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人易记,名下士非虚。此道凭谁办,它时或自如。
暗中人易记,名下士非虚。此道凭谁办,它时或自如。
真能食万户,定复愧三闾。富贵虽吾有,当令功可书。
真能食万户,定复愧三闾。富贵虽吾有,当令功可书。

shū怀huáisānèr--shěnqiú

ànzhōngrénmíngxiàshìfēidàopíngshuíbànshíhuò

zhēnnéngshíwàndìngkuìsānguìsuīyǒudānglìnggōngshū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¹荒苔道韫(yùn)²家,生怜³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译文: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注释:¹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²道韫: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³生怜:可怜。⁴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zàng)名花¹。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译文: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注释:¹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但至少表面看上去也像一首咏物词,至于咏的是什么,也许是雪花,也许是柳絮,迷迷蒙蒙,说不大清。

  “林下荒苔道韫家”,句子开头的“林下”二字,看上去绝不像是典故,很容易被忽略过去,其实,这正是谢道韫的一则轶闻:谢遏和张玄各夸各的妹妹好,谁的妹妹都是天下第一,当时有个尼姑,对这两个妹妹都打过交道,有人就问这位尼姑:“你觉得到底谁的妹妹更好呢?”尼姑说:“谢妹妹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张妹妹清心玉映,是闺房之秀。”“林下之风”是说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采,“林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那位谢妹妹正是谢道韫。

  谢道韫在诗词当中的意象一重一轻大约共有两个,重的那个是和下雪有关:谢家,有一天大家在庭院赏雪,谢安忽然问道:“这雪花像个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抢先回答道:“就像往天上撒盐。”众人大笑,这个时候,侄女谢道韫答道:“不如比作‘柳絮因风起’更佳。”——仅仅因为这一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便在古今才女榜上雄踞千年。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和雪花有关,或许和柳絮有关。

  轻的那个,是从谢道韫的姓氏引申为“谢娘”,而谢娘这个称呼则可以作为一切心爱女子的代称。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是在怀人。

  歧义仍在,究竟确指什么呢。下一句“生怜玉骨委尘沙”不仅没有确认前一句中的歧义,反倒对每一个歧义都可以作出解释。生,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以指女子之死,也可以指柳絮沾泥,或者是雪花落地。前一句里留下来的三种歧义在这里依然并存。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而“归鸦”在诗歌里的意象一般是苍凉、萧瑟。乌鸦都在黄昏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如唐诗有“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若是离情对此,再加折柳,那更是愁上加愁了,如宋词有“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有“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归鸦已是愁无尽,前边再加个“数”字,是化用辛弃疾“佳人何处,数尽归鸦”,更显得惆怅无聊。

  “尘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下片开头是一组对句,工整美丽。上句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传说,而“尘世”与“一宵”的对仗,时间上一个极长,一个极短,造成了突兀陡峭的意象;推敲起来,“尘世浮萍随逝水”似乎是容若自况,“一宵冷雨葬名花”则是所咏之人或所咏之物。

  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化自顾敻词“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却明显比顾词更高一筹,以柳絮来比拟魂魄,“吹欲碎”双关心碎,“绕天涯”更归结出永恒和飘泊无定的意象,使情绪沉痛到了最低点。

参考资料:
1、 苏缨著.纳兰词典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09:第191页-第193页

