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有幽华,乃擅一国香。终年不自见,道路草木长。
中林有幽华,乃擅一国香。终年不自见,道路草木长。
应知当门病,要谢移根伤。终恐荷锄人,溯风袭流芳。
应知当门病,要谢移根伤。终恐荷锄人,溯风袭流芳。
纫之琼瑶佩,致彼君子堂。永捐盈腰艾,扈服不可忘。
纫之琼瑶佩,致彼君子堂。永捐盈腰艾,扈服不可忘。

fēngsòngqiándìngguóxiǎndàoèr--chéng

zhōnglínyǒuyōuhuánǎishànguóxiāngzhōngniánjiàndàocǎozhǎng

yīngzhīdāngménbìngyàoxiègēnshāngzhōngkǒngchúrénfēngliúfāng

rènzhīqióngyáopèizhìjūnzitángyǒngjuānyíngyāoàiwàng

程俱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5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fēi)霏漠漠¹²还凝(níng)³
译文:雪花打在竹丛和树枝上,不时发出沙沙响声;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下来,聚集在地面上。
注释:¹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无声。²散:飘散,指空中的雪。³凝:凝结、凝聚,指飘落后的雪。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岭梅谢后重妆蕊(ruǐ)¹,岩水²铺来却结冰。
译文: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却又结成寒冰。
注释:¹重妆蕊:指雪凝结在花谢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开放了一样。²岩水: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牢系鹿儿¹防猎客²,满添茶鼎(dǐng)³候吟僧(sēng)
译文:要把驯养的小鹿栓牢,严防它们乱跑而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煮茶的壶水添满,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尝、吟诗。
注释:¹鹿儿:驯养的小鹿。 ²猎客:打猎的人。³鼎:古时一种炊器,多为三足两耳的青铜制品。⁴僧:和尚。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好将膏雨¹同功力²,松径莓³(tái)又一层。
译文:可以将春雪同春雨的功劳相比;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注释:¹雨:滋润土地的雨水。 ²功力:功能,功劳。³莓:植物名,果实小,花托球形。⁴苔:植物名,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生在潮湿的地方。

  这首咏雪诗,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描绘,点明了时间地点与环境状况,形成了一幅别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图。

  首联第一句写春雪落竹丛,“无声”之中仿佛“有声",把春雪的那种温柔,缠绵和细密,写的惟妙惟肖,韵昧很浓。首联第二句写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态,把雪花密而无声的那种状态写的十分逼真,“散”和“凝”这一组反义词同时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从状态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点,矛盾而又统一,这样的雪才富有特色。

  颔联,第三句中的“重妆蕊",“妆蕊”本就是用来描写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对的却是雪白洁净的雪花,冬天刚刚过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这里点睛一笔,生动地再现了春雪缀满枝头,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千古名句有异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却结冰",写出了春雪带来的春寒,连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散都又重新结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为当时景色的大环境坐下了铺垫,不得不说,作者在词语的拿捏,内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颈联,第五、六两句则是平铺直叙地描写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动:系鹿防猎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通通的乡家活动,却在这里赋予了雪景的一种动感,动静结合,从朴实中见真感情,使整篇诗欣赏起来更富有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充分体现了山村农家的特点,诗中所描绘的这幅春日雪景也因这生动的农家描写而显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春雨素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赞美,而此处,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个字将春雪对大地做的贡献直接提升到了与春雨等价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无尽喜爱与赞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径”和“莓苔”两个意象将春雪所作的贡献具体化,正是因为春雪的滋润,这两种植物才会“又一层”,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在此处,也可见作者逻辑之严谨,思维之紧密。全诗以写景为主,虽无华丽之辞藻,却有真实之感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春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闲适、淡泊的特色,全诗读来朗朗上口,读者细细品味之时,脑袋中就能浮现出那样一番雪景,雪景无限风光,着实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程景新 ,邹同庆,关淑惠.咏雪古诗百首:海燕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chūnshānzhōngduìxuěyǒuzuò--xún

