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
月生硔鹊观,云绕凤凰台。
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
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
天王太白次,仓玉金粟堆。
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枝。
只今瑶池水,八骏渴生埃。
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
月生硔鹊观,云绕凤凰台。
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
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
天王太白次,仓玉金粟堆。
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枝。
只今瑶池水,八骏渴生埃。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7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落日¹斜,秋风²冷。今夜故人³来不来,教人立尽梧(wú)(tóng)影。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梧桐影:词牌名。¹“落日”:一作“明月”。²“秋风”:一作“西风”。³“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tóngyǐng··luòxié--yán

luòxiéqiūfēnglěngjīnrénláiláijiàorénjǐntóngyǐng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门庭清妙即禅关¹,枉费黄金去买山。
译文: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
注释:¹禅关:禅门,指修禅学道的处所。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¹还比出家闲。
译文: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注释:¹在家:佛教专有名词,与“出家”相对。

  本首诗是说明习禅贵有清妙之心,如是,则隐于山林或居于寺庙都是多事。所以“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只要心地充满慈悲,照彻光明,那么,在家修行更是本质意义上的“出家”。

  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同样是“明心见性”,贵在心性的自得,而非外在的求索。作者认为只要心灵湛然,意静思定,关照自身心性的清净,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与上一首中的“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都重在言心性澄明,其意旨和理趣可谓互相呼应,一脉相承。佛法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们通向自在、快乐、智慧的大门,心圆满清净了,则事事自然游刃而解,外界的一切是非曲直,好坏对错完全由我们内心来决定。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75-76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水客¹凌洪波,长鲸(jīng)²涌溟海。
译文:驾舟泛海出入洪波之中,巨大的鲸鱼涌起溟海浪涛。
注释:¹水客:驾舟泛海音。²长鲸:即鲸鱼,因身巨长,故称。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百川随龙舟¹,嘘吸竟安在。
译文:百川翻滚龙舟飞驰,在长鲸的嘘吸之下全被吞没。
注释:¹龙舟:刻有龙饰的大舟。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译文:此中还有竟然不死的人,反而探得了明月之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高价倾¹宇宙,馀(yú)辉照江湖。
译文:明珠价高为宇宙之冠,漏出些许光辉便照耀江湖。
注释:¹倾:竭尽,全。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苞卷金缕褐(hè)¹,萧然若空无。
译文:凌驾超越于金缕之衣,在明珠面前全无光彩。
注释:¹金缕褐:金缕织成的衣服。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译文:谁人识得如此之宝?私下暗笑有您我这样的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了心¹何言说,各勉黄金躯(qū)²
译文:了然于心不必再说些什么,各自保重勤勉我们自身吧。
注释:¹了心:了然于心。²黄金躯:喻指身体生命的珍贵。

  佛教禅宗,与人谈玄论禅,常用比喻,以启发人的妙悟。如禅宗北宗神秀所作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禅宗南宗的慧能所作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二人都是用比喻来说明禅理。李白此诗深受禅宗影响,他与朝美论禅,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诗中前六句,把人生比成是渺溟无际的欲海,将贪、瞋、痴等人的恶欲比做是溟海中兴风作浪,吞舟食人的“长鲸”。人在欲海中航行,一不小心就会被嗜欲的“洪波”所汨没,为贪欲、瞋欲和痴欲的鲸鱼所吞食。而僧人朝美这个“水客”却能在烦恼海中凌波航行,不但没有被欲海的洪波淹没,也没有被恶欲的长鲸吃掉。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在大海中探得“明月珠”,获宝而归。就是说,他不但没有被烦恼海中象征恶欲的长鲸吞灭,被洪波汨没,迷失本性,反而翻然妙悟,突然明白了深奥的佛理,探得了象征禅悟的明月之珠。

  在佛经中,常把至深的佛理比成是明月、明珠,以喻佛理的智慧光明,而把贪、瞋、痴三种烦恼称作“三毒”,视为人的愚殊和黑暗。因为这颗象征着佛性光明的“明月珠”,是从欲海之中与象征愚昧和黑暗的“长鲸”搏斗经过生死大劫得来的,所以弥加珍贵,故诗中说它“高价倾宇宙”,因为它是驱除人心灵黑暗、愚昧的灵光,故诗中说它“馀辉照江湖”。

  诗中进一步描写:朝美虽然在修禅的过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见佛,但他却不骄傲自满,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虚,大道似无:“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即说朝美将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来,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么也没有似的。就是俗话所说的“良贾善藏”和“大智若愚”。

  对于能否识别朝美怀中的“明月珠”来说,诗人李白就是朝美的一个知音。“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狂夫是诗人自指。李白曾在诗中多次以狂夫、狂人自指。如在《庐山谣》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在《醉中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搥碎黄鹤楼》中说“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窃笑”二字用得极好。人皆不识,而我能独识,故而会心而笑;你装得若无其事,还是被我识破了,故而暗中窃笑。 “窃笑”二字表现出了李白与朝美亲密无间的关系和深切的友谊,表达出了二人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朝美胸中的禅学境界,在别人尚看不出的时候,李白却早已会心知意,在友好地微笑颔首了。此也表明李白对佛学的造诣之高。

