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铜鞮草木幽,不堪陇水断肠流。稍逢烟火人家住,似有桑麻场圃秋。
路入铜鞮草木幽,不堪陇水断肠流。稍逢烟火人家住,似有桑麻场圃秋。
生理艰难何所乐,石田辛苦若为收。天公长与丰年好,安得仁人每问牛。
生理艰难何所乐,石田辛苦若为收。天公长与丰年好,安得仁人每问牛。

tiánjiāshūshì--guò

tóngcǎoyōukānlǒngshuǐduànchángliúshāoféngyānhuǒrénjiāzhùshìyǒusāngchǎngqiū

shēngjiānnánsuǒshítiánxīnruòwèishōutiāngōngzhǎngfēngniánhǎoānrénrénměiwènniú

苏过

苏过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燕草¹如碧丝,秦桑²低绿枝。
译文: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注释:¹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²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当君¹怀归²日,是妾³断肠时。
译文: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注释:¹君:指征夫。²怀归:想家。³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wéi)¹
译文: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注释:¹罗帏:丝织的帘帐。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开头两句是说,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经叶翠枝绿。

  开头两句,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和丈夫的恩爱相处,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产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诗人巧妙的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和怀疑和眼前的真景结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情感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这是一般兴句不容易做到的。两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和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和含蓄美。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三、四句是说,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直接承接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丈夫及春怀归,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用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的所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末两句是说,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诗中的最后两句,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行役屯戍未归的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是为了表达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情。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的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1-252

chūn

bái tángdài 

yāncǎo qínsāng绿zhī 
dāngjūnhuái怀guī shìqièduànchángshí 
chūnfēngxiāngshí shìluówéi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钓笠(lì)¹披云青嶂(zhàng)²绕,绿蓑(suō)³细雨春江渺(miǎo)。白鸟飞来风满棹(zhào)。收春(lún)了,渔童拍手樵(qiáo)笑。
译文:钓鱼的玄真子头戴斗笠,顶着天上正在下雨的云,周围青山环绕,细雨洒落在青绿色的蓑衣上,春江江面上辽阔苍茫。白鹭飞来的时候风吹得满船都是。收钓线了,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地拍着手笑。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¹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亦称斗笠。²嶂:高险如屏障的山峰。³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遮雨所用。⁴渺:形容水面辽阔浩瀚。⁵棹:指船。⁶春:钓鱼线。⁷渔童、樵青:张志和的奴婢。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明月太虚¹同一照,浮家泛宅²忘昏晓³。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译文:天光和月色一同映照着小船,在船上居住的时候是不去分辨早晨还是傍晚的。喝醉了酒,面对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冷眼相看。我若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怎么还能招惹世俗社会上的无聊烦恼呢。
注释:¹太虚:天空,天光。²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³昏晓:黄昏与拂晓。

  开头一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词人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词人的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蒙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

  “明月”二句,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心情。“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词人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词人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全词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既道出玄真子的心事,又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真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282-12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页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采莲人和采莲歌¹,柳外兰舟²过。不管鸳(yuān)(yāng)梦惊破,夜如何³?有人不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译文:采莲人唱着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全然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云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
注释: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小桃红:曲牌名。此曲调分属正宫与越调,又名《武陵春》《采莲曲》、《绛春桃》、《平湖乐》等。¹采莲歌:泛指江南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²兰舟:木兰制的舟,此为采莲船的美称。³夜如何:现在是夜里的什么时辰?言夜已深。⁴南朝旧曲:南朝梁武帝萧衍尝作乐府《江南弄》,其中一曲名《采莲曲》其子简文帝萧纲也作有《采莲曲》;作者由《采莲曲》联想到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故“莫唱”。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⁵司马:州刺史的辅佐官,在唐代实为闲职。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小令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兴亡之感。采莲曲原是乐府旧题,多写南国水乡,歌咏爱情。杨果沿用采莲曲的旧题,写的却不是爱情,而是兴亡,是惆怅。

  小令依据内在的情绪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二句写采莲人的热闹,“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作过渡,后两句写了独上江楼之人的寂寥与惆长。