shānhuāzi··línxiàhuāngtáidàoyùnjiā--lánxìng

línxiàhuāngtáidàoyùnjiāshēngliánwěichénshāchóuxiàngfēngqiánchùshuōshùguī

bànshìpíngsuíshìshuǐxiāolěngzàngmínghuāhúnshìliǔmiánchuīsuìràotiān

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张举,吴¹人也,为句章²³。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¹⁰(xīn)¹¹焚之,活者¹²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¹³验尸,口果无灰也,鞠(jū)¹⁴之服¹⁵罪。
译文:张举是吴国人,担任句章县官。这个县有一个妻子杀死了丈夫,趁机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丈夫家的人感到怀疑,便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妻子不服罪。于是张举就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它,一头活着时用柴火”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丈夫的尸体进行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审讯之后,妻子终于认了罪。
注释:¹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²句章:古地名。³令:县令。⁴邑:县,当地。⁵因:趁机。⁶舍:房屋。⁷称:谎称。⁸讼:告状。⁹举:指张举。¹⁰积:堆。¹¹薪:柴草。¹²者:…的人。¹³因:于是。¹⁴鞠:审讯。¹⁵服:认罪。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¹
译文: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
注释:听话:听人论事。¹ 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云遮襄国¹天边去,树绕漳(zhāng)²地里来。
译文: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漳河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
注释:¹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该句又衍“云遮襄国无边尽”。²漳河:位于邯郸市南方。该句又衍“树绕漳河掌上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弦管¹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译文:丛台上却丛台上,山鸟啼鸣,野去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
注释:¹弦管:管弦乐器,代指音乐。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金舆(yú)¹玉辇(niǎn)²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译文: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
注释:¹舆:车,亦指轿子。²辇:用人推挽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车;金舆玉辇:此指赵武灵王宠爱的惠妃,常携其登台玩乐。

  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抒写了自己吊古伤今之情。首联交待作诗缘由,次联写远望之景。颈联以对比手法,衬托丛台之荒凉,有声有色。尾联以往日赵武灵王之豪侈繁华与眼前台上长满绿苔的荒芜景象再作对比,更见出今日丛台之落寞凄凉。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所写景物也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诗的意象,即这些景物包蕴诗人及客人吊古伤今的情思。为了表达这种情怀,诗人除了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还采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来涤化。诗中所写的白云、树木、野去、绿苔、山鸟等,无不与昔日丛台的人、事、物相关联,这是对比的关联;从昔日丛台之盛对比今日丛台之荒,从而表达出富贵不存、时光难再、人世沧桑的感叹。如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各式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去怒开,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的车辙都附满青苔了。这种对比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tīnghuàcóngtái--yuǎn

yǒuxīncóngzhàohuíyáncéngshàngcóngtái

yúnzhēxiāngguótiānbiānshùràozhānglái

xiánguǎnbiànchéngshānniǎolòngluóliúzuòhuākāi

jīnniǎnxíngfēngwéizhīzhǎng绿tái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lín)¹细浪。
译文: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让我再不能行往远方。
注释:¹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明日风回¹²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³里奏霓(ní)(cháng),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阵阵波涛声好似龙宫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准备明天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注释:¹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²更:<副>再;又。³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⁴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⁵准拟:准备、安排。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咋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826-827
2、 李海霞.豪放词:凤凰出版社,2012:149

西jiāngyuè ·fēngshānfēngxià

zhāngxiàoxiáng sòngdài 

mǎnzàichuánqiū píngshíguāng shénliúkànxiéyáng fànglínlínlàng 
míngfēnghuígènghǎo jīnxiāo宿fáng shuǐjīnggōngzòucháng zhǔnyuèyánglóushàng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论曰:余每览越人¹入虢(guó)²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³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zhǒng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¹⁰其本¹¹,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¹²。卒然遭邪风之气,婴¹³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lì)¹⁴,降志屈节¹⁵,钦(qīn)¹⁶望巫祝¹⁷,告穷¹⁸归天¹⁹,束手²⁰受败²¹。赍(jī)²²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²³,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duō)(jiē)呜呼²⁴,厥(jué)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²⁵,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è)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世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注释:¹越人:春秋时期中原人对越国人的称呼。²虢:虢国,周朝诸侯国名。³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⁴叹:赞叹;歌颂。⁵曾:竟然。⁶企踵:踮起脚跟。多形容急切仰望之状。⁷孜孜汲汲: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⁸崇饰:崇尚修饰。⁹末:枝节。此指名利荣势。¹⁰忽弃:轻弃。¹¹本:根本。此指身体。¹²“皮之不存”二句:语出《左传·信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此处意在说明身体垮了,追求名利又有何用?¹³婴:遭受:被…缠绕。¹⁴震栗:惊惧战栗。¹⁵降志屈节:降低素志屈身相从。节,节换。《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予进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¹⁶钦:恭敬。¹⁷巫祝:古代从事所谓通鬼神的职业者。巫,能以舞装神,以替人祈祷为职业者。《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主持祭祀祝告的人。《说文解字》:“祝,祭主赞词者。”《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观在女曰巫。”《楚辞?招魂》:王逸注:“男巫曰祝。”《周礼·春官》设“男巫”“女巫”,各司其责。《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¹⁸告穷:意为巫祝用尽办法无济于事。¹⁹归天:归于天命,即归属命运。²⁰束手:意为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束,绑,捆。²¹受败:承受灾祸。《礼记·孔子闲居》:“四方有败。”郑玄注:“败,谓祸灾也。”此谓等死。²²赍:持物赠人。“资”和下句“持”同义对举。²³重器:珍贵之宝器。《礼记·少仪》:“不些重器。”郑注:“重,犹宝也。”孔疏:“重器,宝珍之物。”此喻人之身体。²⁴咄呜呼:感叹词连用以加强语气。²⁵异物:指死亡之人。《史记·贾谊传》:“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译文: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望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望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辨别脉象和辨别证候的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译文: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望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望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望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此后,再没听说有优秀的理论家及高名的医生了。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象不互相参考;按照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结束;即使是病人将死之期也不能确定脉象,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实在是很难呀!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shānghánlùn ·

