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物稍有香,心遭蠹虫啮。平人登太行,万万车轮折。
为物稍有香,心遭蠹虫啮。平人登太行,万万车轮折。
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
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沉埋若九泉,谁肯开口说。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沉埋若九泉,谁肯开口说。
辛勤学机杼,坐对秋灯灭。织锦花不常,见之尽云拙。
辛勤学机杼,坐对秋灯灭。织锦花不常,见之尽云拙。
自怜孤生竹,出土便有节。每听浮竞言,喉中似无舌。
自怜孤生竹,出土便有节。每听浮竞言,喉中似无舌。
忽然风雷至,惊起池中物。拔上青云巅,轻如一毫发。
忽然风雷至,惊起池中物。拔上青云巅,轻如一毫发。
珑珑金锁甲,稍稍城乌绝。名字如鸟飞,数日便到越。
珑珑金锁甲,稍稍城乌绝。名字如鸟飞,数日便到越。
幽兰生虽晚,幽香亦难歇。何以保此身,终身事无缺。
幽兰生虽晚,幽香亦难歇。何以保此身,终身事无缺。

chéngmínghòuxiànēnmén--cáo

wèishāoyǒuxiāngxīnzāochóngnièpíngréndēngtàixíngwànwànchēlúnzhé

guìlǐngyuánjiǔdōngményuèniánniánmèngchūnshíkànhuāxuě

chéngnányánzixuèchénmáiruòjiǔquánshuíkěnkāikǒushuō

xīnqínxuézhùzuòduìqiūdēngmièzhījǐnhuāchángjiànzhījǐnyúnzhuō

liánshēngzhúchū便biànyǒujiéměitīngjìngyánhóuzhōngshìshé

ránfēngléizhìjīngchízhōngshàngqīngyúndiānqīngháo

lónglóngjīnsuǒjiǎshāoshāochéngjuémíngniǎofēishù便biàndàoyuè

yōulánshēngsuīwǎnyōuxiāngnánxiēbǎoshēnzhōngshēnshìquē

曹邺

曹邺

曹邺(约816~875),字业之, 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晚唐诗人。 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 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小阁重帘有燕过¹。晚花²红片³落庭莎(suō)。曲阑(lán)干影入凉波。
译文: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注释:¹过:飞过,过读平声。²晚花:春晚的花。³红片:落花的花瓣。⁴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一霎¹好风生翠(cuì)幕,几回疏(shū)雨滴圆荷²。酒醒人散得愁³多。
译文: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注释:¹一霎:一会儿,一阵子。²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³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编著.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19-21

