngōnghuìjiànzhāobiānhuáijiǔjìnlěiwèishèngjiāo

张翥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6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匈奴犹未灭¹,魏绛(jiàng)复从戎(róng)²
译文: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
注释:¹“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²“魏绛”句: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复:又。从戎:投军。戎:兵器,武器。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chàng)¹三河道²,言追六郡(jùn)³
译文: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
注释:¹怅别:充满惆怅地离别。²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³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雁山¹横代北²,狐塞(sài)³接云中
译文: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
注释:¹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²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³狐塞: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⁴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勿使燕(yān)¹上,惟²留汉将功。
译文: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注释:¹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勿使”两句:用窦宪典故。²惟,只。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sòngwèicóngjūn

chénáng tángdài 

xiōngyóuwèimiè wèijiàngcóngróng 
chàngbiésāndào yánzhuīliùjùnxióng 
yànshānhéngdàiběi sàijiēyúnzhōng 
shǐ使yānránshàng wéiliúhànjiànggōng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红藕¹花香到槛(jiàn)²频,可堪闲忆似花人³,旧欢如梦绝音尘
译文: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
注释:¹红藕:红莲的别称。²槛:栏杆,这里指亭栏。³似花人:与荷花一样艳丽的美人。⁴绝音尘:断绝了音信。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翠叠画屏山隐隐¹,冷铺文簟(diàn)水潾潾²,断魂何处一蝉新³
译文: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冰凉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如水波粼粼。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注释:¹“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²“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簟纹如水波潾潾。文,同“纹”。簟,竹席。³一蝉新:突然响起一声蝉鸣。

  李珣的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想念,写得清奇流丽,与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很有些不同。从横向看,倒是与南唐词风颇为接近。

  李珣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取的是同题材,不过时间稍有先后。从两词所用韵脚来看,五韵中有三韵相重,估计写作日期也不会相距太远。从内容来看,另一首写的是春天,寻“旧欢”不着,颇觉意外,所以情绪起伏较大。而这一首则写夏秋之际,已是痛定思痛,因此意蕴也就较前首更为婉约深沉。

  此词上片首句用的是传统的比兴手法。荷花发出阵阵幽香,不时地飘进廊槛上来。第二句即点出主题,由花香引发愁思,在百无聊赖中实在不堪回忆所爱之人。由于上句已经写明荷花,就使下句的“似花人”变得很具体。第三句进一步说明不堪回忆往事的缘由。旧欢已成梦幻,“她”也不会再来了。这就把词人的绝望心情和盘托出,足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此词下片写得很成功,历来为人所激赏。第一句写屏风,其上远山含翠,隐约多姿;第二句写竹席,其上竹枝如波纹,十分清澈,给人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虽然写的都是眼前景物,但用山水来象征词人与意中人的分离,是十分妥帖的。这两句在艺术上的确堪称杰构。首先,对仗十分工巧,又具有鲜明的词的特色,绝不混同于一般的律诗。其次,“冷铺文簟水潾潾”,比喻新奇,内涵丰富,既有季节特点,又有人的感受,写得十分出色。尤为难得的是,在连续两个佳句之后,并无“才尽”之感,最后一句竟又翻出新意:伤心的思绪在空中飘荡,突然听到一声蝉鸣。蝉鸣,既使作者回到了现实,又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余地。“断魂”二字,通过“一蝉新”告诉人们,无穷无尽的悲哀正在等待着词人。

  李珣《浣溪沙》共四首,笔触清丽,情深意切,正如《栩庄漫记》所说:“其词温厚而不儇薄。”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709-71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9-220

huànshā··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xún

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kānxiánshìhuārénjiùhuānmèngjuéyīnchén

cuìdiéhuàpíngshānyǐnyǐnlěngwéndiànshuǐlínlínduànhúnchùchánxīn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¹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注释:¹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¹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yāng)²
译文: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¹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²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62-164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3-534
3、 傅德岷.唐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83-185

jué

 tángdài 

chíjiāngshān 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róngfēiyàn shānuǎnshuìyuānyāng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译文: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船上的门帘刚闭还复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好山万皱¹无人见,都被斜阳拈(niān)²来。
译文:千皱万褶的好山无人能描绘,都被斜阳的余辉一一拈出来。
注释:¹皱:皱褶。²拈出:用两指夹出。
写船行过程中欣赏斜阳映山的景色。“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这两句意态安闲从容,画出在缓缓舟行中边饮酒边观赏景色的情景。“才闭又还开”,暗示一景刚过,一景旋来,启下两句。“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中国古代山水画,常用力描绘山的皱褶,这里用“万皱”来形容“好山”,正是将画法移于诗,用画笔来表现山之美。不过,这两句着重表现的却是“斜阳”对美的发现所起的作用。在平常情况下,“好山万皱”是不易被注意的,但在斜阳映照之下,山的每一皱褶毕露无遗,它的姿态美充分显示了出来。“拈”有拈取之义,用在这里,显得新颖生动。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159页

zhōuguòxiètánsānshǒu··sān--yángwàn

jiǔshíqīngliǎngbēichuánméncáiyòuháikāi

hǎoshānwànzhòurénjiàndōubèixiéyángniānchūlái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非银非水¹映窗²寒,试看晴空护玉盘³。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玉露初干。
译文: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注释:¹非银非水:不像银不似水。²窗:窗户。³玉盘:一轮玉盘。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huǎng)若轻霜抹玉栏。梦醒¹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²
译文: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注释:¹梦醒:一梦醒来。²隔帘看:隔帘遥观。

  这是香菱写的第二首咏月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中,香菱菱牢牢记住黛玉的话:“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结果,“放开”倒是做到了,却又偏偏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穿凿”。诚如宝钗所评论的。“不像吟月诗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写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题。只有到了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较之前诗“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表达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但是由于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仍不免又离开本题。诗的颈联同样有这种毛病,特别是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作一转折,才算符合律诗章法上的特点,但这一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仍紧紧沾滞于月色不放。这样,白粉之涂上台阶,轻霜之飘洒玉栏,虽然在形象上较为清晰,在诗境上也显得空灵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作深一层的拓展,因而诗的内容还不够深沉,意蕴还是不够醇厚。

  诗的结联两句,是全诗的意思的总括,可这里只说得个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挂。显然,由于前面内容不够充实,故诗的结穴仍不免分乏无力。但因作者注意绾合开头所咏之月轮,因而从结构上看,全诗还算是首尾圆整的。

xiānglíngyǒngyuè··èr--cáoxuěqín

fēiyínfēishuǐyìngchuānghánshìkànqíngkōngpándàndànméihuāxiāngrǎnliǔdàichūgàn

zhǐcánfěnjīnhuǎngruòqīngshuānglánmèngxǐng西lóurénjuéróngyóuliánk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