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之兽,是谓猩猩。厥状似猴,号音若婴。自然知往,颇识物情。
能言之兽,是谓猩猩。厥状似猴,号音若婴。自然知往,颇识物情。

xīngxīngzàn--guō

néngyánzhīshòushìwèixīngxīngjuézhuàngshìhóuhàoyīnruòyīngránzhīwǎngshíqíng

郭璞

郭璞

(276—324)东晋河东闻喜人,字景纯。博学,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西晋末过江,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为王导所重。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迁尚书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传于世。有辑本《郭弘农集》。 ▶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piāo)(miǎo)¹危亭²,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³
译文: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注释:¹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²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³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¹。空惆(chóu)(chàng)。少年豪放。莫学衰(shuāi)(wēng)²样。
译文: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¹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²衰翁:衰老之人。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096-1097页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朝与周人¹辞,暮投郑人²宿。
译文: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注释:¹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²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他乡绝俦(chóu)¹,孤客亲僮仆。
译文: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注释:¹俦侣:伴侣,朋辈。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宛洛¹望不见,秋霖(lín)²晦平陆。
译文: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注释:¹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²秋霖:秋日的淫雨。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田父¹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译文: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注释:¹田父:老农。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主人东皋(gāo)¹上,时稼绕茅屋。
译文: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注释:¹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虫思¹机杼(zhù)²³,雀喧禾黍熟。
译文: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注释:¹思:一作“鸣”。²机杼:指织机。³悲:一作“休”。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明当渡京水¹,昨晚²犹金谷³
译文: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注释:¹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²晚:一作“夜”。³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此去欲何言,穷边¹(xùn)²微禄。
译文: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注释:¹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²徇:营求。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4-105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楚天¹晚。坠冷枫败叶,疏红²零乱。冒征尘³、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wéi),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译文:楚地的天色已晚,枯冷的枫叶残败飘落,稀疏而零乱。独自策马奔驰在路上,山远水长看着就让人发愁。回想年少时,依偎在绣着凤凰的帷帐里。嬉戏游玩惯了,又怎么会料知,之前的欢乐就如同云雨一般散去了。
注释:¹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²疏红:稀疏的枫叶。³征尘:征途上的旅程。⁴驱驱:策马奔驰。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¹衰草,算暗锁²、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³。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qiǎn)
译文:现在空自徒劳回首,望向帝都,泪眼朦胧难以控制。傍晚的烟雾和衰败的枯草,遮住去路,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岔道。今天晚上又跟之前一样寄宿,去哪里找水村山庄。夜晚寂静,只有一盏寒灯相伴,靠什么排遣寂寞呢。
注释:¹暮烟:傍晚的烟雾。²锁:遮住。³苇村山馆:水村山庄。

yángtái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chǔtiānwǎnzhuìlěngfēngbàishūhónglíngluànmàozhēngchénchóujiànshuǐyáoshānyuǎnzhuīniànshǎoniánshízhèngnènfèngwéixiāngwēinuǎnyóuguànyòuzhīqiánhuānyúnfēnsànkōngláohuíshǒuwàngnánshōulèiyǎnyānshuāicǎosuànànsuǒxiànjīnxiāoyòuqián宿shénchùwěicūnshānguǎnhándēngpànyànyànpíngxiāoqiǎn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梦中邯(hán)(dān)¹,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²索价高。时自嘲(cháo),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³侵鬓(bìn)毛。
译文: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注释:金字经:曲牌名。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驿:驿站。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¹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²山人:隐居山中的人。³晓霜:白头发。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两句作为结尾,将卢挚已经这把年纪还不能看开名利的自我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谁惊觉”三个字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也写出了他蓦然回首有所感悟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确的主题性,语句上下承接,脉络清晰,但所表达的情绪却是矛盾的。卢挚用自我嘲讽的笔法写出他在归隐和继续为官两种选择之间摇摆的心情,这在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6页

jīnjīng ·mèngzhōnghándāndào

zhì yuándài 

mèngzhōnghándāndào yòuláizǒuzhèzāo shìshānrénsuǒjiàgāo shícháo míngchùtáo shuíjīngjué xiǎoshuāngqīnbìnmáo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柳丝柔,莎茵¹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mèi)²。看儿孙月下扶犁(lí)。黄尘³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译文:嫩柳的枝条又柔又细,莎草如茵铺满大地。几枝红杏争闹着探出围墙,深深的庭院里把秋千系。好雨初晴,墙郊多美丽。看儿孙们在月下扶犁。官场的风尘已在我的心意之外,四周的青山却都在我的眼里,回来吧,学陶渊明那样回乡隐居。
注释:¹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莎,即莎草。茵,垫子、席子、毯子之类的通称。²媚:娇美。³黄尘:指官场上的风尘。⁴来兮:为语气助词,相当于“吧”。
这首小令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从描写春景入手,以细腻的工笔,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绘春天景象。景中并具有层次美,而且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景愈美而情愈深,目击心萦,无不撩起浩然归志,终于水到渠成,逗出了“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的结句。可见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情写志,这是一种以景见志的极好笔法。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86-387页

tiān··liǔróu--téngbīn

liǔróushāyīnshùzhīhóngxìngnàochūqiángwéiyuànshēnqiūqiānhǎochūqíngdōngjiāomèikànérsūnyuèxiàhuángchénwàiqīngshānyǎnguī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