zhāngzhòngjǐng liǎnghàn 

    lùnyuē měilǎnyuèrénguózhīzhěn wànghóuzhī wèichángkǎirántàncáixiù guàidāngjīnshìzhīshì zēngliúshényào jīngjiūfāngshù shàngliáojūnqīnzhī xiàjiùpínjiànzhīè zhōngbǎoshēnchángquán yǎngshēng ;dànjìngzhúróngshì zhǒngquánháo  wéimíngshì chóngshì běn huáwàiércuìnèi zhīcún máojiāngānyān ránzāoxiéfēngzhī yīngfēichángzhī huànhuòzhì érfāngzhèn jiàngzhìjié qīnwàngzhù gàoqióngguītiān shùshǒushòubài bǎiniánzhīshòu寿mìng chízhìguìzhīzhòng wěifán suǒcuò duōjiē juéshēn shénmíngxiāomiè biànwéi yōuqiánzhòngquán wéi tòng shìhūn néngjué mìng ruòshìqīngshēng róngshìzhīyúnzāi érjìnnéngàirénzhīrén tuì退néngàishēnzhī zāizhíhuò shēnè méngméngmèimèi chǔnruòyóuhún āi shìzhīshì chíjìnghuá gēnběn wàngxún wēiruòbīng zhìshì 

    zōngduō xiàngèrbǎi jiànānniánlái yóuwèishírěn wángzhě sānfēnyǒuèr shānghánshí gǎnwǎngzhīlúnsàng shānghéngyāozhījiù nǎiqínqiúxùn cǎizhòngfāng zhuànyòng wèn jiǔjuàn shínàn yīnyánglùn tāiyào bìngpíngmàibiànzhèng wéi shānghánbìnglùn  shíliùjuàn suīwèinéngjìnzhūbìng shùjiànbìngzhīyuán ruònéngxúnsuǒ guòbàn 

    tiānxíng yùnwànlèi rénbǐngcháng yǒuzàng jīngluòshù yīnyánghuìtōng xuánmíngyōuwēi biànhuànàn fēicáigāoshímiào néngtànzhìzāi shàngyǒushénnóng huáng  gāo léigōng shàoshù shàoshī zhòngwén zhōngshìyǒuchángsāng biǎnquè hànyǒugōngshèng yángqìngcānggōng xiàwǎng wèizhīwén guānjīnzhī niànqiújīngzhǐ yǎnsuǒzhī chéngjiā zhōngshǐshùnjiù xǐngwènbìng zàikǒu xiāngduì biàn便chǔtāngyào àncùnchǐ shǒu rényíngyáng sāncān dòngshù mǎnshí duǎnwèizhījuézhěn jiǔhòuzēngfǎng仿 míngtángquètíng jìnjiànchá suǒwèikuīguǎnér shìbiéshēng shíwéinàn kǒngyún  shēngérzhīzhīzhěshàng xuézhī duōwénshí zhīzhī  宿shàngfāngshù qǐng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