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翁恶俗客,屡举却尘翁。
云何一见我,捉手形深睠。
坐呼兰溪酒,即取太白劝。
阶前抱关卒,为我颜色变。
解榻经两眠,天寒恐冰霰。
主意厚且真,惜别如挽牵。
握手紫竹杖,眩转含飞电。
端作临水送,沙溪清练练。
还家甫席暖,书到惊一县。
特遣赠行诗,水剪梨花片。
且约二三子,同煮竹洲面。
岂意古人事,乃复今日见。
理发叙心曲,所属加餐饭。
无事觉昼长,明窗试笔砚。
竹翁恶俗客,屡举却尘翁。
云何一见我,捉手形深睠。
坐呼兰溪酒,即取太白劝。
阶前抱关卒,为我颜色变。
解榻经两眠,天寒恐冰霰。
主意厚且真,惜别如挽牵。
握手紫竹杖,眩转含飞电。
端作临水送,沙溪清练练。
还家甫席暖,书到惊一县。
特遣赠行诗,水剪梨花片。
且约二三子,同煮竹洲面。
岂意古人事,乃复今日见。
理发叙心曲,所属加餐饭。
无事觉昼长,明窗试笔砚。
汪莘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3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登楼眺(tiào)远,见贺兰,万仞(rèn)¹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²,神游无际³,天地犹嫌隘(ài)。琼台玉宇,跨鸾(luán)思返仙界。
注释:¹万仞:极言其高。仞,古代长度单位。²危栏:高栏。³无际:无边际,无穷。⁴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我醉宿酒¹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²人海混,脱履(lǚ)不能长喟³。对月清光,饮馀(yú)(hàng)(xiè),气逼人清煞(shā)。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注释:¹宿酒:隔夜体内犹存的余酒。²红尘:人世间。³喟:叹息。⁴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⁵煞:同“杀”,表示程度深。

niànjiāo··xuěyuèzhōngdēnglóuwànglánshānzuò--zhūzhān

dēnglóutiàoyuǎnjiànlánwànrènxuěfēnghuàfēngqiánqiānchǐyǐngxièyínpàiwēilánshényóutiānyóuxiánàiqióngtáikuàluánfǎnxiānjiè

zuì宿jiǔchūxǐngjǐngróngshīxìngsǎoqiānjūnkuàixiàshìhóngchénrénhǎihùntuōnéngzhǎngkuìduìyuèqīngguāngyǐnhàngxièrénqīngshāshēngchuīchèshíqíngshuíjiě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晓雾朝(zhāo)(tūn)¹(gàn)²³,横塘西岸越城东。
译文:旭日初照,晓雾迷漾,青红映衬碧空,石湖坐落在横塘岸西、越城之东。
注释:初:初次的意思。归:表示归来、回来。石湖:太湖的一个支脉,位于江苏苏州西南郊。¹朝暾:初升的太阳。²绀:稍微带红的黑色。³碧:青绿色。⁴烘:烘托。⁵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⁶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lù)孤明¹²叶中。
译文:稻花浪上闪露出行人的半截身影,池中菱叶将宿鹭白色的羽毛映衬得格外鲜明。
注释:¹明:在这里的意思是显露在外,不隐藏。²菱: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活在池沼中,叶子略呈三角行,浮在水面。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信脚¹自能²知旧路,惊心时复³认邻翁。
译文:随意漫行就能自知旧日熟识的途径,过了一段时间才辨识出是昔时的邻翁。
注释:¹信脚:信步走来,随意漫行。²自能:自己本身就能。³时复:过了一段时间才。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tiáo)¹翠扫空。
译文:当年亲手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
注释:¹蜩:古书上是指蝉,即知了。鸣蜩就是鸣蝉。

  这首诗是诗人休官回到故乡苏州石湖别墅时的作品,诗中写出了家乡秀丽的自然景色,流露了对家乡的喜爱心情。全诗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首联“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中的“横塘”在苏州城外。贺铸有词云“凌波不过横塘路”。“越城东”指的也就是石湖了。这两句诗是说当诗人回到越城东边的石湖时,初升的太阳透过晓雾照在横塘西岸的自己身上。青绿色的林雾烘托了深红色旭日,真是像画一样美丽。两句诗看似不经意的写景点出回来时的时间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大手笔所为。

  颔联“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两句非常简单明了。色调也很是明朗清快。对仗也很工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稻子在这个时节不但长得很高了并且已经开花了,行人们从田间走过只能看到他们的上半身。池塘里菱叶丛中有一只白鹭还懒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动,好像昨天没睡够似的。

  前四句先写夏天早晨的景象,色彩绚丽;接着点明石湖方位所在;然后写田野和水塘景象,对仗工整,富有表现力。这四句虽是客观写景,但从中可领略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

  颈联“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这两句出现了不和谐。律诗的颔联、颈联要求必须对仗。这里“自能”和“时复”就不能对。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说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须对仗工整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着旧路,好像是离开这儿才不久似的。可当走到家门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他的邻居时他又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就是从此联开始的,更确切的是从“惊心时复认邻翁”这句变化的。诗中正面点出题中“初归”二字的就是这两句。路是旧时认识的,信步走去也不会走错;几次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地发现他们原来是他的邻居。这两句写初归感受十分真切。

