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黄金贱,尊中白发微。昔贤多遁世,老我巳忘机。
尘外黄金贱,尊中白发微。昔贤多遁世,老我巳忘机。
明月如堪约,白云何日归。浮云应勘破,吾欲问渔矶。
明月如堪约,白云何日归。浮云应勘破,吾欲问渔矶。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7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
(lǒng)¹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²烟陌³。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
译文:田野上暗云四合,天色灰白惨淡。女子独坐闺楼傍窗俯视,视线投往烟雾迷蒙的远方大路,似在寻找什么。直到黄昏时分,远处城楼上日暮闭门的凄厉号角吹了又吹,心上人才终于身披暮色,摇摇晃晃地归来。
注释:¹陇:同“垄”。田埂。²窥:观看。³陌:道路。
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
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¹
译文:他酒气熏天,舌硬语乱,难与共语。到了明朝他应该还会再去。等他明日出门时,要把他的金鞭藏起来,这样他就可以在家陪伴自己了。
注释:¹伊:他。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¹。短不豕(shǐ)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²,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³,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译文:人的姿容以“整”为贵,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能短得仅如蹲着的猪;个子可以高,但不能高得像竖立着的茅草;体态可以胖,但不能胖得像臃肿的熊,体态可以瘦,但不能瘦得像寒鹊那样单薄。这是所谓的“整”。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应该浑圆而厚实,腹部应该突出而平坦,手心应温润而柔软,手背应该弯曲如弓,足部应该丰厚而饱满,脚心应该虚能藏蛋。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看似不甚了了,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长得过分的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者,必是贪财好利之徒。这些都是固定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格局:如两手长于上身(最好超过膝盖),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一定会有公侯之封。再如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有一副奇佳的神态的话,那么以后即便不能拜相,也会得中状元。
注释:¹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整,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是匀称、均衡的意思。²短不豕(shǐ)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短,与长相对,长指的是个子高大,短指的是个子低矮。豕,猪,这里为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猪一样,下文的“茅”、“熊”、“鹊”都是这样。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要“矮而不短,高而不耸,胖而不肿,瘦而不薄”。³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突坦,突出而平坦,这里是整个饱满的意思。温软,温润柔软。曲若弯弓,完整的说法是“宜曲若弯弓”。掌曲若弯弓,意思是手掌横向弯曲,其状如弓。下藏蛋,这句话与“曲若弯弓”类似,完整的说法为“足底下宜藏蛋”。足底最忌平如板,古人认为,足心呈“凹”字形,即足弓高虚能藏蛋为佳相,主大富。⁴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五短,指的是头、面、身、手、足五者俱短。“五短”也是一种匀称、均衡之相,所以古人多以五短为贵。两大,指两条腿过长。不扬,这里指命不佳。负重,指走起路来如背负重物,因而步态显得坚实有力,具有任重道远之相,故古人以之为贵,有高官之运。鼠行,指走起路来像老鼠那样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左顾右盼,而且目光闪烁不定。好利,鼠性喜窃,故曰“好利”。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生就一副五短身材的人,地位必定显贵;长着两条长腿的人,命运必定不佳;走起路来如背负重物,步态显得坚实有力的人,一定能做高官;走起路来步子细碎而急促,两眼左顾右盼,目光闪烁不定的人,一定是贪图财利之辈。⁵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身,这里指上身。体,这里指下体即两腿。以上两相都是所谓奇相,相奇而不怪,主大贵。侯,侯爵,古代爵位之一。古代制度。朝廷以爵位封赏有功之人,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其尊卑顺序为:“公”爵位最高,“侯”次之,“伯”又次之,“子”再次之,“男”最低。这里是以“侯”代爵位,意思是有爵位之封。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双手长于上身,上身又超过下体,再能配上一副上佳的骨相,日后一定会有公侯之封。⁶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罗,即绫罗,这里是绫罗绸缎等贵重丝织品的概称。罗纹满身,意思是说皮肤细嫩柔润如同绫罗之纹遍布周身。胸有秀骨,指胸部平坦宽厚,两乳之间距离开阔,胸骨隐而不露,文秀有致。妙神,这里指总体风度,气质上佳,显得文雅潇洒。一说指眼神及其风采。拜,授予官位。相,宰相,泛指高官重臣。鼎甲,封建社会科举殿试中名列一甲(共三甲)的共三人,即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这里指状元。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皮肤生得细嫩柔润,如同绫罗遍布周身,胸部骨骼隐而不露,文秀有致,再能配上一副上佳的神态,日后定能前途亨通。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齐王¹使使者问赵威后²。书未发³,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yàng)(yé)?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gǒu)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卑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哪里有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注释:¹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²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³发:启封。⁴岁亦无恙邪:年成还好吧?岁,年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⁵说:通“悦”。⁶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⁷苟:假如。⁸故:若,假设连词。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¹曰锺离子²,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ì)³,无粮者亦食(sì);有衣者亦衣(yì),无衣者亦衣(yì)。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shè)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寡,恤(xù)孤独,振¹⁰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¹¹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¹²无恙耶?彻¹³其环¹⁴(tiàn)¹⁵,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¹⁶,胡为至今不朝¹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wàng)齐国,子万民¹⁸乎?於(wū)陵子仲¹⁹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²⁰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都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加封号,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没有加封号,靠什么来统治齐国,为民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¹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²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³食:拿食物给人吃。⁴衣:拿衣服给人穿。⁵不业: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业。⁶叶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⁷鳏:老而无妻。⁸恤:抚恤。⁹独,老而无子。¹⁰振:通“赈”,救济。¹¹息:繁育。¹²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¹³彻:通“撤”,除去。¹⁴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¹⁵瑱:一种玉制的耳饰。¹⁶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¹⁷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加封号,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¹⁸子万民:以万民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¹⁹於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²⁰索:求。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於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於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然而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同时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中国历代散文名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薄雾浓云愁永昼¹,瑞脑²³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chú),半兽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注释:¹永昼:漫长的白天。²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³销:一本作“消”,《花草粹编》等作“喷”。⁴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⁵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⁶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厨:《彤管遗篇》等作“窗”。⁷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东篱(lí)¹把酒黄昏后,有暗香²盈袖。莫道不销魂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译文: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注释:¹东篱:泛指采菊之地。²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³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销:一作“消”。⁴西风:秋风。⁵比:《花草粹编》等作“似”。⁶黄花:指菊花。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1200-1202页 .
2、 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年9月版 :第41-44页 .

