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归欲尽,北客始辞春。零桂虽逢竹,湘川少见人。
塞鸿归欲尽,北客始辞春。零桂虽逢竹,湘川少见人。
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修刺辕门里,多怜尔为亲。
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修刺辕门里,多怜尔为亲。

sòngfánbīngcáotánzhōuwéi--jiāyòu

sāi鸿hóngguījǐnběishǐchūnlíngguìsuīféngzhúxiāngchuānshǎojiànrén

jiānghuāqiǎnshuǐshānàncánchūnxiūyuánménduōliáněrwèiqīn

李嘉祐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乃翁¹知国如知兵,塞垣(yuán)草木识威名²
译文:你父亲懂得治理国事有如懂用兵,边塞上连草木都知道成名。
注释:¹乃翁:你父亲,指范仲淹。²塞垣草木识威名:范仲淹曾仼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曾攻取横山,恢复灵武,迫使西夏请和,不敢来犯。当时民谣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心胆战。”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敌人开户¹²处女,掩识不及惊雷霆(tíng)³
译文:他使敌人打开门户以我为处女,又使敌人掩耳不及畏我如雷篷。
注释:¹开户:战争开始时表现安静柔弱,象少女一样,麻痹敌人,使使敌方不作戒备,像打开门户一样。²玩:玩忽。³掩识不及惊雷霆:变用“迅雷不及掩识”语,比喻军事行动像雷突降,敌方来不及防备和抗拒。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平生端¹有活国²计,百不一试³(mái)九京
译文:平生确有救国的大计,百分之一也不曾试行便葬身九京。
注释:¹端:真的、实在。²活国:救活国家。谓范仲淹有治好国家的能力。³百不一试:百分才能没有施展一分。⁴薶:同“埋”。⁵九京:九原,九泉之下。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阿兄¹两持庆州节²,十年骐(qí)(lín)³地上行。
译文:你哥哥两次持着庆州节,十年中像骐骣地上行。
注释:¹阿兄:指范纯仁,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²节:符节,符节是用于军事指挥的。³骐驎:良马,日行千里,常用以比喻有大志、有能力的人オ。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tán)¹大度如卧虎,边头耕(gēng)²³儿女。
译文:深沉大度好似卧虎,使边民耕田种桑生儿育女。
注释:¹潭潭:幽深之状,喻深沉大度。²耕桑:表示安居乐业。³长:养育。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折冲¹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²³(qú)
译文:运筹帷幄虽有馀裕,论大道治邦国正需要渠。
注释:¹折冲:这里称赞范纯仁“运筹帷幄,决胜干里”。²政:同“正”。³要:须要,需要。⁴渠:他。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¹
译文:你青春年少外任补官在父兄之处,自然是才力能应时势所需。
注释:¹应时须:适应时势需要。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春风旍(jīng)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¹
译文:春风吹动旌旗拥有万夫,幕下将领们盼望塞外草枯。
注释:¹思草枯:昐望着塞外草枯。凉秋九月,塞外草枯,便于进兵征讨。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智名勇功不入眼¹,可用折箠(chuí)²(chī)³(qiāng)
译文:个人的智勇功名都不在你的眼里,你要用折断的马鞭捶打羌胡。
注释:¹不入眼:不放在心上,指不追求个人功名。²箠:鞭子。本用于打马,这里却说折鞭可以鞭打敌人,喻取胜甚易。³笞:用鞭子打人,转为打击。⁴羌胡: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里代指与宋对峙的西北边西夏政权。

