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咄汝青衫叟。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扺掌,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字,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口。
¹汝青衫²(sǒu)。阅浮生³、繁华萧索,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扺掌,舌白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字,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¹⁰口。
译文:唉你这个身穿青衫的老头,看尽了动荡的人生,繁华转瞬变成萧瑟。就像云层幻现的白衣苍狗。六朝的风流已归击掌谈说,口中舌下如涛飞山走,就像在易水边,慷慨悲歌已经听久。试问如今你的真实姓名,你只是回过头去,笑指扬州城中的垂柳。可不要闭上,你谈天说地的利口。
注释:柳敬亭:明末清初时泰州(今属江苏)人。本姓曹,十五岁时犯法当死,改姓柳,流落江湖,为当时江南最著名的说唱艺术家。又客于左良玉幕,人称“柳将军”。左良玉死,复以卖艺为生。吴伟业曾为他撰《柳敬亭传》。¹咄:表示惊叹或感叹的象声词。²青衫:指卑贱者之衣。³浮生:谓人生虚浮无定。⁴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莫测。⁵六代风流: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历史事迹。⁶抵掌:击掌。⁷“舌白”句:形容柳敬亭说书时的流畅和气势。⁸易水:水名,在今河北省。⁹“试问”二句:黄宗羲《柳敬亭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为人说书。”又,吴伟业《柳敬亭传》:“(柳敬亭)过江休大柳白,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芜城,扬州城。南朝宋鲍照著有《芜城赋》,因名。¹⁰谭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故齐人颂曰:谭天衍,雕龙奭。”
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当年处仲¹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²,落星如斗³。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sāo)¹⁰
译文:当年左良玉率军东下以后,截断了江流,他的楼船又烧断铁锁,可军至半途将星陨落山丘。七十九年的人生就像尘世中的梦,如今又流落街头沽酒浇愁。更有谁,是当年与你一同献艺的朋友?天宝时的琵琶艺人和太监还在,对江潭倾述身心憔悴不知有人知否。今昔的怨恨,都化作了一回感慨的搔首。
注释:¹处仲:晋王敦字处仲。²楼船铁锁:喻指左军南白事。³落星如斗:喻指左良玉死于九江。⁴七十九年:指作此词时柳敬亭七十九岁。⁵青门:汉朝都城长安的东南门。因门作青色,故称青门。⁶嘉荣旧友:语本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诗:“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⁷天宝琵琶:指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的琵琶艺人贺怀智。⁸宫监:指太监。⁹江潭:江边。语本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既暗切柳姓,又暗切柳氏曾在左良玉武昌幕府中事。¹⁰搔首:抓头,挠发。有所思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答名作。

  上片写柳敬亭的身世和技艺。首句即点出柳敬亭的形象:嘿!你这个身穿青布长衫的老头儿。不仅表明作者对这位说书老的亲切之情,并自然呼出下文。“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三句,概括了他的坎坷身世。其中“繁华萧索”四字,指柳敬亭一生所经历的盛衰荣辱。“白衣苍狗”,见于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变幻无常。纵观柳敬亭一生,荣辱盛衰,须臾变幻,饱尝了人间的苦辣辛酸。一个“阅”字,道出他平生的艰难曲折。下面两句,转而描述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抵掌”,犹击掌,此处概指说书。六朝众多风流人物的英雄故事,一经他的手掌比划,便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似狂涛飞跑,山岳奔走,使整个大自然富有灵性。词中“抵掌”与“舌下”紧相呼应,形象地刻画出他说书时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维妙维肖。周容《杂忆七传·柳敬亭》云:“听其说数日,见汉壮缪,见唐李、郭,见宋鄂、蕲二王,剑棘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踯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予发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可谓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柳敬亭不仅具有卓越超群的说书艺术,而且以其“豪情侠气,卓绝一时”(雪樵居士《秦淮见闻录》)。“似易水、歌声听久”二句,即将他喻为战国义士荆轲、高渐离等人。词中一个“似”字,说明柳敬亭同当年的荆轲、高渐离一样,也是长期流落江湖的慷慨悲歌之士。“试问”三句,道出他的姓氏、籍贯。“芜城”,即古广陵城。后因战乱,城邑荒芜,鲍照为之写下著名的《芜城赋》,故城位于今江苏扬州。扬州清代为府,敬亭所居的泰州即隶属扬州府。这几句言敬亭当今姓柳,其籍贯正是后来荒芜了的古代名城广陵。“笑指”二字,不仅将其声容笑貌跃然纸上,而且合盘托出他的爽朗性格和豁达态度,显得颇为传神。“休暂住,谈天口”,乃是作者的期望,但愿他将评话一直不停地说下去。“谈天”,指说天道地,谈古论今,充溢着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

