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
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
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
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
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裴迪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王维闲居辋川时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 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年年点检¹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注释:¹点检:一个一个地查检。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头两句说,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后两句转入春风,点明主旨。以拟人手法,写春风年年都来查点人间万事,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春风身上看不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

shǎngchūn

luó tángdài 

fāngcǎoyānnuǎngèngqīng xiánményàoshíshēng 
niánniándiǎnjiǎnrénjiānshì wéiyǒuchūnfēngshìqíng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译文: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译文:不要嗔怪我陪你走了这么远,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

sòngshǔ--yōngtáo

jiànnánfēngjǐngqiánchūnshānniǎojiāngfēngxīn

guàisòngjūnxíngjiàoyuǎnyuánshēnshìguīrén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若有人兮山之阿(ē)¹,被(pī)²(bì)荔兮带女萝³
译文:好像有人在那山角经过,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注释:¹山之阿:山角。²被:通假字,通“披”。³薜荔、女萝:皆蔓生植物,香草。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既含睇(dì)¹兮又宜笑²,子³慕予兮善窈窕
译文: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爱慕我的姿态婀娜。
注释:¹含睇:含情脉脉地斜视。睇,微视。²宜笑:得体的笑。³子:山鬼对自己爱慕男子的称呼,你。⁴窈窕:美好的样子。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乘赤豹¹兮从²文狸³,辛夷车兮结桂旗
译文:驾乘红色的豹后面跟着花纹野猫,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
注释:¹赤豹:皮毛呈红色的豹。²从:跟从。³文狸:毛色有花纹的野猫。文:花纹。狸:野猫。⁴辛夷车:用辛夷木做成的车。⁵结:编结。⁶桂旗,桂枝编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被石兰兮带杜衡¹,折芳馨兮遗(wèi)²所思。
译文: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
注释:¹石兰、杜衡:皆香草名。²遗:赠。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¹处幽篁(huáng)²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译文: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注释:¹余:我,山鬼自指。²篁:竹林。幽篁,幽深的竹林。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¹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²兮而在下。
译文: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
注释:¹表:独立突出的样子。²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的样子。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杳冥冥¹兮羌²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yù)³
译文: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
注释:¹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²羌:语助词。³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雨,作动词用,下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留灵修¹兮憺(dàn)²忘归,岁既晏³兮孰华予
译文:挽留我与你一起享尽欢乐忘了归去,年岁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
注释:¹灵修:指神女(山鬼)。²憺:安乐的样子。³晏:晚。⁴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采三秀¹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译文: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
注释:¹三秀:灵芝草的别名,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怨公子¹兮怅(chàng)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译文: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
注释:¹公子:也指神女。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山中人兮芳杜若¹,饮石泉兮荫松柏,
译文:我在这山中饮泉水,傍松柏,像杜若般纯正芳香,
注释:¹杜若:香草。
君思我兮然疑作;
君思我兮然疑作¹
译文:你想我啊是真是假。
注释:¹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猨 同:猿)
雷填填¹兮雨冥冥,猨²啾啾³兮狖(yòu)夜鸣。(猨 同:猿)
译文:雷声滚滚雨势溟溟蒙蒙,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注释:¹填填:雷声。²猨:同“猿”。³啾啾:猿叫声。⁴狖:长尾猿。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¹忧。
译文: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注释:¹离:通“罹”,遭受。

  这首诗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存在争议。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此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

  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该说法似乎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鬼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此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情状,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诗中的“君”“公子”“灵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称,则指入山迎神的女巫。

