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¹何为者²,栖(xī)³一代中。
译文:不知孔老夫子到底为了什么,四处奔走忙忙碌碌终生不停。
注释:¹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²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³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地犹鄹(zōu)氏邑(yì)¹,宅即鲁王宫。
译文:眼前土地仍是他先辈居住过的邹邑,这所旧宅,鲁王曾想毁掉扩建王宫。
注释:¹鄹氏邑:鄹人的城邑。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
叹凤嗟(jiē)身否(pǐ)¹,伤麟(lín)²怨道穷。
译文: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注释:¹身否:身不逢时之意。否:不通畅,不幸。²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
今看两楹(yíng)(diàn)¹,当与梦时同。
译文: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注释:¹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作者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作者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的却是天下的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无比可敬的。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颔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没有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终得实现。“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的弥补吧。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纵使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此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此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jīngzōukǒngértànzhī

lóng tángdài 

wéizhě dàizhōng 
yóuzōushì zháiwánggōng 
tànfèngjiēshēn shānglínyuàndàoqióng 
jīnkànliǎngyíngdiàn dāngmèngshító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孔老夫子到底为了什么,四处奔走忙忙碌碌终生不停。

眼前土地仍是他先辈居住过的邹邑,这所旧宅,鲁王曾想毁掉扩建王宫。

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注释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

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鄹氏邑:鄹人的城邑。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

身否:身不逢时之意。否:不通畅,不幸。

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

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鉴赏

  此孤意在“感叹”孔子尊际遇。全孤以疑礼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尊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语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尊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尊超凡脱俗尊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孤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礼》:“微生亩礼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尊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波化世人。作者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尊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尊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尊理想,这是非常悲哀尊一件事。作者尊同情之心,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尊却是天下尊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无比可敬尊。因此这一句孤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尊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尊景仰和钦服。

  颔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尊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尊故居。表明孔子尊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尊尊崇地位。这里孤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尊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尊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尊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尊敬重之情。同时,在这里,孤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尊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尊心境。《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尊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诸侯们只关心自己尊领土、霸权、兵力,没有肯行仁义尊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尊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尊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尊时代所绞杀。“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尊深深同情和深切尊感慨。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尾联既是孔子“昨日”尊梦想,也是“今日”尊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尊梦想,终得实现。“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尊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尊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尊梦境。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尊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尊弥补吧。孤人举目仰望,孔子尊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尊两楹之间,受人祭拜。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尊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尊“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尊欣慰之情,也表达了孤人对孔子尊“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尊肯定。

  这首孤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尊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尊命运。为实现“郁郁乎文哉”尊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尊道德信仰。纵使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尊崇高,只为将来自己尊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尊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尊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尊。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尊崇敬融入到孔子尊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孤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孤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孤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此孤所反映出尊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尊。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尊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此孤只选择他尊栖遑不遇尊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尊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全孤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尊咏叹之孤,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创作背景

  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huì)¹,云共山高下。
译文:白云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白云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山因为云的来去时暗时明,云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
注释: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 雁儿落带得胜令:双调带过曲,由《雁儿落》和《得胜令》两个小令曲牌组成。¹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倚仗¹立云云²,回首见山家³,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译文:我倚着手杖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就看见山的那边:野鹿睡在草丛里,山猿在玩弄着野花。因这变幻迷人的云霞,我爱上了这山峰,它的美无价。我走走看看,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其实也是爱我的呀。
注释:¹倚仗:即倚杖。²云云: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云相接之处。³山家:山那边。家,同“价”。⁴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

  此曲描绘了一幅云山缥缈的优美图画,生动地表现了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观,流露出作者对云山图景的依恋和喜爱之情。《雁儿落》纯然描摹自然景物,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得胜令》则写作者陶醉于云山景色之中,完成了一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全曲极尽云山变幻之妙,极显物我交融之境,语言明丽,风格清新。

  前段《雁儿落》从云山的映衬关系上,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首二句,写高山之上,云雾缭绕。云隔断了山,山衬出了云的飘逸和轻盈;因为云而山势更巍峨险峻,因为山而云行更袅娜多姿。作者采用中国画中的横云断山,意到笔不到的画法,以文字作画,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三四句,更进一步从显隐、高低的角度来表现云山相依赖而逞其美的妙境。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呈现出变幻之美。这四句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 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短短四句,极显变幻之致。云雾山中,碧空响晴,神奇诡异,未可控揣。此是“无我之境”。

  后段《得胜令》是“有我之境”。“倚仗”二句,写人的瞻顾不已。“立”字写尽了作者对云山景色的无限眷恋,注目而观,生怕放过了这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致。作者站在云海之中,纵目远望,大有飘然欲仙之态。“回首”二字,写作者的四顾不暇。作者已登至半山腰,回首看山中景致,景色一片恬静、平和,山上鹿眠猿戏,分明是人迹不到的世外桃源。

  “云霞”二句,写作者对山中景色的眷眷深情。在作者看来,山中的云霞开合,晦明变化,以及麋鹿山猿,茅草野花,都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令人爱怜。如此超然物外的心情是过去所不曾有的,可见作者一时间似乎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愁,完全陶醉于云山景色之中了。

