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看欲晚,投宿到田家。茅屋侵云气,绳床染雪花。
山行看欲晚,投宿到田家。茅屋侵云气,绳床染雪花。
盘中供簌笋,门外即桑麻。问客何方至,辚辚驷马车。
盘中供簌笋,门外即桑麻。问客何方至,辚辚驷马车。
韩日缵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20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huáng)¹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译文: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
注释:¹遑遑:忙碌的样子。出自《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山水寻吴越¹,风尘²厌洛京³
译文:去吴越寻觅山水,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
注释:¹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²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³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东都。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piān)¹水湖海,长揖(yī)²谢公卿。
译文: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向达官显贵作个长揖。
注释:¹扁舟:小舟。²长揖: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且乐杯中物¹,谁²³世上名。
译文: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
注释:¹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中“且进杯中物”句意。²谁:何,哪。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³论:计较。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到举成数为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厌烦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没有叙述过多。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长揖谢公卿”表现的是他一生为人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是借用陶渊明的《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词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诗人辞别洛阳前往吴越,目的纯粹是为了去寻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世俗,找到归宿。孟浩然虽然一生布衣,但心中进与退、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晚年。但这首诗却干净利落地摈弃尘俗,不论功名,是他特定时期真实心情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岂是行路风与尘 实为世道多艰辛——孟浩然《自洛之越》赏析,高青,语文教学之友,2012-02-08,20页
2、 王克俭主编.王维 孟浩然诗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第77页

luòzhīyuè--mènghàorán

huánghuángsānshízàishūjiànliǎngchéng

shānshuǐxúnyuèfēngchényànluòjīng

biǎnzhōufànhǎizhǎngxiègōngqīng

qiěbēizhōngshuílùnshìshàngmíng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cāng)¹竹林寺²,杳(yǎo)³钟声晚。
译文: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注释:¹苍苍:深青色。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³杳杳:深远的样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hè)(lì)¹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译文: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注释:¹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07-408 .

