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shàngduìjiǔxíng--zhāngwèi

zuòyànshàngyuèzhòuxíngyànshàngshānyǎnqiánzūnyòuzhǎngmǎnxīnzhōngwànshìděngxiánzhǔrényǒushǔbǎishízhuóláoshùdòuyīngjīnxiāngduìjǐnhuānbiéhòuxiāngzhūwāntóuguīshēyuànjūnqiě宿huánggōngjiāfēngguāngruòrénzuìcānchàdōngyuánhuā

张谓

张谓

张谓(生卒年不详),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 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古徐州形胜¹,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tóng)²,乌骓(zhuī)³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译文:古老的徐州啊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曾经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遥想身披铁甲的双瞳人项羽,身跨乌骓驰骋千里流血流汗,率众浴血奋战营帐如云;最终四面楚歌八千人风云四散乌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东子弟的阴魂而自过江东。到而今只有黄河如带蜿蜒于远方,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
注释:¹形胜:地理形势优越。²铁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项羽。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苖裔邪。”³乌骓:项羽所骑战马。⁴汗血:汉朝时得自西域大宛的千里马,又称天马。《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兽部上”引《史记》谓:“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此借以形容项羽所骑名马。⁵玉帐:指军中营帐。⁶楚歌:指四面楚歌。⁷黄河如带:据《徐州府志》卷二“山川”:黄河在城东北,自河南虞城县流入郡界,经砀山、萧县,入铜山界。《史记》:“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⁸乱山回合:据《徐州府志》记载,徐州周围有许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东南有奎山、三山,城东有子房山(一名鸡鸣山)、定国山、圣水山,城东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荆山,故称。因云龙山较著名,故举其大者。⁹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云龙山,宋武微时憩息于此,有云龙旋绕之。《旧志》亦称: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汉家陵阙(què)¹起秋风,禾黍(shǔ)满关中²。更戏马台³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译文: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禾黍离离长满关中。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燕子楼上空留风流韵事的传说,早已人去楼空。人生百年如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暂且开怀畅饮一饮千盅。回望夕阳照射着凄凉的荒城,独自倚立阑干目送着远去的飞鸿。
注释:¹汉家陵阙:本句化用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句。²禾黍满关中:《诗经·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这里化用其意。关中,指今陕西省一带。《关中记》:“东自函谷,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西汉帝王陵墓,均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故称。此句是说,刘邦虽然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但如今陵阙照样为漫山遍野的庄稼所遮掩。³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与云龙山相对。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故名。宋武帝刘裕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毡屋于戏马台,以望城中。见《徐州府志》卷八“古迹”。⁴画眉人远: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怃”(读wǔ),妩媚。此借“画眉人”,指称与盼盼交好者。萨都剌《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五首之四)谓:“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远山生暮愁。”可与本句对读。⁵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⁶寄:暂居,形容人生短暂。人生百年寄,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谓:“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chì)霞中莩。”本句由此化出。⁷目送飞鸿:嵇(jī)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李白《鞠歌行》曰:“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又,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谓:“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此或化用其意。

  上片主要追忆项羽的历史事迹,并感叹他的失败。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开句似乎平平,但一句“消磨”顿使历史变得沉甸甸的让人难以拾起。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历史在苍茫中走来,词人用寥寥几笔刻画出项羽的英雄形象,并自然地转入他那苍凉的败绩场面中,“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历史大潮浩荡而过,成者王侯败者寇似是人间不变的铁律,但是谁能阻止历史的脚步?

  “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本来壮阔的徐州之景,在这里成为了项羽失落地走过历史的见证者。

  下片,词人将对历史的感慨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

  然而下片仍是从项羽对手刘邦开始,“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刘邦虽在徐州彭城这里战胜了项羽,但同样也逃不掉历史长河的消磨。

  “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这些都是历史沧桑的铁证。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顾历史之后,词人再将目光投向自身,百年枯骨,人生寄蜉蝣于天地,何必怀往古之忧呢?