  全诗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诗一开始就以纵论军国大事的雄健笔调,写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业绩和威名,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塞垣草木识威名”,用翻进一层的写法,极写范仲淹的名震边陲。草木为无情之物,原本谈不上识与不识,此时草木都能识,足见其声威之盛。草木尚能如此,人则更不待言。所以透过草木,实是写人。这一句是对范仲淹功业威名的高度概括。接着写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敌人开户玩处女”一句用《孙子·九地》语:“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以此形容宋军镇静自着,不露声色。“掩耳不及惊雷霆”,则写迅捷的军事行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里用“惊雷”代替“脱兔”的比喻,表现出黄庭坚对典故的改造与化用。《晋书·石勒载记》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说,《旧唐书·李靖传》也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惊雷”对“处女”,不仅有动静的对比,而且更加有声有色,形象的反衬更为鲜明。这两句诗是范仲淹用兵如神的真实写照。如他率兵筑大顺城,“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接下二句又是一转:范仲淹不仅是杰出的统帅,更是治国的能臣。“平生端有活国计”就是赞扬他的经邦治国的才能,“百不一试”,即还未来得及全面施展,就溘然长逝,沉埋九泉了。这两句也是写实。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入为枢密副使,旋为参知政事,推行了一系列刷新朝政的措施,史称“庆历新政”,但只一年多即遭挫折而失败。

  第二段写范纯仁。“两持庆州节”,指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骐驎地上行”袭用杜甫的诗句“肯使骐驎地上行”。驰骋广野的千里马正用以比喻范纯仁。“潭潭”二句写他戍边卫国的雄姿。“潭潭”,深沉宽广,形容他的统帅气度,如卧虎镇边,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边头”一句则写他的惠政:劝民耕桑,抚循百姓,使他们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同上段的中间二句一样,这两句也是一个对比:对敌人有卧虎之威,对人民则具长者之仁。“折冲”一句承上经略边事之意而来,是活用成语。《晏子春秋》:“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原指在杯酒言谈之间就能御敌致胜于千里之外,此处用以指范纯仁在边陲远地折冲御侮,应付裕如。但下句一个转折,又把意思落到了经邦治国之上:范纯仁虽富有军事韬略,但治理国家正少不了他。

  第三段归结为送别范纯粹,临别赠言,寄以厚望。“妙年”一句承接上面的“父兄”而来,衔接极为紧密。“春风”二句描写仪仗之盛、军容之壮,幕下诸将士气高昂,期待着秋日草枯,好展露锋芒。王维《观猎》:“风劲充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所谓“射猎”有时常用以指代作战,如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照理,顺着此层意思应是希望战绩辉煌,扬威异域。但是诗意又一转折:不要追求智名勇功,只需对“羌胡”略施教训即可。孙子曾经说过:“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折箠”,即折下策马之杖,语出《后汉书·邓禹传》:“赤眉来东,吾折箠笞之。”诗至最后,宛转地揭出了诗人的期望:不要轻启战端,擅开边衅,守边之道不在于战功的多少,重要的是能安边定国。

  至此,就表现出这首诗的立意与匠心了。诗中写韬略,写武功,只是陪衬,安邦治国才是其主旨。所以第一句就极可玩味,“知国如知兵”,“知国”为主,“知兵”为宾,造语精切,绝不可前后颠倒。“知国”是提挈全诗的一个纲。因而一、二段写法相同:先写军事才能,然后一转,落到治国之才。诗入突出父兄的这一共同点,正是希望范德孺继承其业绩,因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也承接上面的诗意:由诸将的思军功转为期望安边靖国,但这一期望在最后却表达得很委婉曲折。尽管如此,联系上面的笔意可知,如果直白说出,反嫌重复浅露,缺乏蕴藉之致。

