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真无几,为官又不成。
殷勤驱病体,端的为交情。
人以风姿胜,梅将雪意争。
知君定怀我,株坐或遐征。
老去真无几,为官又不成。
殷勤驱病体,端的为交情。
人以风姿胜,梅将雪意争。
知君定怀我,株坐或遐征。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我浮黄河去京阙(què),挂席¹欲进波连山²
译文:我离开了京城,从黄河上乘船而下,船上挂起了风帆,大河中波涛汹涌,状如山脉起伏。
注释:¹挂席:即挂帆、扬帆之义。²波连山:波浪如连绵的山峰。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¹间。
译文:航程长,水遥阔,饱尝远游之辛苦,才终于到达宋州的平台,这是古梁园的遗迹。
注释:¹平台:春秋时期宋平公所建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梁园区东。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suì)作梁园歌。
译文:在平台作客依然愁思不断,对酒高歌,即兴来一首《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却忆蓬池¹(ruǎn)公咏,因吟“渌(lù)水扬洪波”。
译文:又感阮籍《咏怀》“徘徊蓬池上”之诗,念及“泽水扬洪波”之句。
注释:¹蓬池:其遗址在河南尉氏县东南。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洪波浩荡迷旧国¹,路远西归²安可得!
译文:深感长安与梁园隔着干山万水,道路迢迢,想再重返西京希望已经不大了。
注释:¹旧国:旧都。指西汉梁国。²西归:萧士赟注:“唐都长安在西,白远离京国,故发‘西归安可得’之叹也。”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人生达命¹岂暇(xiá)²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译文:人各有命,天命难违,必须豁达,不必忧愁,且登高楼边赏风景边饮美酒,再让歌女唱我的小曲。
注释:¹达命:通达知命。²暇:空闲功夫。暇,宋本原作“假”。据王本改。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平头奴子¹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译文:身旁有平头奴子摇着扇子,炎热的五月就如同十月清秋一样凉爽。
注释:¹平头奴子:戴平头斤的奴仆。平头:头巾名,一种庶人所戴的帽巾。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¹如花皎(jiǎo)白雪。
译文:侍女为你端上盛满杨梅的玉盘,再为你端上花皎如雪的吴盐。
注释:¹吴盐:吴地所产之盐质地洁白如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yí)齐事高洁。
译文:沾白盐饮美酒,人生不得意也要尽欢,别学周朝的夷齐品行高洁,不食周粟,我拿着皇上的金子买酒喝。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昔人豪贵信陵君¹,今人耕种信陵(líng)坟。
译文:以前这附近有个潇洒豪勇的主人名叫信陵君,如今他的坟地却被人耕种,可见权力风流是空。
注释:¹信陵君:魏公子魏无忌,封为信陵君。仁而下士,当时诸侯以公子贤,多门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曾窃虎符而救赵,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事见《史记·信陵君列传》。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译文:你看现今这梁园,月光虚照,院墙颓败,青山暮暮,只有古木参天,飘挂流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梁王宫阙今安在¹?枚马²先归不相待。
译文:当时豪奢的梁园宫阙早已不复存在,当时风流倜傥的枚乘、司马相如哪去了?
注释:¹“梁王”句:阮籍《咏怀》:“梁王安在哉。”此化用其句。梁王,指梁孝王刘武。²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yú)(biàn)¹东流海。
译文:当时的舞影歌声哪去了?均付池中绿水,只剩下汴水日夜东流到海不复回。
注释:¹汴水:古水名,流经开封、商丘等地。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译文:吟到这里,我不由得泪洒衣襟,未能归得长安,只好以黄金买醉。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连呼五白行六博¹,分曹²赌酒酣(hān)驰晖(huī)
译文:或呼白喊黑,一掷干金;戴分曹赌酒,以遣时日。
注释:¹五白、六博:皆为古代博戏。²分曹:分对。两人一对为曹。
歌且谣,意方远。
歌且谣,意方远。
译文:我且歌且谣,暂以为隐士,但仍寄希望于将来。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¹
译文:就像当年谢安东山高卧一样,一旦时机已到,再起来大济苍生,时犹未为晚也!
注释:¹“东山”二句:《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而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

