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惜别泪沾巾,回首孤城草木春。封豕遥闻食上国,疾风悬料识忠臣。
都门惜别泪沾巾,回首孤城草木春。封豕遥闻食上国,疾风悬料识忠臣。
程婴已死终存赵,扬子虽生辄美新。青史高名知不朽,遗荣犹贲土中身。
程婴已死终存赵,扬子虽生辄美新。青史高名知不朽,遗荣犹贲土中身。

ānshānwǎn--shěnqiú

dōuménbiélèizhānjīnhuíshǒuchéngcǎochūnfēngshǐyáowénshíshàngguófēngxuánliàoshízhōngchén

chéngyīngzhōngcúnzhàoyángzisuīshēngzhéměixīnqīngshǐgāomíngzhīxiǔróngyóubēnzhōngshēn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客睡何曾著(zhuó)¹,秋天不肯明²
译文: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注释:¹著:入睡。²明:天亮。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卷帘残月¹影,高枕(zhěn)²远江声。
译文: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注释:¹残月:将落之月。²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¹(zhuō)²无衣食,途穷³仗友生
译文: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注释:¹计:谋生之计。²拙:拙劣。³途穷:旅途困窘。⁴仗友生:靠朋友。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老妻书数纸,应悉¹未归情²
译文: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注释:¹悉:知悉。²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诗题为《客夜》而通篇不见“夜”字,但又全是客夜之景,客夜之情,读之真感有高处着笔,不落言筌之妙。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擎,意境清幽,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首联“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提笔入题,笼罩全篇。“何曾”“不肯”四字尤为历来评注家们所赞赏。这四字诗人在别处虽曾用过(《复愁十二首》“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但用在此处却显得特别精警。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睡不着还望睡着,天不明直望天明”(金圣叹《杜诗解》)的情态。王嗣奭赞此四字“用得精神”即是说展现了形象,传出了神采。葛立方也说:“含蓄甚佳。”(《韵语阳秋》)这里所谓的“含蓄”也正是就它表现的形象意蕴的深度而言。

  颔领“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紧承首句“客睡何曾著”而来。从文字上看,好像只写的是月影江声,秋夜之景,但实际显现的正是客愁不寐之情,不过诗人用的是衬映手法,以景寓情罢了。“高枕”是杜甫习用词语,集中凡十见,用于律诗对句共八处,其中六个高字均“死字活用”(参见施鸿保《读杜诗说》),用语法术语说即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梓州四周多山,江水从远处山间流来,夜静之时在枕上听之,觉其声来自比枕高之处。

  月影由东窗渐移西窗,分明是后半夜的光景,故说“残月影”。月儿筛过窗帘,光影洒地,对无忧的人说来正是秋夜美景,但对今夜愁苦熬煎,竟夕不寐的诗人来说就倍增烦恼了,只好斜倚着让自己轻松自适些。殊知,那远处的江声又听得更清,扰人愁烦,何况这江声又是远江之声,更把诗人的愁绪引向“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草堂》)的成都。新营的草堂,留居的妻儿,都是难堪的系念,而“家远传书目,秋来为客情”(《悲秋》)则更使情怀悲怆了。诗人不直接着墨于竟夕不寐的愁苦而以残月江声之景出之,真是“文外曲致”,含味无穷。

  严武离蜀,杜甫失掉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者。梓州是严武领东川节度使时的旧地,那里有他的旧部、僚属,借严的关系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生活资助,这次诗人去梓州除了避乱之外可能还有这个因素。从诗人这时期写的许多投寄,奉赠和参加宴饮的诗来看,不难得到证实。他几乎向当时在梓州稍占势要的人(如李梓州、杨梓州,严二别驾以及留后章彝等)都委婉地表示过冀求资助之意,但得到的不过是几次应酬宴请和临时的少数周济罢了。因而诗人不断发出“巴蜀愁谁语”(《游子》),“厌蜀交游冷”(《春日梓州登楼二首》)的孤独与绝望的悲叹。他将离梓州时写的“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三年奔走空皮骨,始信人间行路难”(《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等诗句,可算诗人这一时期凄惶无依生活的总写照,也是颈联“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的最好注脚。从结构上看,颈联二句正是遥接首联“秋天不肯明”句而来的,它具体地倾诉出“不肯明”的烦怨之情的根由。