huànshā ·xiǎochóngliányǒuyànguò

yànshū sòngdài 

xiǎochóngliányǒuyànguò wǎnhuāhóngpiànluòtíngsuō lángānyǐngliáng 
shàhǎofēngshēngcuì huíshūyuán jiǔxǐngrénsànchóuduō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tuán)¹行苇,牛羊勿践履²。方苞(bāo)³方体,维叶泥泥。戚(qī)兄弟,莫远。或肆(sì)¹⁰之筵(yán)¹¹,或授之几¹²
译文:芦苇丛生长一块,别让牛羊把它踩。芦苇初茂长成形,叶儿润泽有光彩。同胞兄弟最亲密,不要疏远要友爱。铺设竹席来请客,端上茶几面前摆。
注释:¹行苇:道路边的芦苇。行:道路。¹敦彼:苇草丛生貌。²践履:践踏。³方苞:指枝叶尚包裹未分之时。⁴体:成形。⁵泥泥:苇叶润泽貌。⁶戚戚:亲热。⁷远:疏远。⁸具:通“俱”。⁹尔:“迩”,近。¹⁰肆:陈设。¹¹筵:竹席。¹²几:古人席地而坐时,所依靠的矮脚小木桌,一般是老人才用。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¹。或献²或酢(zuò)³,洗爵奠斝(jiǎ)。醓(tǎn)(hǎi)以荐,或燔(fán)或炙¹⁰。嘉肴脾(pí)¹¹(jué)¹²,或歌¹³或咢(è)¹⁴
译文:铺席开宴上菜肴,轮流上桌一道道。主宾酬酢共畅饮,洗杯捧盏兴致高。送上肉酱请客尝,烧肉烤肉滋味好。牛胃牛舌也煮食,唱歌击鼓人欢笑。
注释:¹缉御:相继有人侍候。缉,继续。御,侍者。²献:主人对客敬酒。³酢:客人拿酒回敬。⁴洗爵:周时礼制,主人敬洒,取几上之杯先洗一下,再斟酒献客,客人回敬主人,也是如此操作。爵,古酒器,青铜制,有流、柱、鋬(pàn)和三足。⁵奠斝:周时礼制,主人敬的酒客人饮毕,则置杯于几上;客人回敬主人,主人饮毕也须这样做。奠,置。斝,古酒器,青铜制,圆口,有鋬和三足。⁶醓:多汁的肉酱。⁷醢:肉酱。⁸荐:进献。⁹燔:烧肉。¹⁰炙:烤肉。¹¹脾:通“膍”,牛胃,俗称牛百叶。¹²臄:牛舌。¹³歌:配着琴瑟唱,叫“歌”。¹⁴咢:只打鼓不伴唱,叫“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diāo)¹既坚²,四鍭(hóu)³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gōu),既挟四鍭。四鍭如树¹⁰,序宾以不侮¹¹
译文:雕弓拽满势坚劲,四支利箭合标准;发箭一射中靶心,较量射技座次分。雕弓张开弦紧绷,利箭四支手持定。四箭竖立靶子上,排列客位不慢轻。
注释:¹敦弓:雕弓。敦,通“雕”。²坚:坚固,坚劲。³鍭:一种箭,金属箭头,鸟羽箭尾。⁴钧:合乎标准。⁵舍矢:放箭。⁶均:射中。⁷序宾:安排宾客在宴席上的座位次序。⁸贤:此指射技的高低。⁹句:借为“彀”,张弓引满。¹⁰树:竖立,指箭射在靶子上像树立着一样。¹¹侮:轻侮,怠慢。
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曾孙¹维主,酒醴(lǐ)²维醹(rú)³,酌以大斗,以祈黄耇(gǒu)。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¹⁰维祺(qí)¹¹,以介¹²景福¹³
译文:宴会主人是曾孙,供应美酒味香醇。斟满大杯来献上,祷祝高寿贺老人。龙钟体态行蹒跚,扶他帮他侍者仁。长命吉祥是人瑞,请神赐送大福分。
注释:¹曾孙:主祭者之称,他对祖先神灵自称曾孙。²醴:甜酒。³醹:酒味醇厚。⁴斗:古酒器。大斗柄长三尺。此指用大勺斟酒以痛饮。⁵祈:求。⁶黄耇:年高长寿。⁷台背:或谓背有老斑如鲐鱼,或谓背驼,总之都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台,同“鲐”。⁸引:引道。此指搀扶。⁹翼:扶持帮助。¹⁰寿考:长寿。¹¹祺:福,吉祥。¹²介:借为“丐”,乞求。¹³景福:大福。

  此诗分章,各家之说不同。毛诗分七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第三至第七章每章四句;郑玄笺分八章,每章四句;朱熹《诗集传》分四章,每章八句。

  第一章先从路旁芦苇起兴。芦苇初放新芽,柔嫩润泽,使人不忍心听任牛羊去践踏它。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间的相亲相爱,更是天经地义的了。这就使得这首描写家族宴会的诗,一开始就洋溢着融洽欢乐的气氛。

  第二章正面描写宴会。先写摆筵、设席、授几,侍者忙忙碌碌,场面极其盛大。次写主人献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盏,极尽殷勤。再写菜肴丰盛,美味无比。“醓”、“醢”、“脾”、“臄”云云,可考见古代食物的品种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见早期烹调方法的特征。最后写唱歌击鼓,气氛热烈。

  第三章写比射,为宴会上一项重要活动。和第二章的多方铺排、节奏舒缓不同,这一章对比射过程作了两次描绘,节奏显得明快。两次描绘都是先写开弓,次写搭箭,再写一发中的,但所用词句有所变化。场面描绘之后写主人“序宾以贤”、“序宾以不侮”,表明主人对胜利者固然优礼有加,对失利者也毫不怠慢,这就使得与会者心情都很舒畅。