zuìhuāyīn ·nóngyúnchóuyǒngzhòu

qīngzhào sòngdài 

nóngyúnchóuyǒngzhòu ruìnǎoxiāojīnshòu jiājiéyòuchóngyáng zhěnshāchú bànliángchūtòu  (chútōng chú xiāojīnshòuzuò xiāojīnshòu )
dōngjiǔhuánghūnhòu yǒuànxiāngyíngxiù dàoxiāohún liánjuǎn西fēng rénhuánghuāshòu  (rénzuò rén )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壬申¹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注释:¹壬申:指嘉庆十七年(1812年)。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天风¹吹我,堕(duò)湖山一角,果然清丽²。曾是东华³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译文:天风浩荡,将我吹落到这湖山之间,西湖的风景果然秀丽无匹。曾在北京渡过少年时代,此时回忆起在京华的生活,只觉得茫茫无际,感慨万端。那点微末的功名职位,岂是我平生志向所在?要是我的老乡苏小小知道了,一定会笑话我生计安排失当。
注释:¹天风:即风,风行天空,故称。²果然清丽:真的是美丽极了。³东华:京中有东华门。这里代指京城。⁴生小:从小,自幼。⁵屠狗功名:卑贱的人取得了极大的功名富贵。指汉初的樊哙。功名:指这一年年初,作者由副榜贡生考充武英殿校录。⁶雕龙文卷: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⁷苏小:即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貌绝世,倾动一时。钱塘即杭州,作者称其为乡亲。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dī)¹香草,顿惹²清愁起。罗袜音尘³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lǔ)声荡入云水。
译文:在西湖游赏,只见斜阳半坠,湖堤上春草如茵,这般景色顿时惹起了我的愁思。我的理想何处可以觅得呢?徒然对着渺茫湖水寄托我的幽思。心中涌起愁思时以箫声寄托愁怨,心中涌起狂侠之气时则以谈沦兵法来寄托豪情,这两种情感都令人消魂。这两种思绪都如春天的幻梦,随着咿呀的摇橹声,在云水之间消散。
注释:¹堤:指西湖白堤。²顿惹: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清愁。³罗袜音尘:美人的音容、脚步。指美人步履轻逸。⁴渺渺:极目远视。⁵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吹箫可解怨愤,说剑可寄托狂气,两种做法都可以使人神思飞扬。⁶两般春梦:功名与文名都如春梦。⁷橹:拨水使船前进之具。

