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
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
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chuānwǎntiào--

sāngchūhuánghóngchuānluòjǐnfēnghànchǔjiǎzhōngnánxiānshēngzàizhōng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1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关中险固冯三辅,陇右勾连接四川。
关中险固冯三辅,陇(lǒng)右勾连接四川。
译文:关中险要牢固全倚仗于三辅,陇右蜿蜒曲折连接着四川。
簇簇楼台悬日月,盈盈花草烂云烟。
(cù)¹楼台悬日月,盈盈²花四烂云烟。
译文:楼台簇拥如同日月一般高悬,花草丰盈像云烟一样灿烂。
注释:¹簇簇:丛列成行的样子。²盈盈:充盈。
飚回海上沙飞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biāo)¹海上沙飞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译文:狂风吹到海上卷起的沙尘如雪,大雨浸没江南水涨到可以拍天。
注释:¹飚回:混乱,动荡不定。
可笑华山陈处士,风流文彩却贪眠。
可笑华山陈处士,风流文彩却贪眠。
译文:可笑的是华山的陈处士,才华出众却那么爱睡觉。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¹采芑(qǐ)²,于彼新田³,呈此菑(zī)。方叔涖(lì),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qí),四骐翼翼¹⁰。路车¹¹有奭(shì)¹²,簟(diàn)(fú)¹³鱼服¹⁴,钩膺(yīng)¹⁵(tiáo)¹⁶
译文: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注释:¹薄言:句首语气词。²芑:一种野菜。³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⁴菑亩:见上注。⁵涖:临。⁶止:语助词。⁷干:盾。⁸试:演习。⁹骐:青底黑纹的马。¹⁰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¹¹路车:大车。路,通“辂”。¹²奭:红色的涂饰。¹³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¹⁴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¹⁵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¹⁶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¹。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qí)(zhào)²央央,方叔率止。约軧(qí)³错衡,八鸾玱(qiāng)。服其命服,朱芾(fú)斯皇,有玱(qiāng)葱珩(héng)¹⁰
译文:战士们采苦菜在军营四旁,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浩荡,蛟龙龟蛇的战旗高高飘扬。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他的战车红皮缠毂纹横辕,马嘴边的八只鸾铃响叮当。尊贵的方叔身着天子命服,大红蔽膝是那样富丽堂皇,身上的青苍佩玉朗朗脆响。
注释:¹中乡:乡中。²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³约軝: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⁴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⁵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⁶服:穿起。⁷命服:礼服。⁸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⁹有玱:即“玱玱”。¹⁰葱珩:翠绿色的佩玉。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yù)¹彼飞隼(sǔn)²,其飞戾(lì)³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zhēng)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¹⁰(tián)¹¹
译文:苍鹰隼鹞长空中疾飞如电,它尽展雄姿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停止飞翔栖落在树尖。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三军儿郎挥盾演武壮如山。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然,击鼓前进咚咚咚响个不停,鸣金收兵锵锵锵肃然静安。
注释:¹鴥:鸟飞迅疾的样子。²隼:一类猛禽。³戾:到达。⁴止:止息。⁵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⁶陈:陈列。⁷鞠:训告。⁸显允:高贵英伟。⁹渊渊:象声词,击鼓声。¹⁰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¹¹阗阗:击鼓声。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chǔn)¹尔蛮荆²,大邦³为仇。方叔元老,克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tān)¹⁰,啴啴焞(tūn)¹¹,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xiǎn)(yǔn)¹²,蛮荆来¹³¹⁴
译文: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注释:¹蠢:愚蠢,无知的举动。²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³大邦:大国,指周王朝。⁴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⁵克:能。⁶壮:光大。⁷犹:通“猷”,谋略。⁸执讯:捉住审讯。⁹获丑:俘虏。¹⁰嘽嘽:兵车行走的声音。¹¹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¹²玁狁: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¹³来:语助词。¹⁴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小雅·采芑》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8-361