  “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历史如过眼烟云,个人得失虽然让人惆怅,在这流动的历史大河面前却渺小至极,如此一想,再回首看这荒城、落日、飞鸿,看透人世间不过如此,心中百感交集。

参考资料:
1、 孙厚兴,吴敢主编;于道钦等撰稿.徐州文化博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536-537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南村诸杨北村卢¹,白华青叶冬不枯。
译文:南有杨梅北有卢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叶子冬天也不落败。
注释:¹南村诸杨北村卢:作者自注“谓杨梅卢橘也。”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垂黄缀(zhuì)紫烟雨里,特与荔不为先驱¹
译文:烟雨蒙蒙的春天,它们的果实开始成熟,堪称荔枝的先驱。
注释:¹先驱:杨梅、卢橘开花结果都比荔不早,果味又不及荔不美,故称“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海山仙人¹绛罗襦(rú)²,红纱中单³白玉肤
译文:荔枝的外壳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红袄,荔枝的内皮便是仙女红纱的内衣。
注释:¹海山仙人:指荔不,因它产于南海滨。²绛罗襦:形容荔不外表如大红罗袄。³红纱中单:形容荔支的内皮如同红纱的内衣;中单:贴身内衣。⁴白玉肤:形容荔不的瓤肉莹白如玉。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须更待妃子笑¹,风骨自是倾城姝²
译文:根本无须美人杨贵妃赏鉴,荔枝本身自有动人的资质、绝世的姿容。
注释:¹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不来之句,李肇《唐国史补》说,杨贵妃生于蜀,爱吃荔不。²倾城姝:漂亮的少女。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¹生海隅(yú)
译文:天公遗留这仙品在凡尘,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
注释:¹尤物: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别名贵的物。这里指荔不。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云山得伴松桧(huì)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译文:这荔枝与松树一同生长,不像山楂、梨子那样,会因霜雪变得果质粗糙。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先生洗盏酌(zhuó)桂醑(xǔ)¹,冰盘荐此赪(chēng)(qiú)²
译文:主人清洗杯盏,斟满了美酒,用洁白的盘子端来了这红色龙珠般的荔枝。
注释:¹桂醑:新酿的桂酒。²赪虬珠:赤龙珠,指荔不。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似闻江鳐(yáo)(zhuó)¹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²
译文:我听说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鳐柱,又像鲜美的河豚腹。
注释:¹斫:用刀切开。江鳐柱:蛤蜊一类的名贵海味。²腹腴:鱼腹下的肥肉。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我生涉世¹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chún)(lú)²
译文:我一生做官不过是为了糊口养家,为求得一官半职,早把乡土之念看轻了。
注释:¹涉世:犹言渡世。²莼鲈:蔬羹,鲈鱼脍。莼:莼莱,叶可做汤。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¹
译文:哪里知道人生变幻无常,居然能在异乡品尝到如此佳果,贬谪到这遥远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注释:¹良图:最好的计划,谋略,更带讽刺意味。

  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苏轼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过杨贵妃的一笑而闻名的荔枝。经他的品赏,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绛罗襦和红纱内衫的海山仙人、倾城美女,不是给“妃子笑”作陪衬的物品了。相反在诗里,妃子倒过来只成了荔枝的陪衬,一起作为陪衬的还有山楂和梨,都被荔枝比下去了。与荔枝同享赞美的是作为荔枝伴侣的松、桧和品味相像的江鳐柱、河豚鱼,而杨梅和卢橘则因为比荔枝稍为早熟,许其为“先驱”。东坡先生一边喝着桂花酒,一边饶有兴致地作着点评,令人感到情趣盎然,而细读之下,却又寓意良深。荔支的“厚味”和“高格”原是东坡先生的人格像喻,“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赏鉴,其自身的美便具有价值的意思。

  与黄州时期咏海棠的诗相比,虽然都是以物自比,借物抒怀,但含义很不相同。海棠诗是一片凄清寂寞的氛围,诗人与海棠孤独相对,同病相怜;此诗却显得热闹,为荔枝找了许多先驱、陪衬和伴侣,仿佛并不孤独。海棠是那种流落异邦、得不到欣赏的美,荔枝则是自具风姿、远处南方的云山之上与松桧同老、不必等待欣赏的美。所以,写海棠诗的苏轼心怀孤傲不平之气,写荔枝诗的苏轼则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颇为放达自适。所谓“南来万里真良图”,这远离朝廷、没有霜雪打击的南方,才是适宜于荔枝生长之地,回顾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真是粗俗之物了。