  下片写柳敬亭晚年的境遇。“当年”四句,回顾往事。“处仲”,晋朝王敦的字。史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刘隗等为名,在武昌谋反。他率兵东下攻陷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入朝自为丞相,并谋篡帝位。后敦退兵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自为扬州牧。明帝太宁二年(324),王敦再次谋反,兵入江宁,却病死于途中。又《晋书·王濬传》云:濬为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诏濬造大船,自成都起兵。吴人于江险碛要害处,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椎,暗置江中,以逆拒船。后获吴间谍,具知其情状。溶乃作大筏数十,上缚草人,椎著筏即去;又作火炬,灌以麻油,遇锁烧之。船无所碍。濬入石头城,吴主孙皓投降。词中言王敦率军进入石头城后,像当年吴主孙皓以铁锁抗拒王濬楼船,企图阻击晋朝大军那样,想以此为基地,篡夺帝位。但不久“落星如斗”,他因病死去。此处,作者以古喻今,实指南明左良玉的结局。据《明史·左良玉传》:崇祯十七年(1644),左良玉封宁南伯。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又进封为宁南侯。后左起兵讨马士英,军至九江,病死于舟中。词中暗示左良玉死后,柳敬亭失去了知己和依靠,只得重理故业,以说书为生。接着,便写他晚年赴北京的情况。“青门”,本是汉代长安城东南面的霸城门,因门色青,俗称青门。此处借指北京。这时柳敬亭已79岁,抗清复国的志向如同尘埃和梦幻一样消逝,其心情是极为悲凉的。“沽酒”二字,道出他到京城后不得不以说书糊口度日的窘境。“更谁是、嘉荣旧友”则进一步说明了他晚年亲朋疏远、凄苦孤独的状况。“天宝琵琶宫监”,本指唐朝天宝年间玄宗梨园子弟的首领,此指柳敬亭。当年盛极一时,誉满大江南北的柳敬亭,如今虽已年迈憔悴,但他仍以其高超绝伦的说书技艺,不停地奔走于南国水乡,倾诉积淀已久的家国之恨。末尾两句,则揭示出他壮志未酬,大恨难消的结局。

  总之,全词以铺陈叙述的手法,通过描写柳敬亭精湛超群的说书艺术和他一生坎坷不平、愁苦潦倒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大说书家的高度赞誉和深切同情。清人王炜指出:其词“肮脏磊落,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惝恍傲睨,有不可一世之意。至其珠园玉润,迷离哀怨,于缠绵款至中自具萧洒出尘之致,绚烂极而平淡生,不事雕锼,俱成妙诣”(《珂雪词序》)。这首《贺新凉》正体现出缠绵款至、萧洒出尘的特色,因而具有感人的魅力。

