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枝南万事非,岁寒引去合知几。
伯夷自信西山饿,公望何须东海归。
笛外数声空入梦,江头一树忽斜晖。
相看有愧垂垂老,莫遣无端片片飞。
独立枝南万事非,岁寒引去合知几。
伯夷自信西山饿,公望何须东海归。
笛外数声空入梦,江头一树忽斜晖。
相看有愧垂垂老,莫遣无端片片飞。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二月巴陵¹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²
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注释:¹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²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不惜胭(yān)(zhī)¹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独自在寒风冷雨中默默开放着。
注释:¹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铺垫。“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联系到下文,不仅有风,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风雨,凄冷无比。更何况诗人还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由己及物,想到满园即将吐蕊发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担心。“怯园公”此三字,道出了诗人心境:既怯花不发,又怯花发遭雨打。

  尽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诗人还是希望寻觅到些许的安慰。当他看到园中海棠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祁词《锦缠道》曰:“海棠经雨胭脂透。”海棠经雨打风吹,像湿透的胭脂一样,会有所残败。但诗人眼中的海棠,却是那样的傲然不屈:“不惜”娇色、“独立”风雨。花木不会有什么情感,有情的只是诗人,诗人“情眼观物”,便万物皆有情了。此时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诗人的化身——风流,雅致,却还有孤傲的品格。

  此诗作者开海棠喻己之风,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简斋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不仅风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时的写照。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联系到“靖康之难”后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乡,这首诗也就获得了超越个人情怀的普遍品格。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593

chūnhán

chén sòngdài 

èryuèlíngfēng chūnhánwèiliǎoqièyuángōng 
hǎitángyānzhī méngméngzhōng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译文:装满一肚子诗书,博古通今。连年流落他乡,最易伤情。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南冠¹终日囚军府²,北雁何时到上林?
译文:囚徒整天关押在帅府里,哪年才有机会回到宋京?
注释:¹南冠:这里作囚徒解。²军府,将帅的衙门。
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开口摧颓(tuí)空抱朴¹,协肩²奔走尚腰金³
译文:可叹立身正直动辄得咎,谄媚奔兢之徒,反据要津。
注释:¹“开口”句:摧颓,毁坏、废弃的意思。抱朴,保持纯洁的本性。²协肩:耸起肩膀,献媚的样子。³腰金:腰围金带比喻有权势的人。
莫邪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莫邪¹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²恨最深!
译文:锋利的莫邪剑啊,你在哪里?不杀尽这些奸邪,此恨难平!
注释:¹莫邪:传说春秋时,吴国干将和莫邪夫妇造雌雄两剑,就以干将名雄剑,莫邪名雌剑,都是有名的剑。²奸邪:指当时南宋当权的一批投降派首领黄潜善、汪伯彦、秦桧等人。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译文:沉沉的长夜里,帐幕上布满严霜。有时候,我也做梦回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传闻已筑西河馆¹,自许能肥北海羊²
译文:听说金国人要把我长留不放,我自信能够学苏武北海放羊。
注释:¹西河馆:这里指金国用同样手段对待作者。²北海羊: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送去北海牧羊,先后十九年,始终不屈,所持汉节的节旄全都脱光了。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回首两朝¹俱草莽(mǎng)²,驰心万里绝农桑。
译文:想起两朝君王都遭受贬辱,遥念祖国原野上已经久绝农桑。
注释:¹两朝:指徽宗和钦宗两帝。²草莽:野草,古时称不在朝的臣子为“草莽之臣”。这里指皇帝已被贬黜为老百姓。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眥(zì)¹穿胸不汝²忘!
译文:人生一死全不值得重视,对于你的仇恨,我死也不会遗忘!
注释:¹裂眥:愤怒得胀破眼眶。²汝:指金国。
作者出使金国被扣。第一首写他流落北方、不能回国的痛苦心情,并把满腔愤恨集中到那些误国殃民的“奸邪”身上,希望把他们消灭干净。第二首写他热爱祖国的真诚,不管金国怎样厚待他,他也宁愿忍受最大的痛苦,甚至牺牲生命而决不变心。