  此诗一开头,那打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就正喜孜孜飘行在接迎神灵的山隈间。从诗人对巫者装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传说中的山鬼该是怎样倩丽,“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下一“若”字,状貌她在山隈间忽隐忽现的身影,开笔即给人以缥缈神奇之感。镜头拉近,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清新鲜翠的女郎,那正是山林神女所独具的风采!此刻,她一双眼波正微微流转,蕴含着脉脉深情;嫣然一笑,齿白唇红,更使笑靥生辉!“既含睇兮又宜笑,着力处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却比《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之类铺排,显得更觉轻灵传神。女巫如此装扮,本意在引得神灵附身,故接着便是一句“子(指神灵)慕予兮善窈窕”——“我这样美好,可要把你羡慕死了”:口吻也是按传说的山鬼性格设计的,开口便是不假掩饰的自夸自赞,一下显露了活泼、爽朗的意态。这是通过女巫的装扮和口吻为山鬼画像,应该说已极精妙了。诗人却还嫌气氛冷清了些,所以又将镜头推开,色彩浓烈地渲染她的车驾随从:“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这真是一次堂皇、欢快的迎神之旅!火红的豹子,毛色斑斓的花狸,还有开着笔尖状花朵的辛夷、芬芳四溢的桂枝,诗人用它们充当迎神女巫的车仗,既切合所迎神灵的环境、身份,又将她手捻花枝、笑吟吟前行的气氛,映衬得格外欢快和热烈。

  自“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以下,情节出现了曲折,诗情也由此从欢快的顶峰跌落。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山鬼姑娘(这当然是按“望祀”而神灵不临现场的礼俗构思的)!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巅俯瞰深林,但溶溶升腾的山雾,却遮蔽了她焦急顾盼的视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丛,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间的飘风、飞洒的阵雨,似乎全为神灵所催发,可山鬼姑娘就是不露面。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就没有谁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长驻了。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诗人还特别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怅忘归”,分明对神灵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闲”,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山鬼姑娘的不临辩解起来。“山中人兮芳杜若”,字面上与开头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还在自夸自赞,但放在此处,则又隐隐透露了不遇神灵的自怜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对山鬼不临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开口诉说之时,却又推说是神灵。这些诗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现得复杂而又微妙。

  到了此诗结尾一节,神灵的不临已成定局,诗中由此出现了哀婉啸叹的变徵之音。“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三句,将雷鸣猿啼、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山林夜景。诗人在此处似乎运用了反衬手法:他愈是渲染雷鸣啼猿之夜声,便愈加见出山鬼所处山林的幽深和静寂。正是在这凄风苦雨的无边静寂中,诗人的收笔则是一句突然迸发的哀切呼告之语:“思公子兮徒离忧!”这是发自迎神女巫心头的痛切呼号——她开初曾那样喜悦地拈着花枝,乘着赤豹,沿着曲曲山隈走来;至此,却带着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风雨中凄凄离去,终于隐没在一片雷鸣和猿啼声中。大抵古人“以哀音为美”,料想神灵必也喜好悲切的哀音。在祭祀中愈是表现出人生的哀思和悱恻,便愈能引得神灵的垂悯和呵护。 [4] 

参考资料:
1、 古代文学.山鬼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梦回¹荒馆²月笼秋,何处砧(zhēn)³声唤客愁。
译文:在荒凉的客馆中从梦中醒来,只见秋月惨淡,笼罩着四周,不知哪里传来的捣衣声,唤起了心中的悲愁。
注释:¹梦回:从梦中醒来。²荒馆:荒凉的旅馆。³砧:捣衣石。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ōu)¹
译文:深夜里没有风但莲叶沙沙作响,冰冷的水中,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
注释:¹未眠鸥:在荷叶中未眠而辗转反侧的鸥鸟。

  这首诗虽以“梦”为题,却不同于一般的纪梦诗。以“梦回”衬托幻境旋灭,极言异乡漂泊之苦。

  “梦回荒馆月笼秋”,交代了时间是秋夜,地点是异乡之客舍,梦醒后的环境是一轮清冷的秋月笼罩着荒凉的客舍,极言异乡漂泊的孤寂和凄苦。此时四野寂静,唯有两种声音传入耳中,引起诗人诸多感慨。

