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十六,曾未识朱园。
一昨袁丝饮,通宵谢屐痕。
厨灯犹琢句,山雨未移樽。
子大真吾敬,心期重款门。
人间三十六,曾未识朱园。
一昨袁丝饮,通宵谢屐痕。
厨灯犹琢句,山雨未移樽。
子大真吾敬,心期重款门。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落日放船¹好,轻风生浪迟。
译文:落日映红了西天,携妓的公子陂塘放船。啊,风柔柔轻吹水面,浪细细皱起潋滟。
注释:¹放船:开船,行船。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译文:夹岸的绿竹茂密幽深,游士们在此设筵。擎露的荷花多么鲜艳,看着它暑解凉添。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公子¹调冰水²,佳人³雪藕(ǒu)
译文:诸公子今日格外殷勤,将冰块化作冷饮;佳人们乘兴要歌唱,唱前忙着梳妆打扮。
注释:¹公子:称富贵人家的子弟。²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之水。³佳人:美女。⁴雪藕丝:把藕的白丝除掉。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片云¹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译文:天不作美,风景大煞,头上的黑云突现,陪客的我急把天看,灵机一动耸起诗肩。
注释:¹片云:极少的云。南朝梁简文帝《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复还轻。”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雨来沾¹席上,风急²打船头。
译文:飘星的雨点沾湿席上,顷刻间骤雨淋头,卷雨的狂风扑打船只,仿佛要掀翻锦舟。
注释:¹沾:打湿。²急:一作“恶”。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越女¹红裙湿,燕(yān)²翠黛(dài)³愁。
译文:船上善歌的越女啊,红裙儿淋得湿漉漉;能歌的燕姬眉黛含愁,急风里难试莺喉。
注释:¹越女:越地的美女,代指歌妓。²燕姬:燕地的美女,代指歌妓。³翠黛:眉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lǎn)¹侵堤柳系,幔宛²浪花浮。
译文:冒雨摇橹靠堤岸,柳系缆绳,栓牢荡舟,船上的布幔失落水面,漫卷着浪花浮沤。
注释:¹缆:系船的绳子。²宛:一作“卷”。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归路翻¹萧飒²,陂(bēi)³五月秋。
译文:归路上人们心绪低落,怨暴雨添了冷寞。骤雨驱散了炎热,闷人的五月凉似初秋。
注释:¹翻:却。²萧飒:(秋风)萧瑟。³陂塘:池塘。此指丈八沟。

  第一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恬静。首联不仅巧妙地点出了出游的时间是“晚际”,地点是在湖上,而且还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第二联仍然是用恬静优美的图画组成的。“竹深”“荷净”四字,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丛丛茂密的翠竹、一朵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同时也在静态的美中不知不觉地强调了动感。第三联着重写舟中之人,其特色十分鲜明。尾联使诗的节奏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扣住了“遇雨”的诗题,又为第二首诗埋下了伏笔。

  第二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后作者的心情。既然前一首诗已经说过“片云”来得十分突然,那么这里的“雨”也就尽可以下得十分迅猛。此诗也正强调了这一点。在这一首前六句诗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风雨来得迅急,与第一首诗的恬静画面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最后二句,表现的是作者潇洒风流的精神面貌。句中的“翻”字几乎有扭转乾坤之力,认为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而已,用不着感到狼狈,又出色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40-444

péizhūguìgōngzhànggōuxiéliángwǎnèrshǒu

 tángdài 

luòfàngchuánhǎo qīngfēngshēnglàngchí 
zhúshēnliúchù jìngliángshí 
gōngtiáobīngshuǐ jiārénxuěǒu 
piànyúntóushànghēi yīngshìcuīshī 

láizhānshàng fēngchuántóu 
yuèhóngqúnshī湿 yāncuìdàichóu 
lǎnqīnliǔ mànwǎnlànghuā 
guīfānxiāo bēitángyuèqiū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积善云有报¹,夷叔²在西山。
译文: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注释:¹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²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善恶苟¹不应,何事²空立言³
译文: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注释:¹苟:如果。²何事:为什么。³立言:树立格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九十行带索¹,饥寒况²当年³
译文: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注释:¹“九十”句:《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²况:甚,更加。³当年:指壮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不赖固穷节¹,百世当谁传。
译文: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注释:¹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yǐnjiǔ ·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shànyúnyǒubào shūzài西shān 
shànègǒuyìng shìkōngyán 
jiǔshíxíngdàisuǒ hánkuàngdāngnián 
làiqióngjié bǎishìdāngshuíchuán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旧来迟 一作:归来迟)
五原¹春色旧来²迟,二月垂杨未挂丝³
译文: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之间,垂杨尚未发芽。
注释:¹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²旧来:自古以来。³未挂丝: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即今¹河畔(pàn)冰开日²,正是长安³花落时。
译文:黄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
注释:¹即今:如今,现今。²冰开日:解冻的时候。³长安: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七十五。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这一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二月垂杨未挂丝。”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这样沉重的叹息。如果把这首诗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对照起来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声息相通之处:尽管都写了边地的荒寒,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在这一点上,《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这首诗散起对结,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是典型的“初唐标格”。这种格式,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局限,但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意致自然流动,音律和婉安恬,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特别是三四两句,在“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治世之音安以乐”(《毛诗序》),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妨说,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3-64页 .

