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道傍树,飞花委道傍。不恋道傍土,一夕随风翔。
青青道傍树,飞花委道傍。不恋道傍土,一夕随风翔。
高飞上青天,低飞入流水。花性自飘扬,孰谓因风起。
高飞上青天,低飞入流水。花性自飘扬,孰谓因风起。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傲如此。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蒲留仙¹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²左史、龙门³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tuò)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yīng),中贮苦茗(míng),具淡巴菰(gū)¹⁰一包,置¹¹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pàn)。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¹²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¹³。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¹⁴告蒇(chǎn)¹⁵。故¹⁶笔法超绝。王阮亭¹⁷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傲如此。继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¹⁸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¹⁹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ruǎn)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
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文中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同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蒲松龄先生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着浓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铺设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看到有人经过,一定极力拉住他们和他交谈,搜罗奇异的传说,讲述离奇的故事,只要路人知道的就行;渴了就给路人喝茶,有时递上烟,一定让路人尽情地说完才结束。每当听说一件奇异的事,回去就加工润色记录下来。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王阮亭听说先生的大名后,特地来拜访他,他却避而不见,拜访了三次都是如此。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人(指的是王阮亭)虽然风流儒雅,但终究是富贵气象,我是一介农夫不方便与其来往。”可见先生品格是多么高尚。后来王阮亭(号渔洋山人)想花三千金买下先生的稿件,替他刊登,他执意不肯。王阮亭又找人几次去请先生,先生感激他的诚恳,于是让使者赶快步行去给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读完又略微加以批注,使者仍将批注完的稿件带回。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认为他特别突出,与世俗难合。
注释:¹蒲留仙: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清代作家。²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称抗于。³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 于龙门。⁴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无偶:没有朋友。一说无比,不能匹敌。⁵尤: 格外,十分。⁶临:到,来。⁷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⁸贮:储藏、装着。⁹具:准备。¹⁰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¹¹置:放置。¹²或:有时。¹³已:止,停止。¹⁴方:才。¹⁵蒇:完成。¹⁶故:所以,因此。¹⁷王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下文“渔洋”即指他。¹⁸刊:出版。¹⁹鉴:了解,感到急足;急行传达信件的人。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lǐ)鱼风¹。小娘停棹(zhào)²³纤指,水底,见花红。
注释:¹鲤鱼风:九月之风。²棹:船桨。³濯:洗涤。
此词写南塘泛舟时的情景。池塘水满,风暖鱼跃,泛舟的少妇在停棹戏水之际,无意间透过清澈明净的池水,看到了一朵飘落水底的红花。作者撷取这一小景入词,极具情趣。“鲤鱼风”本指九月之风,用于仲夏,亦见通脱新鲜。

bēi··yuènántángshuǐmǎn--máolíng

yuènántángshuǐmǎnchuīduànfēngxiǎoniángtíngzhàozhuóxiānzhǐshuǐjiànhuāhóng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有卷(quán)¹者阿²,飘风³自南。岂(kǎi)(tì)君子,来游来歌,以矢(shǐ)其音。
译文: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注释:¹有卷:卷卷。卷,卷曲。²阿:大丘陵。³飘风:旋风。⁴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⁵矢:陈,此指发出。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伴奂(huàn)¹尔游矣,优游²尔休矣。岂弟君子,俾(bǐ)³尔性,似先公酋(qiú)矣。
译文: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注释:¹伴奂:据郑玄笺:“伴奂,自纵弛之意也。”则“伴奂”当即“泮涣”,无拘无束之貌。或谓读为“盘桓”,非。²优游:从容自得之貌。³俾:使。⁴尔:指周天子。⁵弥:终,尽。⁶性:同“生”,生命。⁷似:同“嗣”,继承。⁸酋:同“猷”,谋划。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土宇昄(bǎn)¹,亦孔²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³矣。
译文: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注释:¹昄章:版图。²孔:很。³主:主祭。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尔受命长矣,茀(fú)¹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gǔ)²尔常矣。
译文: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
注释:¹茀:通“福”。²纯嘏:大福。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有冯(píng)¹有翼²,有孝有德,以引³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译文: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
注释:¹冯:辅。²翼:助。³引:牵挽。⁴则:标准。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yóng)¹(áng)²,如圭(guī)³如璋(zhāng),令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译文: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注释:¹颙颙:庄重恭敬。²卬卬:气概轩昂。³圭: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尖。⁴璋:也是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作斜锐角。⁵令:美好。⁶闻:声誉。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huì)¹其羽,亦集爰²止。蔼(ǎi)³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译文: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注释:¹翙翙:鸟展翅振动之声。²爰:而。³蔼蔼:众多貌。⁴吉士:贤良之士。⁵媚:爱戴。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¹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shù)²人。
译文: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注释:¹傅:至。²庶:众。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¹。菶(běng)菶萋萋²,雍(yōng)雍喈(jiē)³
译文: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注释:¹朝阳:指山的东面,因其早上为太阳所照,故称。²菶菶:草木茂盛貌。³雝雝喈喈:鸟鸣声。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¹且驰。矢诗不多²,维以遂³歌。
译文: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注释:¹闲:娴熟。²不多:很多。不,读为“丕”,大。³遂:对。