  “何处砧声唤客愁”,远处传来阵阵的捣衣声,牵动着游子的思绪。俗语云:“寒士悲秋”。作为亡国遗民和他乡游子,国破家亡,已是愁肠九结,又值秋夜,更添愁绪,恰在此时又听到这捣衣声,更使“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愁绪倍增。此“愁”也就不只是一般的秋思和乡愁,而是更蕴涵着家国沦亡的沧桑之感。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这是诗人梦醒后听到的第二种声音。这两句诗自身是一种因果关系,“深夜无风”而“莲叶响”的原因,是因为有“未眠鸥”在枯荷中辗转。从字面上看,这二句是写景,而实则是诗人以“未眠鸥”自喻,写自己的愁肠百结,辗转反侧。鸥鸟在秋夜寒水中不能安然入眠,正是自己在冷寂的馆舍难以入睡。不言而喻,诗人在“未眠鸥”身上寄托了难于明言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这两句诗全都是描写景物的语言,但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作者的感情。景中有情,情寓景中。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51-1452页
2、 李道英编著.赏诗词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年:第165-166页
3、 武振国著 .古诗在作文中的应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222-223页

mènghuí

línjǐng sòngdài 

mènghuíhuāngguǎnyuèlǒngqiū chùzhēnshēnghuànchóu 
shēnfēngliánxiǎng shuǐhángèngyǒuwèimiǎnōu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宝钗(chāi)¹,桃叶渡²,烟柳暗南浦(pǔ)³。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译文:在桃叶渡口,我们分钗别离,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从此,我最怕登楼,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黄莺不住地呜叫,催落飞红满天,也没有人去理会!更不用说去劝劝黄莺:别再啼!
注释:¹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南宋犹盛此风。钗:女子头饰物。²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之处。³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⁴断肠:多用以形容悲伤到极点。⁵飞红:飘落的花瓣。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bìn)边觑(qù)¹,试把花卜归期²,才簪(zān)³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译文:看着鬓边戴的花,取下来仔细端详,用花瓣推算离人归期。刚戴到头上,又取下重新数一数,这样才心里满意。昏暗的灯光下,还记得梦中哽咽自语:是春天把愁给人带来,春天不知回到哪里,为什么不把愁也带去?
注释:¹鬓边觑:觑为细看,斜视之意。斜视鬓边所插之花。²把花卜归期:用花瓣的数目,占卜丈夫归来的日期。³簪:作动词用,意思是戴簪。⁴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大家风度的表现。只不过这首词作,感情表现得更为细腻罢了。

  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蓼园词选》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上片起头:“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蒙的杨柳岸边,情凄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常见的以香草美人作为感情宣泄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辛弃疾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法。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手后,登楼远眺,怀念离人,已是使人不胜其感情负载了,更何况又总是十日有九日地遇到那风雨晦冥的时节呢?刮风下雨,虽能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因;风雨晦冥,大自然的阴冷更加深离人的凄苦情怀,这又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因素。只此一句话,就有多层涵义,层层深入,对比映衬,令人不忍卒读!“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落花不要飘零了吧,啼莺也不要叫唤了吧,但都无法摆脱心中那不绝如缕的忧愁,简直叫人断肠了!这是何等深沉曲折的笔触啊,“都无人”和“更谁唤”,加强了那种寂寞凄清、无处寻求知音的氛围。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下片,“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作者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闺中少妇那复杂的感情。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写她即使昏然入睡之后,还哽咽叨念,春天到来,把忧愁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给带走呢?这也就是说,季节变了,远方的游人啊,怎么还不回来呢?描写思念远人归来之情,真是无以复加了。作者把人物感情竟写得如此细腻而缠绵,如同沈谦所形容的,使人“魂销意尽”,艺术的魅力竟是那么强烈!

zhùyīngtáijìn ·wǎnchūn

xīn sòngdài 

bǎochāifēn táo yānliǔànnán shàngcénglóu shíjiǔfēng duànchángpiànpiànfēihóng dōurénguǎn gèngshuíquàn yīngshēngzhù 
bìnbiān shìhuāguī cáizānyòuchóngshǔ luózhàngdēnghūn gěngmèngzhōng shìchūndàichóulái chūnguīchù quèjiě dàijiāng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