  尾联“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老妻催归,使诗人更陷入了欲归不能的焦灼之中,如何回答老妻,千愁万绪,苦衷难述。杜甫在这里是说:“老妻啊,你是应当理解我不能回家苦衷的,为什么写这样几页长信催我回家呢?”诗人不在结尾处用重笔再写自己不眠的痛苦而拓开一笔写老妻应理解我不能归家的苦衷,写得含蓄,说得真切,无限酸哀涌而不吐,令人不忍卒读。从全诗结构看,这两句不但是全诗感情发抒的高潮,也是首联“何曾著”“不肯明”的归穴。层次起伏,首尾一贯,曲尽章法变幻之妙。

参考资料:
1、 张忠刚.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4:195-196
2、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308-311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小桃灼(zhuó)¹柳鬖(sān)²,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xūn)(hān)³
译文: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注释:¹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²鬖鬖:植物枝叶下垂貌。³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山泼黛(dài)¹,水挼(ruó)²,翠相搀(chān)。歌楼酒旆(pèi)³,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译文: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注释:¹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²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³酒旆:酒旆即是酒旗。⁴故故:常常;屡屡。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 》 :2013,上海辞书出版社:548页

zhōngqíng··xiǎotáozhuózhuóliǔsānsān--huángtíngjiān

xiǎotáozhuózhuóliǔsānsānchūnmǎnjiāngnánqíngfēngnuǎnyāndàntiānzhèngxūnhān

shāndàishuǐruáláncuìxiāngchānlóujiǔpèizhāorénquándiǎnqīngshān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
白发无凭¹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
译文:白头发没来由地就长了出来,我已经老了啊;青春不会有第二次你知道吗?
注释:¹无凭:没有凭仗。
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年将弱冠¹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译文:你马上就要满20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学业上不能树立自己的名声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
注释:¹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
幸有明窗并净几,何劳凿壁与编蒲。
幸有明窗并净几,何劳凿壁与子蒲。
译文:幸运地有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几案这样的学习条件,用不着像匡衡那样凿壁偷光读书,像路温舒那样编蒲写字。
功成欲自殊头角,记取韩公训阿符。
功成欲自殊头角,记取韩公训阿符。
译文:想要建功立业展露不一般的才华,就应记住韩公训诫儿子韩符的话。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yíng)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¹
译文: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欢吹玉箫,吟弄天上之春。
注释:¹“嬴女”二句:谓秦穆公之女弄玉在天上的春色里吹箫。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青鸾(luán)¹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译文:青鸾不独飞去,更要载着她的爱人萧史,一起携手升天。
注释:¹青鸾:传说中凤类神鸟,多为神仙所乘。此处指弄玉和箫史仙去时所乘之凤凰。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¹
译文:他们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箫声飘洒整个西秦。
注释:¹“影灭”二句:谓弄玉、箫史二人登仙,人去楼空,只有其事千古流传于秦地。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启颜录》
有一大虫¹,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²是肉脔(luán)³,欲。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之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¹⁰:“旦¹¹来遭见贤尊,愿郎君¹²且避道!”《启颜录》
译文: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外寻找食物,看见一只刺猬仰面躺在地上,以为是块肉,便想叼走它。忽然老虎被刺猬一卷身,刺住了鼻子,吓得老虎狂奔起来,不敢停歇。一直跑到山里,老虎又困又累,不知不觉昏睡过去,刺猬于是放开老虎的鼻子走开了。老虎一觉醒来十分开心,走到橡树下面,低头看见地上带刺的橡果,赶紧侧身躲在一旁说:“今天早上曾碰见过令尊大人,希望郎君暂且给我让让路!”
注释:¹大虫:老虎。²谓:以为。³肉脔:肉块。脔:切成小块的肉。⁴欲:想要。⁵衔:咬,叼。⁶之:代词,指肉。⁷走:逃跑。⁸不觉:不知不觉。⁹橡斗:即橡栗,或栎实。橡树(栎树)的果实,外壳有刺毛。¹⁰云:说。¹¹旦:早上。¹²郎君:古代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