zàijīnzuò··xuǎnèr--wénzhōng

mǎnshīshūmànjīnpínniánliúluòshāngxīn

nánguānzhōngqiújūnběiyànshídàoshànglín

kāikǒucuītuíkōngbàoxiéjiānbēnzǒushàngyāojīn

xiéjiànjīnzàizhǎnjiānxiéhènzuìshēn

yáochénchénmǎnshuāngyǒushíguīmèngdàojiāxiāng

chuánwénzhù西guǎnnéngféiběihǎiyáng

huíshǒuliǎngcháocǎomǎngchíxīnwànjuénóngsāng

rénshēnghúnxiánshìliè穿chuānxiōngwàng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杀气¹凝不流,风悲日彩²寒。
译文: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注释:¹杀气:指秋天的肃杀萧条之气。²日彩:指太阳的光辉。日:一本作“月”。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浮埃起四远¹,游子弥(mí)不欢。
译文: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
注释:¹四远:周围。弥:一本作“迷”。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译文:于是跟往常一样,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买酒独自消遣。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寸心亦未理,长铗(jiá)¹谁能弹。
译文: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竟忍不住发出了“长铗归来乎”的感叹。
注释:¹长铗: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四》。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主人就¹我饮,对我还慨叹²
译文: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注释:¹就:靠近。²叹:一本作“然”。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¹
译文: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注释:¹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多为叙述离别悲伤,世路艰难之意。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十五役(yì)边地¹,三四讨楼兰²
译文: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注释:¹地:一本作“城”。²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和罗布泊一带。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译文: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qián)¹
译文: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我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
注释:¹桑乾:水名,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译文: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译文: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译文:回到长安后,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译文: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译文: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使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幸逢休明¹代,寰(huán)²静波澜。
译文: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注释:¹休明:指政治清明。²寰宇:即海内,天下。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译文: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少年¹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译文: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
注释:¹少年:指诗人。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天子初封禅¹,贤良刷羽翰(hàn)²
译文: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注释:¹封禅: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天地。²刷羽翰: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三边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译文: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将士用命,众志成城,这些都是好兆头啊!时运变迁,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注释:¹三边:泛指边境地区。

  “主人就我饮”四句为过渡句,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从“十五役边地”到“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句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战地归来,家园零落,满目凄凉,虽然满心酸楚,但想到“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转承显得十分自然。

  “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

  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

  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其间颇多转折,如九九回廊,迂回曲致。老人之言语带沧桑,但终不流于伤感,感人至深。此诗从风格上看,虽有几分沉郁,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谋篇布局颇见匠心,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4-75页

dàifēngzhǔrén--wángchānglíng

shāníngliúfēngbēicǎihán

āiyuǎnyóuzihuān

rán宿fēngjiǔliáokuān

cùnxīnwèizhǎngjiáshuínéngdàn

zhǔrénjiùyǐnduìháikǎitàn

便biànshùxínglèiyīnxíngnán

shíbiānsāntǎolóulán

liánniánjiějiǎsuǒcān

jiāngjūnjiàngxiōngguó使shǐméisānggān

shísānshíwànháizhǎngān

xìnshāchǎngjūnkàndāojiànbān

xiāngqīnlíngluòzhǒngcuīcán

yǎngpānqīngsōngzhītòngjuéshāngxīngān

qínshòubēipángshuírěnkàn

xìngféngxiūmíngdàihuánjìnglán

lǎozhǎngmíngdān

shǎoniánxìngyùnhuìshìbēiduān

tiānzichūfēngchánxiánliángshuāhàn

sānbiānfǒutàiguān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采莲人和采莲歌¹,柳外兰舟²过。不管鸳(yuān)(yāng)梦惊破,夜如何³?有人不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译文:采莲人唱着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全然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云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
注释: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小桃红:曲牌名。此曲调分属正宫与越调,又名《武陵春》《采莲曲》、《绛春桃》、《平湖乐》等。¹采莲歌:泛指江南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²兰舟:木兰制的舟,此为采莲船的美称。³夜如何:现在是夜里的什么时辰?言夜已深。⁴南朝旧曲:南朝梁武帝萧衍尝作乐府《江南弄》,其中一曲名《采莲曲》其子简文帝萧纲也作有《采莲曲》;作者由《采莲曲》联想到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故“莫唱”。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⁵司马:州刺史的辅佐官,在唐代实为闲职。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小令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兴亡之感。采莲曲原是乐府旧题,多写南国水乡,歌咏爱情。杨果沿用采莲曲的旧题,写的却不是爱情,而是兴亡,是惆怅。

  小令依据内在的情绪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二句写采莲人的热闹,“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作过渡,后两句写了独上江楼之人的寂寥与惆长。

  小令开篇,短短两句,写了一幅热烈的江南夜景图。夜凉如水,新月如钩,静谧的湖面上突然传来采莲人热闹的歌声。采莲人兴致高品,相相互唱和,乐音高品。循着歌声望去,只见一艘精致的小船从柳树繁密之处驶出,那轻松愉快的采莲歌便是从那里飘扬面至。月夜踏歌采莲,荡舟湖面,一幅美好热闹的江南采莲图画!但这两句之后,小令突然由乐转悲,让人猝不及防。热闹的采莲曲惊醒了熟睡人的美梦,让他再难以入睡,只得“独上江楼卧”。“夜如何”三字极有韵味,热闹的夜是属于采莲人的,而对于从鸳鸯梦中惊起而独上江楼的人来说,这样的夜是悲凉的,三个字自然引出下半部分。

