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职移青绶,雄藩拜紫泥。江回玉垒下,气爽锦城西。
右职移青绶,雄藩拜紫泥。江回玉垒下,气爽锦城西。
皋鹤惊秋律,琴乌怨夜啼。离居同舍念,宿昔奉金闺。
皋鹤惊秋律,琴乌怨夜啼。离居同舍念,宿昔奉金闺。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 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 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羊士谔

羊士谔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 1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暖戏¹烟芜(wú)²锦翼齐³,品流应得近山鸡。
译文:温暖时节鹧鸪在平野嬉戏彩翼同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注释:¹戏:嬉戏。²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³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⁴品流:等级,类别。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雨昏¹青草湖²边过,花落黄陵庙³里啼。
译文:黄昏时烟雨中从青草湖边迅疾飞过,落花时节躲在凄冷的黄陵庙里哭啼。
注释:¹雨昏:下雨天空阴沉。²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³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游子¹(zhà)²征袖³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译文: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禁不住泪湿衣袖,佳人刚一唱起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
注释:¹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²乍闻:刚听到。³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⁴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相呼相应湘江阔¹,苦竹²丛深日向³西。
译文: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相互相应,它们栖息在苦竹深处红日已经偏西。
注释:¹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²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³日向:一作“春日”。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它的叫声民间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是说,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起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的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颔联是说,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伤感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像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两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颈联是说,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的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颈联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的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了。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尾联是说,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声此起彼伏, 同是不幸遭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最后一联,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和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篇终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相思之愁。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诗家要称他“郑鹧鸪”了。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427-428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6-1157页 .

zhè

zhèng tángdài 

nuǎnyānjǐn pǐnliúyīngjìnshān 
hūnqīngcǎobiānguò huāluòhuánglíngmiào 
yóuzhàwénzhēngxiùshī湿 jiāréncáichàngcuìméi 
xiāngxiāngyīngxiāngjiāngkuò zhúcóngshēnxiàng西 
钑镂银盘盛炒虾,镜湖莼菜乱如麻。
(sà)(lòu)¹银盘盛炒虾,镜湖²(chún)菜乱如麻。
译文:雕嵌着花纹的银盘中盛着炒过的虾子,碗中盛着莼菜根熬的汤,所以看上去乱得像麻一样。
注释:¹钑镂:用金银在器物上雕嵌花纹。²镜湖:即今绍兴鉴湖,以大禹在会稽山下铸镜的传说而得名。
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汉儿女嫁吴儿¹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译文:你们北方的女子经常嫁给我们南方的汉子,那北地女子生下的孩子算是你们北方人,我们吴地人不就是北方仁的爹了么!
注释:¹吴儿:吴地少年。

