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南北叹流年,十载相逢走道边。作佛顿惭灵运后,着鞭犹恐祖生先。
向来南北叹流年,十载相逢走道边。作佛顿惭灵运后,着鞭犹恐祖生先。
弹冠岂欲夸三组,负耒还思受一廛。默计此身端未了,别怀撩乱故依然。
弹冠岂欲夸三组,负耒还思受一廛。默计此身端未了,别怀撩乱故依然。

guóhuácóng使shǐliáodōngshìháicháozhuōshīsòngbiéèr--chéng

xiàngláinánběitànliúniánshízàixiāngféngzǒudàobiānzuòdùncánlíngyùnhòuzhebiānyóukǒngshēngxiān

dànguānkuāsānlěiháishòuchánshēnduānwèilebié怀huáiliāoluànrán

程俱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5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¹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注释:¹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pí)¹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译文: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
注释:¹鼙: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冲波突出人齐譀(hàn)¹,跃浪争先鸟退飞。
译文: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注释:¹譀:吼叫;叫喊。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¹归。
译文: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注释:¹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jìngshī

zhào tángdài 

shíjiǔzhùduān guǎn驿lóuqiánkàn 
dòngshíléiyǐnyǐn shòutóulíngchùxuěwēiwēi 
chōngchūrénhàn yuèlàngzhēngxiānniǎotuì退fēi 
xiàngdàoshìlónggāngxìn guǒránduójǐnbiāogu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春岸桃花水¹,云帆(fān)²枫树林。
译文: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注释:¹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又名‘“桃花汛”。²云帆:白帆。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偷生长避地¹,适远²更沾襟(jīn)³
译文: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注释:¹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²适远:到远方去。³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老病南征日,君恩¹北望心。
译文:当此年老多病乘舟生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注释:¹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君,指唐代宗。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百年¹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译文: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释:¹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99-600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qiào)¹,玉尘²散林塘³。那堪雪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huáng)
译文:春天的柳树枝条开始变柔,冬天的梅花愈加芳香。夜幕中的雪让梅花更加清冷峭厉,像玉般的雪散落在树林中和池塘中。那回旋的风也逐渐的变得寒冷,寒冷的风越过窗帘,穿透窗缝透着寒气。想要整理新的妆容,呵暖双手拨弄乐器。
注释:红林檎近:此调由周邦彦始创。陈本注“双调”,无题。《花草粹编》作“冬雪”。¹清峭:清冷峭厉。²玉尘:喻雪。³林塘:树林和池塘。⁴雪风:回旋的风。⁵递冷:传送寒气。⁶度幕穿窗:越过帘帷,穿透窗缝。⁷料理:安排、整理。⁸丝簧:即弦管,泛指乐器。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冷落词赋客¹,萧索²水云乡³。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yán)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shāng)
译文:漂泊的赋词之人,萧条、冷落的漂泊住所。挥动毛笔,书写书简,犹记得当年在粱园献《汴京赋》被神宗擢为太学正的风流往事。看见雪花缓慢地回旋飘于屋前檐下,回廊积满了积雪,在漫漫长夜不要错过这美好的饮酒赏雪的机会。
注释:¹词赋客:指司马相如,亦作者自指,作者曾献《汴京赋》。故云。²萧索:萧条,冷落、雪花雪落状。³水云乡:水云弥漫处,多指隐者所居之处。此指作者所在的江南水乡漂泊。⁴毫:指毛笔。⁵简:古人书写用的狭长竹片。⁶东梁:指粱园,一称兔园。汉粱孝王刘武建,亦名“粱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⁷虚檐徐转:形容雪花缓慢地回旋雪于屋前檐下。⁸酒觞:酒杯。

  上片起首四句,勾绘一幅梅柳林塘春雪图,清峭而疏淡。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先点明是春雪,雪中梅放,艳丽无比。梅香雪色,韵胜格雅,纯洁坚韧,历代词客骚人,常常借以托言喻志。周邦彦从“玉尘”之典取意,重在写景。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词人似转入写人。以下“那堪”四句,写出内庭寒冷之状。飞舞的雪花,穿窗度幕,随风飘进室内,犹如料理新妆,手弄丝簧。拟人新颖,联想生动。