biān

zhāngjìngzhōng tángdài 

yuánchūnjiùláichí èryuèchuíyángwèiguà  (jiùláichízuò guīláichí )
jīnpànbīngkāi zhèngshìchángānhuāluòshí 
才睡。愁压衾花碎。细数更筹,眼看银虫坠。
才睡。愁压衾(qīn)¹碎。细数更(gēng)(chóu)²,眼看银虫³坠。
译文:刚刚睡下。沉重的愁思,仿佛要把衾被上的花卉图案压碎。细细数着更筹,眼看着灯花落下。
注释:玉连环影:词牌名,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愁压”句:此为夸张之语,谓愁绪之沉重,仿佛将被子上的花也要压碎了。¹衾花:指织印在被子上的花卉图案。²更筹:古时夜间用于报时用的计时竹签,这里借指时间。³银虫:指蜡烛的烛花。
梦难凭,讯难真,只是赚伊终日两眉颦。
梦难凭,讯¹难真,只是赚²伊终日两眉颦(pín)³
译文:梦境不可信,音讯难成真,只取得了她终日里蹙起的两弯蛾眉。
注释:¹讯:音信。²赚:赚得,取得。³颦:指女子皱眉的样子。

  这首词的上片写自己一方相思惆怅,孤独无眠。下片突发奇想,一下转到了描绘对方相思的情景,说她也整日里相思而致眉头频皱。如此跳跃之笔,不惟灵动,且更显思致深厚。全词情致含婉,流美动人。

  上阙写词人相思惆怅,孤衾难眠。不知道这一晚纳兰又是如何在他那百转千嘲的惆怅中度过的,好不容易睡下,却辗转难眠。几经反复,算了。披衣坐起,却只剩下一声“才睡”的叹息。想来,纳兰最开始应该强迫自己睡下的,只是“愁压衾花碎”,梦难成,愁却小见少,睡也多愁,不睡也罢。前人对于“愁”的描述,有说流不尽的李后主《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有说载不动的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此处纳兰说愁,却只是唯美,让人觉得安静而小心翼翼,一如词人的多情与体贴。“细数更筹,眼看银虫坠”,长夜漫漫,此刻的纳兰却只是坐在时间的边上,看着银烛渐消,烛泪点点,缓缓流下、汇聚、变凉。欧阳澈在《小重山》里说“无眠久,通夕数更筹”,纳兰到底数了多久,或许是一夜。那这样的“一夜”又发生了多少次,无从知晓,只是远远地看着他的影子,让人觉得怜惜而心疼。

  下阙笔锋一跃,突发奇想地揣测起恋人此时的情景。他想象此时的伊人也正因幻梦难凭,情郎音讯不明,整日里相思而眉头频皱。烛光恍惚,最有梦幻的感觉,此时相逢却犹恐是梦。多情人,睡梦难凭,那就醒着梦义何妨,纳兰这时大概也在模拟相见的情景吧。 “讯难真”,可知纳兰一定是向太多的人问询了“伊”的消息,然而各人各话、消息缤纷混杂,以致真假难辨了,却可怜了纳兰的一片痴心。最后一句“只是赚伊终日两眉颦”最见纳兰体贴,不禁让人联想到《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只顾着提醒龄官躲雨,而全忘了自己也在雨中的事。痴情者总爱忘了自己,纳兰也如是。

  上下阕一为实情,一为虚设之景,但对恋人的相思痴恋之情游走于字里行间,一以贯之。整首词灵动跳跃,使得意境全出,雅致玄妙。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9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69页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辽东万里¹辽水曲,古戍²无城复无屋。
译文:辽东之地路途遥远,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早已没有城楼,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
注释:¹万里:形容道路遥远。²古戍:指戍守的古城楼。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复黄金买衣服。
译文:那里气候异常寒冷,常常是黄云满天冰雪盖地,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又怎会吝惜呢?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译文: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但遥望回家的路,唯觉遥远路漫漫。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译文: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译文:我宁愿生为草木,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
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王建的《辽东行》反映了战事的艰苦,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liáodōngxíng--wángjiàn

liáodōngwànliáoshuǐshùchéng

huángyúngàixuězuòshānhuángjīnmǎi

zhànhuíshōugōngjiànzhèng西huímiànjiāxiāngyuǎn

niánniánjùnxiànsòngzhēngrénjiāngliáodōngzuòqiūbǎn

níngwèicǎoxiāngzhōngshēngyǒushēnxiàngliáodōngx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