  李白入长安到出长安,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读者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也正像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近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否定了人生积极的事物,自不免消极颓唐。但这是有激而然。狂放由苦闷而生,否定由执着而来,狂放和否定都是变态,而非本志。因此,愈写出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愈表现否定,愈见出系恋之挚。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艺概》卷二)正因为如此,诗人感情的旋律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继续旋转升腾,导出末段四句的高潮:总有一天会象高卧东山的谢安一样,被请出山实现济世的宏愿。多么强烈的期望,多么坚定的信心!李白的诗常夹杂一些消极成分,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就在于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心,这是十分可贵的。

  这首诗,善于形象地抒写感情。诗人利用各种表情手段,从客观景物到历史遗事以至一些生活场景,把它如触如见地勾画出来,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苦闷挣扎,冲击抗争,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无情摧残和压抑。

  清人潘德舆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贵陡变,尤贵自在。”(《养一斋诗话》卷二)这首长篇歌行体诗可说是一个典范。它随着诗人感情的自然奔泻,诗境不停地转换,一似夭矫的游龙飞腾云雾之中,不可捉摸。从抑郁忧思变而为纵酒狂放,从纵酒狂放又转而为充满信心的期望。波澜起伏,陡转奇兀,愈激愈高,好像登泰山,通过十八盘,跃出南天门,踏上最高峰头,高唱入云。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1-263

liángyuányín

bái tángdài 

huángjīngquè guàjìnliánshān 
tiānchángshuǐkuòyànyuǎnshè fǎng访shǐpíngtáijiān 
píngtáiwéiyōuduō duìjiǔsuìzuòliángyuán 
quèpéngchíruǎngōngyǒng yīnyín shuǐyánghóng  
hónghàodàngjiùguó yuǎn西guīān 
rénshēngmìngxiáchóu qiěyǐnměijiǔdēnggāolóu 
píngtóuyáoshàn yuèqīngqiū 
pányángméiwéijūnshè yánhuājiǎobáixuě 
chíyánjiǔdànyǐnzhī xuéshìgāojié 
rénháoguìxìnlíngjūn jīnréngēngzhòngxìnlíngfén 
huāngchéngzhàoshānyuè jìncāngyún 
liángwánggōngquèjīnānzài méixiānguīxiāngdài 
yǐngshēngsàn绿chí kōngbiànshuǐdōngliúhǎi 
chényínshìlèimǎn huángjīnmǎizuìwèinéngguī 
liánbáixíngliù fēncáojiǔhānchíhuī 
qiěyáo fāngyuǎn 
dōngshāngāoshílái cāngshēngwèiyīngwǎn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¹
译文:记得那年你我离别的时候,你说你要去桐庐居住。
注释:¹桐庐:县名,今属浙江。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¹
译文:去了桐庐后音信全无,如今收到来自广州得书信。
注释:¹书:书信。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luōgòng··niánbié--liúcǎichūn

niánbiézhǐdàozhùtóng

tóngrénjiànjīn广guǎngzhōushū

玉楼缥缈孤烟际。徒倚愁如醉。雁来人远暗消魂。帘卷一钩新月、怯黄昏。
玉楼¹(piāo)(miǎo)孤烟际。徒倚愁如醉。雁来人远暗消魂。帘卷一钩新月、怯黄昏。
译文:夜晚独自登上小楼,烟雾朦胧,忧愁漫上心头就像醉酒似的。大雁飞来了,可是爱人却远走了,想到这更加惆怅。窗帘边一钩新雁,这凄凄黄昏最是难熬。
注释:¹玉楼:华丽的楼阁。
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扑花蝴蝶若知人。为我一场清梦、去相亲。
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扑花蝴蝶若知人。为我一场清梦、去相亲¹
译文:所爱的人心音全无,我这幽恨何时才能除去呢。那绕着花儿飞舞的蝴蝶若是懂我的心的话,麻烦到我的梦里去,飞去我爱人的地方,寄去我的相思。
注释:¹相亲:互相亲爱;相亲近。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译文:马儿已经疲惫,我下马水我在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山风吹空林,飒(sà)¹如有人。
译文: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在其中行走。
注释:¹飒飒:风声。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苍旻(mín)¹(jì)凉雨,石路无飞尘。
译文: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秋雨,青石路面上没有一点尘土。
注释:¹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译文:在这岁暮时节,心中百感交集,一切声音都让人悲怆愁闷。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tí)(jué)¹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译文:鶗鴂昨晚在不停鸣叫,蕙草已经渐渐枯黄凋落。
注释:¹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译文: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难以言说的艰苦辛酸。