参考资料:
1、 曹贞吉《贺新凉·再赠柳敬亭》赏析,郑伯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
郁郁¹高岩²表,森森³(jiàn)(chuí)
译文:繁盛的松树生长在高山之上,茂密的松树也长在幽涧之畔。
注释:¹郁郁:繁盛的样子。²高岩:高峻的山。³森森:茂密高耸的样子。⁴幽:深远的样子。⁵陲:边。
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鹤栖(qī)君子树¹,风拂大夫枝²
译文:白鹤栖息伴青松,清风拂荡数虬枝。
注释:¹君子树:指松、柏。²大夫枝: 指大夫松,又称为大夫树、大夫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登秦山时遇疾风暴雨,躲雨松下,故封其树为五大夫松,此处指松树。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译文:长到百尺,树下尽绿荫;活到千年,松影皆覆盖。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岁寒终不改,劲节¹幸君知。
译文:凛冽的冬寒始终改变不了它的坚韧向上。这种坚贞不屈的节操,希望你能够知道。
注释:¹劲节: 坚贞不屈的节操。

sōng--jiào

gāoyánbiǎosēnsēnyōujiànchuíjūnzishùfēngzhī

bǎichǐtiáoyīnqiānniángàiyǐngsuìhánzhōnggǎijìnjiéxìngjūnzhī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凡卉与时谢¹,妍(yán)²丽兹晨。
译文:平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唯有这美丽的芍药仍在今晨开放。
注释:¹与时谢:指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凋落。²妍华:美丽的花。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qī)¹醉浓露,窈(yǎo)(tiǎo)²留馀春。
译文: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像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美好的姿态留给了将逝的暮春。
注释:¹欹红:倾斜的意思,欹红,倾斜的红花。²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形容芍药花姿态的美好。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孤赏白日暮,暄(xuān)¹动摇频。
译文:独自欣赏一直到西阳下沉,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
注释:¹暄风:暄,(太阳)温暖,暄风即暖风。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译文: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愿致溱(zhēn)(wěi)¹,悠悠南国²人。
译文: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花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注释:¹溱洧赠:溱洧,郑国的两条水名,在今河南境内。古之芍药为香草名,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²南国:江南。

  姚范《授鹑堂笔记》卷四十四说:“花卉九首(自注:指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和苏东坡、党怀英等人的八首描写花卉的诗)…….元裕之尝请赵闲闲秉文共作一轴,自题其后云:‘柳州(柳宗元)怨之愈深,其辞愈缓,得古诗之正,其清新婉丽,六朝辞人少有及者……”元裕之认为“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是《戏题阶前芍药》高出其他几首花卉诗之处,而“清新婉丽”是六朝辞人所缺乏的。这样的评价毫不夸饰,恰如其分。柳宗元在这首诗中用戏谑的语气,轻松的笔调,清新的词句刻画芍药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极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复起为人”的愿望。

  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芍药不同于普通花卉。“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众花大多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芍药却把花儿开放在暮春时节。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脚步也换留住了。作者的刻画表现了芍药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花如其人,芍药的形象实则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接着,作者继续状写芍药自我欣赏的倩影和醉人的芳香。“孤赏红日暮,暄风动摇频。”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芍药的枝叶,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样的柔美。在没有百花争姘斗艳的春未,它并不感到孤独,它在欣赏自我,看重并保持自己的高洁。“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夜晚,芍药沁人的芳香飘进窗内,好似来与静卧的人亲近。这四句诗用拟人的手法,把芍药人格化,极富情趣。写花的“孤赏”也是写人的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柳宗元虽然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但他仍然执着理想,坚持既定的人生目标,“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说:“愿致溱洧赠”二句,陈思玉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芍药美丽芬芳,高贵典雅,象征人的美好品德,也是作者自喻。好花赠美人,美人有喻君子之意。柳宗元少有大志,才华横溢,用世之心极切,可是流贬永州,一弃十年,虽然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实际上是“拘囚”身份,是一个“闲员”,抱负不能实现,才华得不到施展,就象一朵被抛弃在荒野的芍药。为此他痛苦,愤懑,然而又始终没有放弃,孜孜以求,希图进用。诗的结句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援引的愿望,因此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戏题阶前芍药》在艺术手法上主要是一个“戏”字,全诗用戏谑的口吻,加上拟人手法的运用,文辞清新,意味蕴藉,难怪近人藤元粹称这首诗“可为后人咏物轨范也”。