zhúshùshēnghuòyǒushēngfēifēisànháiníng

lǐngméixièhòuzhòngzhuāngruǐyánshuǐláiquèjiébīng

láo鹿érfánglièmǎntiānchádǐnghòuyínsēng

hǎojiānggāotónggōngsōngjìngméitáiyòucéng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大象¹²四时,功成者自去。
译文:天地四时自运转,完成功业当归还。
注释:二疏:指疏广与疏受,汉宣帝时兰陵(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人。疏广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任太子少傅,任职五年;疏广认为名已成立,不离去恐有后患,便与疏受一道辞职还乡。当离去时,公卿大夫等送行者车百辆,观者皆叹日:“贤哉二大夫。”皇帝和太子送给二疏很多财物,他们还乡后便以赐金日与亲友宾客宴饮共乐,而不留金为子孙置办房屋田产。事见《汉书·疏广传》。¹大象:指天,大自然。²转:运行。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借问¹衰周来²,几人得其趣³
译文:请问东周未世后,几人能把其意传?
注释:¹借问:请问。²衰周来:自东周末期以来。³趣:旨趣,意旨,道理。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游目¹汉廷中,二疏复²此举³
译文:放眼汉代朝廷内,二疏举止可称赞。
注释:¹游目:随意观览,这里是放眼、回顾的意思。²复:再,恢复。³此举:这种行为,指“功成者自去”。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高啸¹返旧居,长揖(yī)²储君傅³
译文:欢快高歌返故乡,告别太子长辞官。
注释:¹高啸:犹高歌,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²长揖:旧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的相见或道别的礼节。《汉书·高帝纪上》:“郦生不拜,长揖。”诗中是指辞谢。³储君傅:指太子大傅与太子少傅的职位。储君:太子。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jiàn)¹²皇朝,华轩³道路。
译文:皇朝官吏皆出送,华贵轻车填路问。
注释:¹饯送:以酒食送行。²倾:尽。³华轩:华贵的轻车,指富贵者乘坐的车子。⁴盈:满。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离别情所悲,余荣¹何足顾!
译文:悲叹之情为送别,荣华富贵岂足恋!
注释:¹余荣:剩下的荣华。即指二疏所辞去的官职俸禄。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事胜¹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译文:德操高尚感行人,贤哉之誉岂一般!
注释:¹胜:盛大,佳妙。贤哉岂常誉:《汉书·疏广传》:“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位。”²常:普通,一般。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yān)¹阎里²欢,所营非近务³
译文:乡里安逸相聚欢,经营之事不简单。
注释:¹厌厌:安逸、安详的样子。²阎里:乡里。³近务:眼前之事,指日常平凡的事情。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促席¹²故老,挥觞(shāng)³平素
译文:邀来故老促席坐,饮酒共将往事谈。
注释:¹促席:接席,座位靠近。表示亲近。²延:邀请。³挥觞:举杯,指饮酒。⁴道:叙说。⁵平素:指往日的事情。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问金终寄心¹,清言²晓未悟³
译文:儿女关心遗产事,疏广晓谕出清言。
注释:¹问金终寄心:指疏广的子孙托人间疏广,给他们留下多少钱财以置办房舍田产。寄心:藏在心中的想法,关心。²清言:指疏广所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等语。³晓未悟:晓谕不明白的人。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放意¹乐余年²,遑(huáng)(xù)身后虑³
译文:纵情享乐度余年,死后之事不挂牵。
注释:¹放意:纵情。²余年:剩下的岁月,指晚年。³遑恤身后虑:哪有闲暇考虑死后的事。遑:闲暇。恤:忧虑。《诗经·邶风·谷风》:“遑恤我后。”《笺》:“追,暇也。恤,忧也。”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谁云其人¹亡,久而道²³
译文:谁说二疏已亡去?日久其德更粲然。
注释:¹其人:指二疏。²道:做人之道,指清操。³弥:更加。⁴著:显著,昭著,指广为人知。

