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江波上一帆风,天水澄明夜色空。
古体诗成岩影里,新醅酒酌月明中。
吚哑两桨止还作,欸乃数声西复东。
尘滓此时无一点,恍疑身在水晶宫。
虞江波上一帆风,天水澄明夜色空。
古体诗成岩影里,新醅酒酌月明中。
吚哑两桨止还作,欸乃数声西复东。
尘滓此时无一点,恍疑身在水晶宫。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无才不敢累明时¹,思向东溪守故篱(lí)²
译文: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注释:¹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²故篱:故乡。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岂厌尚平¹婚嫁早,却嫌陶(táo)²去官迟。
译文: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注释:¹尚平:即尚长(尚子平)。一作“向平”。²陶令:即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草间蛩(qióng)¹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²悲。
译文: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注释:¹蛩响:犹蛩声。蛩:蟋蟀。²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寂寞柴门¹人不到,空林²独与白云期³
译文: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注释:¹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²空林:渺无人迹的树林。³期:约,约定。

  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汉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对句是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故事。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当县令,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有次有个督邮来督查,他觉得这个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县吏建议他穿得整整齐齐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挂印归去。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79

zǎoqiūshānzhōngzuò--wángwéi

cáigǎnlèimíngshíxiàngdōngshǒu

yànshàngpínghūnjiàzǎoquèxiántáolìngguānchí

cǎojiānqióngxiǎnglínqiūshānchánshēngbáobēi

cháiménréndàokōnglínbáiyún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¹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译文:西风吹过孤城,城头上的红旗,正在夕阳映照下随风飘扬。保安城里来了新人,窑洞里酒宴待客笑语缤纷,招待刚走出牢狱的女作家。
注释:给丁玲同志: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¹保安:在陕西省西北部,当时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6年改名志丹县。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纤笔¹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²精兵。阵图开向陇山³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译文:她手中的笔,吊民伐罪带来文名满天扬,回顾四海谁能比得上?那不是毛笔啊,是三千手握钢枪的精锐武装。跨进革命军队的行列,昂首挺进向陇山。曾经的文人小姐啊,成了今天一身戎装的将军。
注释:¹纤笔:细致描绘的笔,指丁玲的文笔。²毛瑟:德国毛瑟工厂所制造的步枪和手枪。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³陇山:在陕西省陇县西北,延伸于陕甘边境。

  全词以丁玲行踪为脉络。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开头两句写丁玲来到保安时,已是初冬的景象。在唐诗中,“孤城”多指边城。而“孤城”与“落日”联系在一起,如“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夔府孤城落日斜”(杜甫),又往往与抒情主人公思乡的情绪相关。然而在这首词中,“孤城”指保安,没有传统的意味。因为保安这座昔日的“孤城”,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进驻了大批人马,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虽然已经是“西风漫卷”——初冬的天气,保安城却一派生机。“壁上红旗飘落照”,首句就给人以红旗飘飘、森严壁垒的感觉。现在,丁玲已经来到革命大家庭,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了,句中隐含欣慰之意。“红旗”在毛泽东笔下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红色政权的象征。“西风”也是毛泽东常用的意象之一,本指秋风,也可以指初冬的风。其他的名句还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等。古人认为,西方主兵,在五行中对应于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欧阳修《秋声赋》)“西风漫卷孤城”,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还有仗打,这就为以下写丁玲的从军作了铺垫。

  传统诗词写法,是“说一说,加画一画”。(流沙河语)前面两句已经画一画,接下来就说一说——“保安人物一时新”,这句话是由丁玲的到来引起的,是说丁玲的到来为保安的革命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但又不仅仅是说丁玲。自从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的西北竖起了大旗,就不断有人越陌度阡,奔赴延安。所以丁玲的到来,才有这样隆重的欢迎仪式。丁玲后来回忆说,那时的感觉完全是被温暖包围着、被幸福浸泡着,只有一个念头:到家了!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两句写欢迎宴会的情景。据亲历者讲,当天的宴会是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窑洞里举行的。作为窑洞是够大了,可是作为会场还是有限的。这两句可以说是质木无文,却也因其朴素,转觉真切,甚至有点幽默。“洞中开宴会”,条件是艰苦的,同志的爱却是真诚的。这使人想起曹操《短歌行》的吟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词中称丁玲为“出牢人”,当然是实话实说。但至少包含两重意义,一重是丁玲坐过国民党的监牢,为革命吃苦了,有表示慰问的意思。另一重是丁玲终于被营救出来,重新获得自由,有表示庆贺的意思。