  这首送人之作,不写依依借别之情,不作儿女临路之叹,而是发为论道经邦的雄阔慷慨之调,送别意即寓于期望之中。诗人如同在写诗体的史传论赞,雄深雅健,气度不凡。这正表现出黄庭坚以文为诗的特色。这种特色还体现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方面。他以散文语言入诗,多用虚词斡旋,大量运用典故成语,力盘硬语,造语独特,使诗产生散文一样的气势,好像韩愈写的赠序,浑灏流转。如“敌人”一联,点化成语,别具一种格调,是未经人道之语。“平生”、“折冲”二联都是十足的散文句式,古雅朴茂,“百不一试”连用四个仄声字,奇崛顿挫,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的用韵也别具一格。它一反常用的以换韵标志段落的写法,第一段用“名、霆、惊”韵,第三段用“须、枯、胡”韵,中间一段却三换其韵,首联、尾联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押同一韵,中间一联则押仄声的“虎”、“女”。全诗三段,句子安排匀称,而韵律却参差有变。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第506-508页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jīn)¹惹尽百花香,翠尾²扫开三月雨。
译文:这里原有无数的华丽房屋,燕子不问主人是谁随意居住。低掠时红襟沾满了百花的芳香,穿飞时翠尾扫开了三月的雨。
注释:¹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²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译文:燕子你离别我半年去了哪里?如今相见你像要把离恨倾诉。你在海棠枝上立了很久很久,却又向小桥西边飞去!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译文:丈夫如同杨花,很轻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海潮虽然只是暂时到来,却好歹会来。
注释:一落索: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两阕平仄格式,各三仄韵。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紫府¹碧云为路。好相将²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译文:丈夫啊,我一直思量着,如果真的有仙宫的话,夫妻俩应是帮扶着赶向那里。谁知道你就像摧花的残风一样,那么薄幸,根本不懂得替我做主,我还有什么盼头呢?
注释:¹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²相将:相与,相共。

  这是一首闺怨词,重在对男子薄幸的怨怼不满,抒情婉转而造语浅近。上片以杨花的终日飞舞与海潮短暂回归作对照,用心不在前者的飞舞“终日”,看似长久,所取却在海潮回归虽然短暂,但去来有信,行动有期。四句歌词,却两用对比,前两句是用杨花的终日的“空飞舞”,与其无法长久留驻作对照,后两句则是用海潮的暂时回归,与其“堪凭处”作对比。词人选取这两组意象,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杨花终日飞舞,实指春景又至,春事再繁,实寓有美人迟暮之感和闺中寂寞之意。海潮的意象就更是含蕴丰富了。唐诗人李益有《江南曲》诗拟闺中怨妇云:“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词人实际上是翻用其诗意,以海潮虽短却有信,表达出对男子一去之后即杏无音讯的愤懑和不满。

  下片也是利用两组意象的对比来抒发词情:碧云有路可相将归去,五更风却不解与花为主。在这里,词人将女主人公的怨情推进了一层,从上片的单纯抱怨,发展到如今的殷切期盼。所谓恨之深,正是因为爱之挚。在对碧云归路的向往中,读者似乎可以感受到闺中人那炽烈迸发的情感热流,虽然置身孤独与寂寞之中,但她仍然憧憬着“相将归去”的美好生活。在对薄幸五更风的责难声中,我们又似乎可以体味到她对情有所归心有所属的人生的美好追求。特别是末句,用“不解与花为主”作为对薄幸人的抱怨之辞,很值得品昧。对于一个彻夜未眠的思妇而言,其心绪的烦乱,是可想而知的。这里,让闺中人把一腔的怨气发泄到五更风上,可以说是很切合人物心理的。更妙的是,这一声抱怨之中,还包含着她满腹的心思。此女以花自喻,以五更风不知护花惜花的薄幸行为,比拟男子的薄情寡义,词情含蓄蕴藉,造语又生新可喜,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妙句。