  此诗内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头的六句,为作者对二疏实现“功成者自去”之目标的积极评价;第二部分是继之的八句,是作者根据史实描写二疏辞官回到乡里的场面;第三部分开头八句笔法一转,描写二疏归乡后所过的自由自在的日子,以及他们不屑于“近务”而每日邀请在一起饮宴的情景,接着告诫亲族不要过分关注钱财之事,最后以二疏所奉行的“道”经过时间的洗礼仍闪耀着光辉作结。

  此诗在陶渊明的作品中不算很重要,但仍大有意味。诗的写法基本是敷衍史传,这本是咏史诗的老传统,自班固《咏史》以下,作品指不胜屈,陶渊明的高明之处在于“据事直书,而寄托之意自见”。当然,陶渊明也有自己的选择和重点,他固然关注二疏的功成身退,似有自喻之意,而重点并不在此,诗中尤其强调的是疏广“放意乐馀年”,不让子女当“啃老族”——这也曲折地表达了他本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写得最传神的是“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这四句。疏广之“问金”是为了“寄心”,不同于一般的查账,他的意思一时未被其族人理解,因此有必要“清言晓未悟”。“问金”,即指《问书·疏广传》所载:“数问其家金馀尚有几所。”查询还剩下多少钱,是为了把它花光。此事最能表现疏广的风流旷达与深谋远虑。金钱在实际生活中大有作用,关键要看怎么弄钱、怎么花钱。疏广的那一大笔钱来自皇家的恩赐,来路是光明正大、完全合法的,不打算留给子女,则是怕他们因此而损志、益过——他为下一代考虑得很深远。陶渊明最重视的正是疏广拿来开导未觉悟者的那十六字“清言”。

  陶渊明也是不忌讳谈钱的,据《宋书》本传载,陶渊明很明确地“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归隐也得有一定的本钱。他在《归去来兮辞》的序里说过,到彭泽去当县令,就是想弄点“公田之利”来喝酒,说法比较风雅,而不讳言过日子要花钱。然而他同疏广一样,也不打算给子女留下多少钱——事实上他也没有什么钱,想通这样的道理就显得更为必要。

  其实,在陶渊明之前,西晋诗人张协已先写过一首咏二疏的《咏史》诗:“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蔼蔼东门外,群公祖二疏。朱轩曜京城,供帐临长衢。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行人为陨涕,贤哉此丈夫!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顾谓四座宾,多财为累愚。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俱。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张协也是根据《问书·疏广传》加以敷衍,他也关注到“多财为累愚”这样的道理,内容与陶诗大同小异;但二者之间尚有细微的差别。一是张诗多有教训别人的气味,与陶渊明的读书得间、与古人共鸣有所不同;二是张诗大抵平均使用力量,完全按史传材料敷衍,看不出独特的心得和立言的重点。当然,张协是很优秀的诗人,其人被钟嵘的《诗品》列入上品,称为“旷代之高手”,他这首诗曾被收入萧统的《文选》,但其水平离陶渊明的《咏二疏》尚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28-231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译文:青山环绕在你的屋上,溪水周流在你的屋基。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中有五亩园¹,花竹秀而野。
译文:中间有五亩园林,花竹秀美而充满野意。
注释:¹五亩园:泛指园林,五亩非实指。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
花香袭杖屦(jù)¹,竹色侵盏斝(jiǎ)²
译文:花香扑上你手杖和鞋履,竹色沉浸到你酒杯里。
注释:¹杖屦:手杖与鞋子。²盏斝:即指酒杯,斝,古代铜制酒器,似爵而较大。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zūn)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译文:你畅饮美酒度着余春,悠然的棋局消磨了炎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¹
译文:洛阳自古以来多有名士,风俗至今还十分尔雅。
注释:¹尔雅:谓近于雅正。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先生卧不出¹,冠盖²倾洛社³
译文:竹生您闲卧不出,名流却聚集到你的家。
注释:¹不出:谓不出仕朝廷。熙宁三年(1070),神宗任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光上疏力辞,请求外任。²冠盖:本指官员,此指名流。³洛社: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爱香山之胜,与僧满如等结社于此,号称“洛社”,此借指司马光与富弼等人。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译文:古人虽说过和众人听乐更加快乐,而您,却标榜是一个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才全德不形¹,所贵知我寡。
译文:您才智完备德不外露,珍视的是极少有人了解我。
注释:¹“才全”句:《庄子·德充符》:“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不外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才全,才智完备。德不形,有最高的道德修养而不外露。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译文:但又是为了什么您竟使海内的人都盼望您陶冶天下?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译文:小孩子知道君实的大名,贩夫走卒也懂得崇敬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¹
译文:背负着这样的盛誉您能逃往何处?造物者最终不会舍弃我们。
注释:¹不我舍:“不舍我”的倒文。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zhě)¹
译文:近些年声名追逐着我们,这罪过是老天爷所加。
注释:¹赭:指赤褐色衣,古代囚徒穿红衣,因亦称罪人为赭衣。此处谓加罪于身。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yīn)¹
译文:我倒真要拍手笑您竹生,连年来沉默不言装聋作哑。
注释:¹喑哑:喻沉默不言。

