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山川少雄远,此中形势如江南。当年伯符亦浪出,三雄相视徒眈眈。
东吴山川少雄远,此中形势如江南。当年伯符亦浪出,三雄相视徒眈眈。

dēngyángguānèr--chéng

dōngshānchuānshǎoxióngyuǎnzhōngxíngshìjiāngnándāngniánlàngchūsānxióngxiāngshìdāndān

程俱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5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鋋。
刃血攻聊¹已越年²,竟凭儒术³罢戈(gē)(chán)
译文:当年的“聊城之战”整整持续了一年齐军都未攻下,最后竟然只用攻心之术就大败燕军。
注释:¹刃血攻聊:指战国时期破燕复齐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聊城之战”。²已越年:聊城之战中,由于守聊燕军拼死抵抗,齐军久攻不下,战争持续一年之久。³儒术:指鲁仲连采取攻心战术通过和平方式使燕军投降。
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
田单¹漫逞(chěng)烧牛计²,一箭³终输鲁仲连
译文:田单使用“火牛阵”抵御燕军攻打,最后却因鲁仲连的一封劝降书而军心涣散,不得不撤兵。
注释:田¹田单:齐国将领,破燕复齐战争的军事统帅。²烧牛计:指破燕复齐的经典战役“火牛阵”。³一箭:鲁仲连把劝降书绑在箭上射进聊城,瓦解守聊燕军的士气,使之最终放弃聊城撤兵。⁴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贤士。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战国时期乐毅伐齐直至破燕复齐战争的历史事件为题材,说明了鲁仲连采取攻心战术和平解决战争的明智手段较之田单穷兵黩武的战术更胜一筹,赞颂了鲁仲连高度的战争智慧。

liáochéng--wāngzūn

rènxuègōngliáoyuèniánjìngpíngshùchán

tiándānmànchěngshāoniújiànzhōngshūzhònglián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不相见,动如¹(shēn)与商²
译文: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注释:¹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²参与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译文: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¹
译文: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注释:¹苍:灰白色。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访旧¹半为鬼,惊呼²热中肠。
译文: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注释:¹访旧:一作“访问”。²惊呼:一作“呜呼”。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译文: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háng)¹
译文: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注释:¹成行:儿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怡然敬父执¹,问我来何方。
译文: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注释:¹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问答乃未已¹,驱儿²³酒浆。
译文: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注释:¹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²驱儿:一作“儿女”。³罗:罗列酒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¹黄粱²
译文: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注释:¹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²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¹称会面难,一举累²十觞(shāng)³
译文: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注释:¹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²累:接连。³觞:酒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¹
译文: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注释:¹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¹,世事²两茫茫³
译文: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注释:山岳:指西岳华山。²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开头四句说,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今夜又是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四句是说,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古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的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的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没想到我们已分别二十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伤痛。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这两句是说,相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四句是说,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的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这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笔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谊。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的带过,可见其裁剪精炼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两句是说,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从中看到处士的热情款待:酒是让儿子立刻去张罗的佳酿,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是说,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一连喝干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这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的点出了今昔的感受,总束上文。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末两句是说,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末两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寻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zèngwèichǔshì