sònglíngchèshàngrén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cāngcāngzhúlín yǎoyǎozhōngshēngwǎn 
dàixiéyáng qīngshānguīyuǎn  (xiéyángzuò yáng )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丹溪翁者,婺(wù)¹之义乌²人也,姓朱氏,讳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yì)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¹⁰。益¹¹闻道德性命之说¹²,宏深粹密¹³,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¹⁴¹⁵。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¹⁶于医乎?”翁以母病¹⁷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¹⁸及物¹⁹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²⁰于医致力焉。
译文: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者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听说许文懿者生得到了朱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八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注释:¹婺:婺州,今浙江金华地区。²义乌:地名,今属浙江。³讳:名讳。参见《东垣老人传》第段注。⁴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⁵言:字。“千言”指一千字的文章。⁶治经:研习儒经。⁷举子业:指科举考试的学业。⁸许文懿: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浙江金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⁹朱子:指南宋大理学家朱熹。¹⁰焉:代词,相当于“他”。¹¹益:进一步。¹²道德性命之说:指程朱理学。因其强调道德,注重“性”、“命”即人性与天命的关系,讲求顺应天理,故云。¹³宏深粹密:宏大深刻,纯正周密。¹⁴起:使动用法,使……痊愈、康复。¹⁵之:代词,我。¹⁶游艺:从事某种技艺。语出《论语·述而》。¹⁷病:名词用作动词,患。¹⁸推:推广。¹⁹及物:“推己及物”之省。²⁰一:专一;专心。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既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教。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¹》,翁穷昼夜是习²。既而³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xiǎ)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¹⁰,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tì),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¹¹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biǎn)¹²甚,恃能厌事¹³,难得意¹⁴。翁往谒(yè)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¹⁵求见愈笃(dǔ)¹⁶,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既得见,遂北面¹⁷再拜¹⁸以谒,受其所教。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¹⁹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²⁰,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²¹。”翁闻其言,涣焉²²无少凝滞²³于胸臆(yì)。居无何²⁴,尽得其学以归。
译文: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者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者生介绍给他。罗者生名叫知悌。字子敬,世人称他为太无者生,是宋理宗时的一名近侍,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然而心胸狭窄得很,依仗才能、厌恶侍奉他人,世人也都很难合乎他的心意。丹溪翁去拜见他,者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一见面就说你不就是朱彦修吗?!其时丹溪翁的医术已有一定的名声,所以罗知悌知道他。丹溪翁受到接见之后,就面朝北跪拜两次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的教诲。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注释:¹大观二百九十七方:指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官修医方书《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因系大观年间所修,内载二百九十七方,故云。编修人即太医陈师文、裴宗元等。为世界上最早国家药局方之一。²是习:宾语前置,即“习是”。是,代词,这,指《大观二百九十七方》。³既而:不久。⁴“起度量”三句:语出《史记·仓公列传》。谓建立法度、制订规则、宣示准则。度量、规矩、权衡:皆为法度、规则、准则之义。称,称说,这里义为“宣示”或“颁布”。⁵鲜:少。⁶克:能够。⁷治装:整理行装。⁸游:游学。⁹叩:请教。¹⁰武林:杭州灵隐山的别名,后多用以代指杭州。¹¹旁:广泛。¹²褊:原指衣服狭小,引申指心胸狭隘。¹³恃能厌事:语本《三国志·华佗传》,谓依仗才能,厌恶事奉他人。事,事奉。¹⁴难得意: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世人都难以合乎自己的心意,即自视甚高。得意,合意。¹⁵已而:随后,紧接着。¹⁶笃:诚恳。¹⁷北面:面向北。古代正式行礼时,卑者面向北,尊重面向南。¹⁸再拜:跪拜两次,是古代拜师之礼。¹⁹敷扬:阐发。²⁰一断于经:谓关于“三家”的是非高低一概取决于《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一,一概。²¹“尽去而旧学”二句:谓完全舍弃你原先所学的医术,因为它不是正道的医术。而:通“尔”,你。非是:不正确,不是正道的东西。其主语是“旧学”。²²涣焉:消散的样子。²³凝滞:阻滞不通,指疑难问题。²⁴居无何:过了不久。