zhīzhāngshī--kuàng

lòuyínpánshèngchǎoxiājìngchúncàiluànhànérjiàérérjǐnshìhànér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易大传¹:“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²所从言之异路³,有省(xǐng)不省耳。
译文:《周易·系辞》中说:“天下的人倾向是一致的,而心思却是多种多样的,目的相同而采用的途径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这些都是探讨治国之道使国家强盛的学派,只不过他们所尊奉的理论之间,对于治国所采用的途径不同,有考虑全面与不全面的区别罢了。
注释:¹易大传:即《易·系辞》。²直:不过。³从言之异路:各自持论不同。⁴省:省察,明白。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尝窃观阴阳之术¹,大祥²而众忌讳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译文:我曾私下研究过阴阳家的方术,他们注重吉凶祸福的征兆和众多的忌讳,使人感到拘束而畏惧颇多;然而他们排列四时运行的顺序,是不可遗弃丢失的。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儒者博而寡要¹,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²;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译文:儒家学说博大,但缺少治国的切要纲领,出的力气大而收的功效少,所以他们的主张难以全部采纳;然而他们制定的君臣父子次序的礼仪,排列夫妇长幼的分别,是不可更改的。
注释:¹博而寡要:太广博而不够扼要。²尽从:全部遵从实行。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
墨者俭¹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qiáng)本节用²,不可废也。
译文:墨家提倡节约却难以遵循,所以他们的主张不能全部照办;但他们加强本业——农业与工肆之人参加生产劳动——是不可废弃的。
注释:¹俭:通“检”,咬文嚼字。²彊本节用:注重发展生产,节制用度。彊,同“强”。本,指农耕蚕织。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译文:法家严酷而缺少恩德;但他们纠正君臣上下的名分,是不可更换的。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¹,不可不察也。
译文:名家使人知道名位不同,礼节也不相同;但繁文缛节却容易失真;但是他们辨正名(概念)和实(实际)的关系,却不能不认真考察。
注释:¹正名实:指名称和实际相符合。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¹,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译文: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的“道”,使万物富足。道家学说是本着阴阳家的四时大顺,采用儒家、墨家之长,提取名家法家的要领,与四时一起変化,适应万物变化,树立风俗,用于人事,无所不宜,主旨简明,容易操作,办事少而功效大。
注释:¹动合无形:一切举措都合乎自然。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¹,绌(chù)聪明²,释此³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bì)。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译文:儒家则不然:认为君主是天下的楷模,君主倡导而大臣应和,君主先行而大臣随从。如此这般,君主劳累而大臣闲逸;至于大道中的要点:舍去贪欲和要强,不玩弄聪明和智慧,放弃了这一重大问题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使用过度则必会衰竭,体力使用过度则必会疲惫。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
注释:¹去健羡:去掉刚强贪欲。²绌聪明:不用耳目之聪明。³此:指儒学。⁴术:指道术。⁵骚动:分散动摇,此谓消耗。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阴阳四时¹、八位²、十二度³、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译文:阴阳家对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各有适宜和禁忌的种种规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未必是对的。所以说:“使我感到拘束而畏惧颇多。”可是,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这是自然运行的大规律,不顺从它则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做天的秩序和法纪了。所以说:“四时运行的大顺序,是不可能遗弃丢失的。”
注释:¹四时:春夏秋冬四季。²八位:八卦方位。³十二度:十二星次。⁴二十四节:二十四节气。⁵教令:戒律。⁶大经:主要规律。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夫儒者以六艺¹为法。六艺经²³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译文:儒家以六经为法度。这些经文和解释文字多得要用千万计算,几代人都弄不通这些学问。一辈子也研究不清礼呀仪呀等的,所以说:“学问博大而缺少治国的切要纲领,出的力气大而收的功效小”。但是他们制定排列君臣父子的身份及相应的礼节,夫妇长幼的区别及次序,即使百家之说也不能替代它。
