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
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去路归程仍待月,垂缰不控马行迟。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去路归程仍待月,垂缰不控马行迟。

cóngzhèngcóngxiōngbīngcáoyànlínyuán--jiāyòu

zhúchuāngsōngyǒujiāměijiǔxiāngcháwèisuǒwàishēngháijiěhuìliánqúncóngzǒngnéngshī

yánqiánhuāluòchūnshēnhòuyīngshíguīchéngréngdàiyuèchuíjiāngkòngxíngchí

李嘉祐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太公¹(wèi)川水,李斯²上蔡门。
译文: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注释:¹太公: 指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钓于渭水。²李斯:秦相,未入秦前曾在家乡上蔡东门猎兔。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jùn)兔何足言¹
译文: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是安黎民平天下,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注释:¹“钓周”二句:承上二句,意谓吕尚、李斯后来助周、秦成就大业, 当其钓、猎之际,小鱼、狡兔对他们而言又何足道。㕙(jùn)兔,狡兔。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dī)触藩¹
译文: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注释:¹“天张”二句:意谓终有前途光明之时,我辈不须丧失信心。天张云卷,犹言天开云收。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于公¹白首大梁²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译文: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的野老隐逸,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注释:¹于公:指于逖。²大梁: 今河南开封。
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即知朱亥(hài)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¹
译文: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注释:¹“即知”四句:用侯赢事。侯赢,战国时魏之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抱关者(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器之,待为上宾。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译文: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逐鹿中原,舍命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裴生览千古,龙鸾(luán)¹炳天章²
译文: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注释:¹龙鸾:喻华美之文。²天章: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chuò)剑思高堂¹
译文: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注释:¹“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谓裴十三的诗歌悲吟雨雪,怀念父母。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译文: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译文: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且探虎穴向沙漠¹,鸣鞭走马凌黄河。
译文: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注释:¹虎穴、沙漠:皆指幽州。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译文:别像荆轲在易水分别那样,面对歧路便痛哭流涕!

  诗的前半是用典,先写世间旧事,继写现在,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拂尔裘上霜”表明是冬季。“劝尔一杯酒”表明是在言别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向正要离去人们告别的情景,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猎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在对古人的一番追思之后,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此刻的人生:“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接下来就写送行者,“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这句用了直叙,只说歌与舞。一人歌唱,一人跳舞,互相在饯别送行。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语及其幽州之行,仅末四句而已。“且探虎穴”四字很值得探究。前曾言“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直到此诗最后一联迸出“耻作易水别”,以用典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临歧泪滂沱”,此句耐人寻味,且“临歧”二字又妙极,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用典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既赞美了对朋友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与于、裴二位的深厚情谊。

  该诗反映了李白北上幽州心情从一时冲动到疑虑微妙之变化,在用韵上意到其间,猎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参考资料:
1、 诸传中 .《李白诗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47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雪下桂花稀¹,啼(tí)乌被弹归。
译文:桂花在大雪覆压下显得稀落,乌鸦被弹丸击中带伤飞回归。
注释:¹桂花稀:喻落第。唐人以登科为折桂。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关水¹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译文:关水倒映着孤单的骑驴身影,萧索的朔风把帽带吹得低垂。
注释:¹关水:关中之水。指长安附近的河流。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入乡诚可重¹,无印自堪(kān)悲。
译文:回家重温欢乐温暖值得欣慰,但无法取得官印而归真可悲。
注释:¹诚可重:一作“试万里”,一作“诚万里”。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qīng)¹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译文:心爱的人当会忍着苦痛询问,只见镜中二人默默相对而泣。
注释:¹卿卿:爱妻。

  这首诗是李贺入长安应试失败而归之后作的,是他当时心情的极好写照。

  雪花在飘飘扬扬,大地白茫茫的,虽然时间是桂花盛遍的深秋,但在大雪覆压下,桂花显得稀稀落落;雪天里,一只被弹丸击伤的乌鸦,耷拉着翅膀在空中飞着,回到自己的巢去。这一幅凄凉冷落的景色是诗人哀伤感情的形象化,它又暗喻着自己落选,受小人攻击失意而归的境况。在前两句凄冷背景的映衬下,三、四两句诗人刻画了自己在归途中的落寞孤寂的形象。他骑在瘦驴下孤单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灞水里;萧索的朔风劲吹着,帽带低垂,像是在朔风中萧瑟着。以上四句白雪、桂花、飞鸟、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构成了一幅情感哀戚、色调惨淡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孤独的瘦诗人,骑在一匹瘦驴上,怀着一腔哀愁,在风中雪里,踽踽行进。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两句抒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又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这是值得欣慰珍重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孑然一身,一事无成,真是可悲。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卿卿”两句大有深意可挖。“卿卿”语自《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卿卿”在此,绝对不可能是除李贺之妻的另外任何人。这里是通过对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情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这次入京应考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全家都希望他成功,尤其是他的妻子。这种境况下回家,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丈夫“垂翅”归来,妻子一瞧神色便什么也明白了。她怕丈夫增添痛苦,只好佯装照镜掩饰自己,不料“双泪”不争气地直往下流。可见,李贺之妻颇善解人意。