  这首诗首先描写了独乐园的自然环境与园中景物,并设想园主人饮酒下棋的闲适生活。然后委婉地叙述司马光虽云“独乐”,而实际上洛阳名士定将聚集在他周围,标榜“独乐”,其实内里有许多难言的隐衷,诗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理解。诗中又用《庄子·德充符》及老子句意,赞誉司马光才全德充,众望所归,“天下之人冀其复用于朝”,他想要逃名避世,怕是难以办到,于理亦不合。篇末几句便以嬉笑戏谑的口吻激励司马光,当以政事为重,不宜一味装聋作哑,表达了对他真实地发表政见以及盼其重新入朝执政的殷切希望。此诗观点鲜明,议论直率大胆。

  诗的主旨,据苏轼《乌台诗案》自言:“此诗言四海望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全诗分四段:

  “青山在屋上”八句为第一段,正写独乐园。前四句写园的自然环境、园中景物;后四句以花、竹、棋、酒概括园中乐事。据《独乐园记》:园中有见山台,可以望见万安、轩辕、太室诸山;又有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侧”说的就这样的景致。园内又有浇花亭、种竹斋,故说“花竹秀而野”。诗的首四句形象地概括了《独乐园记》文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纪昀评价“直起脱洒”是恰当的。据李格非《洛阳名园记》:“独乐园极卑小,不可与他园班。”此诗用自然脱洒的笔调极写园的朴野之趣,是和园的“卑小”和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相一致的。又,如前所述,苏轼并未亲涉园地,只是根据《独乐园记》的内容加以概括,如果写景过细,反而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党。胡应麟《诗薮》讥此四句为“乐天声口”,“失之太平”,“取法”太“近”,意思是说它缺乏盛唐诗人的那种“高格响调”。他不理解诗人的审美情趣是不能离开审美对象的特征的。

  “洛阳古多士”六句为第二段,是由“独乐”二字生发出来的文字。马永卿《元城语录》说司马光把园名叫做“独乐”,是因为“自伤不得与众同也”。这虽是司马光《独乐园记》文中所包含的意思,但说得太直露,太简单。苏轼这里却放开一步,绕一个弯,从“与众乐”中来突出“独乐”,更觉深婉有致。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名流荟萃的地方,风俗淳美,即使高卧不出,周围的朋友也会云集在周围,那是不可能不“与众乐”的;所以用“独乐”来命名,并非真有遁世绝俗之意,只不过是“有心人别有怀抱”罢了。“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二句,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用意略同。司马光的《独乐园记》文和诗,其弦外之音,都流露出一种失职者的不平,苏轼深知此意,但说得十分委婉、曲折,所谓露中有含,透中有皱,最是行文妙处。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爱香山之胜,与僧如满等结社于此,号称“洛社”,此借用以指司马光在洛阳的朋友们。

