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如。我饥亦何惭,所叹为此躯。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如。我饥亦何惭,所叹为此躯。
明发着征衫,薄暮投郊墟。烟林号怒风,牛背立饥乌。
明发着征衫,薄暮投郊墟。烟林号怒风,牛背立饥乌。
境恶梦多悸,愁孤郁难舒。念初别乡邦,短楫穿菰芦。
境恶梦多悸,愁孤郁难舒。念初别乡邦,短楫穿菰芦。
眼中两御史,炯炯冰在壶。清游失追攀,负此山绕湖。
眼中两御史,炯炯冰在壶。清游失追攀,负此山绕湖。
我行日已西,回首风牵裾。两公饫文章,笔端吐新腴。
我行日已西,回首风牵裾。两公饫文章,笔端吐新腴。
愿言继残膏,龟肠正空虚。
愿言继残膏,龟肠正空虚。

tiānzhǎngdàozhōngzuòláièrshǒuchéngliúèrshǐèr--liúzhǐ

láicánsuǒtànwèi

míngzhezhēngshānbáotóujiāoyānlínhàofēngniúbèi

jìngèmèngduōchóunánshūniànchūbiéxiāngbāngduǎn穿chuān

yǎnzhōngliǎngshǐjiǒngjiǒngbīngzàiqīngyóushīzhuīpānshānrào

xíng西huíshǒufēngqiānliǎnggōngwénzhāngduānxīn

yuànyáncángāoguīchángzhèngkōng

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暗天低。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云暗天低。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记月榭、当年见伊。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盈盈¹粉面香肌。记月榭、当年见伊。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注释:¹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胧得妙。“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续以“立马多时”,更见踟蹰怅惘,难以言宣。

liǔshāoqīng··guòlángshíjiànzǎoméi--zhàozhǎngqīng

yúnàntiānfēnglíndiāocuìhányànshēngbēimáodiànérqiánzhúhòuchūjiànhéngzhī

yíngyíngfěnmiànxiāngyuèxièdāngniánjiànyǒuhènnánchuánchángduànduōshí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年来肠断秣(mò)¹舟,梦绕²秦淮(huái)水上楼。
译文: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
注释:¹秣陵:南京古名。²梦绕:往事萦怀。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艳景 一作:烟景)
十日雨丝风片¹里,浓春艳景似残秋。(艳景 一作:烟景)
译文:十几天来的和风细雨,使浓丽的春天变得像晚秋一样凄冷。
注释:¹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通过言怀虚写秦淮的人文景观(舟、楼),秣陵的自然地理特点(秦淮河流贯市区)已寓于其中。作者对秦淮胜地向往已久,故说:“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断肠”一词有二义,一为极度悲伤,二为极度思念。前者如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后者如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自然,因思而悲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故此二义亦相通。这句诗中的“肠断”,用的是第二义。与下句的“梦绕”相对应,合言正所谓“昼思夜想”,可见作者对秦淮胜景的情之切、思之深。在诗中,秣陵属地而言舟,秦淮属水而言楼,可见此舟非一般的舟,乃是行驶或停泊于内陆河的画船游舫;此楼亦非一般的楼,而是临水的雕梁画栋。这确实是秦淮胜景的特色。此地曾经繁华一时、声名远播,正是作者为之“肠断”“梦绕”所在。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通过记游实写秦淮的自然景观(雨丝风片、浓春烟景),但当时社会变迁的痕迹(秦淮无复旧日繁华)也宛然可寻。“十目雨丝风片罩,浓春烟景似残秋。“写诗人亲履其境后的印象。明代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有云:“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炯波商船”。王士祯的诗句脱化于此,而又自出新意。上引《牡丹亭》诸句重在描写令人神怡的美景,而王士祯的“浓春烟景似残秋”却透露出无限的感伤。“浓春”不是初春,而是春意正浓的时节;“残秋”显然一片凋零、屑近严冬了。春意正浓的秦淮胜地,本应姹紫妍红、美不胜收,如今却是这等苍凉。作者的感受很深沉,但是这种感受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并未明言。“残秋”是时令即将交替的关捩点,也许诗人由时令的交替想到王朝的兴替,顿起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吧。或许诗人什么都没想,只是为秦淮河畔的实况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而觉得失望吧。作者虽未明言,读者却可因此而生出许多联想与忖度,欣赏此诗丰富的美感。

  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下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第1231页

qínhuáishīèrshíshǒu ·

wángshìzhēn qīngdài 

niánláichángduànlíngzhōu mèngràoqínhuáishuǐshànglóu 
shífēngpiàn nóngchūnyǎnjǐngcánqiū  (yànjǐngzuò yānjǐng )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十一年前¹南渡(dù)²客,四千里外³北归人。
译文: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注释:¹十一年前:指公元805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²南渡:指被贬到永州。³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zhào)书许¹²阳和³至,驿(yì)开花处处新。
译文: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注释:¹许:许可。²逐:跟随。³阳和:暖和的春天。⁴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头两句是说,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六一部队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法家诗歌选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
2、 姚立岩 王少阁 刘金城.历代绝句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
3、 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zhàozhuīdōuèryuèzhìtíngshàng--liǔzōngyuán

shíniánqiánnánqiānwàiběiguīrén

zhàoshūzhúyángzhì驿kāihuāchùchùxīn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译文:城市中树木繁茂,连绵的树叶就像铺漫着的绿色波浪,无数亭楼阁院就座落在这些树木中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天阔鸟行(háng)¹疑没(mò)²草,地卑³江势欲沉山。
译文:一行飞鸟在开阔的天空中渐飞渐远,就像消失在草丛中似的;这一带地势本来就低,远远望去,山峦仿佛要被淹没似的。
注释:¹行:行列。²没:隐藏。³卑:低下。
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
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
译文:军队已经把政权安定下来,现在可以去寺庙中和僧人闲聊了,商船从新康运回了草酿。
闻说耕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
闻说耕(gēng)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
译文:听说农业生产都已经逐渐恢复,首领决定今年不会出国征讨敌人。

  这首诗写的诗是诗人在门楼上凭高四望所见的景色,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表现出形象描绘的高超技巧。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如同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染。“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加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天阔鸟行疑没草”句把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明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是在贴地而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决不会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表现得很明显。

  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景物,而是有意用小小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来反衬“天阔”,就缺少新颖之处,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读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维《山水论》:“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仿佛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公安县》诗也有一句说:“远水欲沉城。”诗人重复使用这个字,用它来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和王维《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的“浮”字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沉”,指将沉而未沉,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看似寻常却奇崛。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稳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合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显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xiāngmén--táo

chéngzhōngyānshù绿mànwànlóutáishùyǐngjiān

tiānkuòniǎoxíngméicǎobēijiāngshìchénshān

rénguò鹿xúnsēngchuánxīnkāngzàijiǔhái

wénshuōgēngsāngjiànlǐngtóujīnsuìzhēngmán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隔户¹杨柳弱袅(niǎo)袅,恰似²十五女儿腰。
译文: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随风轻轻摆动的细长柔软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注释:¹隔户:隔着门墙。²恰似:恰如。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谁谓朝(zhāo)¹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译文: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注释:¹朝:早晨。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juémànxìngjiǔshǒu ·jiǔ

 tángdài 

yángliǔruòniǎoniǎo qiàshíéryāo 
shuíwèizhāoláizuò kuángfēngwǎnduànzuìchángt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