  整首词抒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其情感发展的脉络也是相当明晰的,“奈”、“却有”、“好”、“肯如”等虚词,将每句话的前一层意思都作了推进,从中可以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怨情,由无奈到抱怨、到企盼、到最后失落和愤恨,在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或者说上升。但同时,在这种怨愤背后,又显然有一种殷切的热望在心头:对杨花飞舞难驻的无奈,正因为意在希望两情长久;对海潮虽说短暂却守信约的赞颂,用意正在强调彼此贞信的可贵;对紫府碧云相将归去的向往,无非意在期盼着两情依依;抱怨五更风的不解与花为主,又可以看出她对爱的渴望。就是这样,一取一舍,句意不断转换,在对反面做出否定的同时,又对正面作了更大程度的肯定,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彼此穿插、相互交织,用语虽简,而语意却丰。除此之外,词中实际上还暗含有一条更深的隐线,那就是时间线索。词以杨花飞舞的白昼开头,以夜深更残结束,中间作了大胆的省略,在形成前后呼应之时,也暗地里勾勒出闺中人日夜相思、苦自煎熬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155页

luòsuǒ··yánghuāzhōngkōngfēi--qínguān

yánghuāzhōngkōngfēinàijiǔzhǎngnánzhùhǎicháosuīshìzànshíláiquèyǒukānpíngchù

yúnwèihǎoxiāngjiāngguīkěnbáoxìnggèngfēngjiěhuāwèizhǔ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
龙德宫¹中旧御园²,缭(liáo)³栽柳俨(yǎn)存。
译文:龙德宫是昔日北宋御苑,当年宫墙边栽种的柳树仍在。
注释:¹龙德宫:北宋时期宫殿,由原端王府扩建而成。靖康之变后废弃。²御园:即御苑。³缭墙:围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译文:秋光照到宫墙墙头,好像看到了遗民洒落的泪水痕迹。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齐人有冯谖(xuān)者,贫乏不能自存¹,使人属(zhǔ)²孟尝君,愿寄食门下³。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hào)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译文: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注释:冯谖:齐国游说之士。谖,一作“煖”,《史记》又作“驩”,音皆同。 客,做门客。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¹存:生存,生活。²属:通"嘱",嘱咐。³寄食门下:在孟尝君门下作食客。⁴好:爱好,擅长,喜好。⁵能:才能,本事。⁶诺:答应声。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左右以¹君贱²之也,食(sì)³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¹⁰其剑,过¹¹其友曰:“孟尝君客¹²我。”后有顷,复弹¹³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¹⁴乎!无以为家¹⁵。”左右皆恶(wù)¹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jǐ)¹⁷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译文: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双亲吗?”冯谖回答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注释:¹以:认为,因为孟尝君的态度而轻视冯谖。²贱:轻视,看不起。³食:通饲,给人吃。⁴草具:粗劣的饭菜。具,供置,也能作酒肴。⁵居有顷:过了不久。⁶铗:剑。⁷归来:离开,回来。乎,语气词。⁸比:和……一样,等同于。⁹为之驾:为他配车。¹⁰揭:举。¹¹过:拜访。¹²客:待我以客,厚待我。即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¹³弹:敲打。¹⁴归来:回去。¹⁵无以为家:没有能力养家。¹⁶恶:讨厌。¹⁷给:供给。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后孟尝君出记¹,问门下诸客:“谁习²计会(kuài)³,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kuì)于忧,而性懧(nuò)¹⁰,沉¹¹于国家之事,开罪¹²于先生。先生不羞¹³,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xuān)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¹⁴,载券契(qì)¹⁵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¹⁶而反¹⁷?”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¹⁸者。”
译文:后来,孟尝君出文告征询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可以为我到薛地收取债务?”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注释:¹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古时的一种公文。²习:熟悉。³计会:会计。⁴责:同”债“。债的本字。⁵署:署名,签名。(可见"记"不能作帐册,而当做告示。)⁶负:辜负,对不住。实际意思是没有发现它的才干。⁷谢:道歉。⁸倦于事:忙于事务,疲劳不堪。⁹愦于忧:忧愁思虑太多,心思烦乱。愦,同“溃”,乱。¹⁰懧愚:懦弱无能。懧,同懦。¹¹沉:沉浸,埋头于。¹²开罪:得罪。¹³不羞:不以为羞。¹⁴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装。约,缠束,约车即套车。¹⁵券契:债契。债务关系人双方各持一半为凭。古时契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分两半,验证时,合起来查对,故后有合券之说。¹⁶市:买。