  诗的最后说:“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了心”,是对禅心佛意已瞭然心中的意思。《楞严经》上说:“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成所明了心,实在身内。”佛教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心为痴迷所惑,失却本性。如果除却痴迷,即可明心见性。《坛经》中说,“菩提般若之知(即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即成智。”如今朝美已经大彻大悟,明了其本性,即已自见佛性,就如同已获得了明月一般明亮的明珠一样。“黄金躯”本指佛,《后汉书》上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此喻指二人。 此二句是说,你我既然对佛学的妙理要道都已了然于心,因此就无须再言说了.各自努力修道成佛吧!因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修道成佛,故有此说。这一诗句也表明李白对自己的佛学修养自视甚高,非常自信。

  李白这首与僧人谈玄论禅的诗,写得很高明。他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佛理,用美妙的比喻来说明。不但写得禅意深远,深得妙理,而且还写得玲珑透彻,馀味不尽,启人深思,一点也不枯燥。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李白此诗,可谓是深得禅道妙悟之旨了。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369-372

zèngsēngcháoměi--bái

shuǐlínghóngzhǎngjīngyǒngmínghǎi

bǎichuānsuílóngzhōujìngānzài

zhōngyǒuzhětànmíngyuèzhū

gāojiàqīngzhòuhuīzhàojiāng

bāojuǎnjīnxiāoránruòkōng

shuírénshíbǎoqièxiàoyǒukuáng

lexīnyánshuōmiǎnhuángjīn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¹将伐颛(zhuān)(yú)。冉(rǎn)²、季路³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事。”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注释:¹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²冉有:名求,字子有。³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⁴见:谒见。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¹?夫颛事,昔者先王²以为东蒙主³,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注释:¹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名词作动词,责备。²先王:指周之先王。³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⁴是:代词,这,指颛事。⁵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⁶何以:以何,凭什么。⁷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曰:“夫子¹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译文: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注释:¹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曰:“求!周任¹有言曰:‘陈²力就³,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¹⁰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¹¹出于柙(xiá)¹²,龟¹³¹⁴毁于椟(dú)¹⁵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注释:¹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²陈:施展。³就:担任。⁴列:职位。⁵止:不去。⁶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⁷持:扶持。⁸颠:跌倒。⁹扶:搀扶。¹⁰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¹¹兕:独角犀牛。¹²柙:关猛兽的笼子。龟玉都是宝物。¹³龟:龟版,用来占卜。¹⁴玉: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¹⁵椟:匣子。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曰:“今夫颛事,固¹而近²于费(bì)³。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译文: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注释:¹固:指城郭坚固。²近:靠近。³费: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fèi)县。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求!君子疾¹²³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guǎ),安无倾¹⁰。夫¹¹如是¹²,故远人不服,则修文¹³德以来¹⁴之。既来之,则安¹⁵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¹⁶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¹⁷而不能守¹⁸也;而谋动干¹⁹²⁰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事,而在萧墙²¹之内也。”
译文: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贫困而担忧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注释:¹疾:痛恨。²夫:代词,那种。³舍:舍弃,撇开。⁴辞:托辞,借口。⁵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⁶患:忧虑,担心。⁷寡:少。⁸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⁹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¹⁰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¹¹夫:句首语气词。¹²如是:如此。¹³文:文教,指礼乐。¹⁴来:使……来(归附)。¹⁵安:使……安定。¹⁶相:辅佐。¹⁷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¹⁸守:守国,保全国家。¹⁹干:盾牌。²⁰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²¹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这里借指宫廷。

  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事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事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事,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

  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说“冉有啊,古时的史官周任有一句话:‘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职,不能胜任的便不要担任。’站不稳却不扶着,要跌倒了却不搀着,那么扶着瞎子走路的人还有什么用处呢?况且,你的话不正确。老虎和独角犀从笼子里出来了,龟板和玉器在盒子里被毁坏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孔子引经据典,以两个问句的句式对弟子发出请问,以比拟的修辞方式责备了弟子。在孔子眼中,他的两位弟子没有辅佐好季氏,就是严重的失职。

  在孔子的责问之下,冉有开始为季康子侵略颛事寻找合适的理由,这一次,孔子不再留情面,严厉斥责道了冉有,孔子明确知道,季氏想要对颛事动武,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但他不会被这样的借口蒙蔽。

  揭穿了季氏讨伐颛事的真相,孔子没有直接地加以痛斥,而是开始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一席话道尽了孔子的政治理念,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制度。