  此诗描写了暮秋时节,诗人独步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映衬了作者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如有人” 的比喻,更加反衬出树林的空寂。

  “苍旻风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风,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

  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

qiūshānxíng

cénshēn tángdài 

chángbǎn yángxiàtōngjīn 
shānfēngchuīkōnglín yǒurén 
cāngmínliáng shífēichén 
qiānniànjié wànlàibēixiāochén 
juézuómíng huìcǎochén 
kuàngzàiyuǎnxíng ránduōxīn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春江¹好景依然在,远国²征人³此际行。
译文:烟花三月依然柳绿桃红,远方客人此时登上归程。
注释:日本歌人:指的是日本戏剧评论家升屋治三郎。¹春江:春申江,即黄浦江,指上海。²远国:指日本。原作“海国”,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远国”。³征人:行人,指升屋治三郎。⁴此际:这个时候。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莫向遥天¹望歌舞²,西游³演了是封神
译文: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注释:¹遥天:遥远的天边,此处指远方。²歌舞:指戏剧。“望歌舞”原作“忆歌舞”,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望歌舞”。³西游:指以神话小说《西游记》为内容的戏剧。⁴封神:指以神怪小说《封神榜》为内容的戏剧。写姜子牙(吕尚)助武王伐纣,各神怪来助战,终于灭纣,姜子牙册封诸神告终。

  “春江好景依然在”,出句朴素而用意深刻。这里不用“浦江”或“沪间”等,而独用“春江”,不仅道出了送别地点,而且自然地照应了条幅上题记的“三月”,点明了送别日本友人的时令正是春天。而“春江好景”又暗含了唐代张虚若诗篇《春江花月夜》的典故。张诗开头是景物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的春江、花、月、夜等等美景都是作为背景而出现的自然景色,作者并未赋予什么象征意义。鲁迅此处用典也就是要说明:诗中的“春江好景”乃是指大自然的景色而言,上海人间社会并没有包括在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鲁迅的“春江好景”,正是用这样的对衬手法来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的:上海只有艳丽春光依然象历年一样还自然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其余一切“好景”都被破坏了,摧残了。

  “远国征人此际行”一句直接点明友人离别远行。 “远国征人”来到上海非常不易,而正当盛春到来之际却要离开了(并未见发生意外变故)。诗句流露出作者送别时的沉重心情和无限感慨。一位“远国”来的戏剧工作者竟无意于“春江好景”,不愿继续停留;作者也未能留住他共度春光,只得就此送行。这从侧面写出了国民党统治的可憎及当时的上海剧坛令人生厌。

  “莫向遥天望歌午,西游演了是封神”两句,紧承送行,劝告升屋回到日本后,也不要遥想看到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大戏院会出现什么新的歌舞,这里演来演去的不过是西游、封神之类的妖魔鬼怪、黄色下流戏。

  这首诗从上海的艺术舞台联系到中国的政治舞台,用西游、封神里的妖魔鬼怪,来影射国民党,寓意深刻,讽刺尖锐,表现了鲁迅对国民党统治的无比愤慨和极端痛恨。

参考资料:
1、 衡阳师专中文科.鲁迅诗歌浅析:衡阳师专中文科,1978年:71-7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