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一春台,好在四夷守。持盈何足道,饱德醉以酒。
太平一春台,好在四夷守。持盈何足道,饱德醉以酒。
君为乐歌词,嘉瑞无不有。不知府中士,谁子号称首。
君为乐歌词,嘉瑞无不有。不知府中士,谁子号称首。
如君真妩媚,孰谓施嫱丑。故应洗馀累,令君继温柳。
如君真妩媚,孰谓施嫱丑。故应洗馀累,令君继温柳。

jiāngzàipiān--chéng

tàipíngchūntáihǎozàishǒuchíyíngdàobǎozuìjiǔ

jūnwèijiāruìyǒuzhīzhōngshìshuízihàochēngshǒu

jūnzhēnmèishúwèishīqiángchǒuyīnglèilìngjūnwēnliǔ

程俱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5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力学如力耕(gēng)¹,勤惰(duò)²自知。
译文: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注释:¹力耕:努力耕作。²尔:你。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但使书种¹多,会有岁稔(rěn)²时。
译文: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注释:¹书种:书的种类。²岁稔:年成丰熟。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yǐng)¹登楼齐望华。
译文:昨夜越州城大雪纷飞,今天我登上城楼,眺望着雪后放晴的美景。
注释:¹郢客:指诗人。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pǔ)上更飘纱。
译文:城外夏禹坛前堆积的雪如莹莹白玉,远处的西齐浦也好似蒙上了朦胧面纱。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帘栊¹向晚寒风度,睥(pì)(nì)²初晴落景斜。
译文:城楼的帘下窗间,在这日暮时分有寒风劲吹,城墙外的落日楼头有斜晖倾洒。
注释:¹帘栊:窗帘和窗牖。²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译文:极目远望,清冷的暮色中,还有几处微明的灯火,湖山的青影映照着这越地的人家。

  登高望远,饮酒赋诗,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之所好。胸中垒块、喜怒哀乐,遐思迩想之后,往往与眼前景物合而为一,物我两忘,从而进入一个奇妙的境界。只不过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多悲戚、哀愁、失落,少欢欣、感奋、快意。谢灵运仕途失意,初春登池上楼,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美景情有独钟,退而凝思,却发出“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的感喟,很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李白最倾心的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非常有名,他对“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佳境赞叹有加,但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乡之思油然而生,于是有了“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的伤悼。陈子昂登幽州台,满目萧然,一片苍茫,怀才不遇之怨溢于言表;杜甫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登高的感想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登凤凰台,江流历史皆讽以朝政;崔颢上黄鹤楼,眼前所见全化为乡愁。李后主是亡国之君,他“无言独上西楼”,形影相吊,凡触目者,都可伤心;王安石乃改革之士,“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盈怀者,惟有忧国忧民之情。张继一生并无太多坎坷,但由于时代、社会等原因,他登高时也难越伤感哀愁之壑。

  张继擅长写景,常寓诚挚的感情于生动的写景之中,雪霁登楼,其情与景、意与象在他的笔下实现了完美结合,达到了浑然莫辨的境界。

  云开雪霁之时,诗人登上古郡城楼,近观远眺,玉砌银妆,洁白、秀美、静谧,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心灵因之净化,愉悦非常。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郢楚游子避难而到吴越之郡,欣喜之余,却有特别的感悟:不远处的卧龙山上,有春秋越大夫文种的坟茔,想当年,他为越国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却被勾践赐剑自杀;远眺处,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积雪聚玉,洁美无比,这位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的古贤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换一个方位看,西施浣纱的水滨似有素绢白纱在眼前晃动,只可惜这位受命于国难之时的绝代佳人香销玉殒之后,还遭世人非议责难。诗人缘情写景,已入有我之境,感情极为复杂难状,集赞叹、仰慕、惋惜于一墨,进而对安史之乱后避难江南的颠沛生活忧恐不已,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日渐衰微的唐王朝有所影射。所以,向晚时分,倍觉清冷,只好放下窗帘,无心再去欣赏那落日余辉下的“红装素裹”之景;这时红日渐隐,卧龙山的风光与镜湖的景色尚清晰可辨,令诗人悲欣交集。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首联为“起”,景色秀美怡人,即使落魄避难之人,也不可能视而不见;颔联是“伏”,悼古伤今,赞叹兼之;颈联再一“伏”,直面现实,感情似已跌入低谷;尾联略一“起”,照应首联,有“微明”,见“清映”,多少给人一些慰藉。是情是景,确已浑然莫辨。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爱汝(rǔ)¹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²相鲜新。
译文:最喜欢玉山草堂的幽静了,秋天时候空气清爽环境一片新鲜。
注释:¹爱汝:喜欢到了极致。²高秋爽气: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有时自发钟磬(qìng)¹响,落日更见渔樵²人。
译文:若隐若现的钟声时常响起,夕阳西下渔夫樵农收工归家。
注释:¹钟磬:指钟﹑磬之声。²渔樵:打渔砍柴。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¹底芹。
译文:搬来白鸦谷种的粟,在青泥坊和着杂粮做成米饭。
注释:¹白鸦谷、青泥坊:皆地名。《长安志》:白鸦谷,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其地宜栗。又:青泥城,在蓝田县南七里。《水经注》:泥水历晓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亦谓之青泥城。考《晋中兴书》:桓温伐符健,遣京兆太守薛珍击青芹城,破之。即其处。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yún)¹
译文:为什么要去为国事而忧心呢?这样闭门听松竹的日子不是挺好?
注释:¹松筠:松树和竹子。