  常人写这类题材,大致是先叙湖上景致,然后因景抒情。而作者却不循常套,起笔不谈游湖,而先从身世感慨人手。首三句“天风吹我,予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气势宏大,姿态超迈。作者不说自己出生杭州,却说自己是被天风吹落于此的。他是天上的谪仙,身在人间,神在天表,只不过西湖风光的清丽令他满意,他才不想返回天界。这三句,才写到作者的诞生,但却已将他的自命不凡、高视阔步、超凡绝俗之态写出,一种豪迈飞扬的气概,跃然纸上。有这三句定下基调,下面几句就看似惊人而实无足惊奇了。“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天际”,之所以说他只是北京城中一个客居的弱冠少年,却不说仕途不得志之苦、不抒少年意气,而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回首往事时有无限苍凉迷茫,就是因为他是谪仙,胸襟广、目光远,所思者大。“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像樊哙那样建功立业、像驺奭那样立言传世,乃是无数古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他却说那些都不是他的平生之志,也因为他是谪仙,来到人间乃是为了大济苍生、重振乾坤。战场上的一刀一枪,书堆中的寻章摘句,他当然是夷然不屑的。不过,他这番心比天高的志向抱负,常人是不会懂得。“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就连坟地在西湖边的苏小小地下有知,也肯定会笑作者全然打错了算盘。阅尽人世的小小尚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必论了。

  词至上片末尾,豪情已转为孤独之感。过片才写到游湖。“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但他笔下的西湖,乃是与他心境相合拍的西湖,他满怀清愁,所以刚刚看到“一抹”斜阳、“半堤”春草,这愁怀就顿时被惹逗起来了。斜阳芳草,自古都是伤心物,作者在此并未超越前人,但连用了“一抹”、“半堤”、“才见”、“顿惹”,词情便有无限含蓄,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接下“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前者用曹植《洛神赋》“罗袜生尘”之典,后者语本苏轼《前赤壁赋》“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之歌。既是泛舟湖上,自不免极目远望,但作者所望也不同凡俗,他望的是“美人”——理想的化身。然而,“何处觅”、“予怀孤寄”,他未能望到理想的归宿所在,满腔情怀亦不知何处吐泄。

  词至此,已由豪迈而入孤独,由孤独而入忧愁,由忧愁而入怅惘。经此几番情感转折,终于唤出了全篇的名句:“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怨”,是指他胸怀大志却无人领会、无处施展的怨愤;“狂”,是指他心中汹涌澎湃的狂潮,这狂潮中有高超的见识、有宏大的构想、有急切的愿望,包含之多,实难尽言。欲怨之去,就吹上一曲缠绵悠远的箫乐,让那怨愤随风飘逝;狂来奈何,就舞出一派熠熠生辉的剑光,让心潮在浩荡剑气中暂趋平伏。这一箫一剑,其中包蕴了作者多少失望和希望、痛苦和兴奋;抚起箫、挥起剑,这中间的滋味,令作者魂为之销。相形之下,功名、文名的“两般春梦”算不得什么,就让它们随着橹声飘荡进云水之间。

  这首词全盘托出了少年龚自珍的雄心、抱负和自信、自负,是龚词的代表之作。其中核心的箫、剑二句,尤为后人所称道。有人说,这两者分别代表优美和壮美,而作者一身兼有之,实乃不世出之奇才。有人说,这两者代表了作者个性的两个方面,一深远,一宕落。龚自珍一生的行事,亦可以“吹箫”、“说剑”括之。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虽然自称“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似乎剑已涩、箫已折;其实,这仍然只是在“吹箫”而已。上引二句出自《己亥杂诗》,而他在同一组诗中大声疾呼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依然是“说剑”的雄姿。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第448页

xiāngyuè··tiānfēngchuī--gōngzhēn

rénshēnxiàfànzhōu西shù怀huáiyǒushíbiéhángzhōugàishínián

tiānfēngchuīduòshānjiǎoguǒránqīngcéngshìdōnghuáshēngxiǎohuíshǒucāngmánggǒugōngmíngdiāolóngwénjuǎnshìpíngshēngxiāngqīnxiǎodìngyīngxiàofēi

cáijiànxiéyángbànxiāngcǎodùnqīngchóuluóyīnchénchùmiǎomiǎo怀huáiyuànchuīxiāokuángláishuōjiànliǎngyàngxiāohúnwèiliǎngbānchūnmèngshēngdàngyúnshu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