  这不只是个人的坎坷际遇,也是中唐时期不少诗人所共同的,人才被压制毁灭的悲歌。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7-38

chūchéng--

xuěxiàguìhuābèidànguī

guānshuǐchéngyǐngqínfēngmàodàichuí

xiāngchéngzhòngyìnkānbēi

qīngqīngrěnxiāngwènjìngzhōngshuānglèi姿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xù)¹一会红娘。枕儿余衾(qīn)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荡悠悠梦绕高唐²,萦(yíng)³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译文: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禁暗暗唤一声张郎又骂一声张郎,说不清心中的情感。看东墙角下落花乱纷纷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会儿,又絮絮叨叨缠着她说个没完。入夜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渐渐西下,风儿微微,纱窗开着一扇闭着一扇。终于梦见了同张生欢会,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觉肝肠寸断。
注释:¹絮:缠着人琐琐碎碎地说话。²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怀王曾在此梦与巫山神女交合,后人遂以“高唐”喻男女欢会之所。³萦:牵挂。

  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的又一杰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题材进行发挥。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从形式上看,本曲别具特色。

  《西厢记》的得名,取自于《会真记》中崔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本篇的起首安排崔莺莺“人在西厢”,凭这个处所就使读者产生她等待相会的联想。“叫一声张郎”表现出莺莺的思念,“骂一声张郎”则说明张生根本没在身边。这情景同第一句中的“冷清清”三字相应。寂寞独处,却情不自禁地“叫一声”、“骂一声”,这表现出了莺莺的痴情。东墙是崔、张的界墙。《会真记》:“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如今东墙杳无人影,只见杏花乱纷纷地飘落一地。第四句这写景的一笔,既暗示了莺莺小姐引领盼注的方向和目标,又以“乱纷纷花落”象征了她的心绪。她禁不住召来丫鬟红娘打听动向,这是“骂一会”;又怕红娘看出自己心底的秘密,不得不找出种种话题来同她闲聊敷衍,这是“絮一会”。这两句细腻地反映出这位初堕爱河的闺阁小姐的心态。看得清“花落东墙”,说明天光还亮,以上六句当是白天至黄昏之间的情形。

  “骂一会”、“絮一会”的结果,是终于打发了漫长的白日,挨到了夜晚上床的时间。作者的诗笔转入了闺房之内。绣床之上,“余”、“剩”、“温”、“闲”这些形容词和动词,其实都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尤其是“温一半”、“闲一半”,更是传神地写出了莺莺孤衾冷被的独眠滋味,两个“一半”暗示出她对结对成双的美满姻缘的向往。“月儿斜”说明已过了子夜时分,在这时候还能感受到“风儿细”,表明她一直未能入眠。两扇纱窗,开一扇是为了望月,月儿可以激发她对“待月西厢”美好往事的回想;掩一扇则是用来抵御微风的干扰,所谓“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幛”(李白《春思》)。一开一掩,同句中的“月”“风”都互相照应,且烘染出一种冷寂凄清的气氛。这六句纯粹写景,景中却活动着人物的影子。

  下半夜即将过去,女主人公才在悠悠的夜思中沉入了梦境,与心上人张生有了相见的机会。但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所以连梦也做得不十分顺畅。“绕”字固然说明梦魂不离张生左右,但“荡悠悠”又有一种飘摇无定、可望而不可即或可即而不可留的意味。结果是“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一边牵挂留恋,一边疑虑伤心。说明崔莺莺平时所遭受断肠的经历与失望的打击,是太多太深了。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颇为矜持的大家闺秀,与本曲中的形象自然不尽相同。可知本篇实是借《西厢记》的题材与人物,来淋漓尽致地进行发挥和代拟。所以曲中的女主角,也可以视作闺中怀春女子的一类典型:她们情窦初开、感情深挚,热切地向往着幸福,可惜却更多地尝受着痛苦的煎熬,免不了在“闲一半绣床”中寸断柔肠。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