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著。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并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然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于降;东南之人,阴火易于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则气之降者固可愈,而于其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而谓《内经》之言火,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合;其言阴道虚,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因作《相火》及《阳有余阴不足》二论,以发挥之。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¹,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²,独文懿喜曰:“吾疾其³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wèn)顿著。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¹⁰而用之。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并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然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¹¹。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于降;东南之人,阴火¹²易于升。苟不知此,而徒¹³守其法,则气之降者固可愈,而于其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¹⁴之理,《易》《礼记》《通书¹⁵》《正蒙¹⁶》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以寻¹⁷其指归¹⁸。而谓《内经》之言火,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¹⁹之说有合;其言阴道虚²⁰,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²¹。因作《相火》及《阳有余阴不足》二论,以发挥之。
译文: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几年之内,声望很快显扬了开来。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进一步又把刘完素、李杲和张从正三家的学说加以推论发展。认为刘完素和张从正的学说,其中论述造成脏腑气机病变的因素有君火、相火、风、湿、燥、寒这六种,而由于湿、热与相火三气导致患病又是最多的,于是就用推陈出新的泻火法治疗疾病,这的确是高出前代医生了。然而事实还有阴精不足、相火易于妄动,或者阴阳两虚,湿热自行旺盛的情况,又应斟酌着慎用泻火之法;认为李杲所论饮食劳倦导致内伤脾胃、那么脾胃阳气就不能升发、连及心肺阳气也都会陷入中焦,因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子治疗它们的学说,这也是前人所没有的东西。然而在北方,天不够高,在东南方,地不够厚。天属阳,地属阴。西北之人阳气容易不足;东南之人,阴火容易旺盛。如果不知道这些,而只死守李杲的大法,那么一身之阳气不足的病人固然可以痊愈,但若对阴火旺盛的病人也随之采用李杲之法,我担心会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了。于是对三家的学说,弃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又用太极之理、《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的有关意义参验它们,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来探求其中真谛所在。而后认为,《内经》中所论“火”的道理,原来跟太极一动就产生阳气、各具特性的五行互有感应就会运动并产生变化的学说有着相合之处;《内经》中所论阴精容易受损而不足的道理,原又跟《礼记》中所说的养阴之意相同,于是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章,来阐发他的观点。
注释:¹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定语后置,即“泥陈、裴之学的诸医”。泥,拘泥。而……且……:又是……,又是……。²排:排斥。³其:副词,表揣测,大概。⁴瘳:痊愈。⁵末疾:四肢之病,指半身不遂。⁶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即“笑且排之诸医”。⁷心、口:名词活用作状语。心,从心里。口,在口上。⁸声闻:声誉;名望。⁹脏腑气化有六:谓脏腑之气发生异常变化而发病的因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此谓气机发生异常变化。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依据并运用五运六气的学说,认为脏腑经络因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互相侵扰而发病的情况最为常见,后来张从正也遵从这一学说,并进一步将其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¹⁰消息:斟酌。¹¹“天不足于西北”二句:语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源于《列子·汤问》。谓因地理气候之故,西北之人阳气不足,东南之人阴气不足。天,指天之气,即阳气。地,指地之气,即阴气。¹²阴火:指心火。¹³徒:副词,只,仅仅。¹⁴太极: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万物的本源。¹⁵通书:指《周子通书》,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著。¹⁶正蒙:北宋理学家张载著。¹⁷寻:探求。¹⁸指归:主旨。¹⁹五性感动: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原谓五行各有其性,相感则动而衍生万物。²⁰阴道虚:语见《素问·太阴阳明论》,谓阴气易虚。²¹与《礼记》之养阴意同:朱震亨《阳有馀阴不足论》:“《礼记》注云:‘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
于是,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班班可纪。
