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诵经半峰下,洞里山神不敢归。我欲乘风到峰顶,擘翻荷叶作蓑衣。
道人诵经半峰下,洞里山神不敢归。我欲乘风到峰顶,擘翻荷叶作蓑衣。
谢翱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2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县,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guǐ)(mǎo)¹,西原贼入道县²,焚(fén)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shào)³,不犯此州边鄙(bǐ)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译文: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注释:¹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²道县:今湖南县道县。³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⁴边鄙:边境。⁵与:通“欤”,吗。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昔岁¹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译文: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注释:¹昔岁:从前。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泉源在庭户¹,洞壑(hè)²当门前。
译文: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注释:¹庭户:庭院。²洞壑:山洞,沟壑。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井税¹有常期,日晏(yàn)²犹得眠。
译文: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注释:¹井税:这里指赋税。井:即“井田”;²晏:晚。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忽然遭世变¹,数岁亲戎旃(zhān)²
译文: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注释:¹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²戎旃:战旗,一说为军帐。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今来典¹斯郡,山夷又纷然。
译文: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注释:¹典:治理、掌管。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¹可怜。
译文: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他们也同情可怜贫穷的百姓。
注释:¹伤:同情。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¹
译文: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注释:¹见全:被保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使臣将王命¹,岂不如贼焉?
译文: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注释:¹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译文: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谁能绝¹人命,以作时世贤!
译文: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注释:¹绝:断绝。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思欲委符节¹,引竿²自刺船³
译文: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注释:¹委符节:辞官。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²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³刺船:撑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¹家就²鱼麦,归老江湖³边。
译文: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注释:¹将:带着。²就:靠近。³湖:一作“海”。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此诗词意更为深沉,感情更为愤激。

  在诗中,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0-632 .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
早雁忽为双,惊¹秋风水窗。
译文:最早向南迁徙的大雁忽然成双飞过,秋风吹过临水窗户,惊异秋天就这样降临了。
注释:¹惊:惊异,诧异。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译文:耿耿长夜难眠,起身坐起,透过船窗向外望去,只见空寂辽阔的寒江中,撒满了繁星与残月的倒影。

shuǐ宿wényàn

 tángdài 

zǎoyànwéishuāng jīngqiūfēngshuǐchuāng 
chángrén xīngyuèmǎnkōngjiāng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宝髻(jì)¹松松挽就,铅华²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³,飞絮(xù)游丝无定。
译文: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敷上了淡淡的脂粉。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那飞絮、游丝,飘忽不定。
注释:¹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²铅华:铅粉、脂粉。³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相见争如¹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译文:此番相见后相思更甚,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只见深深庭院中斜月高挂,寂静无声。
注释:¹争如:怎如、倒不如。

  此词是一首艳情词,写抒情主人公对在宴会上所遇舞女的爱情。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作者的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像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

  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参考资料:
1、 李廷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09-510 .

西jiāngyuè ·bǎosōngsōngwǎnjiù

guāng sòngdài 

bǎosōngsōngwǎnjiù qiānhuádàndànzhuāngchéng qīngyāncuìzhàoqīngyíng fēiyóudìng 
xiāngjiànzhēngjiàn duōqíngqíng shēngsànhòujiǔchūxǐng shēnyuànyuèxiérénjìng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不是爱¹花即肯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译文:不是说爱花爱得要死,只因为害怕花谢时人也老了。
注释:¹爱:一作“看”。²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繁枝容易纷纷¹落,嫩蕊(ruǐ)²商量细细开。
译文:花开得太过繁盛就容易杂乱凋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绽放。
注释:¹纷纷:多而杂乱。²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江水悠悠行路长,雁声啼月有微霜。
江水悠悠行路长,雁声啼月有微霜。
译文:江水悠悠无尽,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一孤雁在夜空中哀叫,月光挥洒江面,地表上又结着些微霜。
十年踪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十年踪迹浑¹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译文:十年来到处飘泊,行踪无定,也就不需要逢人便问故乡的情景了。
注释:¹浑:全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