¹⁷反:同”返“,返回。¹⁸寡有:没有。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qū)¹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²,悉来合券³。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zhū)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译文: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注释:¹驱:赶着车。 之,往。²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³合券:验合债券。可知前面应解为“债务契约”。古代契约分为两半,立约双方各执其一。⁴矫命:假托(孟尝君)命令。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¹。孟尝君怪其疾²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³。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译文: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注释:¹晨而求见:谒见。²疾:迅速。³下陈:堂下,后室。⁴区区:少,小,此亦隐指放债之利。⁵拊爱:爱抚。拊,同“抚”,抚育,抚慰。⁶子其民:视民如子。⁷贾:做买卖。贾利之,做买卖获利。(不必视为名词作商人解。)⁸说:通“悦”。⁹休矣:算了吧。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后期(jī)¹,齐王²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³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译文: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注释:¹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年,整整一年。²齐王:齐湣王。《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湣)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各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所谓“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是托词。³就国:回自己的封地。国,指孟尝君的封地薛。⁴顾:回顾,旁顾。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kū)¹,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²,谓惠王曰:“齐放³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qiǎn)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pìn)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译文: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国都大梁,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多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注释:¹窟:洞。²梁:大梁,魏的国都。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³放:放逐。⁴虚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来。⁵先驱:驱车在前。⁶重币:贵重的财物礼品。⁷显使:地位显要的使臣。⁸三反:先后多次往返。反,同“返”。⁹固辞:坚决辞谢。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¹(jī)²黄金千斤、文车³二驷(sì),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bèi)于宗庙之祟,沉于谄(chǎn)(yú)之臣¹⁰,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¹¹也;愿君顾¹²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jì)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¹³,君姑¹⁴高枕为乐矣。”
译文:齐王听到这些情况,君臣都惊慌害怕起来,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黄金、两辆彩车、一把佩剑(给孟尝君)。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太不慎重了,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的宗庙,姑且回来统率全国人民吧!”冯谖提醒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建成了,冯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个洞穴都已凿成了,您可以暂且高枕而卧,安心享乐了!”
注释:¹太傅:官名,为辅弼国君之官。掌制定颁行礼法。²赍:带着,抱着。³文车:文饰华美的车辆。⁴驷:四马驾的车。比较:乘不一定是四马,驷一定是四马。⁵服剑:佩剑。⁶封书:写信,古代书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书。⁷谢:赔礼道歉。⁸不祥:意为糊涂。 一说不善,没有福气。⁹被于宗庙之祟:遭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被,遭受。¹⁰沉于谄谀之臣:被阿谀奉承的奸臣所迷惑。¹¹不足为:不值得你看重并辅助。一说无所作为。¹²顾:顾念。¹³就:完成。¹⁴姑:姑且。万人,指全国百姓。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¹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
注释:¹纤介:介同芥,纤丝与草籽,比喻极微小。