于是¹,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²于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³,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班班可纪
译文: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都应请,前往治病。他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的情况怎样、用了什么良方、服了什么药而痊愈了,从古到今,灵验的是哪些人、是哪个县哪个乡里、病人的名字是什么,都能从见闻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记下。
注释:¹于是:从此。²辐凑:常作“辐辏”。车辐集中于车毂。喻人群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某地。³凡:总共。⁴几:多少。⁵诸:兼词,兼“之于”二字的音义。“之”,指“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等;“于”,从。⁶班班:亦作“斑斑”,清楚明白的样子。⁷纪:通“记”。记载。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泄。翁诊之,脉大无伦,即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后酒且内,然吾能愈之。”即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脣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
浦江¹郑义士病滞下²,一夕忽昏仆(pū)³,目上视,溲注而汗泄。翁诊之,脉大无伦,即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后酒且内,然吾能愈之。”即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脣(chún)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¹⁰矣。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
译文:浦江县的郑义士患上了痢疾,一天傍晚忽然昏倒在地,双目上翻,小便失禁,大汗淋漓。丹溪翁诊测他的脉象,脉大而且没有次序,就告诉病家说:“这是阴虚而又阳气突然丧失的疾病,是因为病后饮酒并且行了房事得上的,不过我能治愈他。”立即让病家熬制了人参膏,而且迅速灸治他的气海穴。一会儿手动了起来,又一会儿嘴唇动了起来。等到人参膏熬成之后,让他服了三次就苏醒。其后服完了数斤人参膏,病就痊愈了。
注释:¹浦江:县名,今属浙江。²滞下:古病名,即痢疾。³仆(又读fù副):向前跌倒。⁴溲注:指小便失禁。溲,小便。⁵无伦:无序。伦,条理,秩序。⁶酒、内:均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义为“饮酒”、“行房事”。⁷愈;使动用法,使……痊愈。⁸顷:一会儿,过了一会儿。⁹饮,使动用法,使……饮用。¹⁰苏:“苏”的异体字,苏醒。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增剧。翁诊之,脉滑而数,即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后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后告疽发背死。
天台¹周进士病恶寒,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²,增剧。翁诊之,脉滑而数,即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³用防风通圣饮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后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后告疽发背死。
译文:天台县的周进士患了恶寒的病,即使暑天也一定要用棉被盖着他的头。服了数百剂附子汤,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脉象又滑又快,就告诉他说:“这是热症过重却反现寒象的疾病。”就用辛凉的药剂让他服下,吐了一升左右的痰,同时盖在头上的棉被减去了一半;又用防风通圣散让他服下,痊愈了。周进士本来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的饮食来调养脾胃,排除杂念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就能产生,心火可以下降,否则,附子的毒性一定发作,恐怕就不能救治了。”他不能这样做,后来丹溪翁被告知周进士患了毒疮发于背部的病而死了。
注释:¹天台:县名,今属浙江。²百:朱震亨《格致馀论》作“日”。³仍:接着。⁴防风通圣:指防风通圣散,刘完素所创方剂,见《宣明论方》。⁵内观:谓排除杂念。⁶殆:恐怕。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治以利药,益甚。翁诊之,右寸颇弦滑,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治以利药,益甚。翁诊之,右寸¹颇弦滑,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辟²如滴水之器³,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
译文:一名男子患了小便不通的病,医生用利尿的药治疗,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右手寸部的脉象又弦又滑,说:“这是积痰之证,积下的痰在肺里。肺属上焦,而膀胱属于下焦,上焦闭塞时下焦也会不通,譬如滴水的文具,必定要在上边的孔打开之后、下边孔里的水才能流出。”就按照治法使他大量呕吐,吐完后,疾病就象丢失了一样。
注释:¹右寸:指右手寸部的脉象。²辟:通“譬”。³滴水之器:即漏壶,又称漏刻,古代用滴水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⁴吐:使动用法,使……呕吐。
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上如衣裾,医不能喻。翁曰:“此子宫也,气血虚,故随子而下。”即与黄芪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皱其皮。少选,子宫上,翁慰之曰:“三年后可再生儿,无忧也。”如之。
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上如衣裾¹,医不能喻。翁曰:“此子宫也,气血虚,故随子而下。”即与黄芪(qí)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²,以五倍子作汤洗濯(zhuó)³,皱其皮。少选,子宫上,翁慰之曰:“三年后可再生儿,无忧也。”如之。