  下片对景抒怀,由人及己,写出了词人宦游他乡、对酒销愁的情感。面对雪景,不禁思念故园,援笔授简,却又想起梁园旧事。昔日的司马相如对雪作赋,人虽已没而余韵流风宛在;词人自己虽也曾汴京献赋,而今却是如此的凄清落寞,失意沉沦。借典运事,曲书胸臆,显得蕴藉深厚。结尾三句由虚而实,从沉思中回归雪景,顾影自怜,谓聊且长夜痛饮,自我慰藉,不致辜负了这场风雪。“虚檐”的空虚与“凹廊”的曲折,恰似词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词人在冷落、萧索中,执笔挥写,多少往事萦绕心头,多少愁思难以平静,在凌空的房檐下徘徊,也无心打扫回廊,只有“莫惜空酒觞”了。端起盛满酒的杯子,一杯一杯,自斟自饮,一醉方休。

  全篇索物寄意,融心境与外物为一体,深得离合之妙。

参考资料:
1、 (宋)周邦彦著;谢永芳注评,周邦彦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133页
2、 (宋)周邦彦著;孙安邦,孙蓓解评,周邦彦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02,第154页

hónglínqínjìn··gāoliǔchūncáiruǎn--zhōubāngyàn

gāoliǔchūncáiruǎndòngméihángèngxiāngxuězhùqīngqiàochénsànlíntángkānpiāofēnglěngqiǎn穿chuānchuāngshìliàoxīnzhuāngāshǒunònghuáng

lěngluòxiāosuǒshuǐyúnxiāngyuánháoshòujiǎnfēngliúyóudōngliángwàngyánzhuǎnhuílángwèisǎozhǎngkōngjiǔshāng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村旗¹夸酒莲花白²,津鼓³开帆杨柳青。
译文:村落里一面酒旗高高挑起,痛饮莲花白酒;河岸边杨柳青青,渡口边鼓声阵阵,船儿鼓起风帆远航。
注释:¹村旗:乡村酒店悬挂的酒旗,用以招揽顾客。²莲花白:一种酒的名字。³津鼓: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壮岁¹惊心频²客路,故乡回柳几长亭。
译文:壮年频频在外漂泊几多往事触动心弦;每每走过长亭,忍不住回首故乡。
注释:¹壮岁:壮年。²频:屡次,连次。
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春深水涨嘉(jiā)¹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líng)²
译文:春意甚浓,江水满涨,鱼儿味美;临近海湾,海风渐多,白鹤翱翔。
注释:¹嘉:美好。²翎: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译文:高楼上有谁人横吹玉笛,那催动乡愁的《梅花落》古曲,令我这酒醉的游子不胜悲愁。

yángliǔqīng--chéngēn

cūnkuājiǔliánhuābái

jīnkāifānyángliǔqīng

zhuàngsuìjīngxīnpín

xiānghuíshǒuzhǎngtíng

chūnshēnshuǐzhǎngjiāwèi

hǎijìnfēngduōjiànlíng

shuíxiànggāolóuhéng

luòméichóujuézuìzhōngtīng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译文: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秦王¹不可见,旦夕²成内热³
译文: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注释:¹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²旦夕:日日夜夜。³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lǒng)¹(sù)
译文: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注释:¹陇头:田间地头。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译文: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夜峰何离离¹,明月²落石底。
译文: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注释:¹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²明月:比喻唐宪宗。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pái)(huái)¹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译文: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注释:¹徘徊:彷徨不进貌。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不得与之¹游,歌成鬓(bìn)先改²
译文: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注释:¹之:代词,代指唐宪宗。²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是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诗人又不禁为之唏嘘感叹。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郊《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有一唱三叹之妙。诗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长。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诗人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苍白,忧伤催人老。“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唐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李贺的诗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4-102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