  从形式上看,本曲也别具特色。全作的一、二、三句与四、五、六句隔句对仗,形成“扇面对”,又与末三句成扇面对,这种首尾的遥对在散曲中称为“鸾凤和鸣对”。七、八、九句与十、十一、十二句也成扇面对,这些对仗无不工整流丽。又本篇在总体上属散曲的巧体之一——“重句体”,即重复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在个别字词上稍作变化。这种重句的巧用以及全篇在对仗上的匠心,造成了作品回环婉转、缠绵悱恻、语俊韵圆、余味不尽的特殊效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译文: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qīng)¹
译文: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注释:¹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

  洗儿,旧时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亲朋集会庆贺,给婴儿洗身。苏轼当年得子,“洗儿”之外,赋《洗儿诗》一首。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苏轼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狱,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身居杭州一位先辈瞿存斋写过一首诗。“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笔端花与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儿诗》意,一目了然。郎瑛以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过东坡”。显然是嫌苏轼诗过于直白。明代杨廉也有意与苏轼唱反调,“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清人褚人获评论杨诗,说虽属戏作,总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为旷达也。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写《反东坡洗儿诗》,跟苏轼一样直抒胸臆。“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ér--shì

rénjiēyǎngziwàngcōngmíngbèicōngmíngshēng

wéiyuànháiérqiězāinándàogōngqīng

玉斝澄醪,金盘绣羔,茱房气烈,菊芝香豪。左右进而言曰:“维芳时之令月,可藉野以登高,矧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
玉斝(jiǎ)¹澄醪(láo)²,金盘绣羔,茱房³气烈,菊芝香豪。左右进而言曰:“维芳时之令月,可藉野登高,矧(shěn)上林之伺幸¹⁰,而秋光之待褒(bāo)¹¹乎?”
译文:玉杯清酒,金盘绣糕,茱萸气浓,菊花飘香。近臣进言说:“良辰美景,正可野外登高。更何况山林正等待大王游猎,而秋光也正等待大王去欣赏呢?”
注释:却:拒绝,推辞。登高: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¹玉斝:玉制的酒器。斝,商代盛行的青铜酒具,似爵而较大,三足、两柱、一鋬,圆口平底。这里用以形容玉质酒杯的典雅。²澄醪:泛指清醇的美酒。醪,汁渣混合的酒,又称浊酒,也称醪糟。³茱房:亦称“茱萸房”“萸房”,茱萸花的子房,这里指代茱萸。⁴芳时:花开时节,良辰。⁵令月:吉月。⁶藉野:在野外席地而坐。⁷以:与。⁸矧:况且。⁹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这里指代可供游猎的山林。¹⁰伺幸:盼望君王驾临。¹¹待褒:等待褒扬。
余告之曰:“昔时之壮也,意如马,心如猱,情槃乐恣,欢赏忘劳,悁心志于金石,泥花月于诗骚,轻五陵之得侣,陋三秦之选曹,量珠聘伎,纫彩维艘,被墙宇以耗帛,论邱山而委糟,年年不负登临节,岁岁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剪菊,长裁罗被翠为袍。岂知萑苇乎性,岂知忘长夜之靡靡,宴安其毒,累大德于滔滔?”
余告之曰:“昔时之壮也,意如马,心如猱(náo)¹,情槃(pán)²乐恣(zì)³,欢赏忘劳,悁(juàn)心志于金石,泥花月于诗骚,轻五陵之得侣,陋三秦之选曹,量珠聘伎,纫(rèn)彩维艘(sōu)¹⁰,被墙宇以耗帛(bó)¹¹,论邱山¹²而委糟,年年不负登临节,岁岁何曾舍逸遨(áo);小作花枝金剪菊,长裁罗被翠为袍。岂知萑(huán)¹³乎性,岂知忘长夜之靡(mǐ)¹⁴,宴安¹⁵其毒,累¹⁶大德¹⁷于滔滔?”
译文:我告诉他们说:“我年轻时候,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难以控制,总是纵情欢乐,游赏忘疲。写心中感想于文章,赋风花雪月于诗篇。视五陵结伴遨游为寻常,在京城地区做官为浅陋。花费巨资聘买歌妓,使用彩绳来栓系游船,耗费丝帛装饰房屋,丢弃的酒槽堆积如山。年年参加登临节,岁岁不舍选乐游。轻剪金菊头上戴,罗长我作青。岂知人性如萑苇一样卑贱,忘记了放纵亡国的历史教训;逸乐如同毒药,使德行修养付诸东流?”