译文:一名妇女产后有个东西不能回去就象衣服的大襟,医生们不能弄清那是什么东西。丹溪翁说:“这是子宫。由于母体气血虚弱,所以随着孩子一起下来了。”就给了黄芪当归之类的药物,同时加上升麻升提它,又采用了加工皮革的公认的方法,用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它,使它的皮收缩起来。一会儿,子宫就上去了。丹溪翁安慰她说:“三年后就可以再生孩子了,不用担忧。”后来果然应了丹溪翁的话。
注释:¹衣裾:衣服的前襟。²皮工之法:制皮的工匠所用的办法。其法以五倍子熬汤,用来浸泡生皮使之柔韧,然后再制皮革用品。³濯:洗。⁴皱:使动用法,使……收缩。⁵少选:一会儿。
一贫妇寡居病癞,翁见之恻然,乃曰:“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可疗也。”即自具药疗之,病愈。后复投四物汤数百,遂不发动。
一贫妇寡居病癞(lài),翁见之恻然,乃曰:“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¹可疗也。”即自具药疗之,病愈。后复投四物汤数百²,遂³不发动
译文:一个贫穷的妇女成了寡妇后独自过着日子,患上了癞疮,丹溪翁看到她的病,心中非常怜悯,就说:“这种病世上号称难治的原因,是由于病人不守禁忌。这个妇女生活贫穷,因而没有丰厚的饮食,是个寡妇,因而没有情欲之事,或许可以治愈吧!”就亲自备办药物治疗她,病愈了。后来用了数百剂四物汤,终于不再发作。
注释:¹庶几:差不多。²四物汤数百:定语后置,即“数百四物汤”。百,当作“日”。³遂:终于。⁴发动:发作。
翁之为医,皆此类也。盖其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而所疗则中;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翁之为医,皆此类也。盖¹其遇病施治,不胶²于古方,而所疗则中(zhòng)³;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jìn)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wěi)忘疲。
译文:丹溪翁行医的事迹,都是这类情况。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注释:¹盖:副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因为”。²胶:拘泥。³中:符合,有效。⁴靡:代词,无,没有什么。⁵靳靳:固执、拘泥的样子。⁶守古:谓死守《局方》中的古方。⁷操纵:谓灵活运用。⁸声、影:均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⁹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翁春秋既高,乃徇张翼等所请,而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诸书,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翁春秋¹²高,乃徇³张翼等所请,而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诸书,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译文:丹溪翁年老以后,就听从了弟子张翼等人的请求,撰写了《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等书,医学的人常常诵读研习并从中获得准则。
注释:¹春秋:年龄;年事。²既:已经,……之后。³徇:依从。
翁简悫贞良,刚严介特,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奉时祀也,订其礼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宁歉于己,而必致丰于兄弟;宁薄于己子,而必施厚于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尝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庶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翁简悫(què)贞良¹,刚严介特²,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³之行,实本乎天质。奉时祀也,订其礼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宁歉于己,而必致丰于兄弟;宁薄于己子,而必施厚于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¹⁰而起。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¹¹为去就¹²。尝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¹³。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¹⁴,辄(zhé)怒溢颜面,若将浼(měi)¹⁵焉。翁之卓卓¹⁶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然翁讲学¹⁷行事之大方¹⁸,已具吾友宋太史濂¹⁹所为翁墓志,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²⁰为翁传,庶²¹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译文:丹溪翁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刚毅庄严,清高不俗;以正直立志自勉,以诚信立身处世;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性,实在是出于天性。供奉常规祭祀的时候,都要考订其礼仪规定并恭敬地哀泣者人;在照料母亲大人方面,能按时调节她的饮食起居等等并尽心尽力地奉养她。宁肯对自己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一定要使他们丰足;宁肯对自己的孩子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的孩子一定要给得优厚。不是适宜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是正当的道理就不去谈论。喜欢谈论古今的得失问题,每每慷慨激昂地表现出以天下之忧而为忧的气概。当世有名的达官贵人常常屈尊虚心地请教他,丹溪翁给他们坦率地陈说治国治民之道,并无什么顾忌。但是只要谈到荣华名利之事,就生气地起身而去。跟人交往,以改用三纲五常作为断交或亲近的标准。曾说:天下遵行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品行就象依着树干而茂盛生长的枝叶一样,根基坚实而淳朴高尚;天下丧失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言论就象没有树干而徒然存在的枝叶一样,缺乏根基而虚美不实。品性,是人的根本;言论,是从它派生出来的东西。如果听见了虚美不实的言论,看见了舍弃根本而追逐名利的行为,就怒容满面,犹如就要受到玷污似的。丹溪翁就是如此地超群出众,行医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事情罢了。不过他研究理学和做事的大家风范,已全部记载在我的朋友太史宋廉所写得他的墓志中了,所以这里不再记述,而谨记下他的可以流传于世的医学事迹作为他的传记,期望能使后代的君子得以互相参照。