  第四章仍是写宴会,重在表明对长者的尊敬之意。先写主人满斟美酒,以敬长者,再写主人祝福长者长命百岁,中间插以长者老态龙钟、侍者小心搀扶的描绘,显得灵动而不板滞。

  此篇表现了周代贵族家宴的盛况,体现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和睦友爱、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诗写宴会、比射,既有大的场面描绘,又有小的细节点染,转换自然,层次清晰。修辞手法丰富多采,有叠字,如形容苇叶之润泽,则用“泥泥”,形容兄弟之亲热,则用“戚戚”,贴切生动;有排比,如“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显得极有气势。这些对于增强诗的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59-561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630-633

hángwěi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diāohángwěi niúyángjiàn fāngbāofāng wéi xiōng yuǎněr huòzhīyán huòshòuzhī 

yánshè shòuyǒu huòxiànhuòzuò juédiànjiǎ tǎnhǎijiàn huòfánhuòzhì jiāyáojué huòhuòè 

diāogōngjiān hóujūn shěshǐjūn bīnxián diāogōnggòu xiéhóu hóushù bīn 

zēngsūnwéizhǔ jiǔwéi zhuódǒu huánggǒu huánggǒutāibèi yǐn shòu寿kǎowéi jièjǐng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小苑华池¹烂熳²通,后门前槛(jiàn)思无穷。
译文:幕府中的小苑和华池相连,到处都是花枝烂漫,蜜蜂在前面的阑槛处和后门边不停地飞来飞去,似乎有着无尽的思恋。
注释:¹华池:景色佳丽的池沼。²烂熳:杂乱繁多貌。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fú)¹腰细才胜露,赵后²身轻欲倚风。
译文:蜜蜂的细腰就像宓妃腰一样堪堪担负起一点露珠之重,轻小的身子又好比能做掌中舞的赵后,风一吹就能刮跑似的。
注释:¹宓妃: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²赵后:即赵后身轻。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红壁¹寂寥(liáo)²崖蜜³尽,碧帘迢(tiáo)雾巢空。
译文:蜜蜂寂寞地在山崖边的红壁上酿尽了蜜汁,薄雾中高高的像碧帘一样的树叶下的巢穴也成了空室啊。
注释:¹红壁:红墙。亦指赤色的山壁。²寂寥:寂静无声;沉寂。³崖蜜:山崖间野蜂所酿的蜜。又称石蜜、岩蜜。色青,味微酸。⁴迢递:高峻貌。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青陵粉蝶¹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译文:我那家乡离别的妻子,你不要有怨恨之心,我们早就说好了,等到来年的二月我们就会相逢呀。
注释:¹青陵粉蝶:《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晋干宝《搜神记》:“大夫韩凭取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fēng--shāngyǐn

xiǎoyuànhuáchílànmàntōnghòuménqiánkǎnqióngfēiyāocáishèngzhàohòushēnqīngfēnghóngliáojǐnliántiáocháokōngqīnglíngfěndiéxiūhènzhǎngdìngxiāngféngèryuèzhōng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蜀僧(sēng)抱绿绮(qǐ)¹,西下峨眉²峰。
译文: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注释: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¹绿绮:琴名。²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为我一¹挥手²,如听万壑(hè)³
译文: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注释:¹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²挥手:这里指弹琴。³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¹心洗流水²,馀响³入霜钟
译文:我的我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注释:¹客:诗人自称。²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³馀响:指琴的余音。⁴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觉碧山暮,秋云¹暗几重²
译文: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注释:¹秋云:秋天的云彩。²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6-358

tīngshǔsēngjùntánqín

bái tángdài 

shǔsēngbào绿 西xiàéméifēng 
wèihuīshǒu tīngwànsōng 
xīnliúshuǐ xiǎngshuāngzhōng 
juéshān qiūyúnànchóng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塞北梅花¹(qiāng)笛吹,淮(huá)南桂树²小山词。
译文: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淮南小山为楚辞《招隐士》作词。
注释:¹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²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¹杨柳枝。
译文:请你不要再吹奏前朝的曲子,来听听新创作的《杨柳枝》。
注释:¹翻:改编;一说演奏。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又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流传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文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刘禹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影响,但他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他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动人,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可说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此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显出流动自然之美。

yángliǔzhījiǔshǒu ·

liú tángdài 

sàiběiméihuāqiāngchuī huáinánguìshùxiǎoshān 
qǐngjūnzòuqiáncháo tīngchàngxīnfānyángliǔ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