  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两句也是明白如话。这两句进一步延续了上一联变了的情感,也使全诗变得的千转柔肠,耐人寻味。意思是说回到家里,已经和记忆中的家不一样了。当年亲手栽种的斜桥柳,如今已长得高大茂盛,无数的鸣蝉在上面。全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对事实变迁的感慨却溢于言表,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范成大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交给感情,并且又能把握全诗的思路,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32-1035

chūguīshí--fànchéng

xiǎocháotūngànhōnghéngtáng西ànyuèchéngdōng

xíngrénbànchūdàohuāshàng宿mínglíngzhōng

xìnjiǎonéngzhījiùjīngxīnshírènlínwēng

dāngshíshǒuzhǒngxiéqiáoliǔshùmíngtiáocuìsǎokōng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送客南昌尉¹,离亭²西³(hòu)春。
译文: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
注释:¹南昌尉:即南昌县尉。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古曾设南昌县。²离亭:路旁驿亭。³西: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译文: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鸟鸣犹感清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别酒青门¹路,归轩²白马津(jīn)³
译文: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
注释:¹青门:泛指城门。²轩:车的通称。³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译文: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sòngwéichéngshào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sòngnánchāngwèi tíng西hòuchūn 
huākànjìn línniǎotīngyóuxīn 
biéjiǔqīngmén guīxuānbáijīn 
xiāngzhīyuǎnjìn wànshàngwéilín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yàn)¹随波千万里,何共春江无月明。
译文: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注释:¹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¹,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²
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注释:¹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²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空里流霜¹不觉飞,汀(tīng)²上白沙看不见。
译文: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注释:¹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²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天一色无纤尘¹,皎(jiǎo)皎空中孤月轮²
译文: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注释:¹纤尘:微细的灰尘。²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译文: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人生代代无穷已¹,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译文: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注释:¹穷已:穷尽。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¹长江送流水。
译文: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注释:¹但见:只见、仅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¹,青枫浦(pǔ)²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愁。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注释:¹悠悠:渺茫、深远。²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今夜扁(piān)舟子¹?何共相思明月楼²?
译文: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注释: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²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
可怜楼上月裴(péi)¹,应照离人²妆镜台³。(裴回 一作:徘徊)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注释:¹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²离人:此共指思妇。³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户¹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²上拂还(huán)来。
译文: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注释:¹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²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相望不相闻¹,愿逐²月华³流照君。
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注释:¹相闻:互通音信。²逐:追随。³月华:月光。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¹
译文: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注释:¹文:同“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夜闲潭¹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huán)家。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注释:¹闲潭:幽静的水潭。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é,旧时读xiá)¹
译文:江水流逝,春天也随着江水消逝,江潭上的那轮落月又一次向西倾斜。
注释:¹复西斜: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¹无限路²
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注释:¹碣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潇湘:湘江与潇水。²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不知乘月¹几人归,落月摇情²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¹乘月:趁着月光。²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4-56
2、 赵君虎 等.语文(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8-172
3、 乔力.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44
4、 孟庆枢 杨守森.西方文论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48

chūnjiānghuāyuè

zhāngruò tángdài 

chūnjiāngcháoshuǐliánhǎipíng hǎishàngmíngyuègòngcháoshēng 
yànyànsuíqiānwàn chùchūnjiāngyuèmíng 
jiāngliúwǎnzhuǎnràofāngdiàn yuèzhàohuālínjiēxiàn 
kōngliúshuāngjuéfēi tīngshàngbáishākànjiàn 
jiāngtiānxiānchén jiǎojiǎokōngzhōngyuèlún 
jiāngpànrénchūjiànyuè jiāngyuèniánchūzhàorén 
rénshēngdàidàiqióng jiāngyuèniánniánwàngxiāng  (wàngxiāngzuò zhǐxiāng )
zhījiāngyuèdàirén dànjiànchángjiāngsòngliúshuǐ 
báiyúnpiànyōuyōu qīngfēngshàngshèngchóu 
shuíjiājīnpiānzhōu chùxiāngmíngyuèlóu 
liánlóushàngyuèpéihuí yīngzhàorénzhuāngjìngtái  (péihuízuò páihuái )
liánzhōngjuǎn dǎozhēnshànghuánlái 
shíxiāngwàngxiāngwén yuànzhúyuèhuáliúzhàojūn 
hóng鸿yànchángfēiguāng lóngqiányuèshuǐchéngwén 
zuóxiántánmèngluòhuā liánchūnbànhuánjiā 
jiāngshuǐliúchūnjìn jiāngtánluòyuè西xié 
xiéyuèchénchéncánghǎi jiéshíxiāoxiāngxiàn 
zhīchéngyuèrénguī luòyuèyáoqíngmǎnjiāngshù  (luòyuèzuò luòhuā )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黄筌(quán)¹画飞鸟,颈足皆展。或²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³。乃知观物展审者,虽画师且展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译文: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注释:¹黄筌:五代后蜀画家。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学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本文与下三则均选自《苏东坡集》。²或:有人。³信然:确实如此。⁴审:精审细密。⁵大者:指更大的事。⁶务:致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