注释:¹意如马,心如猱:意谓心猿意马,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猱,兽名,猿类,身体便捷,善攀缘。²槃:同“盘”,快乐。³恣:放纵。⁴悁心志于金石:谓用心于写作。悁,耗费。一说郁结。金石,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这里泛指刻于金石之上的文字。⁵泥:迷恋,使人流连。⁶诗骚:《诗经》《楚辞》的并称。这里代指诗赋创作。⁷轻五陵之得侣:意谓以得知交遨游繁华之地为寻常之事。五陵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亦即五县: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威阳附近。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这里指代繁华的游乐场所。⁸陋三秦之选曹:意谓视在京城地区做官为浅陋。三秦,秦亡以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因其地在长安一带,故后泛指京城地区。选曹,官名主铨选官吏事。⁹量珠聘伎:花费巨资聘买歌妓。量珠,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卷上:“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买之。”后因以“量珠”为买妾的代称。¹⁰纫彩维艘:意谓使用彩绳来栓系游船,炫耀其豪华。纫,搓,捻。维,系,拴缚。¹¹被墙宇以耗帛:意谓耗费丝帛装饰房屋,这里在显示奢侈。墙宇,指房屋。论邱山而委糟:意谓丢弃的酒槽堆积如山。这里在显示纵情饮乐。委,丢弃。¹²邱山:一作“丘山”,泛指山。¹³萑苇:两种芦类植物。兼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蒹、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亦常用作谦词。¹⁴长夜之靡靡:指酗酒无度。商纣曾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后用以指放纵亡国的历史教训。¹⁵宴安:指逸乐。¹⁶累:损。¹⁷大德:生命,也指君子品德。
“今予之齿老矣,心凄焉而忉忉,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彼冈矣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踟蹰兮泪涟洏,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於戏噫嘻!尔之告我,曾非所宜。”
“今予之齿¹老矣,心凄焉而忉(dāo)(dāo)²,怆家艰³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zhì)彼冈矣企予足,望复关兮睇(dì)予目。原有鸰(líng)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踟(chí)(chú)¹⁰兮泪涟(lián)(ér)¹¹,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於(wū)(hū)¹²噫嘻¹³!尔之告我,曾非所宜¹⁴。”
译文:“现在我年岁已老,内心凄凉,为父亲去世而哀伤,为兄弟离别而忧愁。登上山冈踮起脚尖,纵目远望寻找手足。鹡鸰在原相从而飞,可是我的兄弟还没有归来。天苍苍风凄凄,心中难受泪流满面。无一丝欢乐可作,有万缕悲丝缠上心头。唉!唉!你们要我做的,实在不合适。”
注释:¹齿:这里指人的年龄。²忉忉:忧思貌。³家艰:指父母的丧事。这里指李煜父亲李璟的丧事。⁴如毁:出《诗经·周南·汝坟》:语“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毁,因居丧过于哀痛而损害健康。⁵郁陶:忧闷于怀。⁶陟彼冈矣企予足:意谓登上山冈葛起脚盼望兄弟归来。企足,踮起脚跟。《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冈兮,瞻望兄兮。”⁷望复关兮睇予目:意谓纵目远望兄弟所在的地方。复关即重关的意思,在近郊设重门以防异常。此借为指心中关切的兄弟所在。睇目,纵目。睇,视,望。⁸原有鸰:比喻兄弟之情。鸰,即鹡鸰。后以“鹡鸰”比喻兄弟,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⁹季: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后泛指兄弟姐妹中幼小的,这里指邓王。¹⁰踟蹰:徘徊。一作“踯躅”。¹¹涟洏:亦作“涟而”,泪流貌。¹²於戏:叹词。於,叹词。戏,同“呼”。¹³噫嘻:叹词,表示慨叹。¹⁴宜:应该。

  李煜在这篇文章中,极力表达的是对过去奢靡生活的追悔之情。李煜写这篇文章时,萦绕在心中的不仅有思念兄弟之情,更多的是对国事的忧威,即所谓“怆家艰之如毁”,只不过惧于当时的情势,不敢言明而已。

  在这篇文章中,李煜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述了自己手足不得相见的悲伤之情,以及对年轻时候兄弟们奢侈享乐生活的怀念:“量珠聘伎,纫彩维艘。被墙宇以耗帛,论邱山而委糟。”他感觉到,如今的手足分离,和当年这种不思振作的生活恐怕不无关系。“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那用兮泪涟满。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可谓此文名句。就在当年的三月,李煜继续派自己的弟弟李从谦如宋进贡珍宝器用金帛、并买宴钱,数量加倍。

  文章以“尔之告我,曾非所宜”为结束,呼应开头的“左右进言”,说明在国破家亡与兄弟离索的悲痛心情下庆祝节日并不合适。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208-21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