  因此,作此诗的次年,苏轼再次吃到荔枝的时候,就更明快地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第205页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晓上篮舆(yú)¹出宝坊²,野塘山路尽春光。
译文:破晓时分就乘着竹轿离开了寺庙,野塘边、山路旁尽是一片春日景象。
注释:¹篮舆:及竹轿。²宝坊:是对寺庙的敬称。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锺声在上方。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锺声在上方。
译文:穿过层层松林登上坦途,只从山颠云际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钟声。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译文:岸上的草色和溪里的水色上下一片碧绿。菜花是深黄色的,柳条是淡黄色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杖藜(lí)¹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译文:拄着手杖下轿子,不再匆匆一览而过,有同行的伙伴一起就不要走马观花,浅尝即止。
注释:¹杖藜:拄着手杖行走。

  这首诗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表现了山间的美景,详细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感。

  作者首句即点题,说明自己天一破晓便乘竹轿离开寺庙了。这里没有申说留宿寺庙的原因,宋代和尚多有能诗者,有些使命还很大,作者也许昨夜是与黄山寺一位诗僧切磋诗艺,探讨哲理,大有所得,余兴犹存;出的庙门,又见一路春光扑面,春色宜人,因此格外高兴。“野塘山路尽春色”一句,概括了下山途中的景物。这里作者之所以没有细细勾勒野塘边、山路旁的景色,是由于天刚破晓,景物尚在朦胧之中,不宜看得真切,加上作者又是乘坐竹轿,不比步行能驻足细赏。但一个“尽”字,见一路映入诗人眼帘的尽是明媚的春光,已足以传达出满心愉悦之情了。

  山路曲曲,松林层层。从“穿松影”一语可见下到山脚,登上坦途,太阳已经升起了。黄山寺已被层峦叠翠所遮,只从山颠云际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钟声。山之高、林之密、路之远,尽在不言之中。

  下得山来,“平陆”的春光与“山路”相比,又有动人之处。颈联“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写出了春日田野风光的特征。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碧波荡漾;溪岸两旁,郁郁葱葱,碧草吐芳。草在岩上绿,水在岸下绿,是水绿了草?还是草映绿了水?一片片菜花翻波涌浪,一排排杨柳婀娜多姿,菜花黄得浓,柳丝黄得淡,浓淡相间,深浅相配,协调和谐,宛如画境,真可谓”撩人春色不须多”。置身于这生气盎然的一片大好春光之中,谁人能不动情呢?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诗人在撩人春色的诱下,终于从竹轿上走下来了。他不满足于“坐轿观花”,而要拄上藜杖,漫步田野,细细地欣赏体味。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春天里的万紫千红,匆匆流览,岂能深刻体会到个中三昧?所以诗人劝告同行之人,“有伴行春不要忙”。这里既流露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意,又谈出了一种生活中审美的经验;在观赏美景时,应该保持一种高度闲适的心境,细细观摩,慢慢体味,才能深入认识美的事物的真谛,而不能走马观花,浅尝即止。作者在《天台曹园》诗中也说:“平生看花法,不学蜜蜂忙”。蜜蜂采花是为着酿造蜂蜜,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功利的表现;诗人赏花是为着审美,而审美在形式上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自由的观照,而不是一种功利的欲求,所以审美时应该抛弃功利之心,进入一种专注忘情的境界。也许,诗人昨夜在黄山寺庙同和尚谈论的正是这类道理吧?