  下阕对丁玲的过去与现在作了高度的评价。“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是对丁玲过去创作成就的高度赞扬。“毛瑟”是指德国毛瑟工厂所制造的步枪和手枪。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毛泽东借用了这句话。“阵图开向陇山东”是指宴会后,丁玲随红军到了陇东前线。“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对丁玲今后选择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赏,言简意赅地表现了丁玲的这种转变。

  全诗写得轻松自如,同时又与丁玲的身份很吻合。毛泽东在这首质朴、清新、畅达的诗中为读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现代新女性形象,体现了毛泽东对丁玲的欢迎、重视、信任和礼赞,同时也绝不限于这一位女作家,而是体现了毛泽东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与鼓励。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臧克家.毛泽东诗词欣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línjiāngxiān ·gěidīnglíngtóngzhì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shànghóngpiāoluòzhào 西fēngmànjuǎnchéng bǎoānrénshíxīn dòngzhōngkāiyànhuì zhāodàichūláorén 
xiānzhīshuí sānqiānmáojīngbīng zhènkāixiànglǒngshāndōng zuótiānwénxiǎojiě jīnjiāngjūn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译文:我本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平素确实是赏爱才干。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感时¹思报国,拔剑起蒿(hāo)(lái)²
译文:感慨时势变化想要报效国家,拔剑奋起于草野之间。
注释:¹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²蒿莱:野草丛。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西驰时零塞(sài)¹,北上单于台。
译文:向西驰奔到丁零古塞,往北将单于之台登攀。
注释:¹时零塞: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译文:登山极目见千里辽阔,怀想古昔任思绪悠远。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谁言未亡(wàng)¹祸,磨灭成尘埃。
译文:谁说还没有忘却战祸,历史已被时间磨灭成了灰烟。
注释:¹亡:通“忘”。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¹²我香。
译文:兰花生长在偏僻的山谷中无人欣赏,我将它移种在东边的窗下,随风送来阵阵清香。
注释:¹东轩:住房向阳的廊檐。²遗:留下。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知有清芬能解秽(huì)¹,更遗细叶巧凌霜。
译文:我喜欢它那能祛除污秽的清香,却更喜欢它虽身形纤细却傲凌风霜的气节。
注释:¹秽:肮脏。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yún)¹午荫凉。
译文:兰花即便扎根于乱石中,却依然在秋天早早绽放在竹林中,这里一簇那里一丛享受着阴凉。
注释:¹修筠:修竹,长竹。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欲遣蘼(mí)(wú)¹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我想要找到一些蘼芜,把它和兰花一起种在厅堂阶下,这样就如同经常常与屈原笔下的君子相伴。
注释:¹蘼芜:一种香草。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gāo)¹添梅子雨²,淡黄衫耐³(ǒu)丝风。家在五湖东。
注释:¹篙:竹篙。²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³耐:宜,适宜。⁴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⁵五湖:指太湖。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情绪渐渐高涨,推出词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黄衣衫撑篙的舟子。他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黄色衣衫,不仅给画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画面增添了生气。“藕丝风”三字把无形之风写得富有质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优美的视觉效果。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这是舟子的家乡,也是词人的家乡太仓的所在地,轻描淡写的陈述句式,却有十分丰富的意蕴,首先是说明家乡之所在,其次点《忆江南》之题,洋溢着舟子,也是词人对家乡的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和谐,折射出词人心灵的平静。境界的开阔和景物的明丽,又透露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摹景抒情,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与画的同步造诣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

jiāngnán ·chù

wángshìzhēn míngdài 

chù xiēbànjiānghóng róu绿gāotiānméi dànhuángshānnàiǒufēng jiāzài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