 tángdài 

rénshēngxiāngjiàn dòngshēnshāng 
jīn gòngdēngzhúguāng 
shàozhuàngnéngshí bìncāng 
fǎng访jiùbànwéiguǐ jīngzhōngcháng 
yānzhīèrshízǎi chóngshàngjūntáng 
biéjūnwèihūn érchéngháng 
ránjìngzhí wènláifāng 
wènnǎiwèi érluójiǔjiāng  (nǎiwèizuò wèi érzuò ér )
 chūnjiǔ xīnchuījiànhuángliáng 
zhǔchēnghuìmiànnán lěishíshāng 
shíshāngzuì gǎncháng 
míngshānyuè shìshìliǎngmángmáng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自我从宦(huàn)¹,七年在长安²
译文:自从我做官,已经在长安呆了七年了。
注释:¹宦游:做官。白居易从二十八岁时考科举,开始走上入仕道路。²七年:从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白居易均在长安先后参加进士、特科等考试。
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
所得唯元君¹,乃知定交²难。
译文: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个,这才知道成为挚交有多艰难。
注释:¹元君:元稹。²定交:成为挚交。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山上苗¹?径寸无岁寒。
译文:难道没有小人物么?有却经不住一年一度的寒风。
注释:¹山上苗:比喻奸佞小人,以同利为朋。经不得风吹雨打。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岂无要津¹水?咫(zhǐ)尺有波澜。
译文:难道没有身居要职的大人物么?近在咫尺,但脸色说变就变。
注释:¹要津:比喻显要的地位,其本义指水陆冲要之地。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之子¹异于是,久要誓不谖(xuān)²
译文:元稹与他们的不同就是,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誓言。
注释:¹之子:这人,即元稹。²谖:忘记。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译文:像是没有波澜的古井之水,又像是秋天节节分明的竹杆。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¹
译文:我们结为好友已经满三年了。
注释:¹“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说结为好友,已满三年。岁阑,岁终。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译文:二人一起骑马赏花,也一起在雪中共饮。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衡门¹相逢迎,不具²带与冠。
译文:在家中迎接彼此,根本不需要穿戴发带与发冠。
注释:¹衡门:指代白居易长安居所。²具:穿戴。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译文:二人既可以在春日睡到太阳高照,也可以在秋夜畅聊到深夜。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不为¹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译文:二人交好不是因为一起登科,也不是因为同署官位。
注释:¹为:因为。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所合在方寸¹,心源¹无异端。
译文:只是因为二人心意相契合,内心深处没有异念杂想。
注释:¹方寸:指心。²心源:内心。

  这首诗通过写二人一同出游,一起饮酒,畅谈至深夜的经历,写出作者对元稹的欣赏之情,以及对他们友谊的珍惜之情。诗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从这首诗可以见出,诗人在长安做官的这几年,在交友方面是有教训的,他曾真诚地想结交一些年相若道相近的同辈人,但在政治的风浪中很多人都放弃了自己的节操,也曾为了事业、前途而去攀附过一些达官贵人,但人家时不时地给脸色看。正是在诗人处于交友的怪圈时,元稹出现了。

  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之一,二人同登科,同署官,又有同样的文学观念,他们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史称“元白”,是彼此一生的知己。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与元稹的友情。唐诗中吟咏友情的诗很多,此诗当属其中佳作之一,诗中所谓“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的生活情状,是二人交游生活的生动描绘。只有相知甚深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俗礼。这样的生活大有出世之感,充满了一种士大夫式的理想情致。在这样的描写之后,篇末突然一个简括的收笔,点出了二人友谊的实质:“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只有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当是亘古不变的交友之道。

  “有节秋竹竿”是全诗的主旨。元稹在后来的和诗中,也拈出此句着笔。这是元白彼此对“孤且直”的赞许,也是元白为人处世做官的原则,足以说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当时刚正不阿的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
1、 费如明选注.唐宋诗词赏析 白居易诗赏析:海南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13页
2、 张黔,吕静平著.白居易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4:第35页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水天向晚¹碧沉沉²,树影霞光重叠深。
译文:将晚未晚时,湖光天色渐渐转成深碧色,夕阳映照下,秋树上的红叶与天上的霞光重叠交映,如火如荼。
注释:湖:指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2213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屿数十个,以洞庭西山和马迹山最大。¹向晚:将晚未晚。²沉沉:水天渐渐转暗的样子。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浸月冷波千顷¹²,苞³霜新橘万株金。
译文:夜幕降临,朗月升起,皎洁的月光侵入水中,辉映着深秋清冷的湖面,千顷波光如练;及至天色渐明,秋霜落下,湖畔万树新橘披着晶莹的霜花,化出一片金色。
注释:¹千顷:形容太湖水面宽广辽阔。一顷为十五亩。²练:白色的丝绢。³苞:同“包”,裹之意。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幸无案牍¹何妨醉,纵²有笙歌³不废吟。
译文:幸好没有公事文书需要处理,何妨到太湖上尽情一醉呢。虽能吹笙唱歌,但也代替不了吟诗抒怀的雅兴。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十只画船¹何处宿,洞庭山²脚太湖心。
译文:船队浩浩荡荡地在湖中漫游,准备在哪里住宿呢? 就在湖中心的洞庭山脚下。