  小令开篇,短短两句,写了一幅热烈的江南夜景图。夜凉如水,新月如钩,静谧的湖面上突然传来采莲人热闹的歌声。采莲人兴致高品,相相互唱和,乐音高品。循着歌声望去,只见一艘精致的小船从柳树繁密之处驶出,那轻松愉快的采莲歌便是从那里飘扬面至。月夜踏歌采莲,荡舟湖面,一幅美好热闹的江南采莲图画!但这两句之后,小令突然由乐转悲,让人猝不及防。热闹的采莲曲惊醒了熟睡人的美梦,让他再难以入睡,只得“独上江楼卧”。“夜如何”三字极有韵味,热闹的夜是属于采莲人的,而对于从鸳鸯梦中惊起而独上江楼的人来说,这样的夜是悲凉的,三个字自然引出下半部分。

  热闹是他们的,对独上江楼的人来说,什么也没有。独上江楼的人疏离在这个热闹的场量之外,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伤痛,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独。至此,小令开头的喜悦气氛已渐渐被冷清的氛所取代,悲的情结丝丝缕缕沁入夜色里,而“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三句则是将原本若隐若现的悲哀情绪推向高潮,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小令将采莲众人的欢畅与独上江楼之人的悲威作对比,将采莲歌与南朝旧曲作对比,悲喜互见,哀乐相形。作者深谙“以乐景写哀情”之法,有多繁华就有多落寞,有多热闹就有多寂寥。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之后,他经人举荐也曾出来做官,与元好问拒不仕新朝虽有不同,他虽身在新朝,却心怀旧恨,有着遗民独有的亡国之恨,失节之悲。他目睹了金的繁荣与衰亡,朝代更迭的兴亡之感挥之不去。小令中虽未言明,但亡国之音“南朝旧曲”,多多少少包含了作者对于金统治者昏庸无度的影射和对金灭亡原因的思索。

参考资料:
1、 墙峻峰注评. 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07. 5-6

xiǎotáohóng ·cǎiliánréncǎilián

yángguǒ yuándài 

cǎiliánréncǎilián liǔwàilánzhōuguò guǎnyuānyāngmèngjīng  yǒurénshàngjiānglóu shāngxīnchàng náncháojiù lèihénduō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山亭水榭(xiè)¹秋方半,凤帏(wéi)²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³只旧颦(pín)
译文: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注释:¹榭: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²凤帏:闺中的帷帐。³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⁴颦: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起来临绣户¹,时有疏萤(yíng)²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译文: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注释:¹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²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

  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38

mán ·shāntíngshuǐxièqiūfāngbàn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shāntíngshuǐxièqiūfāngbàn fèngwéirénbàn chóumènfānxīn shuāngézhǐjiùpín 
láilínxiù shíyǒushūyíng duōxièyuèxiānglián jīnxiāorěnyuán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¹人有习²³舟者,其始折,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zhǔ)之间,所向莫¹⁰不如意,遂¹¹以为尽¹²操舟之术。遽()¹³¹⁴舟师,椎(chuí)¹⁵鼓径¹⁶进,亟()¹⁷¹⁸大险,乃¹⁹²⁰²¹胆落,坠桨失柁(duò)²²。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译文: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转弯,是快还是慢,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他)马上小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注释:¹楚:楚国(战国时期国家名)。²习:学习。³操:控制,这里指驾船。⁴折:指船调头。⁵旋:指船转弯。⁶疾:快。⁷徐:慢慢地。⁸惟舟师之是听:只听从师傅的(教导)。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倒置句式,应按“惟听舟师之”理解。惟:只,仅仅。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⁹渚:水中小洲。¹⁰莫:没有。¹¹遂:于是就。¹²尽:全部。¹³遽: 立即。¹⁴谢:辞别。¹⁵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¹⁶径:径直。¹⁷亟:立即,突然。¹⁸犯:遇到。¹⁹乃:于是,就。²⁰四:四周。²¹顾:张望。²²柁:通假字同“舵”,做动词,驾驶。原指船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