注释:¹简悫贞良:谓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²刚严介特:刚毅、庄严、清高不俗。³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⁴时祀:指一年四季的常规祭祀。⁵时:名次活用作动词,按时调节。⁶节宣:指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⁷友:名次活用作动词,结交。⁸折节:降低身份,谓虚心。⁹下:名次活用作动词,下问,请教。¹⁰拂衣:即“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愤怒。¹¹三纲五纪:即“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大上下关系原则。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五大永恒的做人准则。¹²去就:谓断交与亲近(的标准)。¹³“天下有道”四句:语出《礼记·表记》,谓天下仁道通行的时候,人们的品行就很高尚;天下不仁之道通行的时候,人们的言论就华而不实。有枝叶:比喻表现突出。于品行则比喻高尚,于言辞则比喻浮华。¹⁴末是务:宾语前置,即“务末”,谓追求名利。末,末节,指名利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复指并强调前置的宾语,本身无实义。¹⁵浼:玷污。¹⁶卓卓:超群出众。¹⁷学:指理学。¹⁸大方:大道,大家风范。¹⁹宋太史濂:明初宋濂曾任《元史》总裁官,故称“宋太史”。²⁰医之可传者:定语后置,即“可传之医”,能够流传的医学事迹。²¹庶:副词,表示期望,译为“希望”。
论曰:昔汉严君平,博学无不通,卖卜成都。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论曰:昔汉严君平¹,博学无不通,卖卜²成都。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shī)³为陈其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bǎo)精毓(yù)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¹⁰不暇¹¹。左丘明¹²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¹³!”信¹⁴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¹⁵,又可以医师少¹⁶之哉?
译文:论曰:从前西汉的严君平,学问渊博无所不通,在成都街头以占卜为生。人们有了邪恶是非的问题,就按照蓍草和龟甲显示的结果给他们陈述其中的厉害。不过在同做子女的谈话时,都依据孝道;同做弟弟的谈话时,都依据顺从兄长之道;与做臣子的谈话时,都依据忠君之道。史书上称赞他的风范、声望和气概、节操,完全可以使贪婪的人受到感动,使风俗得到劝勉。丹溪翁在婺州学习并掌握了道学的源流精髓,然后从事了医学。有人由于医事来求见的话,从来没有不是用保全并修养精神来启迪他们的心志。至于一句话语、一次沉默、一个行为、一次静处,凡是有关伦理的,尤其能够恳切地给人以教诲,使人振奋、急迫、感慨、激动、自我鞭策得无暇他顾。左丘明有过这样的话:“仁爱之人的话,它的益处真是多而又大啊!”确实如此。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
注释:¹严君平: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专在成都街头以占卜为生,终身不仕,但却能以忠孝仁义等随卜劝人,是古代著名的逸民。²卖卜:以占卜为生。³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代用以占卜的工具。⁴利害:偏义复词,偏义于“害”,危害。⁵风声气节:风范、声望、气概、操守。⁶激贪而厉俗:使贪婪之人感动,使风俗得到劝勉。激、厉,均使动用法,使……感动,使……得到劝勉。厉,又通“励”。⁷源委:指事物的源流本末。⁸混迹:置身。⁹葆精毓神:保养精神。葆,通“保”。毓,养育。¹⁰之:助词,补语的标志,相当于今天的补语标志词“得”。¹¹不暇:来不及。形容心情迫切。¹²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左传》的作者。¹³“仁人”二句:语出《左传·昭公三年》。溥:广大。¹⁴信:确实。¹⁵直谅多闻之益友: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谅,诚实。多闻,博学。¹⁶少:轻视。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关山¹魂梦长,鱼雁(yàn)²音尘³少。两鬓(bìn)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译文: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注释:¹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²鱼雁:指书信。³音尘:音信,消息。⁴怜:怜惜。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归梦¹碧纱窗²,说与人人³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译文: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注释:¹归梦:归乡之梦。²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³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⁴真个:确实,真正。
这首词抒写相思怀远之情。上片怀旧。以“关山”总领词人怀归思亲之根由。词人以显贵公子远涉关山,突感孤单寂寞,魂牵梦系于家中亲人,欲归不得,遂怨关山太长;又不见亲人书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传递书信的鱼雁太少。以痴语写真情,令人莞尔。“两鬓”二句写词人闷时对镜,见两鬓青青,正是青春华茂,遂觉远离家乡实为虚耗青春,便突发感慨:“哎,可怜哟!我这满头青丝,就要为相思变老喽!”故作夸张,憨态可掬,情趣盎然,颇见性情。下片梦归,纯由想象生发。词人怀归情切,于是忽然“梦归碧纱窗”,与爱侣在碧纱窗之闺阁梦中相见,大感快慰,遂向亲爱的人儿倾诉衷肠:“离别实在太难太苦,真不如相逢团聚好!”这是词人亲身感受的一句实话,也是向爱侣表达思慕的一句痴语:“可想死你了!”此又是词人至性痴情的真率发露。此词以简约的文辞抒写至痴真情,真实而亲切,于平淡中见韵味。