  诗的首联描绘作者黄昏时节初入太湖所见,颔联描绘进入湖心,银光撒满湖面,碧波粼粼,颈联写诗人面对此美景良宵,趁案头的官府文书不存在,何不开怀畅饮,吟咏赋诗,何其潇洒畅快;尾联写诗人竟留连不返,夜宿湖边。全诗境界壮阔,色彩明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湖夜色的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诗的首联写向晚之景,颌联写月出之景,从中所透露出的是时间的推移,是欢乐时光的疾速飞驰。向晚时分,水天一色,幽静沉碧,树影交替叠映着霞光,深浅斑驳。不知不觉再抬头望向窗外时,“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月华流素,跃动在千顷冷波上,映照得水面如同飘扬的白练。岸边橘树千万株,橘树上的橘子在霜降之后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镀上了一层金粉。这两句中都写到了树,然而情态却是大不相同,前者是黄昏时分的树,影叠霞光是光影交替的朦胧之美。而后者是月光下的橘树,黑暗中擎起一只只橘子,仿佛挂着无数只散发着暖黄灯火的灯笼,饱和的色彩透露出的是热闹繁华之美。“万株金”的橘树,昭示着宴乐已经进展到欢腾的高潮了。

  颈联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宴会的场景,而是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幸好没有公文案牍劳我形体,何妨一醉而归?即便处处笙歌,我仍要放声吟诗明志。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诗人却反其意而行,无案牍之劳形,但需吟诗与丝竹相伴相映,可见诗人沉醉在欢乐之中,春风得意之感已跃然纸上。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以“十只画船”写出宴乐场面之宏大,以“何处宿”“太湖心” 写出宴乐之尽兴忘归。诗人以“宿湖中”为题,却只在最后一联中点题,给人以恍然之感,原来这“宿湖中”非是苏东坡泛赤壁之上,也非杜甫驾船漂流于潇湘之中,而是欢宴未尽,暂宿湖上之意,颇有“夜未央”的狂欢意味。

参考资料:
1、 琬如.飞花令里读诗词 风暖鸟声碎.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210-211

宿zhōng--bái

shuǐtiānxiàngwǎnchénchénshùyǐngxiáguāngzhòngdiéshēnjìnyuèlěngqiānqǐngliàn

bāoshuāngxīnwànzhūjīnxìngànfángzuìzòngyǒushēngfèiyín

shízhǐhuàchuánchù宿dòngtíngshānjiǎotàixīn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彩袖¹殷勤捧玉钟²,当年拚(pàn)³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醉桃花扇风。
译文:你挥舞彩袖手捧酒杯殷勤劝酒,回想当年心甘情愿醉倒于颜红。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
注释:¹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²玉钟:古时指珍贵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³拚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⁴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醉,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⁵低:使动用法,使······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¹。今宵剩(jǐn)²银釭(gāng)³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唯恐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注释:¹同:聚在一起。²剩把:剩:通“醉(jǐn)”,只管。把:持,握。³银釭:银质的灯台,代指灯。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

  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所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醉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一切都“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多情似小晏,天下能有几何?小晏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又言“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小晏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醉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这一点,小晏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把小晏、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小晏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气磊落,未可贬也。”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苹、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可谓倾倒之至。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zhètiān ·cǎixiùyīnqínpěngzhōng

yàndào sòngdài 

cǎixiùyīnqínpěngzhōng dāngniánpànquèzuìyánhóng yángliǔlóuxīnyuè jìntáohuāshànfēng 
cóngbiéhòu xiāngféng huíhúnmèngjūntóng jīnxiāojǐnyíngāngzhào yóukǒngxiāngféngshìmè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