jiēqiánsháoyào--liǔzōngyuán

fánhuìshíxièyánhuáchén

hóngzuìnóngyǎotiǎoliúchūn

shǎngbáixuānfēngdòngyáopín

chuāngǎifāngyōuzhīxiāngqīn

yuànzhìqínwěizèngyōuyōunánguórén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子规¹声里雨如烟,润逼²红绡(xiāo)³透客毡(zhān)
译文:在如烟的细雨里传来了一声声杜鹃鸟的啼鸣,潮湿的气候简直要浸透人们的衣物。
注释:¹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²润逼:湿润的气候逼迫着。³红绡:指红色薄绸。⁴毡:蹂毛成片,故谓之毡。意思是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映水黄梅¹多半老²,邻家³蚕熟麦秋天。
译文:梅子黄了大半,倒映在水中。邻居家的桑蚕已熟,小麦也即将要收割了。
注释:¹黄梅:开始泛黄的梅子。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望梅止渴”成语亦由是而出。²半老:黄了一半,亦有“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之意。³邻家:邻居;相邻的住家。⁴蚕熟:指蚕上蚕山结茧。⁵麦秋: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

xiǎomǎn

yuánhuái yuándài 

guīshēngyān rùnhóngxiāotòuzhān 
yìngshuǐhuángméiduōbànlǎo línjiācánshúmàiqiūtiān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万里人南去,三春¹(yàn)北飞。
译文:我被贬谪到万里之外、险恶湿热的南方,春暖花开之际,大雁正朝北飞去。
注释:¹南中:指岭南地区。¹三春: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不知何岁月¹,得与尔²同归³
译文: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注释:¹岁月:年月。泛指时间。²尔:你。一作“汝”。³同归:一同返回。

  因为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加上本来他是颇受宠幸的,痛苦无疑更甚。所以,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这美好的春天,群雁北归,寻其自由安乐之所,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其间旅途的坎坷,虫兽的侵袭,疾病的折磨,都要忍受。春雁北返,回到自己的乐园,乃随性而动;而自己作为万物之灵长,却沦落偏僻的异地,身不由己,无可奈何。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两句写人见归雁而自然生归家之情。诗人此时身处南中,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也不禁动了归乡这个念头: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此番南去,是生是死,实难卜知。盖一切都尚在冥冥之中也,因而作者那绝望的苦痛、负罪的悔恨以及深沉的身世之悲,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诗中作者把无情的大雁当作可以告语的知己,向它们倾诉自己的情怀,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这里表现了一个“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疲惫不堪的旅人,他踽踽独行,凝望那北归的群雁逐渐消失在远方,他的心也随之很沉很沉地堕了下去。值得庆幸的是,韦承庆不到一年便被召回,继续做官,兼修国史,颇受唐中宗称善,官至黄门侍郎而卒,可谓善终。大概从这次贬谪中,作者是吸取了某种人生的教训的,加强了个人品行的修养。宋之问有一首诗《题大庾岭北驿》,和这首诗比较相似,其前四句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在人雁对比中,写思家之情。但宋之问终未能从贬所归来,唐玄宗时竟被赐死。大概因为宋之问的人品太差,先谄事张易之,后有依附武三思,在知贡举时,竟然收取贿赂,且不知悔悟,遂引起时人的公愤,连皇帝也讨厌他,于是把他赐死了事。反映在诗歌里,韦承庆的贬谪思归之苦,更能博得后人的同情。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深得后世诗论家的好评。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1-42

nánzhōngyǒngyànshī--wéichéngqìng

wànrénnánsānchūnyànběifēi

zhīsuìyuèěrtó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