  结尾写作者边走边看,细味山色景观,渐渐地感到物我交融,人山之间似乎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从而造成了物我浑然一体的交融境界,完成了这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这是作者理想的退隐生活,事实上有着浓重的主观色彩。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63-564

yànérluòdàishènglìng ·tuì退yǐn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yúnláishāngèngjiā yúnshānhuà shānyīnyúnhuìmíng yúngòngshāngāoxià 
zhàngyúnshā huíshǒujiànshānjiā 鹿miánshāncǎo shānyuánhuā yúnxiá àishānjià kànshí xíng yúnshānàizán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¹,是心留²?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译文: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若是愉悦心留,又为了何事眉头紧锁?江风拍打着船窗的小帘,灯影儿摇曳不休。孤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与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
注释:¹身留:被雪所阻,被迫不能动身而羁留下来。²心留:自己心里情愿留下。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旧游¹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²黄云³,湿透木棉裘(qiú)。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译文:昔日一同悠游的旧友,今日又在哪里?回想当时,楼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携漫步锦簇的花丛中。湖中绿波荡漾,系舟在堤边的柳树下。梦啊,梦啊,在梦中却难寻旧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舱外飞雪漫天,凝望浓密的阴云,任凭飞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说没有人似我一般愁,今夜飞雪,有梅花似我一般愁。
注释:¹旧游:指昔日漫游的伴友与游时的情景。²漠漠:浓密。³黄云:指昏黄的天色。高适曾有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⁴木棉裘:棉衣。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出示幻象以虚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锁眉头”以形示情。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来。

  下阕依然以设问开始,紧承上阕“忆旧游”。回忆总是美好的,“花柳楼,月下舟”,想当年一起结伴出游,小楼旁边景色宜人,都是花团似锦,柳树成荫,有时候还会月下驾着轻舟出去吟诗赋曲 然而,“梦也”几句使词人又被拉回到现实,这份寒意不仅让人身体备受折磨,更侵袭着人的内心,令人愁肠百结。“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以梅花自比,进一步烘托词人心境凄凉。都说傲雪寒梅,然而如此的寒夜,这梅花恐怕也难熬寒苦,与词人一样愁苦万分。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难怪清代词评家刘熙载曾评蒋捷词为“长短句之长城”,是推崇备至。

参考资料:
1、 上官紫微.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283页

méihuāyǐn ·jīngxuě

jiǎngjié sòngdài 

báiōuwènzhōu shìshēnliú shìxīnliú xīnruòliúshí shìsuǒméitóu fēngpāixiǎoliándēngyùn duìxiányǐng lěngqīngqīng jiùyóu 
jiùyóujiùyóujīnzàifǒu huāwàilóu liǔxiàzhōu mèngmèng mèngdào hánshuǐkōngliú huángyún shī湿tòumiánqiú dōudàorénchóu jīnxuě yǒuméihuā chòu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
旧隐濂溪¹上,思归复思归²
译文:我虽然在濂溪这里归隐,但是还是一直想着回到家乡。
注释:¹濂溪:湖南省道县的溪流名称。²思归:思念自己的故乡,想望回到故乡。
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
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
译文:钓鱼船上是非常适合睡觉的,荣宠与耻辱都与我无关。
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縻。
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jī)(mí)¹
译文:我虽然可以追求高官名利,但现在已被满头白发所束缚。
注释:¹羁縻:束缚。

shítángqiáowǎndiào--zhōudūn

jiùyǐnliánshàngguīguī

diàochuánhǎoshuìchǒngxiāngsuí

kěnwèijuézhòngbáiyóu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太一¹²,天马下,沾赤汗,沫³流赭(zhě)
译文:天神太一赐福,使天马飘然下凡。这天马真是与众不同,它奔驰时流出的汗是红色的,好像满脸红血,此马因而被人们称为汗血宝马。
注释:¹太一:天神中的至尊者。²况:赏赐。³沫:洗脸。⁴赭:红褐色。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志俶(tì)(tǎnɡ)¹,精²权奇³,籋(niè)浮云,晻上驰。
译文:这天马的状态不同凡响,情志洒脱不受拘束,它步伐轻盈,踏着浮云,一晃就飞上了天。
注释:¹俶傥:与“倜傥”相通,洒脱不受拘束的意思。²精:又作“情”。³权奇:奇特不凡。⁴籋:同“蹑”,踏着。⁵晻:朦胧不清的样子。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体容与¹,迣(lì)²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译文:它放任无忌,超越万里,凡间没有什么马可以与它匹敌,它志节不凡,唯有神龙才配做它的朋友。
注释:¹容与:放任无诞。²迣:超越。

tiānèrshǒu··--liúchè

tàikuàngtiānxiàzhānchìhànliúzhě

zhìchùtǎngjīngquánnièyúnànshàngchí

róngzhìwànjīnānlóngwèiyǒu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译文:一片青绿色的松树,从远处山峰上移植过来。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译文: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引来云鹤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
日瘦阴还初¹,风多响自重。
译文: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寒风穿过松针簌簌作响,松树尤显庄重。
注释:¹日瘦阴还初:阳光暗淡,阴云迫近。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¹
译文:在寒冷的冬季坚挺不凋即足以傲世,何需有“大夫”的封号呢?
注释:¹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