féngxuānmèngchángjūn

xuǎnzhànguó liǎnghàn 

    rényǒuféngxuānzhě pínnéngcún shǐ使rénzhǔmèngchángjūn yuànshíménxià mèngchángjūnyuē  hào  yuē  hào  yuē  néng  yuē  néng  mèngchángjūnxiàoérshòuzhīyuē  nuò  

    zuǒyòujūnjiànzhī shícǎo yǒuqǐng zhùtánjiàn yuē  chángjiáguīlái shí  zuǒyòugào mèngchángjūnyuē  shízhī ménxiàzhī  yǒuqǐng tánjiá yuē  chángjiáguīlái chūchē  zuǒyòujiēxiàozhī gào mèngchángjūnyuē  wèizhījià ménxiàzhīchē  shìchéngchē jiējiàn guòyǒuyuē  mèngchángjūn  hòuyǒuqǐng tánjiànjiá yuē  chángjiáguīlái wèijiā  zuǒyòujiēzhī wèitānérzhī mèngchángjūnwèn  fénggōngyǒuqīn  duìyuē  yǒulǎo  mèngchángjūnshǐ使rénshíyòng shǐ使 shìféngxuān 

    hòumèngchángjūnchū wènménxiàzhū  shuíkuài néngwèiwénshōuzhàixuēzhě  féngxuānshǔyuē  néng  mèngchángjūnguàizhī yuē  shuí  zuǒyòuyuē  nǎichángjiáguīláizhě  mèngchángjūnxiàoyuē  guǒyǒunéng zhī wèichángjiàn  qǐngérjiànzhī xièyuē  wénjuànshì kuìyōu érxìngnuò chénguójiāzhīshì kāizuìxiānshēng xiānshēngxiū nǎiyǒuwèishōuzhàixuē  féngxuānyuē  yuànzhī  shìyuēchēzhìzhuāng zàiquànérxíng yuē  zhàishōu shìérfǎn  mèngchángjūnyuē  shìjiāsuǒguǎyǒuzhě  

    érzhīxuē shǐ使zhàozhūmíndāngchángzhě láiquàn quànbiàn  jiǎomìngzhàizhūmín yīnshāoquàn mínchēngwànsuì 

    chángdào chénérqiújiàn mèngchángjūnguài guànérjiànzhī yuē  zhàishōu lái  yuē  shōu   shìérfǎn  féngxuānyuē  jūnyún shìjiāsuǒguǎyǒuzhě  chénqiè jūngōngzhōngzhēnbǎo gǒushíwàijiù měirénchōngxiàchén jūnjiāsuǒguǎyǒuzhě ěr qièwèijūnshì  mèngchángjūnyuē  shìnài  yuē  jīnjūnyǒuzhīxuē àimín yīnérzhī chénqièjiǎojūnmìng zhàizhūmín yīnshāoquàn mínchēngwànsuì nǎichénsuǒwèijūnshì  mèngchángjūnyuè yuē  nuò xiānshēngxiū  

    hòunián wángwèimèngchángjūnyuē  guǎréngǎnxiānwángzhīchénwèichén  mèngchángjūnjiùguóxuē wèizhìbǎi mínlǎoxiéyòu yíngjūndàozhōng mèngchángjūnwèiféngxuān  xiānshēngsuǒwèiwénshìzhě nǎijīnjiànzhī  

    féngxuānyuē  jiǎoyǒusān jǐnmiǎněr jīnjūnyǒu wèigāozhěnér qǐngwèijūnzáoèr  mèngchángjūnchēshíchéng jīnbǎijīn 西yóuliáng wèihuìwángyuē  fàngchénmèngchángjūnzhūhóu zhūhóuxiānyíngzhīzhě érbīngqiáng  shìliángwángshàngwèi xiàngwèishàngjiāngjūn qiǎnshǐ使zhěhuángjīnqiānjīn chēbǎichéng wǎngpìnmèngchángjūn féngxuānxiān jièmèngchángjūnyuē  qiānjīn zhòng bǎichéng xiǎnshǐ使 wénzhī  liángshǐ使sānfǎn mèngchángjūnwǎng 

    wángwénzhī jūnchénkǒng qiǎntàihuángjīnqiānjīn wénchēèr jiàn fēngshū xièmèngchángjūnyuē  guǎrénxiáng zōngmiàozhīsuì chénchǎnzhīchén kāizuìjūn guǎrénwèi yuànjūnxiānwángzhīzōngmiào fǎnguótǒngwànrén  féngxuānjièmèngchángjūnyuē  yuànqǐngxiānwángzhī zōngmiàoxuē  miàochéng huánbàomèngchángjūnyuē  sānjiù jūngāozhěnwèi  

    mèngchángjūnwèixiàngshùshínián xiānjièzhīhuòzhě féngxuā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