  第一章发端总叙,以领起全诗。《汲冢纪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从。”此诗所记,当即为此次出游。“有卷者阿”言出游之地,“飘风自南”言出游之时,“岂弟君子”言出游之人,“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二句则并游、歌而叙之。这段记叙简约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称其“是一段卷阿游宴小记”(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二、三、四章,称颂周室版图广大,疆域辽阔,周王恩泽,遍于海内,周王膺受天命,既长且久,福禄安康,样样齐备,因而能够尽情娱游,闲暇自得。这些称颂归结到一点,便是那重复了三次的“俾尔弥尔性”,即祝周王长命百岁,以便继承祖宗功业,成为百神的祭主,永远享受天赐洪福。

  第五、六章,称颂周王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因而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这两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来。第二、三、四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内在作用,五、六两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

  第十章回过头来,描写出游时车马,仍扣紧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写群臣献诗,盛况空前,与首章之“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呼应作结。

  此篇是对周王歌功颂德的诗篇,思想上带有局限性。但称颂中带有劝戒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处。从艺术上来说,全篇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赋笔之外,兼用比兴,如以“如圭如璋”比贤臣之“顒顒昂昂”,以凤凰百鸟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贴切自然,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75-579

quánē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yǒuquánzhěē piāofēngnán kǎijūn láiyóulái shǐyīn 

bànhuàněryóu yōuyóuěrxiū kǎijūn ěrěrxìng shìxiāngōngqiú 

ěrbǎnzhāng kǒngzhīhòu kǎijūn ěrěrxìng bǎishéněrzhǔ 

ěrshòumìngcháng ěrkāng kǎijūn ěrěrxìng chúněrcháng 

yǒupíngyǒu yǒuxiàoyǒu yǐn kǎijūn fāngwéi 

yóngyóngángáng guīzhāng lìngwénlìngwàng kǎijūn fāngwéigāng 

fènghuángfēi huìhuì yuánzhǐ ǎiǎiwángduōshì wéijūnshǐ使 mèitiān 

fènghuángfēi huìhuì tiān ǎiǎiwángduōrén wéijūnmìng mèishùrén 

fènghuángmíng gāogāng tóngshēng cháoyáng běngběng yōngyōngjiējiē 

jūnzhīchē shùqiěduō jūnzhī xiánqiěchí shǐshīduō wéisuì 

噫吁嚱,危乎高哉!
(yī)(xū)(xī)¹,危乎高哉!
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注释:¹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译文: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及鱼凫(fú)¹,开国何茫然²
译文: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注释:¹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²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来¹四万八千岁²,不与秦塞(sài)³通人烟
译文: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注释:¹尔来:从那时以来。²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³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⁴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当¹太白²有鸟道³,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译文: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山巅。
注释:¹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²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³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⁴横绝:横越。⁵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地崩山摧¹壮士死,然后天梯²石栈(zhàn)³相钩连。
译文: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注释:¹摧:倒塌。²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³石栈:栈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¹,下有冲波²逆折³之回川
译文: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注释:¹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²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³逆折:水流回旋。⁴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黄鹤¹之飞尚²不得³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译文: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注释:¹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²尚:尚且。³得:能。⁴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¹何盘盘²,百步九折³(yíng)岩峦
译文: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注释:¹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²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³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⁴萦:盘绕。⁵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mén)(shēn)历井¹仰胁息²,以手抚膺(yīng)³长叹。
译文: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注释:¹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²胁息:屏气不敢呼吸。³膺:胸。⁴坐:徒,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君¹西游何时还?畏途²(chán)³不可攀。
译文: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注释:¹君:入蜀的友人。²畏途:可怕的路途。³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但见¹悲鸟号(háo )古木²,雄飞雌从³绕林间。
译文: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注释:¹但见:只听见。²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叫。³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闻子规¹啼夜月,愁空山。
译文: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注释:¹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diāo)朱颜¹
译文: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注释:¹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连峰去¹天不盈²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译文: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注释:¹去:距离。²盈:满。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湍(tuān)¹瀑流争喧豗(huī)²,砯(pīng)³(zhuàn)石万壑(hè)雷。
译文: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注释:¹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²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³砯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⁴转:使滚动。⁵壑:山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其险也如此,嗟(jiē)¹²远道之人胡为(wèi)³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译文: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注释:¹嗟:感叹声。²尔:你。³胡为:为什么。⁴来:指入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¹(zhēng)(róng)而崔嵬(wéi)²,一夫³当关,万夫莫开
译文: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注释:¹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²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³一夫:一人。⁴当关:守关。⁵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¹或匪(fěi)²,化为狼与豺(chái)
译文: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注释:¹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²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亲:不是亲信。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¹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²(xuè),杀人如麻。
译文: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注释:¹朝:早上。²吮:吸。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¹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译文: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注释:¹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jiē)¹
译文: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¹咨嗟:叹息。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被吐蕃、南蛮多次入侵,导致生灵涂炭。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15-217