注释:¹六艺:即六经。²经:六经本文。³传:解经文字。⁴累世:一辈子。⁵当年:丁壮之年。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墨者亦尚尧(yáo)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cí)不翦(jiǎn),采椽(chuán)¹不刮。食土簋(guǐ)²,啜(chuò)土刑³,粝(lì)之食,藜(lí)(huò)之羹(gēng)。夏日葛衣,冬日鹿裘(qiú)。”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译文:墨家也崇尚尧舜之道,他们讲到尧舜的道行时说:“尧舜的殿堂高三尺,士阶只有三层,屋顶用茅草、芦苇往上一苫,檐口七长八短也不剪齐,伐木做椽连皮也不制,用粗陶器吃喝,用陶铏喝酒,吃糙米饭,喝藜藿汤。夏穿葛布衣,冬穿鹿皮衣。”他们主张办理丧葬之事时,棺材桐木板厚三寸,哭声不能过分,不能把心中的悲痛抒发完。教丧仪,必须以此作为万民的标准。假使天下之法都像这样,那么尊贵者与卑贱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世代不同,时间变迁,办事不必相同,所以说:“提倡节俭却难以遵循。”但他们的要点:加强生产和节约费用,则说人人富裕,家家丰足的最佳途径。这是墨家的长处,即使百家所说也不能废弃它。
注释:¹椽:柞木为椽。²簋:椭圆形食器。³刑:盛汤的鼎器。⁴粝粱:粗粮。⁵藜藿:泛指野菜。⁶桐棺三寸:以桐木为棺,厚三寸。⁷事业:此指社会的一切礼俗制度。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¹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译文:法家不分别亲近和疏远,不分别尊贵和卑贱,一律用法来判断,那么爱戴亲人和尊敬长者的恩德就断绝了。可以用它行一时之计,而不可以久用。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少恩德。”至于他们尊崇君王,使大臣卑下,使职分明确而不相互逾越的主张,即使有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更改的。
注释:¹亲亲尊尊:亲近亲者,尊崇尊者。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名家苛察缴(jiǎo)¹,使人不得反其意²,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³,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译文:名家苛刻繁烦的考察名分,往往纠缠不清,使人不能回味其意,专用名称决断而失去了情理,所以说:“使人名位不同,礼节也就不同,但容易失真。”至于他们的规定概念,考察实际,错综比较验证,这是不能不察究的。
注释:¹苛察缴绕:烦琐纠缠。²反其意:寻思究竟。³控名责实:循名责实。控,引,引申为依据、遵循。⁴参伍:参差交互,即综合各方面加以考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髃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¹为用。无成势²,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髃(yú)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kuǎn)。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³。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译文:道家提倡“无为”,又说“无不为,”他们的主张容易执行,其文辞与思想难以明白通晓。他们的主张以虚无为根本,以顺乎自然为实用原则。事没有固定不变之势,物有固定不变之形,所以能察万事万物的情状。不被物推于前,不被物牵于后,所以能成为万物的主宰。有法而无一成不变之法,顺因时事而成就其业;有度而无一成不变之度,顺因事物而与其相合。所以说:“圣人不朽的原因,至于坚守顺时变化的规律。虚无是道的常规,因循是君主的治世纲领。”群臣一起来,使他们明白各自的职分。实际情况符合其语言叫做端;实际情况与其语言不符叫做窾。窾言不相信,奸佞就不会产生,贤与不贤就自然分明,白与黑就自然区别明显。不过在于运用这些原则罢了,如果运用这些原则,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这样就合乎大道,进入“混沌”的无知无欲状态。光辉照耀天下,又返回到无名的原始状态。大凡人能活着,是因为有精神,精神的寄托在形体上。精神用得多了则衰竭,形体劳累过度则疲惫。死了的人不能再生,形神分离以后不能再结合起来。因此,圣人特别注重形神问题。由此看来,精神是生命的本体,形体是生命的器具。不先安定精神和形体,而侈谈“我有治理天下的办法”,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注释:¹因循:犹顺应。²成势:一成不变的势态。³复反无名:复归于自然。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亭高出鸟外¹,客到与云齐。
译文: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注释:¹出鸟外:高出飞鸟之外。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树点千家小,天围¹万岭低。
译文: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注释:¹天围:苍天笼罩。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残虹¹挂陕北²,急雨过关西³
译文: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注释:¹残虹:将要消失的彩虹。²陕北:陕州以北。³关西:函谷关以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酒榼(kē)¹缘青壁²,瓜田傍(bàng)绿溪。
译文: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注释:¹酒榼:酒器。²缘青崖:傍依着青青的山崖。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微官¹何足道²,爱客³且相携(xié)
译文: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注释:¹微官:小官。²何足道:不值得称道,不值得重视。³爱客:好友。⁴相携:互相携手,指同游。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唯有乡园¹处,依依²望不迷³
译文: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注释:¹乡园:指长安。²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³迷:模糊不清。