  孔子最后又将话锋转向两位弟子,此话意在提醒季氏不要贸然行动,否则将会引起鲁哀公的猜疑,进而引发内乱。联系鲁国当时的政治形势,可知孔子的一番驳斥和规诫具有现实意义。当年,季氏权倾朝野,是鲁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鲁国国君哀公心有不满,意欲收回季氏的封地以削弱他的权力季氏之所以想要攻占颛事,是为了先下手为强,他担心哀公会联合颛事一起讨伐自己。这样看来,孔子对鲁国的政治形势有着冷静的体察,对季氏的盘算也心知肚明。孔子反对季氏发兵,是为了不使季氏与哀公的矛盾公开化、激化,进而造成国家的内战。孔子批评两位弟子,也是希望他们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这篇文章记述了师生之间的一场辩论,篇幅虽然简短,却形象地写出了孔子的义正词严和冉有等人的理屈词穷。对于如何通过对话塑造人物这一文学技巧,这篇文章具有示范意义,是后学者可以学习、模仿的典范之作。

shìjiāngzhuān

kǒng xiānqín 

    shìjiāngzhuān rǎnyǒu jiànkǒngyuē  shìjiāngyǒushìzhuān  

    kǒngyuē  qiú nǎiěrshìguò zhuān zhěxiānwángwéidōngméngzhǔ qiězàibāngzhīzhōng shìshèzhīchén wéi  

    rǎnyǒuyuē  zhī èrchénzhějiē  

    kǒngyuē  qiú zhōurènyǒuyányuē  chénjiùliè néngzhězhǐ  wēiérchí diānér jiāngyānyòngxiàng qiěěryánguò chūxiá guīhuǐzhōng shìshuízhīguò  

    rǎnyǒuyuē  jīnzhuān érjìn jīn hòushìwéisūnyōu  

    kǒngyuē  qiú jūnshěyuēzhīérwéizhī qiūwényǒuguóyǒujiāzhě huànguǎérhuànjūn huànpínérhuànān gàijūnpín guǎ ānqīng shì yuǎnrén xiūwénláizhī láizhī ānzhī jīnyóuqiú xiàng yuǎnrénérnénglái bāngfēnbēngérnéngshǒu érmóudònggānbāngnèi kǒngsūnzhīyōu zàizhuān érzàixiāoqiángzhīnèi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jiù)(líng)¹金仆姑²,燕尾³绣蝥(máo)
译文: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注释:¹鹫翎:箭尾羽毛。²金仆姑:神箭名。³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⁴蝥弧:旗名。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独立¹扬新令²,千营共一呼。
译文: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注释:¹独立:犹言屹立。²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林暗草惊风¹,将军夜引弓²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注释:¹惊风:突然被风吹动。²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平明¹寻白羽²,没³在石棱中。
译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注释:¹平明:天刚亮的时候。²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³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⁴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月黑¹雁飞高,单(chán)(yú)²夜遁³逃。
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注释:¹月黑:没有月光。²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³遁:逃走。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¹轻骑²³,大雪满弓刀
译文: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注释:¹将:率领。²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³逐:追赶。⁴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野幕¹²(qióng)(yán)³,羌(qiāng)贺劳旋。
译文: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注释:¹野幕:野外帐篷。²敞:开。³琼筵:美宴。⁴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醉和金甲舞,雷鼓¹动山川。
译文: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注释:¹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¹能。
译文: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注释:¹出世:一作“百中”。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奔狐¹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译文: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注释:¹奔狐:一作“奔猨”。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yú)清。
译文: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¹
译文: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注释:¹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组诗的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臶,《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组诗的第三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信。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便可手到擒来。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又发惊采,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虽然是绝句的难点,但诗人倘能大胆剪裁,巧妙构思,抓住典型环境与典型场景,完全能够写出精采的佳作。

  组诗的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同时也描绘了将士“醉和金甲舞”的欢乐神态,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也说明了将士们的得到兄弟民族的支持的。此诗取材典型,剪裁大胆,洋溢着民族间和睦团结的气氛。全诗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写得慷慨而豪迈,爽朗而明快。

  组诗的第五首,描述的是将士们利用战事顺利边关稍靖的时机乘兴逐猎的情景。字面上是说边关将士在敌人遁逃后,利用暂时的战事稍歇进行狩猎,其实饱含了诗人对将士们豪情满怀的钦佩、颂扬和祝福。

  组诗的第六首,则是颂扬了将士们只为保疆安民,不求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怀。由于诗中多有双关,古今后人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说七叶莲喻淡泊功名,或说七叶莲象征特立独行,莫衷一是。

  卢纶所和张仆射原诗今已不传,而和诗竟流诵千古,可见它的价值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胡震亨《唐音癸笺》卷七谓:“大历十才子,并工五言诗。卢郎中(纶)辞情捷丽,所作尤工。”又说:“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采,焕尔触目。”组诗语言凝练,构思巧妙,细吟全诗,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5-27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9-70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0-142
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96-697

zhāngshèsàixiàliùshǒu

lún tángdài 

jiùlíngjīn yànwěixiùmáo 
yángxīnlìng qiānyínggòng 

línàncǎojīngfēng jiāngjūnyǐngōng 
píngmíngxúnbái zàishíléngzhōng 

yuèhēiyànfēigāo chándùntáo 
jiāngqīngzhú xuěmǎngōngdāo 

chǎngqióngyán qiāngróngláoxuán 
zuìjīnjiǎ léidòngshānchuān 

tiáojiànyòuyīng wénchūshìnéng 
bēnjiāngbèngzhì sǎojìnqiūlíng 

tíngtíngguì dàngdàngqīng 
lín wéiyī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