cuīshìdōngshāncǎotáng

 tángdài 

àishāncǎotángjìng gāoqiūshuǎngxiāngxiǎnxīn 
yǒushízhōngqìngxiǎng luògèngjiànqiáorén 
pánbáikǒu fànzhǔqīngfāngqín 
wéi西zhuāngwángshì cháiménkōngsuǒsōngyún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九嶷(yí)¹上白云飞,帝子²乘风下翠微³
译文: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注释:¹九嶷山:地名,出自《水经注》。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中国名山之一。²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³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译文: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¹人歌动地诗。
译文: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注释:¹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我欲因之梦寥(liáo)廓,芙蓉国¹里尽朝晖。
译文: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¹芙蓉国:指湖南省。

  此诗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从中固然可以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但它却也表现了毛泽东对家乡人民克服困难的殷般期待,以及毛泽东藐视困难欲战而胜之的坚强意志。古代湖南盛产木芙蓉,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一般人认为这是毛泽东诗中“芙蓉国”的出典。但中有一首诗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我以为,娴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毛泽东不会不想到它。

  因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诗,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如前所述,这首诗是对古典诗歌中友情诗传统的创造性发展。正是因为古人写友情时视野毕竟有限,格局有的比较狭窄,常常限于个人的天地之间,如明代邢昉的“胸前千斛泪如澜,为不逢君未可弹。何日尽情拼一哭,两人相对却成欢”(《寄吴见未》),如明代顾起元的“与君相见倍相亲,忽漫分携更怆神。此夜高歌在燕市,不知肝胆向何人”(《送顾考敷南还》)等等,均是如此。而毛泽东的《答友人》与它们比较起来,不仅可见新旧之别,古今之异,而且可见毛泽东作品境界之高远。

  毛泽东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巨细映衬、点面相形的典范之作。意笔与工笔,概括和精巧,粗犷与细腻,是艺术形象造型的两种不同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擅长于思想辩证法的毛泽东,同样讲究艺术的辩证法。毛泽东的诗词包括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作创造性的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往往神驰寰宇而目空今古。但是,从诗艺而言,一味豪壮,常常就会空无依傍,大而无当,等而下之的就会堕入凌厉叫嚣之途;一味工细,则容易流于琐屑平庸,天地狭窄,等而下之的就会流于晦涩苍白之境。只有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才会大而不空,小而不仄,大小互补,相得益彰。因此,毛泽东既常以其如椽的健笔,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以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唯其如此大小结合、巨细映衬,才能创造出豪气干云而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yǒuré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iǔshānshàngbáiyúnfēi chéngfēngxiàcuìwēi 
bānzhúzhīqiānlèi hóngxiáwànduǒbǎichóng 
dòngtíngyǒngliántiānxuě chángdǎoréndòngshī 
yīnzhīmèngliáokuò róngguójìnzhāohuī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太昊(hào)之母,居于华胥(xū)¹之渚(zhǔ),履²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shēn)³,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译文:伏羲的母亲,住在华胥国河畔,看到河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便去踩这巨人的脚印,她踩后便有某种奇特的感觉,彩虹环绕着她,后来她就怀孕了,在成纪生下一个男孩,以木德为王,以风为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