shēngzhā ·guānshānhúnmèngcháng

yàndào sòngdài 

guānshānhúnmèngcháng yànyīnchénshǎo liǎngbìnliánqīng zhǐwèixiānglǎo 
guīmèngshāchuāng shuōrénréndào zhēnbiénán xiāngfénghǎo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
韩仲止¹判院²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³
注释:贺新郎: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¹韩仲止:韩浣,字仲止,韩元吉之子,有诗名。²判院,职官名。³用前韵:稼轩此前已作《贺新郎·题傅君用山园》等二首,这里再用前韵。
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似剪尽、还生僧发。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吾有志,在沟壑。
听我三章约¹。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zhuó)²。作赋相如亲涤器³,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
译文:我们这样约法三章:谈论功与名的人要献舞一曲,谈论经史典籍的要罚一大杯酒。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亲自洗涤杯盘,杨雄校书被迫从阁上跳下,差点摔死。算是把求学上进的精神白白浪费了。这种时候,气量和酒量都不及刘公荣的人就不要请过来了,会影响大家的兴致。我想医治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但偏偏没有办法。
注释:¹“听我”句:《世说新语·排词篇》:“魏长齐雅有体量,而才学非所经。初宦,当出。虞存嘲之曰:‘与卿约法三章:谈者死,文笔者刑,商略抵罪。’魏怡然而笑.无忤于色。”²深酌:指罚一大杯酒。³“作赋”句: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作家。携卓文君私奔临邛。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洗涤杯盘。⁴“识字”句:《汉书·扬雄传》载,刘歆、甄丰得罪,株连扬雄。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治舻使者来抓扬雄,扬雄从阁上跳下,羞点摔死。这两句化用杜甫《醉时歌》:“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⁵“此会”二句:《世说新语·简傲篇》:“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 ‘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刘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唯公荣可不与饮酒’。”稼轩用此典谓,酒量与气度不及刘公荣的人不要请来。⁶医俗士: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俗士,指追求名利的人。

  此感慨身世、愤时嫉俗之作。此词与《贺新郎·拄杖重来约》乃同一时期的作品。这首词词上片写作者本来是功名之士,不争取功名,苦于无法实现恢复失地、唤醒俗士。作者对韩诧胄所倡议和禁止的事都表示明确的反对意见,其实就是他反对党争反对学禁态度的明确表达。而下片借孔融推荐祢衡之事,写自己空老山中,更是把自己的思虑意识通过词句直接传达给韩诧胄党人。

  上片开篇“三章约”,借司马相如、扬雄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功名、对儒术的厌弃心情。前贤费尽精神创作辞赋、多识古文奇字,竟落得那样的下场,说明了当下有识之士的困境。自己何不饮酒作乐,不谈功名之类的俗事。暗寓对功名的厌弃;结以“医俗士,苦无药”,表明了自己的对现状的不满,其愤世嫉俗之情可见。

  下片以“孤鹗”自况,以“乘轩鹤”暗喻当朝执政者,回顾自己当年的超迈群伦、意气风发,慨叹而今落魄山中、穷愁不断。将当年之况与而今作对照,说明自己已不再是意气风发的,表明对仕途已经绝望。结句即点出本意。

  全词通篇议论,大量用典。但却不枯燥,不僵硬,风趣入妙,浑然天成,在曲折含蓄、虚实相生的笔锋中,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材的埋没,倾诉了平生的失意,读之使人扼腕,是散文化写法的一个成功范例。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编著.辛弃疾文集 4: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08,第193页
2、 常国武.辛稼轩词集导读:巴蜀书社,1988年09月第1版,第278页

xīnlánghánzhòngzhǐpànyuànshānzhōngjiàn访fǎngshàngyòngqiányùn--xīn

tīngsānzhāngyuēyǒutángōngtánmíngzhětánjīngshēnzhuózuòxiāngqīnshíziyúntóusuànwǎngjīngshénfèiquèhuìgōngróngzhěláizhèngěrfángrénshìyào

dāngniánzhòngniǎokànèpiāoránhéngkōngzhícáotūnliújuélǎoshānzhōngshuíláibànxìnqióngchóuyǒujiǎoshìjiǎnjǐnháishēngsēngduànshēngtiānxiūwènqiànrénshuōchéngxuānyǒuzhìzàig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