  “才全德不形”以下八句是第三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一段承接上文“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这层意思加以发展,先引老子、庄子之语作一顿挫,随即递入全诗的主旨。“才全德不形”,用《庄子》原话。《庄子·德充符》篇说,卫国有个叫哀骀它的人,外貌十分丑陋,但在他身上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无论男女,都会受到他的吸引,离不开他。鲁哀公和他相处不久,竟至甘心情愿想把国政交托给他,还生怕他不肯接受。庄子说,这是由于他“才全而德不形”。所谓“才全”,按照庄子的意思就是把生死、得失、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与誉,乃至饥渴、寒暑等等都看成是一种自然变化,而不让它扰乱自己的心灵。所谓“德不形”,意谓德不外露。德是最纯美的内心修养,虽不露于外,外物却会自自然然来亲附你,离不开你。按照《老子》的说法:“知我者希,则我贵矣。”人是愈不出名愈好的。就算无求于世,把毁誉、得失看得很淡,但如果才德俱全,众望所归,想逃脱名声也是不可能的。《渑水燕谈录》:“司马文正公以高才全德,大得中外之望。士大夫识与不识,称之曰君实;下至闾阎畎亩、匹夫匹妇,莫不能道司马公。身退十余年,而天下之人日冀其复用于朝。”诗中“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司马光是当时反对派的旗帜,士大夫不满新法的,寄希望于司马光的起用。《乌台诗案》里说:“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意亦讥朝廷新法不便,终用光改变此法也。”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名声逐吾辈”四句是第四段,把诗人自己摆进去了。诗人说,我们都背上了名气太大这个包袱,用道家的话说,真所谓“天之谬民”,是无法推卸自己的责任的。奇怪的是你近年却装聋作哑,不肯发表意见了。《乌合诗案》说:“意望光依前上言攻击新法也。”《东都事略》记司马光退居洛阳,“自是绝口不论事”。司马光自己也曾在神宗面前公开承认说自己“敢言不如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像苏轼那么天真,他是很老练的。

  此诗借“题独乐园”的题目,对司马光的德业、抱负、威望、处境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进行了深微的描写和刻画。在当时的党派斗争中,这是一个很尖锐的政治主题,苏轼向来是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的。全诗于脱洒自然中别有一种精悍之气,苏轼前期的作品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82-384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¹逐花阴²转,万事长看鬓(bìn)发知。
译文:那是为着什么闲愁才这样愁眉不展的呢?还不是由于老来无奈,百无心绪的晚景堪悲啊!人生百年,只不过像是阳光移动着花影那么飘忽匆忙。每当对镜看到自己的两鬓渐成斑白,更感到心灰意懒,万事皆空啊!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重九:旧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¹旋:渐。²花阴:花荫。阴,同“荫”。
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溪上枕(zhěn)¹,竹间棋²。怕寻酒伴懒(lǎn)吟诗。十分³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译文:每日来只是溪头醉饮,竹林对弈,打发着这闲暇的岁月,哪儿还有邀朋呼醉、作赋吟诗的旧时豪兴呢?当年那逞强好胜、遇事不甘人后的精神意气如今安在呢?所余只不过是年来久病初起时的弱不禁风了啊!
注释:¹溪上枕:喻隐居生活。²竹间棋:喻隐居生活。³十分:全部。⁴筋力:犹体力。⁵年时:往年。

  这首词是于重九席上吟咏老人心怀的,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喟。全词以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既写自己衰老的形态,又写自己不服老的精神,沉郁苍凉,显示出作者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力求超越自我,获取心理平衡的努力。