  诗的一开头点出登亭。第一句写自下而上望去,西亭高出鸟外,从登前写亭高。第二句写登临后向四周望,身与浮云相齐,从登后写字高。三、四两句开始写登亭后的“观眺”。用山下的点点树影,千村万落和眼前的苍天,脚下的群山烘托“亭高”,并构织出辽远的画面。五、六两句以西亭所见景物。点出登临时的天气。“残虹”、“急雨”,都符合夏末秋初天气特征,从而暗示“早秋”。一“挂”一“过”,一静一动,景象十分生动;而从“陕北”、“关西”两个大的方位来写,尤其符合登高的特点,场面辽远而开阔。七、八两句由远眺写到近观,均从颜色着笔来写,陡峭“青壁”,弯弯“绿溪”,加上“洒榼”、“瓜田”,把山上山下风光写得别有风致。

  以上由登亭写到观眺,以下写登亭观跳所感。“微官”两句反映着诗人的不得意,但却出之以放达之语;而诗的最后两句“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才写出真心思:对长安的留恋,其中包含政治上的希望,如“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所反映的显然不单是乡土之情。“望”字也就自然照应了题目“观眺”二字。

  这篇作品以“高亭”为观察点,以“观眺”为线索,开头写登亭,接着六句写登亭“观眺”所见,结尾四句写登亭“观眺”所感,层次井然有序。此诗虽为五古,中间写“观眺”六句却两两对偶,上下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构成生动画面。最后两句在上文登高远眺基础上,仍扣应“观眺”二字来写所感,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zǎoqiūzhūzidēngguózhōu西tíngguāntiào--céncān

tínggāochūniǎowàidàoyún

shùdiǎnqiānjiāxiǎotiānwéiwànlǐng

cánhóngguàshǎnběiguòguān西

jiǔyuánqīngguātiánbàng绿

wēiguāndàoàiqiěxiāngxié

wéiyǒuxiāngyuánchùwàng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qīn)¹
译文:为了写诗在灯下苦苦思索,因孤单而彻夜难眠。
注释:温飞卿:指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温飞卿与鱼玄机是忘年交。¹寒衾:冰冷的被褥,表示孤单。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huǎng)¹纱窗惜月沈²
译文:庭院中的树叶随风而起,透过帘幕纱窗看到月亮下沉不禁感到惋惜。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疏散未闲¹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²
译文:眼见人事更替时光流转,自己的心愿始终没有实现。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幽栖莫定梧桐¹处,暮雀啾(jiū)啾空绕林。
译文:平生无处安定到处漂泊,就像麻雀黄昏时在树林间乱飞。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叙写诗人冬夜灯下苦吟,以致长夜难眠的情景。颈联两句,紧承上句描写“不眠长夜”的感受。颔联两句,写诗人欲过与世无争的疏散生活而不可得的苦恼境遇。尾联首句说,自己既要过隐居(即幽栖)生活,就不应选择虽然高雅但却惹人注目的处所。此诗中诗人向温庭筠吐露心声,表明没有归宿感。这首诗采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诗句娓娓而来,似怨似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首联说冬夜孤衾寒冷,难销长夜,因此只能不眠,在灯下写诗,以苦苦搜寻诗意,推敲文句,来打发冬夜的寂寞无聊。唐末诗人中有苦吟一派,无论“两句三年得”的贾岛,还是“拈断数茎须”的卢延让,都与温、鱼没有关系,鱼玄机只是说靠苦吟打发长夜而已。说寂寞太直露,说睡不着而写诗,比较含蓄一些。

  颔联写夜景,借景抒情,推进寂寞的氛围。说是冬初,因为满庭树叶已经早就飘零,堆积在庭院中更显凄清。夜深风起,落叶随风起舞,风声叶声在寂静的深夜传入闺室,更衬托夜的清冷。而“透幌纱窗惜月沉”,则从室内望向室外,隔着罗幌纱窗,迷蒙地看到月升月落,写出时间的变化,写出冬夜的漫长。

  颈联引出议论。疏散当然是说自己的性格,随意而没有规律,率性而从不急迫,因为如此的无意进取,也不知可能实现与否,或说世人能否容忍自己去了遂心愿。什么心愿,温庭筠自然是理解的,鱼玄机也没必要说开。又是冬暮也,自然界如此有规律地四季回环,盛衰轮换,这就是人生的命运。任何人都无法逃离盛极必衰的宿命,但可以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保持“本来心”,不与时委蛇总可以吧?对此,鱼玄机将温庭筠视为朋友,视为知己,把内心的感受向他诉说。这里没有私情,而只是人生的感慨,她相信温庭筠能够理解自己。

  尾联回到写景。院中的梧桐树上,一群“暮雀”在那里啾啾鸣叫,依栖不定,绕树徊惶,无枝可依。这是诗人在冬夜观察到的景象。小鸟如此,自己何尝不就是这些寂寞彷徨的小鸟中的一只吗?《北梦琐言》说:“后爱衰下山,隶咸宜观为女道士。”或许就是这时的选择,但也可能是出家后的感受。诗无确诂,理解她那一冬夜的感受就是了。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主编,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9,第79页

dōngwēnfēiqīng--xuán

sōushīdēngxiàyínmiánzhǎnghánqīn

mǎntíngchóufēngtòuhuǎngshāchuāngyuèshěn

shūsànwèixiánzhōngsuìyuànshèngshuāikōngjiànběnláixīn

yōudìngtóngchùquèjiūjiūkōngràol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