cǎi

míng xiānqín 

yáncǎi xīntián chéng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shīgànzhīshì fāngshūshuàizhǐ chéng  chēyǒushì diàn gōuyīngtiáo 
yáncǎi xīntián zhōngxiāng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zhàoyīngyīng fāngshūshuàizhǐ yuēcuòhéng luánqiāngqiāng mìng zhūhuáng yǒuqiāngcōnghéng 
fēisǔn fēitiān yuánzhǐ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shīgànzhīshì fāngshūshuàizhǐ zhēngrén chénshī xiǎnyǔnfāngshū yuānyuān zhèntiántián 
chǔněrmánjīng bāngwéichóu fāngshūyuánlǎo zhuàngyóu fāngshūshuàizhǐ zhíxùnhuòchǒu róngchētāntān tāntāntūntūn tíngléi xiǎnyǔnfāngshū zhēngxiǎnyǔn mánjīngláiwēi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¹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节(zhuó)进士第。巡繇(yáo)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²归者,倾赀(zī)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zì)(sì)³,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译文:张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注释:¹博通:广泛地通晓。亦谓广具各种知识。²困厄:(处境)艰难窘迫。³恣肆:放肆,无顾忌。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译文: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已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累积60天,大小数百战。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至睢(suī)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¹²,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³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译文:到了睢阳,……皇帝有诏收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气力都用尽了。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一定会失守。况且率领饥饿的部队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竭不能作战。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注释:¹食:粮食。²尽:完。³遂:于是,就。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五代史¹·冯道²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³。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¹⁰之巧者,无所用耻¹¹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bèi)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译文:五代史冯道传评论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纲纪;这四个纲纪不能伸张,国家就会灭亡。”说得好啊!管仲如此善于立论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那有不混乱,国家那有不灭亡的道理呢?”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的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于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
注释:¹《五代史》:即《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共七十四卷。《冯道传》列入该书第五十四卷杂传第四十二。 ²冯道:字可道,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历事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官为首相、太师。³“礼义”四句:语见《管子·牧民》。四维,维,网罟之纲,用以系网者。网之四角系之,则纲举目张。 故以礼义廉耻四者比喻维持国家的纲。⁴管生:管仲先生,春秋时齐国杰出的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进行政治改革,使齐首先称霸于诸侯。⁵其:同“岂”。⁶夫子:指孔子。⁷论士:见《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⁸行己有耻:言为士者立身行事知耻而有所不为。⁹“人不可以”三句:语见《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人能以无耻为可耻,自然不会有耻辱之事到他身上来。¹⁰机变:巧伪变诈。¹¹无所用耻:把廉耻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吾观三代¹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²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diāo)于岁寒³,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bēi),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jiē)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¹⁰诗人之意,彼阉(yān)¹¹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译文: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注释:¹三代:指夏、商、周。²捐:弃。³松柏后凋于岁寒:见《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风雨并指衰乱之世。⁴“鸡鸣”句:见《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已,止。⁵独醒:比喻不随从流俗。 《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颜氏家训》:北朝颜之推著,共七卷,分二十篇,以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⁶书疏:上书、奏疏之类。⁷鲜卑语:北魏统治者本鲜卑人,齐之先世虽为渤海人,但因久处北方,亦从鲜卑俗,用鲜卑语。⁸汝曹:你辈。⁹之推:颜之推,字介,文学家,《颜氏家训》的作者,先后在梁、北齐、北周、隋为官。¹⁰《小宛》:《诗经·小雅》篇名。《诗集传》认为本篇是大夫遭时之乱,兄弟相戒以免祸的诗。¹¹阉然:昏暗闭塞貌。

liánchǐ (jiéxuǎn )

yán míngdài 

     dàishǐ ·féngdàozhuàn lùnyuē liánchǐ guózhīwéi wéizhāng guónǎimièwáng shàn guǎnshēngzhīnéngyán  zhìrénzhī liánchǐ rénzhījié gàiliánsuǒ chǐsuǒwéi rénér huòbàiluànwáng suǒzhì kuàngwéichénérsuǒ suǒwéi tiānxiàyǒuluàn guójiāyǒuwángzhě ránérzhězhīzhōng chǐyóuwéiyào zhīlùnshì yuē  xíngyǒuchǐ  mèngyuē  rénchǐ chǐzhīchǐ chǐ  yòuyuē  chǐzhīrén wéibiànzhīqiǎozhě suǒyòngchǐyān  suǒránzhě rénzhīlián érzhìbèifàn yuánjiēshēngchǐ shìzhīchǐ shìwèiguóchǐ 

    guānsāndàixià shìshuāidàowēi  juānliánchǐ fēicháozhī ránérsōngbǎihòudiāosuìhán míngfēng hūnzhī wèichángxǐngzhīrén qǐng yánshìjiāxùn  yǒuyún  cháoshì chángwèiyuē  yǒuér niánshí xiǎoshūshū jiàoxiǎnbēi tán shāotōngjiě shìgōngqīng chǒngài  shíér zāirénzhījiào !ruòyóu zhìqīngxiàng yuàncáowéizhī  jiē zhītuīérshìluànshì yóuwéiyán shàngyǒu xiǎowǎn shīrénzhī yānránmèishìzhě néngkuìzāi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自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轻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yǒngkuǐlěi

yáng亿 sòngdài 

bàolǎodāngyánxiàoguōláng xiàoxiùtàilángdāng 
ruòjiàobàolǎodāngyán zhuǎngènglángdāngxiù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