shǔdàonán

bái tángdài 

 wēigāozāi 
shǔdàozhīnán nánshàngqīngtiān 
cáncóng kāiguómángrán 
ěrláiwànqiānsuì qínsàitōngrényān 
西dāngtàibáiyǒuniǎodào héngjuééméidiān 
bēngshāncuīzhuàngshì ránhòutiānshízhànxiānggōulián 
shàngyǒuliùlónghuízhīgāobiāo xiàyǒuchōngzhézhīhuíchuān 
huángzhīfēishàngguò yuánnáochóupānyuán 
qīngpánpán bǎijiǔzhéyíngyánluán 
ménshēnjǐngyǎngxié shǒuyīngzuòchángtàn 

wènjūn西yóushíhuán wèichányánpān 
dànjiànbēiniǎoháo xióngfēicóngràolínjiān 
yòuwénguīyuè chóukōngshān 
shǔdàozhīnán nánshàngqīngtiān shǐ使réntīngdiāozhūyán 
liánfēngtiānyíngchǐ sōngdàoguàjué 
fēituānliúzhēngxuānhuī pīngzhuànshíwànléi 
xiǎn jiēěryuǎndàozhīrénwèiláizāi  (zuò ruò )

jiànzhēngróngércuīwéi dāngguān wànkāi 
suǒshǒuhuòfěiqīn huàwèilángchái 
zhāoměng chángshé shǔnxuè shārén 
jǐnchéngsuīyún zǎohuánjiā 
shǔdàozhīnán nánshàngqīngtiān shēn西wàngchángjiē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gǔ)¹灯下起,犹言发²已迟。
译文:商人天还未亮就已起床,仍觉得此时出发已经太迟了。
注释:¹贾客: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²发:出发。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高山有疾路¹,暗行²终不疑。
译文:高山之中有条捷径,在天色还很昏暗的时候赶路应该不会引起别人怀疑和觊觎。
注释:¹疾路:捷径。²暗行:在天色还很昏暗的时候赶路。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寇盗¹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译文:但不幸的是有盗寇埋伏在这条路上,当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
注释:¹寇盗:指抢劫的强盗。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金玉四散去,空囊(náng)¹路岐²
译文:金银财宝被人洗劫一空,空落落的钱袋子被丢弃在小路旁。
注释:¹委:丢弃,抛弃。²岐:一作“歧”,路的分支。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扬州¹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译文: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购买了大宅,却没想到路遇劫匪,葬身荒野。
注释:¹扬州:今扬州,唐朝当时最著名、最繁华的都市,也是当时富商大贾的集散地。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少妇当此日¹,对镜弄花枝。
译文:他的妻子此时不知不幸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自己的妆容,等待商人的归来。
注释:¹此日:此时此刻。

  此诗内容不加雕饰,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真实自然地表现了唐朝贾客(商人)及其亲人的所遭受的悲惨命运。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唐朝中晚期的社会经济凋敝的悲哀和伤感。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中,通过“起”、“言”、“行”等动作,写商人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从“暗行”照应“灯下起”,口口声声“发已迟”到“终不疑”,都可看出诗人炼句是颇费斟酌的。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两句承接上面,写贾客“暗行”引出的后果。“猛兽来相追”:既写出寇盗的凶残,又自然地引出商人可悲的下场。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这里不写贾客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其实写钱就是侧写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此不幸。“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城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场,实在难以想象。仅此两句,已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

  不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当此日”三个字把两种相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贾客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

  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很值得借鉴,比直来直去地发一番议论强得多。这四句诗仿佛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毫主观的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很妥贴的意象来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经济凋敝的悲哀。这种技巧,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3-124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