  开头二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感喟人生,点出题旨。“有甚闲愁可皱眉”,实际是说自己愁眉不展,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闲愁。作者接下指出为什么要皱眉头,主要是因有老人心怀,故无情无绪,往往自伤自悲。在这里,作者强调了老人心怀,点出了题意。作者的老人心怀也不是否凭空产生的。作者在《满江红》(曲几团蒲)词中借朋友之口劝他:“万自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而在《满庭芳》(西崦斜阳)中又说:“无穷身外自,百年能几,一醉都休。”这一切都表明他想极力超拔人生困境,但终究不易,“百年”二句写出了他对人生困境的觉悟与认识。前一句是说人生百年,转眼即逝;而后一句则是说世路坎坷,壮志莫伸,人情冷暖,晚景落寞,这一切的磨难,都在自己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回首往自,反思人生,使他产生了某种空漠感和幻灭感,故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他来说,枕流洗耳的高洁,竹间下棋的幽雅,饮酒赋诗的超逸,乃至访亲问友的欢快,一概没有兴趣,也懒于去学去做。“溪上枕”三句,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淡漠。但人生的遗憾,并没有使他走上颓唐和玩世。他还是要乐观地面对现实。故词的结尾二句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指出现在所说的我身体强健也好,还是说我十分精神也好,都是相对的,是和“年时病起时”相比较而言的。这样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点出了产生老年心怀的原因,还表现了作者力求超拔人生困境的潇洒的生活态度,意义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6:456-457

zhètiān··zhòngjiǔshàngzài--xīn

yǒushénxiánchóuzhòuméilǎo怀huáishāngbēibǎiniánxuánzhúhuāyīnzhuǎnwànshìzhǎngkànbìnzhī

shàngzhěnzhújiānxúnjiǔbànlǎnyínshīshífēnjīnkuāqiángjiànzhǐniánshíbìngshí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译文: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秦有六国¹,兢(jīng)兢以强;六国既除,訑(yí)²乃亡。晋败楚鄢(yān)³,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wù)(zāng),孟死臧恤(xù),“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shěn)¹⁰今之人,曾不是思。
译文: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灭亡后,秦国骄傲自满,不久就覆灭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应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恨大夫臧孙纥,孟孙速死后,臧孙纥感到忧虑;臧孙纥去孟孙速家里吊丧,哭得很悲伤,说孟孙速憎恶我,这就好像是能够帮助我治病的良药,现在孟孙速死了,没有了药物,我也无法久活。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
注释:¹六国:指战国时期与秦国争雄的楚、齐、燕、韩、赵、魏。²訑訑:骄傲自满的样子。³鄢:鄢陵,今属河南。⁴范文:范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⁵造怨:生怨。⁶孟孙:孟孙速,春秋时鲁国大夫。⁷恶:憎恶。⁸臧:臧孙纥,春秋时鲁国大夫。⁹药石:药物和治病的石针。¹⁰矧:况且,何况。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jīn)¹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mào)²。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译文: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有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骄傲自满,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就会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节制的人,不是傻瓜就是混蛋。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
注释:¹矜:自夸。²耄:年老,昏乱。

  这篇散文精辟阐明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质外,正文基本上是韵文,隔句或逐句押韵,语言古朴精简,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戒”体文章。

  《敌戒》是作者在永州时所作。这篇短文,144个字,从秦灭六国后因自满而亡、晋厉公战胜楚国后反而招致内乱,以及臧孙纥对憎恶自己的孟孙速之死发出感叹这三个事例,鲜明地指出:敌人的存在虽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强的敌情观念,能够以敌为戒,常备不懈,奋发图强,就能够转害为利。

  作者用正反面的历史事实证明了“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客观规律,批判了“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形而上学思想,告诫统治集团要居安思危,表明柳宗元已经认识到对立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8-200
2、 柳宗元.柳宗元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245

jiè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iēzhīzhīchóu érzhīwéizhīyóu jiēzhīzhīhài érzhīwéizhī 

    qínyǒuliùguó jīngjīngqiáng liùguóchú nǎiwáng jìnbàichǔyān fànwénwéihuàn zhī guózàoyuàn mèngsūnzāng mèngzāng  yàoshí wáng  zhìnéngzhīzhī yóuwēi shěnjīnzhīrén zēngshì 

    cúnér ér fèibèiyíng zhīwéi cúnmièhuò zhàoguò yǒunéngzhī dàomíng chéngbìngshòu寿 jīnzhuàngbào zòngjiè fěimào zuòjièshī zhěji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