  热闹是他们的,对独上江楼的人来说,什么也没有。独上江楼的人疏离在这个热闹的场量之外,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伤痛,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独。至此,小令开头的喜悦气氛已渐渐被冷清的氛所取代,悲的情结丝丝缕缕沁入夜色里,而“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三句则是将原本若隐若现的悲哀情绪推向高潮,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小令将采莲众人的欢畅与独上江楼之人的悲威作对比,将采莲歌与南朝旧曲作对比,悲喜互见,哀乐相形。作者深谙“以乐景写哀情”之法,有多繁华就有多落寞,有多热闹就有多寂寥。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之后,他经人举荐也曾出来做官,与元好问拒不仕新朝虽有不同,他虽身在新朝,却心怀旧恨,有着遗民独有的亡国之恨,失节之悲。他目睹了金的繁荣与衰亡,朝代更迭的兴亡之感挥之不去。小令中虽未言明,但亡国之音“南朝旧曲”,多多少少包含了作者对于金统治者昏庸无度的影射和对金灭亡原因的思索。

参考资料:
1、 墙峻峰注评. 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07. 5-6

xiǎotáohóng ·cǎiliánréncǎilián

yángguǒ yuándài 

cǎiliánréncǎilián liǔwàilánzhōuguò guǎnyuānyāngmèngjīng  yǒurénshàngjiānglóu shāngxīnchàng náncháojiù lèihénduō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zhuó)¹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tí)轻。
译文: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注释:¹斜照著山:斜照,夕阳,斜阳。著同“着”,附着,紧挨。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mǎo)¹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译文: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注释:¹卯酒:早晨所饮的酒。

  这是一首双调的词,前、后两段声律完全相同。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句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该词是苏轼的早期之作,以清奇、流动的美感显示出与传统的婉约词不同的特色。

  上片写出游途中的晴雨变化,以及骑马赶路的轻快心情。起笔用对句,写出了近乎奇妙的天气变化:“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一个“暗”字,从色彩与光线着笔,兼有暗淡、昏暗以至黑暗诸义,再加上“疑夜”的渲染,令人想见天低云暗、雨意浓酣以及雨水如注的景象。一个“报”字则将风人格化了,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一种奇观,而且写出了人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开始还怀疑是夜色降临,而雨霏天晴,只在转瞬之间,心中仿佛也一下子亮起来。这里不带有对大自然神秘性的恐惧,而是对其偶然出现的奇观的欣赏,并写出了从忧疑(恶劣天气对出行在外的人不利)到安详的心态。后来苏轼在出判杭州时写过“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诗中的“忽”字与该词中的“忽”字,在洞识天象、曲传心态方面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紧承前句,描绘出傍晚放晴后的景象。 “明”字与首句“暗”字相呼应,又与次句隐写心态的意思相承,进一步表现出心境的开朗。全句很像是一幅色彩鲜明、轮廓清楚的写生画,使人想起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它又像是影视中的一个远镜头,为下文写苏轼自身的活动交代了白然背景。“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一句,则像是连续推出三个近镜头,分别现出了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最后推出一个特写镜头,轻捷的马蹄。这里写草,写沙,写路,各具特点和美感,都是为了衬托出骑在马背上的人在匆匆赶路(已近黄昏,天光有限),以及苏轼的轻快的心情。这是一种借物写人的手法。

  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着重写旅途的劳顿以及对神仙之事的遐想。“卯酒醒还困”,这是该词中唯一的一句叙述,交代了苏轼早晨饮酒登程,以壮行色这一有关情事,以及此刻虽从酒中醒来,却感到疲困的状态,整天的鞍马劳顿全在不言之中了。尽管如此,苏轼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仙材梦不成”一句便是此种情境下说出的俏皮话,但苏轼却止不住地对神仙之事的遐想。“蓝桥何处觅云英”借唐传奇《裴航》中的神话故事,写苏轼自己幽渺的情思,隐隐透露了苏轼的遁世思想,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超逸的情致。末句仍依此思路下笔,“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却留有有余不尽的韵味。因为在词人想象中,山间流水有可能与神仙境界相沟通,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因而闯入桃花源的描写,以及张旭《桃花溪》诗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的句子,其用意与苏轼相近。当然,那样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用“只有”二字表示了轻轻地叹惋。苏轼在旅途中为什么会联想到神仙之事呢?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山地清幽的环境激起了苏轼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片的山水描写像是一种伏笔。二是作者从少年时代起,就已经受到了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写该词时虽然才28岁,而遁世观念却早已产生了。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0-63

nán ·

shì sòngdài 

ànchū fēnghuíbàoqíng dànyúnxiézhàozhuóshānmíng cǎoruǎnshā qīng 
mǎojiǔxǐngháikùn xiāncáimèngchéng lánqiáochùyúnyīng zhǐyǒuduōqíngliùshuǐ bànrénx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