xiǎochūhuángshān--gāozhù

xiǎoshànglánchūbǎofāngtángshānjǐnchūnguāng

shì穿chuānsōngyǐngdēngpíngjuézhōngshēngzàishàngfāng

cǎoliúgāoxiàcàihuāyángliǔqiǎnshēnhuáng

zhàngqiècōngcōngyǒubànxíngchūnyàománg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汝不闻秦筝¹声最苦,五色²缠弦³十三柱
译文: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
注释:¹秦筝:古秦地(今陕西弦带)产的弦种弦乐器。筝,弦种弦乐器。²五色:涂成五色。³缠弦:将弦缠在筝上。⁴十三柱:十三根缠弦的支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yuàn)调慢声如欲语¹,弦曲未终日移午。
译文: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
注释:¹如欲语:好似向人倾诉。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红亭水木不知暑(shǔ)¹,忽弹黄钟和白纻。
译文: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
注释:¹不知暑:不觉有暑天的炎气。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清风飒(sà)来云不去¹,闻之酒醒泪如雨。
译文: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
注释:¹云不去: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汝归秦兮弹秦¹声,秦声悲兮聊²送汝³
译文: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注释:¹秦:指地处秦地的长安。²聊:聊以,姑且。³汝:你。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全诗可分为三层。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以“汝不闻”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并且强调秦筝,引起全诗,“苦”,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三、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是送别的环境,也是弹筝的环境。次点出所弹曲调为《黄钟乐》和《白芝曲》。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清风飒飒而来,浮云停滞不动。“飒”,透露出凄怨,“云不去”反映出缠绵难舍。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遂有“闻之酒醒泪如雨”一句,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字。归秦地而作秦声,歌题是恰切的。结尾“汝”字与开头“汝7字相呼应,强调“送汝”,而一个“悲”字呼应开头的“苦”字,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催人泪下,韵脚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6-318

qínzhēngsòngwàishēngxiāozhèngguījīng--céncān

wénqínzhēngshēngzuìchánxiánshísānzhù

yuàndiàomànshēngwèizhōng

hóngtíngshuǐzhīshǔdànhuángzhōngbáizhù

qīngfēngláiyúnwénzhījiǔxǐnglèi

guīqíndànqínshēngqínshēngbēiliáosòng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边城贵者李将军¹,战鼓遥疑天上闻。
注释:¹李将军:指汉李广。匈奴称他是飞将军。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屯田¹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²溢万群。
注释:¹屯田:用戍卒开荒种田。²攒花、布锦:都是形容词。是说马群色杂如攒花,田园齐整如布锦。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
白云¹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²复飞散。
注释:¹白云:指送别的那人。²青营:指本人的营寨。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三声画角¹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注释:¹画角:军乐。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清明部落稠。
丰州¹闻说似凉州²,沙塞清明部落稠。
注释:¹丰州:唐朝时的丰州,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旗与麟州接连。²凉州:在甘肃。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视旌旆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梦视旌旆¹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注释:¹旌旆:指送别的那人。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洞里先生¹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注释:¹洞里先生:仙人。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¹亦是三千岁。
注释:¹地仙:指地上的神仙,这里指别者无意功名,归隐修仙。
莫着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莫着戎衣¹期上清²,东方曼倩³逢人轻。
注释:¹戎衣:军人的服装。²上清:道家指天帝的住处为上清宫。³东方曼倩:汉东方朔字曼倩,善于诙谐滑稽,传说中以东方朔为仙人。这几句意思是说,你将成仙长寿,于仙人往来,乐趣无穷。

sòngjiàncóngshūfēngzhōuguīsōngyángjiù--lún

báizōngsūnshìzuòshíyuànchí寿shòujiǔqiánzhì

zhìsuǒyuànbiānchéngshǐ

biānchéngguìzhějiāngjūnzhànyáotiānshàngwén

túntiánjǐnzhōuqiānzǎnhuāwànqún

báiyúnběnshìqiáosōngbànláiràoqīngyíngfēisàn

sānshēnghuàjiǎoyàntōngwànpénggēnshíduàn

fēngzhōuwénshuōshìliángzhōushāsāiqīngmíngluòchóu

xíngshùzhǔrényóuzàigāolóu

mèngshìjīngpèiyóujiànměizhíqīngfēnghuímiàn

dòngxiānshēngguàichíréntiān

shāquándānjǐngfēitóngwèiguìshùlínbìngzhī

wēngzhìshēnshūxiānshìsānqiānsuì

zheróngshàngqīngdōngfāngmànqiànféngrén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